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百家姓之呂氏起源由來
《百家姓》是一部關于漢字姓氏的作品。按文獻記載,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后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好的百家姓之呂氏起源由來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有三
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其始祖為呂侯即呂尚,又稱姜子牙。相傳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為姓,稱姜姓。后來姜姓羌人發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呂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該部落的首領在夏時被封為呂侯,建姜姓諸侯國呂國(在今河南南陽)。春秋時,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后子孫以國為氏,稱呂氏,史稱呂姓正宗。古時,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呂國,史稱東呂,實為南陽呂國分出的一支。春秋時,東呂為宋所滅,其后裔也以國為氏,稱呂氏。
2、出自魏氏。春秋時晉國有呂氏,系從魏氏分化而來。
3、出自少數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漢化,原鮮卑族之代北復姓叱呂氏、叱丘氏改為漢字單姓呂氏。五代后周時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呂陵氏為漢字單姓呂氏。
二、遷徙分布
呂姓播遷頻繁,分布比較廣泛。南陽呂國滅亡后,部分遺民被遷至今湖北蘄春。新蔡呂國亡國后,遺民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南部及安徽北部。齊國呂氏在康公失國前已散居韓、魏、齊、魯之間,其后子孫有在陜西、甘肅發展繁衍的。兩漢時期,呂氏還分布于今河北、山西、內蒙古的一些地方。東漢末年,西陽人呂范,避亂移居壽春(今安徽壽縣),三國時,蜀漢不韋人呂凱、魏任城人呂虔均有后裔徙居河東(今山西永濟縣西南)。南北朝時,今浙江、江蘇的不少地方均有呂姓居民。北宋初,呂氏有一支徙居福建,分布于泉、漳二州,后有部分移居廣東等地。自清代順治康熙年間開始,閩、粵呂氏有多支移居浙江平陽和臺灣,進而又有一些人遠徙海外,分布于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文萊、越南、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三、郡望堂號
【堂號】
1、"渭濱堂":商朝末年,呂尚(姜子牙)在渭水濱釣魚隱居。周文王訪賢聘他為宰相。他幫助周文王、周武王打下了周朝八百多年基業的基礎。
2、 "東萊堂":南宋呂祖謙,官著作郎兼國史館編修,著《東萊博議》,對春秋三傳有獨到的見解。【郡望】
1、河東郡:秦時置郡。此支呂氏,為春秋晉國大夫呂锜之后。
2、淮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此支呂氏以壽縣呂氏著稱,其開基始祖為呂謙。
3、東平郡:漢時置郡。此支呂氏以壽張(今谷陽)呂氏著稱,大概為呂尚19世孫康公呂貸之后。(有一支在東平縣呂家廟)
4、金華縣:東漢設長山縣,隋改金華縣。此支呂氏為淮南壽縣呂氏分支。
5、晉江縣:唐時置郡。
6,浙江新昌縣。共尊唐呂延之為始祖。
四、家乘譜牒江蘇:
塘洋呂氏族譜十卷、白沙圩呂氏宗譜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毗陵呂氏族譜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浙江:余姚新河呂氏家乘十二卷附錄一卷、余姚呂氏宗譜八卷首一卷、貴門呂氏宗譜十卷、東陽象岡呂氏宗譜二十二卷。廣東:嶺南呂氏家譜一卷、潮州呂氏族譜一卷。四川:呂氏世譜、呂氏族譜不分卷、呂氏宗譜一卷南渡呂氏族譜十二卷、河東呂氏譜、呂氏族譜、河東呂氏支譜二卷、呂氏重修族譜二卷。
五、歷史名人呂留良:
