厲姓的來源,姓厲的名人
厲
一、 姓氏起源
1、 源于西周,以謚號為姓。周宣王姬靜執政時,齊國君主姜無忌去世,謚號為"厲",史稱齊厲公。齊厲公的直庶子孫以謚號為姓,遂成厲氏。
2、 以封國名為姓氏。周朝時,有個諸侯國厲國(在湖北省隨縣西北厲山),春秋時,改名為隨國。原厲國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國名為姓,成為厲姓的一支。
3、 孫姓改為厲姓。三國時,吳國皇帝孫皓,追改宗室孫秀(因為孫皓所惡而奔魏)姓厲。孫秀的后代中留在江東的一支成為厲姓。
4、 李姓改為厲姓。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唐宗室新興王李晉與太平公主合謀叛亂,事敗被誅。李隆基執政后,追改李晉族人為厲姓,不準其恢復李氏。
二、 郡望堂號
【郡望】
南陽郡:秦代置,相當于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
范陽郡:三國魏文帝黃初七年(226年)將涿郡改為范陽郡,在今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縣、房山縣一帶。
【堂號】
"半樹堂":宋朝厲元吉,號"半樹",做烏程尉,后回家隱居。元朝訪問宋朝舊臣,元吉跑到湖里、海里,去藏,到了白頭才回家,堅決不做侵略者的官。
三、 歷史名人
厲仲方:字約甫,原名仲祥,宋朝時東陽(現磐安)人,師事葉適,素留意于事功之學。他文武雙全,在朝廷的武學考試中獲得第一名。他任領衛官,出知安豐軍,進召授左領衛中郎將,鎮守建康,并在安豐種桑墾地,軍實甚眾。他又發明了一種戰車,上面有射箭的機關,很適合實戰,后來被部隊使用,大敗金兵。
厲鶚:字太鴻,號樊榭,清朝時錢塘人?滴跖e人,乾隆初召試鴻博,不遇,遂潛心看書著書。所見宋人集最多,而又求之詩話說部山經地志,著有《宋詩紀事》、《南宋院畫錄》、《遼史拾遺》、《東城雜記》、《湖船錄》等,皆博洽詳瞻,詩幽新雋妙,自成一家。詞亦冷峭獨絕,有《樊榭山房文集》。
栗 ①風俗通:古栗陸氏之后。望出長女。 ②路史:戰國時有燕國戰將栗腹。 ③中國姓氏集:清時有栗耀,渾源人,字仲然,道光時進士,累官湖北按察史。④風俗通義:古栗陸氏之后,漢有栗融,字客卿。按,清有嘉慶舉人栗應宏。...
黎一、 姓氏源流
1、 出自九黎的后裔。據《風俗通義》等所載,九黎,古時為我國南方土生土長的龐大種族之一,相傳為少昊(傳說中古代東夷首領)金天氏之時的諸侯。黎曾被封為北正(一說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為氏,稱黎氏。
李 一、來源有三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后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后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
酈一、尋根溯祖
1、酈姓出自軒轅氏,是黃帝的后裔。夏朝建立后,夏王禹追封先代遺民,封黃帝后人于酈邑(今河南內鄉東北),建立酈國。酈后來滅國,其君主族人,以原國名命姓,稱為酈姓。
2、酈與麗、驪三字相通,驪山 氏之后亦為酈氏。
利一、姓氏來源
1、春秋時期,楚國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 字伯陽)的后代,以得姓始 祖李利貞的'名字為姓,相傳姓利;
2、來源于封地,楚公子受封于利(今四川廣元縣境),就以 封地名為姓,相傳姓利。
冷一 姓氏源流
冷姓的來源有二:
1 出自姬姓,是春秋時期衛國開國君主康叔的后代,是一個用封地作為姓氏的姓?凳迕,開始被封于康,所以歷史上也有將他稱為康叔封的。武庚叛亂被平反以后,周國公把原來商朝的土地封給他,建立衛國。
雷一、尋根溯祖:
1、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云:雷氏“出自古諸侯方雷氏之后,以國為氏,后單姓雷。”由此可知,雷姓與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
磊 ①中國姓氏集:安徽省廬江縣有此姓。 ②堂號考:臺灣省臺北縣有此姓。
【厲姓的來源,姓厲的名人】相關文章:
艾姓的來源及姓艾的名人07-21
楊姓的來源及姓楊的名人07-20
楊姓的來源及名人07-21
百家姓之厲姓氏起源介紹01-16
司馬姓的來源10-18
柯姓的來源03-15
閆姓的來源06-16
局姓的來源06-13
盾姓的來源06-12
愛新覺羅姓的來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