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教學論文
眾所周知,學校工作應以教學工作為主,教學工作應以課堂教學為主。在目前改革的大潮中,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奪取大面積豐收,是擺在我們每個外語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無疑,探究一下課堂教學改革的趨勢,揭示出課堂教學的規律,對提高外語教學質量,定會大有好處。
一、從“滿堂灌”到精講多練
傳統的教法認為,英語課是傳授知識的。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教師上課滿堂灌,學生被動,課堂沉悶,效果欠佳。這是當前中小學外語教學最大的弊端之一,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誠然,英語課應該傳授知識,但是我們也應看到,英語課是一門很強的實踐課因此,既要重視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又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教學時,對重點、難點或疑點,應力求精講,從而使學生能有較多的時間進行語言實踐。而且,精講多練有時不能截然分開,應講中有練,練中有講、靈活運用。
二、從“塊塊式”教學到整體教學
中小學外語教學多年來已形成了這樣一種舊的模式:詞匯教學——語法分析——課文翻譯;或是按課文段落分成若干部分,一堂課教幾個單同再教幾段課文,一塊一塊進行。這樣越分越細,越講越多,結果把一篇活生生的語言材料搞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嚴格地說,這種“塊塊式”教學與現行教學大綱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而整體教學法,即“從篇入手”,把課文教學放到突出的地位,使語言、詞匯、語法和句型等基礎知識融為一體,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每次都是一個整體,又各有側重,層層深入。整體教學的顯著特點是它的綜合性、整體性、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也保持了課文內容和篇章結構的完整性。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格林在談到整體教學時曾這樣說過:凡慣于理解整體的兒童將比全神貫注于細節部分的兒童讀得更多,這種趨勢是明顯的.,并且是一貫的。
三、從知識型過渡到能力型
“激發興趣,開發智能”是當前教育界流行的口號?v觀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考試題的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從考察知識逐步過渡到考察能力。1984年以前,高考試題主要是考語法。有人曾作過這樣一個測試,就是讓回國的美籍華人中學生答我們的高考題,結果平均只得了60分。這說明在講英語國家中的學生,不是不學語法,即使是考察語法的單項選擇題,也不是單純考察知識,而是把知識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去體現。高考直接指揮著中學課堂教學,這就迫使我們必須由傳授知識轉變到培養學生的能力,即培養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運用的能力。
不改也得改,這是高考的需要,也是教改的潮流。首先,在能力培養上,應給予充分的時間保證。其次,在答題技巧上,還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如做單項選擇題,應提醒同學注意前后語境,正確判斷。
四、“四會”并舉
側重閱讀《中學英語教學大鋼》明確指出:要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在口頭上、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其中側重培養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打好切實的基矗多年來教學實踐使我們體會到,高中階段應是“四會”并舉,突出閱讀,各個年級,有所側重,特別在閱讀能力上應有一個質的飛躍。
【中學英語教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