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姓的來源,姓俞的名人
俞
俞姓在大陸百家姓中已經達到前六十七名位置。俞姓起源相當古老,據通志氏族略上說,俞姓源于上古時期黃帝的臣子俞拊,俞拊善醫術,他能刨開人體皮肉,對體內五臟進行治療。于是俞拊的后代以此為榮,就世代以“俞”為姓了。發展與演變:唐朝時有俞文俊,因為反對武則天稱帝,因此被流放到嶺南,今天在兩廣生活的俞姓大部分是俞文俊的`后代。此外,俞姓還在河間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河間望。同時江蘇南京\安徽巢湖\四川西昌還有一種冒河間望的虜姓之俞,其先世為蒙古欽察部王族玉里伯牙吾氏.始祖是明朝開國功臣武烈河間郡公俞廷玉.其父系元朝東路蒙古不花元帥鐵木耳,封為武平郡王知樞密院事,生九子一女,嫡長即俞廷玉(小字秀一公)。元順帝即位后玉里伯牙吾氏家族之唐其勢與右丞相伯顏爭權,勾結諸王晃火鐵木兒發動政變,被元順帝夷滅九族,其漏網者逃往同黨句容郡王答鄰答里處稱兵構亂,答鄰答里伏誅后,橫遭株連的俞廷玉弟兄自鳳陽府安豐縣逃往廬州鳳錦橋取玉字諧音易族更名,各散一方.為嚴嫡庶之別,諸弟改姓為余,其扈從家丁則更姓為于..廷玉本人近匿巢湖流為水寇,后投紅巾軍金花姐部,至正15年率巢湖水師投明太祖朱元璋.子三人通海\通源\通淵均為明朝開國大將,與父同稱河間四公.此段歷史過去鮮為人知,僅在其后人族譜與西昌地方志書中有所記載。
羽①鄭穆公之子揮,字子羽,其孫頡,奔晉為大夫以王父字為氏,望出河南。 ②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虜姓,后魏羽弗氏改為羽氏。 郡望堂號:汝南郡, 河南郡 歷史名人:羽公, 羽素蘭...
宇1春秋申國國君之后,祖字得姓2宇文改單姓...
愈姓氏由來:稀罕姓,今北京、上海等地有之。 歷史名人:愈國佐...
玉黃帝的后代...
遇黃帝子任姓之裔封于遇,左傳魯襄公救成至遇,即其地也,后以國為氏。風俗通義載:漢代有遇沖,為河內太守。遇氏望出東莞郡,晉武帝時置,約今山東莒縣一帶。
由吾由吾道榮,明禮部尚書。
宥明代人有日興,被賜姓為宥氏。
兀有代北復姓。北魏有兀有晟。
姓氏起源
遠古黃帝有個大臣叫俞附,是俞姓的始祖。
俞姓在大陸百家姓中已經達到前六十七名位置。俞姓起源相當古老,據通志氏族略上說,俞姓源于上古時期黃帝的臣子俞拊,俞拊善醫術,他能刨開人體皮肉,對體內五臟進行治療。于是俞拊的后代以此為榮,就世代以“俞”為姓了。
發展與演變:唐朝時有俞文俊,因為反對武則天稱帝,因此被流放到嶺南,今天在兩廣生活的俞姓大部分是俞文俊的后代。
此外,俞姓還在河間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河間望.同時江蘇\安徽\江西\四川還有一種冒河間望的虜姓之俞,其始祖是明朝開國功臣河間郡公俞廷玉.而他實際上是元代欽察人玉里伯牙吾氏家族的后裔.,俞廷玉的父親其實是元朝東路蒙古不花元帥鐵木耳,封為武平王,生九子一女,長即俞廷玉.元順帝即位后玉里伯牙吾氏家族與右丞相伯顏爭權,勾結諸王晃火鐵木兒發動政變,為元順帝夷滅九族,其漏網者逃往同黨句容郡王答鄰答里處稱兵構亂,答鄰答里伏誅后,俞廷玉弟兄在安徽廬州取玉字諧音易族更名,各散一方.諸弟改姓為余,即西南數省之鐵改余氏.廷玉本人近匿巢湖流為水寇,后投紅巾軍金花姐部,至正15年率巢湖水師投明太祖朱元璋.子三人通海\通源\通淵均為明朝開國大將.此段歷史過去鮮為人知,僅在其后人族譜中有所記載..
堂號
《周禮疏》記載:黃帝臣有俞柑,當為俞姓之始。望出河間、河東。
歷史名人
俞 附——黃帝之臣,為良醫。
俞大猷——字志輔,別號虛江。明朝福建晉江人。官至福建總兵。大猷精通兵法,嘉靖三十年(1551年)后,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海,俞與戚繼光率兵攻擊,屢立戰功,同稱抗倭名將。所部被稱為俞家軍。著有《正氣堂集》16卷。也是杰出的愛國詩人。
俞 越——字蔭甫,號曲園。清朝浙江德清人。潛心研究經學,旁及諸書,以高郵王念孫、引之父子為宗。曾主講蘇州紫陽、上海求志各書院,主講杭州估經精舍至30余年。著有《春在堂全集》,其中以《群經平議》、《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尤著名。
俞作豫——廣西北流人。左江龍州起義領導人之一。曾參加北伐戰爭,在廣西進行革命活動,參加廣州起義,領導龍州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任軍長。不久部隊在敵人的圍攻下失敗。同年8月被捕,9月在廣州犧牲,年僅30歲。
【俞姓的來源,姓俞的名人】相關文章:
艾姓的來源及姓艾的名人07-21
楊姓的來源及姓楊的名人07-20
楊姓的來源及名人07-21
司馬姓的來源07-05
柯姓的來源03-15
閆姓的來源06-16
局姓的來源06-13
盾姓的來源06-12
愛新覺羅姓的來源07-21
趙姓的來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