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語言習得規律對國際幼兒漢語課堂教學的啟示
摘 要:隨著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學習者出現多元化趨勢。從年齡來看,低齡學習者的人數越來越多。由于兒童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對外兒童漢語無論在教學方法上還是教學特點上都應有別于成人。本人根據語言漢語的習得特點,從而思考探究出對國際幼兒漢語課堂的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具體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營造等各方面的啟示,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國際幼兒漢語教師的素質要求。
關鍵詞:漢語課堂;幼兒語言;教學;啟示
以皮亞杰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認知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幼兒語言的習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過程,而是天生的心理認知能力與客觀經驗相互作用的產物,所以認知的發展決定了語言的發展。”’幼兒語言的發展和認知能力都是基于直接的、具體的經驗并通過這些經驗的積累而發展的。因此,人的語言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語言的發展是以認知為前提,伴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而發展,通過后天的學習而獲得的。
1、對教學原則的啟示
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人們對教學活動本質性特點和內在規律性的認識,是指導教學工作有效進行的指導性原理和行為準則,應貫徹于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
1.1培養興趣原則
國際幼兒漢語教學的首要原則是要培養且不斷激發幼兒對漢語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幼兒樂于表達,有自信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增強他們對漢語的語感和親近感。所以無論是教學內容、方式甚至是教學游戲的選擇,都要堅持難度適中的原則,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以免幼兒產生畏懼情緒,知難而退。
案例:“西部牛仔”是筆者的漢語課堂中一個很受歡迎的小游戲,游戲規則簡單易懂:兩個學生背對背站著,教師給每人發一張生詞卡片,然后數“1, 2, 3",學生在各自方向向前走三步,數到“三”時學生轉身,以最快的速度讀出對方手中的卡片,較快的學生獲勝。這個游戲教師在一至五年級的每個班都使用過,學生很容易理解規則,游戲效果和教學效果都很好。
于是,用一個課時在Pre-k班教過顏色詞后,第二個課時教師計劃讓幼兒玩“西部牛仔”來復習。教師興致很高,認為幼兒會很喜歡這個游戲,但結果游戲進行得并不順利,根本沒達到預想的效果。剛開始很多幼兒并沒有理解游戲規則,有的聽到教師數數時不向前邁步,有的聽到“三”以后還一直向前走,有的還沒等到“三”就轉過身,有的轉過身讀自己手中的卡片,等等,狀況百出。試玩了幾遍,幼兒學習者終于將規則大致弄懂,但己經不像開始時那么興奮,教師也已經有點兒失去耐心。正式開始游戲以后,幾個踴躍嘗試的幼兒表現得很不理想,轉過身的時候,沒幾個人能說出正確答案。教師的臉色變得難看,因為學生的表現不理想,而主動要求參與游戲的幼兒也越來越少,最后教師只能叫那些根本沒舉手沒興致的幼兒玩游戲,而很多幼兒表示“不愿意參加這個游戲”。最終,這個“西部牛仔”游戲在Pre-k班慘淡收場,一節課結束,教師和幼兒們都一臉悶悶不樂。
在后來的不懈嘗試中,Pre-k幼兒慢慢熟悉了“西部牛仔”游戲,也能玩得很盡興。在案例1中,這個游戲進行的時機明顯是不恰當的,此時進行,對幼兒來說難度偏大,以至于破壞了其參與游戲的興趣。而教師過于看重游戲結果,其消極反應更加重了幼兒的畏懼心理,讓幼兒怯于展現自己,也嚴重影響了幼兒學習這些生詞時的興趣和信心。
1.2“沉浸式教學”原則
“沉浸式教學”營造了跟母語習得環境最為接近的學習環境,能使幼兒的第二語言習得過程盡可能地輕松自然。但“沉浸式教學”在很多情況下并不能實現,這時就要盡量營造漢語環境,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應盡可能充分地使用獨白、問答、對話演示、講故事等多種方式使幼兒沉浸在漢語環境中。由此也對教師課堂語言的示范性、豐富性、可接受性提出嚴格要求。
1.3賞識教育原則
