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兒童個性特征與父母個性的關系

        時間:2023-03-28 00:28:59 護理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兒童個性特征與父母個性的關系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結構的家庭精神環境特征、父母與兒童的個性特征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兒童個性特征與父母個性的關系

          方法:

          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法,測查了蕪湖地區6573例3一16歲兒童的家庭,由家長填寫家庭環境量表、成人艾森克人格問卷及一般情況調查表,同時用兒童艾森克人格問卷測查了3754例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三年級 學生。結果:單親家庭的親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觀因子分低于核心家庭與主干家庭(如親密度6.9±2 .2/7.7±1.7、7.7±1.7,P

          結論: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的精神環境、其父母及兒童的個性均優于單親家庭,主干家庭的精神環境及父 親個性優于核心家庭;良好的家庭精神環境和父母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培養兒童人格特征向健康方向發展。

          【關鍵詞】家庭結構;家庭精神環境;個性特征家庭是由婚姻、血緣和收養關系組成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對個體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人們觀念的更新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家庭結構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占主導地位的家庭結構由原來的主干家庭(孩子+父母親+祖輩)轉變為核心家庭(孩子+父母親),隨著離婚率的逐年增加,單親家庭(孩子+父親或母親)的比率也有明顯的增加趨勢。家庭環境和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個性發展的影響研究逐漸增多,單親家庭越來越受到關注¨引,而對核心家庭與主干家庭的研究少見。本文探索不同結構的家庭精神環境特征、父母與兒童的個性特征及其相關性,為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提供科學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法,以市區和周邊三個縣為整群分層抽樣對象。市內按四個行政區,每個區隨機抽取民辦和公辦幼兒園各l所、市教育局直管小學和區直管小學各l所、完全中學和省示范初中各l所;三縣區隨機抽取幼兒園各1所、鄉鎮中心小學各1所、非中心小學各2所(其中五年制小學l所)、初中各1所、完全中學共2所。共抽取11所幼兒園、17所小學、13所中學,在抽樣的每所學校的每個年級中隨機抽取一個班,共抽取173個班級,再以班級為單位整群i貝4查年齡為3—16歲的學生家庭。入組標準:父母受教育程度至少一人達小學畢業以上,均無智力低下及其他精神障礙、嚴重殘疾。向學生家長發放問卷7225套,回收有效答卷6573套。其中市區4085例,占62.1%;三縣2488例,占37.9%。核心家庭4411例,占67.1%;主干家庭1859例,占28.3%;單親家庭303例,占4.6%。向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三年級學生發放兒童艾森克人格問卷3802份,回收有效問卷3754份,其中男生1798例,女生1956例。

          1.2工具

          1.2.1自編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及養育方式。

          1.2.2家庭環境量表中文版(the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CV)

          該量表共90個項目,包括10個因子:親密度(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承諾、幫助和支持的程度)、情感表達(鼓勵家庭成員公開活動,直接表達其情感的程度)、矛盾性(家庭成員之間公開表露憤怒、攻擊和矛盾的程度)、獨立性(家庭成員自尊、自信和自主的程度)、成功性(在學習和工作中追求成功的程度)、知識性(對政治、社會、智力和文化活動的興趣大小)、娛樂性(參與社交和娛樂活動的程度)、道德宗教觀(對倫理、宗教和價值的重視程度)、組織性(安排家庭活動和責任時有明確的組織和結構的程度)、控制性(使用固定的家規和程序來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

          1.2.3艾森克人格問卷(成人版和兒童版)均由88個問題組成,包含4個維度:精神質(P)、內外向(E)、神經質(N)、掩飾性或社會幼稚水平(L)。P分高表示受試者冷漠、孤僻、敵意、殘忍、好攻擊、無是非感,P分低表示正常;E分高表示性格外向,E分低表示內向;N分高表示情緒不穩定,N分低表示情緒穩定;L分高表示掩飾或樸實遵從社會習俗、道德規范,L分低表示無明顯掩飾或社會行為幼稚。

