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棲息地理論看風水與現代環境科學論文
風水是人們在營建城市或墳墓時,從風向、向陽、交通等條件出發,挑選建筑地點的思想,是風水鑒定專家所持有的高雅智術。風水是人們數百年來基于對環境之觀察與體驗,發展出的一套與環境和諧互動以求生存的獨特方式,人們認為,選擇理想的居住地點不但能使人、建筑物及環境之間達到和諧,且能帶給居住者健康與繁榮。風水結合哲學、宗教、星象、數學、地理概念,強調 “氣”的概念。風水鑒定專家認為,從氣的角度看,人和自然是一樣的,透過基地周圍流動的氣,能使住宅與環境之間產生良性互動,形成聚風納水的理想住宅,通過氣的媒介,使環境與人一體化,涉及物理、生態、空間、時間、心理、宗教以及社會學等諸多學科。風水的目的是達到人類間以及人與自然間的和諧平衡。由于有些文獻晦澀難懂以及一些風水師故弄玄虛(deliberately mystifyed),再加上大眾對其缺乏了解以及系統研究,風水被許多人視為迷信,至少沒有達到“科學”的標準。對尚未全然了解之事物斷然視之為迷信,此種作法并不符合科學原則,也并非探索真相的合理方式。判斷某項理論是科學還是迷信準則如下:第一,背后常常隱藏著1個參照物,那就是當代自然科學;第二,判定其科學或者迷信的依據還來自科學哲學的評判標準。但是可能存在2個問題:首先,當代自然科學是否是評判所有知識的唯一標準;其次,當代科學哲學是否能夠給出一個被所有科學家公認的評判標準。對于前者,答案是否定的;對于后者,隨著當代科學、當代哲學的不斷發展,仍需進一步研究。近年來,風水理論在海內外逐漸受到重視。風水理論所追求的人類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理念與西方新興的生態建筑學、景觀建筑學所追求的目標一致,所以有的西方學者稱風水為 “宇宙生態學”(astroecology)[3]。風水具有生態演進與適應的價值。在風水良好的地方,可以找到特定的環境特征顯示該地的可居住性 [4]。好的風水能確保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且大多數建筑師的設計感知與風水原則是契合的。 由此可知,風水學是人類在兇吉禍福并存的條件下,所領悟到的如何依據周圍環境條件來選擇理想棲息地的應用科學。
1 棲息地理論
生物進化論、棲息地選擇(habitat selection)理論認為,人類對環境的立即反應為偏好,因此偏好暗示某環境是否適合人類生存與繁衍。人類偏好于特定的自然生物區。由此提出以進化論為基礎的環境偏好模式,該模式強調人類對于自然環境的感覺隱藏著人類與生倶來的生物本能,包括生存、探索欲望、安全感等。早期人類為了生存尋找棲息地,適宜的居所應具備一些必需的條件,如食物、庇護所以及水源。人們也藉由棲息地的相關線索,學習總結這些景觀環境,這些習性也轉變成本能。英國地理學家Jay Appleton認為,人類的環境偏好行為是不斷進化的。當環境很遼闊時,不但方便人類獵獲食物,及早發現危險;而且能避免人類被天敵捕食。這類環境特征對于生物演化的生存競爭具有實質優勢。人類所偏好的環境必定有某些特征顯示該地資源豐富且有助于人類生存與繁衍。
1.1 瞭望-庇護理論
1975年英國地理學家Jay Appleton提出了瞭望-庇護理論 (prospect refuge theory)。瞭望-庇護理論認為,依據環境提供不同的信息,人們的偏好也會因此而有所不同。人們偏好于可以滿足瞭望或是藏匿特性亦或是兩者兼具的地方,即“能看到而不被看到”(seeing without being seen)的居所。這樣的地方不但方便生物獲取食物,也可以及早發現危險;能隱藏自我的環境,可以避免被天敵捕食造成物種滅絕。 這類環境的特征,對于生物演化的生存競爭具有實質性的優勢。瞭望-庇護理論認為,人們偏愛有遮擋的空間。最適合人類生存生活的環境是瞭望與庇護達到平衡,自然環境中,瞭望包括丘陵、高山、靠近開放環境的樹木。庇護包括密閉空間如山洞、茂密的植被。
