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畢業典禮感言2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萌生一些新的感悟,這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感言。那要怎樣寫好感言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校長畢業典禮感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校長畢業典禮感言1
大家好!
六月的廈門,陽光燦爛,萬象更新,一派生機,六月的廈大,歌聲朗朗,笑聲不斷,當然,不時也能看到因離別而不舍的淚水掛在臉頰上。六月是火紅的季節,六月是畢業的季節!今天,我們在這雄偉的建南大會堂隆重舉行廈門大學XX屆畢業典禮,今年6月,共有8399位同學畢業。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圓滿畢業、即將踏上嶄新人生旅程的XX屆畢業生們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和最美好的祝福!向所有為你們的成長付出辛勞、默默奉獻的師長、親人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XX是一個我們會永遠記住的年輪。在這一年里,我們剛剛歡慶了我們母校的九十華誕,又將迎來我們偉大的黨建黨九十周年的光輝日子;這一年是我們"xx"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在座的各位親愛的同學順利畢業、奔赴社會、報效祖國的起始之年。這是吉祥的一年,勝利的一年,我想在座的同學們跟我一樣,都會永遠記住這一年。
我知道,在座一些同學再過幾個小時,多數同學再過一天、兩天或幾天就要離開這美麗的校園,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新的人生,新的輝煌。在這道別的時刻,在這每一分鐘都無限寶貴的時刻,我要跟同學們說些什么呢?這幾天我一直都在想我要跟同學們說些什么?我思緒再三,我決定我要把我們母校九十華誕慶典的主題詞——"感恩、責任、奉獻"這六個大字送給各位。在籌備母校九十華誕慶典時,在征集了師生員工上上下下多方的意見與建議之后,學校把"感恩、責任、奉獻"這六個字確定為九十大慶的主題詞,因為大家一致認為,這六個字是對廈大過去九十年艱苦而又輝煌的辦學歷程的最好概括,又是對母校下一個九十年,或下下、再下一個九十年的最高期許。九十年來,一代又一代廈大人都在默默地踐行著這六個大字,為自己的祖國,為自己的民族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青春、智慧、力量與生命。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們的校主陳嘉庚出生于1874年。那是一個多么黑暗的年代,真是令人不堪回首。1874年,臺灣被日本占領,71年后才回到祖國。陳嘉庚出生時,他的父親已赴南洋謀生,他是母親一人含辛茹苦歷經艱辛撫養長大的。1891年,他年僅十七歲,同樣為了謀生,他奉父親之命冒著生命危險遠渡重洋到新加坡去打拼?梢赃@么說,陳嘉庚的童年、少年是在國破家貧、親人離散之中渡過的,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充滿了困苦和艱辛。但既使這樣,陳嘉庚從沒有抱怨過自己的祖國,他自始至終都無比熱愛自己的祖國。在南洋艱苦奮斗數十年后,事業有成,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報效自己的祖國,如何讓自己的祖國擺脫貧困、繁榮強大。他認為中國落后挨打遭列強欺壓的根本原因在于國人愚鈍沒有教育,因此他傾自己的所有力量大力興學辦教育,他獨資創辦廈門大學,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人!陳嘉庚為什么能這樣?因為他懂得感恩,他知道生他養他的是中國人,教他育他的是中國人,不管中國有多窮,這永遠是自己的祖國。所以,他一旦有了能力,他便要傾其所有來報答自己的祖國。陳嘉庚的感恩之心感動了無數的廈大學子,在陳嘉庚的感召下,廈門大學始終是一所懂于感恩的學校,不論在哪一個年代,廈門大學都牢牢記著自己的祖國,記著自己的民族,記著所有幫助、支持過自己的人。
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廈大在八年抗戰最為困難時期的校長是薩本棟。薩本棟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由清華選送美國留學,先后畢業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和麻省伍斯特工學院,在美期間他的科研獲得諸多成果,任職于著名的西屋公司。1928年,薩本棟年僅26歲被清華聘為物理學教授回國任教。1937年7月1日,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陳嘉庚先生將廈大獻給國家,廈大從此由私立改為國立。7月6日,薩本棟被任命為國立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在物理學與電機工程學上造詣高深,成就卓越,已在清華任教9年的薩本棟在接到任廈大校長的任命后,曾頗感猶豫,因為此一去對他來說真是道路艱辛,成敗難測。但他最后有感于陳嘉庚愛國興學的偉大精神,有感于他要把廈大建成一所一流大學的宏愿,懷著為祖國培養更多一流人才的責任,毅然作出巨大的個人犧牲,到廈大就任。薩校長接受任命的第二天,中國抗戰全面爆發,此后的八年,他把自己與廈大完全連在一起。抗戰八年,廈大內遷閩西山城長汀,在常人無法想像的艱難困苦之中,薩校長奠定了廈門大學南方之強的根基,但他個人付出的代價不僅是學術而且是生命。