          1.3測量方法于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在抽樣幼兒園、小學和初中以班級為單位,召開家長會,在會上說明測查的意義、填寫表格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由父親或母親填寫家庭環境量表及自編一般情況調查表,有效答卷6573套;由父親和/或母親填寫成人艾森克人格問卷,有效答卷中來自父親4693份,來自母親4787份,其中2907個家庭中父母雙方均參加了測試;召開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三年級學生班會,由學生填寫兒童艾森克人格問卷,有效答卷3754份。

          1.4統計方法進行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由于大部分家庭父母只有一方參加了測試,少部分家庭父母雙方參加了測試。因此父母及兒童的樣本量不齊同,在進行回歸分析時則將分析的兩組數據劃齊。

          2 結果

          2.1三種不同家庭結構的家庭精神環境特征的比較表l顯示不同家庭結構的家庭環境除獨立性、娛樂性、組織性、控制性因子外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進一步兩兩比較發現單親家庭的親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觀因子分均低于核心家庭與主干家庭,其情感表達、知識性得分低于核心家庭;單親家庭的矛盾性得分高于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的情感表達、矛盾性得分高于主干家庭。

          2.2三種不同結構的家庭中父親個性差異比較顯示單親家庭中父親的精神質和神經質得分高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但掩飾性或社會幼稚水平分低于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父親的神經質分高于主干家庭;主干家庭父親的內外向分高于核心家庭。

          2.3三種不同結構的家庭中母親個性差異比較表3顯示單親家庭中母親的精神質和神經質得分均高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三種不同結構家庭中母親的內外向和掩飾性差異無顯著性。

          2.4三種不同結構的家庭中兒童個性差異比較表4顯示單親家庭中兒童的神經質分高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但掩飾性或社會幼稚水平分低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兒童的得分。三種不同結構家庭中兒童的精神質和內外向得分差異無顯著性。

          2.5家庭精神環境、父母個性與兒童個性的回歸分析以兒童4個人格維度為因變量,以家庭結構、家庭精神環境10個因子、父母4個人格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兒童精神質與家庭的矛盾性顯著正相關;兒童的神經質及掩飾性分別與父母的神經質、掩飾性正相關。而兒童精神質、內外向、神經質和掩飾性與家庭結構無明顯相關(B分別為0.024、一0.005、0.043、一O.032)。

          3 討論

          3.1三種不同家庭結構的家庭精神環境特征本研究結果顯示:單親家庭在家庭精神環境諸多因素中,反映良好家庭環境因素的親密度、情感表達、成功性、知識性、道德宗教觀的得分明顯降低,而反映不良家庭環境的矛盾性得分明顯升高。與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相比,單親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幫助、支持的程度較低,情感表達不直接、不坦率,在學習和工作中追求成功的動機不強,對政治、社會、智力和文化活動的興趣不高,對倫理、道德重視不夠,而矛盾沖突則較多。表明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的精神環境優于單親家庭。

          通常人們認為三代同堂的主干家庭矛盾沖突較多,但本研究結果卻顯示:主干家庭矛盾沖突少于核心家庭,出現差異的原因可能是:(1)本研究對象以中小學生家庭為主,其家庭成員都已經歷了多年的磨合期,一些矛盾沖突多的主干家庭早已解體為核心家庭,而能維持主干家庭結構的大多是矛盾沖突較少的家庭;(2)主干家庭矛盾較多的集中在婆媳關系上,而一般公媳矛盾、岳父母與女婿的矛盾相對較少,但本文未統計當代的主干家庭中的祖輩是否是外祖父母的比例增大,所以有待進一步研究;(3)本研究結果顯示了與核心家庭相比主干家庭成員的情感表達不夠直接、不夠坦率,說明主干家庭成員可能善于控制沖動,說話委婉,這對緩解矛盾、維護主干家庭結構起到一定的作用。

          3.2三種不同結構家庭中父母及兒童個性特征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結構家庭的父母及兒童個性特征差異有顯著性。單親家庭中的父母個性比核心家庭及主干家庭中的父母冷漠、孤僻、敵意、好攻擊、是非感差,情緒不穩定。主干家庭中的父親個性比核心家庭的父親外向,善于人際交往,情緒較穩定,不易暴躁發脾氣,這對緩解家庭矛盾、維持主干家庭結構有一定影響,這與主干家庭矛盾性得分低相一致。