1.2 稀樹草原偏愛理論
人們偏愛開闊的空間,相對而言不喜歡簡單的自然環境,如沙漠、森林。早期居住在大草原上的人類存活率比居住在其他環境里的人類高。草原植物大多分布在離地面2 m范圍內,可直接為人類及草食動物所利用。平坦的草地有利于人類眺望獵物,發現敵蹤,草地上散布的樹木可作為人類躲避危險與遮擋陽光、風雨之用。這種偏愛會變成遺傳傾向,直到今日,人們還是偏愛大草原環境。人們偏愛大草原,不喜歡視野受阻,這種偏愛超越年齡與文化界限。不管人們文化背景如何,對類似大草原或公園的環境有著普遍的偏愛。
2 風水擇居理論
風水又名堪輿、地理、形法、向法、卜宅、相宅、相墓、相地、青烏、青囊、陰陽之術,自古以來風水就是中國人詮釋人地關系的一套概念體系,也是上自帝王將相、下及庶民百姓普遍認同的'行為法則。風水源于古代人們選擇城市、居住地時對氣候、地質、地貌、生態、景觀等建筑環境因素的綜合評判。風水理論可以分為兩大流派:一是江西派,也稱形勢派、巒頭派;二是福建派,也稱理氣派、宗廟派。一般來說江西派著重對地形、水文、植被、氣候等環境因素進行實地分析,以求藏風得水并聚氣;后者則注重則根據人的生辰八字,藉由羅盤找出適合人類居所的地點與方位。巒頭派出現比理氣派要早,故常被視為風水理論的最初模式。不論是巒頭派還是理氣派,它的全部理論和方法都是圍繞聚氣這個問題展開的。風水強調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和諧、中庸、平衡,要實現此目的,唯一的方法是保持氣的充盈與平衡[7]。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概念。中國傳統文化認為,氣是存在于宇宙中的運行不息且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本源或本體,氣的運動變化推動著宇宙萬物發生、發展、變化。風水理論認為,天地間有一股不可遏止的生氣潛藏在大自然間。這股生氣凝而為點,是活力之泉源,風水家稱為“穴”。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把自然界的“穴”與針灸學上的人體的“穴” 視為同類!把ā辈蝗菀滓挼,因為大自然用盡辦法維護它生命的根泉,而巒頭派的風水家所追求的就是要找到生氣蓬勃的龍脈。風水理論中最佳的風水寶地位于山丘與流水環抱之處,因為其不但可以凝聚氣,也可以避免氣的流失。基址背后有座山“來龍”,其北有連綿高山群峰 為屏障,左右有低嶺崗阜“ 青龍”“白虎”環抱圍護,前有池塘或河流經過,水前有遠山近丘的朝案呼應;非√幱谏剿h抱中央,山林蔥郁,河水清明(圖1)[11]。理想的風水寶地應有以下幾項特征:風水寶地地形應呈馬蹄狀,北方、東方、西方均應有大小山體或高地圍護,南面應臨水,是開地。穴前池塘或河流呈半月狀或環抱狀,起抱水的作用,被認為是可使基址之地生氣凝聚而不散泄,故好的基址前必有水抱,如九曲水、玉帶水等。風水寶地應坐北朝南,形成非常清楚的南北軸線。
3 風水理論與環境偏好理論比較
有學者認為,風水理論與環境偏好理論具有某些相似之處。就棲息地選擇而言,人類所偏好的環境應容易探索并且具有人類生存所需的資源。
3.1 開闊性與景深訊息