剛到廈大時,他是個著名學者也是個優秀網球運動員,而八年后離開廈大時他已是一個走路都困難的駝背老人。1949年1月離開廈大僅4年,他病逝于美國加州,年僅47歲。薩本棟為何為廈大如此漚心瀝血、九死而不悔?因為,他牢記自己的使命與責任,他說他一旦決定來廈大,就要盡自己的全力去履行自己的職責,他來廈大就是要盡到把廈大辦成一流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的責任。是責任驅使他把自己的生命耗盡。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知道,我們的蔡啟瑞院士是一位化學家,有些同學可能還知道他是一個催化學家。但可能很多同學都不知道蔡院士到了44歲人已中年才轉變自己已研究了二十年的結構化學去專攻催化化學的。蔡院士1937年從廈大化學系畢業后即留校任教,后于1947年初赴美留學,獲博士學位后被美國政府阻撓歸國,直到1956年春才得以回到廈大任教。蔡院士從30年代開始就在研究離子晶體的單晶制備、晶體結構和極化現象,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美國近XX年的學習與研究,使他的所長得到了系統的加強。1957年的一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一則消息,改變了他已從事二十年的研究方向,這則消息是報道說在我國松遼平原發現了大油田,中國急需化學工業與煉油工業的人才。石油化工的基礎是催化,當時我國的催化科學十分薄弱,幾乎是空白。蔡院士得知這一消息后,毅然決然改變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為了祖國的石油工業,要放棄自己從事多年的已有研究從零開始轉向催化研究。這樣的一個決定,哪怕在科研手段有很大進步的今天也可以說是一個幾乎令人難以想像的決定,這意味著他要把已有的.所有成就徹底放棄,重新開始對一個完全陌生領域的探索。
但我們的蔡啟瑞院士為了國家的需要,義無反顧地做出了這樣的抉擇。1958年秋,他與他的同事們在廈門大學化學系建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催化教研室,經過艱苦的努力,廈大催化學科成為中國催化事業最重要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他作為中國催化學科的奠基人,為我國石化工業的發展作出了無比重要的貢獻。蔡啟瑞院士在自己的人生關頭能作出如此重要的抉擇,源于自己他始終懷抱的為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始終認為,國家的需要,就是科學家責無旁貸的職責,無私奉獻,是科學家應有的品格。
廈大的九十年,是感恩責任奉獻的九十年;廈大對國家對社會的感恩責任與奉獻是所有的廈大學子共同鑄成的。親愛的同學們,在你們即將離別母校踏上社會之際,我由衷地期望各位能牢記廈大的精神弘揚廈大的傳統,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當然,我很希望同學們的感恩能從感謝自己的父母開始,可能有同學至今還沒有給自己的父母買過一盒點心或送過一件禮物,我希望你們領到第一份工資時能給自己的父母買一個小小的禮物。我還希望,你們能把責任與奉獻體現在你們今后每一天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
親愛的同學,親愛的朋友!畢業歌已經唱響,火紅的鳳凰花已掛滿枝頭,你們馬上就要出征了!在最后的一刻,我要再與各位訴說的一句話就是:朋友,請大膽而自信地投入火熱的新生活,用你滿腔的熱忱去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請你們記住,當你們走出校門之后,無論你身處何方,無論你身居何職,都會有一個忠實的、可信賴的朋友站在你的身后,他默默地注視著你,當你成功時,他愿意分享你的喜悅;當你受挫時,他愿意分擔你的憂愁;特別是當你需要幫助時,他真誠地愿意助你一臂之力!這個朋友就是你的母!獜B門大學!
最后,祝各位同學鵬程萬里,一路平安!
謝謝大家!
大學校長畢業典禮感言2
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XX屆本科生畢業典禮,4928位莘莘學子順利完成學業,為4年的大學生活畫上一個圓滿句號,這是每一位畢業生人生歷程中的一個珍藏時刻!
在此,我謹代表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向同學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工作的廣大教職工、向支持你們刻苦攻讀的家人、親友、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
大學生活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本科學習奠定著事業發展的堅實基矗
4年前,你們懷揣著夢想、憧憬著未來,帶著成功的喜悅進入西電校園。開學典禮上,我寄語大家盡快完成“兩個轉變”,即“從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轉變、從中學生向大學生轉變”,當時的情形猶如昨日。
4年中,你們經歷了本科評估,見證了新校區建設的艱難與波折;經歷了地震與甲流,付出了愛心、經受了煎熬;經歷了60周年國慶、XX年奧運會,感受到偉大祖國的崛起、中華民族的強盛。
你們在學習中轉變,在轉變中成熟。
你們中的200余人獲得了國家獎學金、600余人獲得過國家勵志獎學金,有300人次參加了全國挑戰杯、電子設計競賽、數模競賽、信息安全競賽、acm程序設計賽并屢獲佳績,有全國先進班集體、XX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百名候選人、拾金不昧不留名的優秀集體與個人等等。你們4年的成長,恰恰與學校的“xx”建設同步推進,西電戰略發展的歷史上,也有你們的付出與奉獻!