明末清初人,號晚村。與黃宗羲、高斗魁等結識。雍正十年因曾靜案,被剖棺戮尸,著述焚毀。學宗程朱,特別表揚朱熹的種族思想。呂 布:東漢末年名將,善弓馬,力大無窮,時稱"飛將",封溫侯,割據徐州,為一代梟雄。呂洞賓:號純陽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被道教全真教尊為北五祖之一。呂 光:十六國時后涼(建都今甘肅武威)的建立者,在位13年。呂不韋:戰國時秦丞相,被封為文信侯,稱為"仲父"。門下曾有賓客三千,并讓他們編著有《呂氏春秋》。呂 雉:漢高祖皇后,人稱呂后。曾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劉邦死后代理朝政。呂 蒙:三國時東吳名將,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以致魯肅見他時,曾稱贊其"學識淵博,非復吳下阿蒙"。
百家姓之孔姓的起源
關于孔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歷史傳說時期。遠古皇帝時代已經有孔姓,因當時有個史官,叫孔甲,曾經作《盤盂》一書,但是因為孔甲之后沒有孔姓世系資料,所以一般認為孔姓源于子姓,而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三種說法:
跟據宋代的《廣韻》記載,契是商族的始祖,為子姓,歷經十四代,傳到成湯,滅下桀,建都于亳。成湯是一個圣明的君主,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他字中的"乙"組合起來定為姓氏就是孔氏。
據唐人林寶《元和姓篡》所說,西周初期,由殷縐王的哥哥微子啟建立的宋國,為子姓。微子啟死后,其弟衍繼位。其曾孫的玄孫正考父,是宋國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稱孔父嘉。春秋時期孔父嘉的后代,以孔為氏,就形成了這支孔氏。
另據《姓考》等書的記載,春秋時期鄭國(今河南新鄭)有出自姬姓的孔氏,衛國(今河南滑縣東)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陳國(今河南淮陽)有出自媯姓的孔氏
百家姓之皮姓起源介紹
皮[pi]
【姓氏源流】
皮姓起源有二:
、、源出姬姓,出自樊姓,周天子卿士樊仲皮之后,以祖字為氏。據《風俗通義》及《元和姓纂》所載,魯獻公次子仲山浦輔佐周宣王中興,受封于樊邑,其后有樊氏。春秋時,周卿士樊仲皮的后代,以父名為姓,相傳姓皮。
、凇⒊鲎源呵飼r鄭國大夫子皮之后,以祖名為氏。據《姓譜》記載:“出鄭大夫子皮!
始祖:樊仲皮。
【遷徙分布】
皮姓是一個發源于我國北方的古老姓氏,始祖可追溯到二千八百年前輔佐周宣王中興的名臣仲山甫。最初皮氏所居的皮氏邑,雖在山西境內,但最早發源地實際上還可以推溯到河南的濟源。到了漢、晉、南北朝之時,皮姓已嶄露頭角,出了不少歷史上知名的杰出人物,譬如,后漢有著名的諫議大夫皮究,以及官任上計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國時期有受劉備和曹操同聲贊揚的皮容;南北朝時北魏的名將皮豹子,北齊時以善于騎射見稱的皮景和,以及曾著《春秋意》十五卷的學者皮元等。皮姓望居下邳、天水,并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目前皮姓人口未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郡望堂號】
、、郡望
天水郡 漢置,治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一帶)。東漢一度改為漢陽郡,移治冀縣(今甘谷東南)。魏恢復天水原名。西晉移治上邦(今天水)。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下邳郡 東漢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治所下邳,在今江蘇睢寧西北;至南朝宋改為郡。轄區相當于今天江蘇西北部。
、、堂號
天水堂、下邳堂。
自立堂號:涌芬堂等。
【宗族字派】
字輩:
某支皮氏字輩:學立德成先烈振,安邦定國朱功昌。光明正大家興遠,忠厚和平世澤長。
長沙、善化皮氏字輩:積德家聲遠,傳經世澤長,同心敦乃善,篤慶錫之光。
湖北鄂州、大冶皮氏字輩:吉水時世派:肇敬克崇卿,孫純慶尚伯(宏)。遷大冶后世派:宏祥福宗,希世景天,廷克應有。敘譜后世派:士(龍)光兆周祚,永定國之興。本道崇先德,立朝啟大文。1988年增派:家學傳成法,才名耀遠方。安全開盛治,萬億正綱常。
