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勞動價值論新解釋
【論文關鍵詞】價值;使用價值;勞動生產率
【論文摘要】對勞動價值論進行了新的理論解釋,對傳統上理解單部門(同類商品)勞動生產率和價值的關系及“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影響同一時間創造的社會價值總量”的觀點進行了發展,證明了在新的解釋框架下理解勞動價值論。才能系統地保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體系的完整性,才能保持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系、價值與價格的關系的邏輯一致性。
20世紀社會經濟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勞動價值論面臨一系列的爭議,從根本上說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客觀上要求我們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認識。在這一問題上,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谷書堂、錢伯海、晏智杰等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旨在從另一角度,解決當前勞動價值論理論所面臨的困惑。
一、勞動生產率與價值關系的新解釋
(一)勞動生產率與價值f的關系
科技勞動在創造價值方面的意義問題,一直是勞動價值論引起爭議的關鍵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會影響對勞動價值論的堅持,“按照傳統的解釋,如果社會科學技術水平的普遍提高,提高了社會生產率,增加了社會財富,商品的使用價值總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只要社會的勞動總量不增加,原則上不會使價值總量提高。這樣一來,使用價值總量與價值量在總量上的脫離就越來越遠了”,使用價值總量與價值量在總量上的背離使得勞動價值論在解決現實問題時缺乏說服力。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通過抽象掉使用價值而對勞動的概念定義的,并不涉及使用價值的創造或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因此如果堅持歷史的、具體的分析方法,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期,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時間是不同的,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社會正常條件、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平均勞動強度是靜態的,造成了不同時期的同一商品的價值量無法進行比較。如果不加人時間因素,勞動價值所體現的只能是一種靜態的社會關系,僅適用于研究生產關系,而不適用于研究人與物或人與自然的關系,不能解釋現實中的財富問題。因此,如何從動態的角度,考慮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動的影響,去分析、比較商品價值量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對于傳統理解的勞動價值論要進行重新的理論構筑,“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影響同一時間創造的社會價值總量”的觀點首先得發展,傳統上理解單部門(同類商品)勞動生產率與價值的關系也是有問題的。根據傳統的理解,在不影響部門內的勞動生產率情況下,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創造的商品總價值成正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單部門(同類商品)勞動生產率的變化或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不變,商品的使用價值量隨著勞動生產率提高而提高,因此凝結在單位商品中的勞動量減少,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成反比。
造成這一理解偏差的根源在于,對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關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實際上,生產商品的勞動有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少量的復雜勞動等于多倍的簡單勞動”,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簡單勞動為基礎的。單部門(同類商品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整個部門勞動的復雜程度增加,部門專業化程度增強,部門也可能分化成多個部門,因此按照馬克思復雜勞動與簡單勞動的關系,單部門(同類商品)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也會有所增加。
同理,從全社會的角度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影響同一時間創造的社會價值總量”就有問題了,因為,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工人專業化程度在加深,另一方面,社會分工深化,生產迂回程度在增加,社會生產的專業化部門在增加,即使社會的勞動人數及工作時間不變,同類商品(部門內商品)部門的價值總量不變,隨著社會部門的分化與深化,全社會的勞動總量也會因部門增加及勞動的復雜化而增多,社會價值總量因此會增加。即科技勞動不僅會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這種勞動力的價值以及它所創造的新價值,也同時會成十倍百倍地增加。因此,“無論是就全社會還是單部門而言,勞動生產率提高都與價值量呈正比”。
(二)技術進步外生、內生模型的解釋①
技術進步外生的索羅模型,假定技術的增長率為常數,且技術進步必須采取勞動增進型,則經濟收斂于穩態,即只有勞動的有效性增長才能導致每工人平均產量的永久性增長,而且在合理情形下,每工人平均資本的變動對每工人平均產量的影響不大,技術進步外生模型并沒有對“勞動的有效性”(A)中的A做出具體說明。內生模型進一步闡述了外生模型勞動的有效性增長才能導致每工人平均產量的永久性增長,認為穩態情況下人均產量的增長率即為知識生產的增長率或其增函數,因此,社會經濟增長率等于知識生產的增長率乘以人口的增長率,模型進一步闡釋了知識“A",即科學技術。
上述兩模型都表明,為使模型有一個具有不變增長率的穩態,技術進步必須采取勞動增進型,而希克斯中性與資本增進型技術都被證明是與穩態的存在不相一致的,即只有勞動的有效性增長才能導致每工人平均產量的永久性增長,而且在合理情形下,每工人平均資本的變動對每工人平均產量變動的影響不大。
這一結論的重要性還在于它對發展勞動價值論的啟示,在短期內,假設勞動和知識的增長率為常數是符合現實的,同時,經濟增長是由勞動的有效性增長決定的,即經濟增長是勞動與技術進步乘積作用的結果。模型中勞動的有效性其實就是勞動的復雜程度,復雜勞動為簡單勞動的倍乘,說明的是抽象勞動質的間題;有效勞動二勞動的有效性*勞動投人量,說明的是勞動質的概念,兩者是一致的。
(三)勞動量的新概念
索洛技術進步外生模型與內生模型的結論是:社會經濟增長就等同于簡單勞動與技術進步乘積即復雜勞動作用的結果。與馬克思抽象勞動生產價值量的結論相似,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不創造價值,只是在生產過程中轉移了自身的價值,如果采用勞動量的新概念,即勞動量二勞動時間x勞動生產率,依此概念重新理解勞動價值論,可以得到,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全社會的價值量因復雜勞動也呈正比增長。
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兩種含義的一致性
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還有第二種含義,指的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個部門的分配比例,這些分配比例影響著各個部門商品的總供求關系,從宏觀層面上決定著商品的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仍然是從靜態的角度,沒有考慮時間的因素,它反映了不同部門的生產者之間如何分割社會勞動的關系。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種含義實際上是一致的,第二種含義的市場價值量等于瓦爾拉斯一般均衡解所確定的價格。第二種含義確定的市場價值量其實是宏觀角度的價值實現形式,從短期看,價值與其實現形式之間會有背離,從長期看,價值與其實現形式會趨向一致,即馬克思關于商品的價值量的兩種確定方法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馬克思關于交換價值與價值的關系是明確的,他認為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表現的是交換價值的形式,既然馬克思的第二種含義的市場價值量等于瓦爾拉斯一般均衡解所確定的價格,即瓦爾拉斯一般均衡解所確定的價格加總是價值的表現形式,按照我們拓寬的勞動的概念,包括物質生產領域和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即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生產做出貢獻的所有勞動,都應當承認為“生產性勞動”。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境內的本國居民與外國居民一年內所創造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與按第二種含義的市場價值量的總和在長期內是相一致的。
[1][2]下一頁
【淺談勞動價值論新解釋】相關文章:
淺談對勞動價值論大討論的思考03-19
淺談對勞動價值論的幾點再認識03-18
淺談正當性法律解釋11-14
淺談知識價值論與勞動價值論的關系11-14
淺談勞動價值論與構建和諧社會03-19
淺談用實踐的觀點解釋自然12-10
淺談勞動價值論與效用價值論的區別聯系03-19
淺談勞動價值論爭論與馬克思的研究方法03-19
淺談唯物史觀是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基礎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