當然,4年里,你們也有抱怨、也有不滿,為了一些不科學的管理、不光彩的事件、不完善的服務,通過網絡、郵件、信件、座談等不同方式反映著自己的心聲、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愛之深必責之切,動于心而發乎情。
每一位同學善意的批評,都是對母校的鞭策,是幫助學校進一步改進和加強管理、不斷加強建設的動力源泉。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必然會得到改進和提升,讓你們的學弟、學妹們受益,讓你們為母校的不斷進步而由衷感到欣慰!
4年后的今天,在臨別之際,我對你們下一步人生軌跡的發展、事業坐標的選擇提出幾點建議,有4個字送給大家,這就是“思、辨、行、遠”,即:學會思考、學會判斷、重視行動、著眼長遠。
第一,學會思考,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慎思、慎獨。
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樂趣,思考是社會智慧的源泉,沒有思考,歷史和文明的進步就會失去燦爛的光輝。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事業起步的重要基點,只有慎思、慎獨,才能洞悉矛盾、明悉事理,才能去除蕪雜、直達核心,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質。
思考醞釀思想,思想決定行動。
慎思、慎獨,在一些知名人士身上,例如新東方教育集團的俞敏洪、我校校友聯想集團柳傳志等,經常體現出這種特質,不管事務如何繁忙,總要留出靜思的時間,思考一些重大問題,思考重要的戰略決策。
經過4年本科階段集體學習與生活的畢業生同學們,在走向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能力,慎思、慎獨,不僅有助于自身的健康成長,更有助于對未來事業的籌謀與規劃。思以致遠、靜以凝神,讓思想的火花為你插上智慧的翅膀,帶你飛向向往的地方!
第二,學會判斷,善于辨析,堅持正確選擇,敢于直面困難,更要著重培養堅定、執著的意志力。
解一道難題,首先要分析判斷,找準關鍵、從容入手,路徑要走對、方法要契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生與事業也具有相似的道理,學會判斷、辨析形勢,才能揚長避短、少走彎路,使奮進的征程一帆風順。
哲學上非常講究“思辨”,“思”是一個過程、一種狀態,而“辨”要分析判斷、得出結果,為確立正確的發展方向提供有力幫助。因此,學會判斷、善于辨析,真正的目的是做出正確選擇,選擇適合自身的人生與事業的起步點。
當今時代,科技發展、經濟繁榮,多元化、多樣化成為一種趨勢,而各種誘惑也非常多,功利思想、庸俗主義等時常滲透到社會生活之中,要辨別是非、準確判斷,往往需要靜思細辨,需要一雙“慧眼”。眼界決定未來,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往往決定著個人發展的成功與否;而如果一旦做出了選擇,就要為之堅持不懈、奮斗不止。
第三,重視行動,行勝于言,勤于踐行理想,善于團結協作。
俗語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把理想變成現實,真實的行動勝過華麗的語言;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出扎實的足跡;一路灑下汗水,才能達到目標的頂峰。要知道站在一旁、說一些大而化之的話是非常輕松的事,而富有智慧、可進行實際操作的思想與行動則是十分困難的事。
實踐出真知,成敗靠行動。
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的西電人,不尚空談、惟重實效,以樸實無華的實干作風和嚴謹務實的實際行動,傳承著學校的優良傳統,踐行著西電的校訓校風,確立了很好的西電品牌。廣大校友中,無論是兩院院士、著名學者,還是高層領導、it精英,都集中體現了“務實、肯干、能力強、上手快”的特點,集中體現了善于團結、加強協作的奉獻情懷。
希望這種獨特的品質在你們身上能進一步得到傳承、得到發展,希望你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理想、實現抱負,為事業的成功助力、起航!
第四,著眼長遠,事業發展要有規劃,追求奮斗的過程就是享受充實的人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年輕人要立大志、立遠志,大學期間要做好學業規劃,畢業之后應制定事業發展規劃,自始至終要做好人生規劃。
據一份調研報告顯示,一般來說,杰出人才的成長基本分為4個階段,一是大學本科階段,是基本素質養成階段;二是研究生階段,是專業能力形成階段;三是創新能力激發階段,大約在30~40歲,是獲得最佳成果的峰值期;四是領軍人才完型階段,大約在40~50歲,是孕育一流成果的成熟期;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大多數人在前兩個階段,就已經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后該怎么走,很早就規劃人生,并追求和享受著奮斗的歷程。
因此,立足長遠,籌劃好自己的事業發展,規劃自己的人生之路,已經成為一個擺在你們面前的嶄新課題,需要盡早著手、未雨綢繆!
同學們,前些天,學校以聘任XX屆校友班級召集人、年級理事的形式,建立起了畢業生與母校之間的聯系機制,希望大家畢業之后仍能時刻保持與母校的密切聯系。
明年,西電將迎來80周年華誕,在這里,誠摯地邀請大家屆時返回母校,共襄盛典!
母校將與你們一同成長!一同進步!
最后,祝同學們身體安康、工作順利、事業有成、生活如意!
謝謝!
【大學校長畢業典禮感言2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