          與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相比,單親家庭的兒童情緒不夠穩定、易出現沖動行為。提示核心家庭與主干家庭父母及兒童的個性均優于單親家庭父母及兒童的個性,主干家庭的父親個性優于核心家庭。有學者認為遺傳主要決定了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基礎,環境因素則決定了人格的后天發展一J。是由于主干家庭父母個性特征而維持了主干家庭的存在,還是由于主干家庭的存在而改變了父母個性特征值得進一步研究。本研究中的單親家庭82.8%屬離異家庭,是雙親個性問題引發了離異,還是離異導致父母個性的變化,也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發現單親家庭的父親在答卷中掩飾程度明顯低于主干家庭,這可能與其長期僅和孩子生活在兩人的家庭里受到的約束較少,不需要掩飾有關。單親家庭的孩子的掩飾程度低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這是與遺傳有關,還是后天受父母的言行影響所致,還是與其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環境里,無法得到父母雙方的呵護和教育所致,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3.3家庭精神環境、父母個性對兒童個性的影響趙芳萍等研究表明家庭成員之間關系親密的孩子能夠理解他人、關愛他人,性格較為外向,和大多數人相處融洽,情緒穩定。反之,家庭成員之間關系比較淡漠的家庭的孩子比較自我中心,敏感,情緒波動較大,性格較為孤僻HJ。本研究結果顯示矛盾沖突多的家庭,其兒童較冷漠、孤僻、敵意、殘忍、好攻擊、是非感差;和睦的家庭中的孩子則較熱情、合群、關心他人。父母情緒穩定、不善于掩飾,其孩子亦如此,反之亦然。

          李學容研究發現家庭缺損只是造成兒童心理問題的一個誘因,真正對兒童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的,是監護者面對家庭缺損而產生的不良情緒和教養方式等。

          趙冬菊認為兒童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除受特定遺傳潛質的決定性作用外,后天的環境影響也起著主導作用,由于兒童的生活范圍較小,早期影響兒童人格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來源于父母帕]。本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結構的形式并不直接影響兒童個性的形成,但是家庭精神環境和父母的個性特征對兒童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影響。本研究結果證實單親家庭兒童情緒不穩定與其父/母的不良情緒密切相關,而不是家庭缺損所致的必然和直接的結果。提示父母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身的人格特征,單親父親/母親在家庭缺損的環境中應盡快地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狀態,改善親子關系和養育方式,創造良好的家庭精神環境,以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使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聶晶,張玲,張美彬.父母養育方式與子女人格和學習成績的相關分析,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l,15(6):434.

          [2]劉苓,何思忠,吳云.不同結構的單親家庭特征及其兒童心理特征分析,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1):68-70.

          [3]張志群,郭蘭婷.單親家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中國公共衛生,20()4,20(5):598-599.

          [4]趙芳萍,馬梁紅,駱桂秀.1781名柳州市小學生個性與家庭環境的相關分析.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7,16(11)1033.

          [5]李學容.離異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現狀調查與分析.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18(2):80-82.

          [6]趙冬菊.兒童人格與父母教養方式關系的多元回歸分析.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l,9(5):3加一341.

          [7]沈其杰,趙靖平,費立鵬.家庭環境鼉表中文版.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134-142.

          [8]龔耀先.艾森克人格問卷.湖南醫學院.1983.翟楊德森,著.人格形成與人格障礙.第一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20.

        【兒童個性特征與父母個性的關系】相關文章:

        政治與哲學的關系論文09-21

        美術學與美學關系探索03-15

        淺談音樂與舞蹈的關系的論文11-03

        證據與事實的關系探析論文04-22

        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關系研究06-15

        淺談音樂與舞蹈的相互關系04-15

        淺談文化與文化教育的關系06-02

        中國哲學與政治文化關系論05-28

        論人與河流的基本關系05-03

        論供應鏈合作關系06-0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