由于開闊的環境缺乏掩蔽物,人類居住在其中可能暴露于惡劣天候以及掠食者威脅之下,因此開闊的環境并不是人類理想的棲息地,短淺且受局限的視野則不利于人類察覺隱藏的掠食者或敵人。人們穿越開闊的環境時,會暴露于危險之中。風水理論中,理想的居住地是處于半封閉的空間,后方
有高山,左右兩側是較低的山丘,前方地形較開闊,四周重群山環繞,提供了豐富的景深訊息。理想的風水寶地與瞭望-庇護理論可以找到相對應之處,高山形成天然的屏障及掩庇,可以抵擋北風寒流,也有助防御敵人的偵測與攻擊;前方視野良好,有助于及早察覺從遠方逼近的敵人。
3.2 視覺重點
人們習慣尋找景物的焦點,因為需要以這些焦點作為參考對整體環境作進一步觀察與評估。因此視覺重點有助于提高人類的觀察力,進而增加其安全感。理想風水居住地后方的高山是風水環境中最主要的視覺焦點。左右較低的山岳則為次要的視覺重點。雖然風水寶地前方寬敞的視野并非具體或實際的物體,但其重要性亦不容忽視,在此視野中風水寶地前方的2座山丘由于襯著遠方的天空,也形成視覺的焦點。
3.3 地表質感
地表有助人類判斷移動的難易程度[13],若地表相當粗糙崎嶇,則人類穿越該地將會較困難與耗時,也會延長暴露于潛在危險的時間,因而不利探索體驗環境。風水寶地的中央是較平坦的草地,地表質地一致且平順,不僅移動便捷,而且農耕放牧、興建土木等也相當方便。質感均勻的地表有助于人類對景深的判斷,并了解空間中各物體間的關系。
3.4 信息收集與認知評量
對于以上環境特征,人們會立即產生無意識的反應,若為正面反應,則將進一步評估所收集的環境信息[14]。若環境具有明確的空間結構并提供豐富的景深訊息,將有助人類掌握更多的環境信息,并有助于認知評估。理想的風水寶地四周群山環繞,此外,風水寶地前方彎曲的河流也有類似曲折視線的效果 [15],人們視線外的地方可能蘊含更多的信息,促使人們進一步向前探索,遠處植被、樹葉、灌木植被等元素能喚起人們強烈的藏匿感受[16]。從信息收集角度來看,風水寶地明確的空間結構,如高山、草地等均有助于人類收集并評估更多的環境信息,進而對這些信息進行認知評量,以了解整體環境相互關系。群山環繞的風水寶地,不僅安全無虞、易守難攻,更有助人們逃離。四周山峰與茂密的植物能提供良好的掩蔽,可以讓人從不同的角度、距離與高度來分析危機,人們發覺敵人逼近時,有多重逃亡路線可供選擇。在平坦的草地上,視野寬廣良好,人們可以往任何方向移動而不受阻礙。河流亦可作為人們快速逃亡的路徑。此外,四周山岳間的縫隙亦可做為人們逃生的出口。理想的風水寶地包含草地、河畔、溪流、森林、山坡以及山巔等,不僅可容納豐富的植物與動物,更可為當地居民提供進行各種活動必需的機會與資源。
4 結論
本研究比較了棲息地理論和傳統風水理論,發現兩者間有許多相似之處。棲息地理論認為,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都需要有利于躲避、逃跑或戰斗活動的環境,一處環境若具有人類生活所需資源,且危險性低,則此種環境會較受人類的喜愛,因為此環境有助于人類生存、生活。部分學者認為,風水是一種文化現象、一種術數或一種奇特的信仰。風水之所以流傳迄今,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成為了一種廣泛的民俗活動。對尚未全然了解之事物便斷然視之為迷信,此種作法并不符合科學原則,也并非探索真相的合理方式。筆者認為,風水理論中所貫穿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與現代生態建筑學和景觀建筑學所追求的目標一致。
【從棲息地理論看風水與現代環境科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