江西高安皮氏字輩:守其美業,克振先聲,茂修世熾,永乘賢坤。
【歷史名人】
皮豹子 (?-464),北朝北魏將領。漁陽(今北京密云西南)人。少有武略。太武帝時歷官征西將軍,封淮陽公。后屢破京師,積功擢內都大官。豹子沉毅篤實,當時推為名將。邊鎬五代時南唐將領。小名康樂,升州(今江蘇江寧)人。保大元年(943),擊敗張遇賢起義軍,升洪州營屯諸軍都虞候。九年(951),任信州刺史,由袁州進兵長沙,迫使馬希崇投降,升武安軍節度使。次年,被楚辰州刺史劉信擊敗,削職。后周來攻,起為將,又為后周所俘,世宗命為右千片衛上將軍,后遣歸,不為所用。死于金陵。
皮 喜 (?-483),豹子第八子。本名歡喜。史籍避諱改。文成時,以名臣子為侍御中散。孝文帝初,為平西將軍,仇池鎮將。經略隴西、漢中,數有戰功。轉散騎常侍、安南將軍、豫州刺史。在州飲酒廢事,被杖罰。卒。謚恭公。
皮景和 (521-575),北朝北齊將領。后主時任侍中,天統二年至武平元年在位,樞跋纶(今江蘇睢寧西北)人。少通敏,善騎射。初以親信事高歡,補親信副都尉。文宣帝天保初授通州刺史,后以襲庫莫奚功加左右大都督。廢帝乾明元年(560)除武衛將軍,兼給事黃門侍郎。后主天統元年(565)遷殿中尚書。二年除侍中。景和于武職之中兼長吏事,又性識均平,故頻有美授。后歷特進、領軍將軍、尚書右仆射、趙州刺史、洛州刺史。武平五年(574),以討陳戰功,進位尚書令。六年,病卒。
皮羅閣 (698-748),唐時南詔君主。公元728-748年在位。唐開元十六年(728)立為詔王。本為蒙舍詔之主,后逐洱河蠻,以次合并蒙巂越析、邆睒、施浪、浪穹五詔,統一六詔。遣孫鳳迦異入朝唐,留長安供宿衛。二十六年,受唐冊封為云南王,賜名歸義。移治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卒后子閣邏鳳襲位。
皮日休 (約834-約883),唐代文學家。唐代文學家。生于大和八年(834)至開成四年(839)之間,卒于天復二年(902)以后。字襲美,一字逸少。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襄陽(今屬湖北)人。出身于貧苦家庭。早年立志于功名,曾游歷各地。懿宗咸通八年(867)進士。曾任蘇州刺史從事、太常博士。黃巢軍下江浙,為黃巢所得,黃巢稱帝后,任翰林學士。他的死因說法不一。現存皮日休詩文,均作于他參加黃巢起義軍以前,表現了對當時封建統治的不滿。他認為:“古之置吏也,將以逐盜;今之置吏也,將以為盜!庇终f:“古之官人也,以天下為己累,故己憂之;今之官人也,以己為天下累,故人憂之!(《鹿門隱書》)皮日休的文章,如《憂賦》、《河橋賦》、《霍山賦》、《桃花賦》、《九諷》、《十原》、《鹿門隱書》等,均為有所為而作。他的詩,有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傳統,語言平易近人,以《正樂府》10首為代表,具體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階級矛盾和他同情人民、抨擊暴政的態度;另一種,走韓愈逞奇斗險之路,以在蘇州時與陸龜蒙唱和描寫吳中山水之作為代表。現襄樊市郊鹿門山上,有“三高祠”部分建筑,系為紀念皮日休等所建。
皮錫瑞 (1850-1908),清經學家。字鹿門,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光緒舉人。因崇尚今文大師伏生,所居題名“師伏堂”,故世人稱其為師伏先生。1890年主持湖南桂陽州龍潭書院講席。1892年主持江西南昌經訓書院。中日甲午戰后,憤《馬關條約》的喪權辱國,極言變法不可緩。1898年春,任南學會會長,主講學術,表現了救亡圖存的熱情。戊戌政變后,清政府下令革去他舉人身份,逐回原籍,交地方官嚴加管束。晚年長期任教,并任長沙定王臺圖書館纂修。博貫群經,創通大義,今文經學造詣很深。所著《五經通論》、《經學歷史》是經學的入門書。他主張解經當實事求是,不當覺同妒真,對各家持論公允,為晚清經學大家之一。他工詩及駢文。著有《師伏堂叢書》、《師伏堂筆記》、《師伏堂日記》等。
其他皮姓名人有北朝北齊大臣皮信;唐代名人皮文通;五代詩人皮光業;南宋大臣皮龍榮等。近當代皮姓名人有軍事家皮定鈞,圖書館學家皮高品等。
【百家姓之呂氏起源由來】相關文章:
百家姓之茅姓起源10-23
百家姓之緱姓起源10-13
百家姓之西門姓起源07-28
百家姓之支姓氏起源07-05
百家姓之闞姓起源08-08
百家姓之賀姓的起源08-21
百家姓之丁姓起源08-15
百家姓之錢姓起源07-29
百家姓之歐陽姓起源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