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的來源,姓潘的名人
潘
一、尋根溯祖
1、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畢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畢,建立畢國。畢公高封其子季孫于潘,附庸于畢國。其地在今陜西省北部,子孫以封邑命氏。或言潘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后的潘國人就有用國名作為姓氏的,從此改姓潘。 2、出自羋[mǐ]姓,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的后代。見于家傳者始祖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師。《通志?氏族略三》 :“潘氏,羋姓,楚之公族,以字為氏。潘崇之先,未詳其始,或言畢公高之子季孫食采于潘,謬矣。潘岳家風詩自可見。晉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漢有潘瑾,后漢有潘勉。” 3、出自北方鮮卑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拔略羅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后,定居中原,代為漢姓「潘」氏。 4、清康熙年間,臺灣高山族相繼歸順,被賜姓潘。分別發源于南方和北方的兩支潘氏,姓源雖然看起來有所不同,但認真推溯起來,根本都是黃帝軒轅氏的后代。因為,周文王固然是黃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國所出的.羋姓則是傳自黃帝之孫顓頊。在血統方面實際上同出一源,沒有太大的分別。
二、遷徙分布
潘姓早期在河南發展,唐代擴展到河北、陝西等地。第一次進入廣東是在西晉年間,后又發展到湖北、江蘇、浙江。第一次進入福建是在唐代(現福建省惠安縣螺陽鎮盤龍村涂樓自然村,全村共有100余口人,均為姓潘),后又遷居廣東、云南.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間,潘姓第一次移居臺灣。由于《史記》載有潘崇的事跡,故潘氏大多以潘崇為始祖。潘崇之子潘尪[wāng]為楚大夫;孫子潘黨,繼為大夫。
三、郡望、堂號
1、堂號:黃門堂:西晉潘岳曾任河陽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故以其黃門侍郎之職稱為堂號,又因其為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也稱為滎陽堂。 2、郡望: 廣宗郡:東漢永元五年(93年)置縣,治所在今河北威縣東。隋仁壽元年(601年)避太子廣諱,改名宗城。十六國后趙為建興郡治;北魏為廣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開基始祖為晉代廣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鮮卑破多羅氏之后,其開基始祖為潘威。 滎陽郡:三國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為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豫章郡:楚漢之際始置郡。此支潘氏為潘崇之后。
四、歷史名人
1、潘崇。春秋楚成王時太師,助楚穆王繼位有功,被穆王封為太師,兼掌上環列之尹。
2、潘 岳(247-300):西晉文學家,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以文學才華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學方面,長于詩賦,文辭華靡,與陸機齊名,世稱“潘陸”,并有成語“潘江陸!笨勺C。其《閑居賦》《悼亡詩》為世傳頌,明人輯有《潘黃門集》。亦稱為潘河陽﹑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應用的一句話,用來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這位潘安,就是晉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 尼(約250-311):西晉文學家,字正叔,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官至太常卿。與叔父潘岳以文學齊名,世稱“兩潘”。明人輯有《潘太常集》。
4、潘 美(925-991):北宋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字仲詢,大名(今屬河北)人。宋初,從太祖平定叛臣李重進,率軍滅南漢、南唐、北漢,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獨拔寰、朔、云、應等州”,因攻遼時指揮失當,致名將楊業被俘絕食而死。旋以業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謚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饗太宗廟庭,追封鄭王。
5、潘騫: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國英。其從兄征伐, 屢建大功,在開寶年間,被封為武威將軍節度使,鎮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擁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為晉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為嗣。(騫公40世孫潘朝法敬書)
6、潘大臨 宋代詩人,字邠老,黃崗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從蘇軾、黃庭堅、張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 閬(?-1009):宋詩人,字夢空,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官至滁州參軍。詩風清淺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遙集》。
8、潘 翼 宋代學乾,字雄飛,青田人。貫穿諸子百家,著九域賦、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王十朋自少從游,每嘆不能竟其學。
9、潘季訓(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時良,號印川,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廣東,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總理河道,總結出一套治黃方法。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一覽》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際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求真理,提出“渾然一體”、“見在真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
11、潘檉章(1626-1663):明清之際學者,字圣木,號力田,吳江(今江蘇)人。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學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吳江(今江蘇)人。師事顧炎武,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
13、潘奕雋:清初書畫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叢三松堂集》,遍誦藝林。
14、潘恭壽:清初畫家,其族第多人都是當時知名畫家。
15、潘 韜 清代將領,吳川人。乾隆中任閩浙督標水師營參將,守護臺灣有功,官至南澳鎮總兵。
16、潘仕成 清廣東番禺人,字德畬。好藏書。道光間輯刊《海山仙館叢書》,首開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歐翻譯諸書之例。xx片戰爭時曾聘請法國專家仿造西洋戰船,向清廷報告,未被采納。
17、潘齡皋 清末進士。字錫九,河北安新人。歷官甘肅布政使等。
逢一 姓氏源流 1、出自姜姓,上古炎帝的后裔。炎帝的孫有人名叫陵,商初受封于逄(今所在地不詳),建立了逄國。也稱為逄伯郡。到了西周武王的時候,逄國滅亡,改其地為齊,改封給姜太公,逄國的后人以原來的國名作為姓氏,成為逄氏。...
朋姓考:春秋時齊大夫隰朋之后。 奇姓通云:有朋水、朋山其人。按宋時有朋九萬,編烏臺詩案。 歷史名人:朋九萬, 朋家義...
盤盤姓有三支:《姓氏大觀》:盤古,《述異記》:盤古氏,夫婦陰陽之始也,天地萬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盤古國人以盤古為姓,后來盤古姓后裔簡稱為盤姓。
盤①通志氏族略:盤瓠之后,與冉、譚、巴、李、田為巴南六姓。 ②績通志氏族略;明隆慶中有盤銘,曾任江蘇省有武進縣丞。 ③千家姓:巴南族。 歐陽一、姓氏來源:關于歐陽這一姓氏的來源,歐陽修認為:歐陽復姓出自姒姓。
怕怕進步 男,1952年7月生,湖南城步人。中共城步縣委組織部主任。
區姓氏由來:風俗通義:古歐冶子之后,轉為區氏。漢書王莽傳:中郎區博。另,姓氏考略載:吳有區景,宋有區適,今廣東多此姓。 郡望堂號:桂陽郡 歷史名人:區景, 區適, 區作霖, 區炳良...
歐一 姓氏源流1 出自歐冶氏,與區同出于一個源流。春秋的時候有匠人叫歐冶子,因為他居住在歐余山,又以冶煉鍛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歐冶為姓。歐冶子后來移居到福建的閩侯縣冶山,為越王鑄造過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鉤等五種利劍。
農一、 姓氏源流 1、 出自神農氏,是炎帝的后裔。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農氏后人入朝為農正官,職掌農業生產和祈禱豐年等事務。他的后人就以農為氏。 2、 以官名為氏。遠古負責管理農事的官稱為農正官。
【潘姓的來源,姓潘的名人】相關文章:
艾姓的來源及姓艾的名人07-21
楊姓的來源及姓楊的名人07-20
楊姓的來源及名人07-21
司馬姓的來源07-05
柯姓的來源03-15
閆姓的來源06-16
局姓的來源06-13
盾姓的來源06-12
愛新覺羅姓的來源07-21
趙姓的來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