認知心理學認為先天與后天幾乎在我們所做的一切中相互影響、共同作用,這種相互影響也體現在國際幼兒漢語教學中。漢語教師不能忽視幼兒漢語學習中先天因素的制約,但后天努力也很關鍵。教師對待幼兒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學習能力不足的幼兒要給予鼓勵,及時肯定,讓這些幼兒也能體會到學習漢語的樂趣;對待學習能力突出的幼兒,需要提高要求,適當拓寬教學內容,加深難度,以免幼兒產生自滿情緒,或因學習內容沒挑戰性而失去興趣。同時也可以發揮“先進”幼兒的榜樣示范作用,引導其他幼兒向其學習,使整個群體處于積極向上的漢語學習氛圍中。筆者接課后,首先教會幼兒學習者說“真棒”和“加油”,而這兩句口號在Pre-k與kindergarten使用頻繁。讓幼兒們學會在其同伴表現欠佳時,握拳喊“加油”;在同伴表現出色時,伸出大拇指說“真棒”。
2、對教學策略的啟示
“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簡單集成,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2.1通過直觀形象進行直覺學習
通過動作、表情或直觀形象使幼兒進行直覺學習。“在幼兒的思維結構中,很明顯的具有三種思維方式同時并存的現象:占優勢地位的是具體形象思維;但當遇到簡單而又熟悉的問題時,能夠運用抽象水平的邏輯思維;而當遇到的問題比較復雜、困難程度較高時,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覺行動思維。”由于幼兒這種直覺行動性思維和具體形象性思維的特點,他們主要依賴于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以及對表象的聯想,具有直觀形象性。這種思維方式使得幼兒學習漢語時無法脫離具體實物、動作和情境等,他們在多數情況下是通過直觀動作、豐富的表情或具體的情景來實現對漢語的理解和表達。同時,這種直觀形象的思維方式也使幼兒的漢語學習變得自然,他們并沒有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正在學習一門外語。因此,國際幼兒漢語教師要善于利用圖片或實物,積極創設情景,再現與幼兒息息相關的生活。
教授生詞時,在不脫離大綱的前提下,筆者都會盡量選擇與幼兒的實際生活有切實聯系的,可供他們實際使用的生詞。例如,教“食物”主題時,筆者決定將中國食物的比例縮小,并且限定在幼兒去中國餐館可以吃到的食物范圍內,例如“餃子”、“面條”、“米飯”等。事實證明,幼兒看到“西餐”圖片時,要比看到“中餐”圖片時的反應強烈,尤其是對根本沒有接觸過中餐的幼兒而言,因為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來實現對這些“西餐”漢語詞的理解和表達。同時,筆者鼓勵幼兒去中國餐館點餐時,盡量用中文表達。一個Pre-k的幼兒曾極為自豪地說,他去中國餐館吃飯時,跟服務員說他想吃“餃子”,還向服務員展示他會使用中國筷子!這種情況讓筆者頗感欣慰,而實際上,該生也是Pre-k班的幼兒中對“餃子”的記憶最牢固的。
2.2根據教學內容形成知識表征
按照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幼兒正處于前運算階段,其心理表征的能力在逐步發展。表征的兩種主要方式是字詞和圖像,二者是有差異的。有些觀念用圖像來表征更好也更容易,有些則更適宜用字詞來表征。
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筆者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游戲也是不斷進行調整的。圖像憑借與所表征事物的相似性,更適合用來捕捉具體的和空間性的信息。例如,進行動物、水果、食物等漢語詞匯的教學時,主要進行“拷貝不走樣”等模仿游戲來幫助幼兒形成對這些生詞的圖像表征。字詞則憑借符號來表征事物,更便于用來捕捉抽象和分類性的信息。相比較于形象直觀的教學內容,日常問候語、數字、日期等的教學,更需要教師幫助幼兒形成相應的抽象概念。
3、對具體教學方法的啟示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
3.1游戲法的運用
幼兒之所以喜歡游戲,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游戲內容有強烈的興趣。由于幼兒有意注意的時間短,效果也遜于無意注意,所以筆者在Pre-k與kindergarten班的漢語教學大多都需采用游戲法,將游戲與語言教學緊密結合,讓幼兒們在愉悅的情緒中學習漢語。例如,“蒼蠅拍”是教師加深幼兒對生詞發音初步印象的重要游戲,他們對這個游戲也保持了長久的熱情,實踐證明,該游戲對他們記憶生詞確實是很有幫助的。即使對于某些規則復雜的游戲,如“水果蹲”或“西部牛仔”等,幼兒剛開始會因為對規則的陌生,表現欠佳;但只要對該游戲的興趣還在,他們就樂于不斷嘗試,漸漸地就會越來越熟練,表現也會越來越好。這恐怕也是傳統教學難以企及的效果。
3.2多種教學法的并用
國際幼兒漢語教師首先要打開思路,廣泛吸收聽說法、視聽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情境教學法、表演法、游戲法等多種語言教學流派中的有益觀點,再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采用更有效的具體的教學方法。
例如,展示法的使用很多時候對筆者所在小學的漢語課堂教學頗有幫助。向幼兒解釋游戲規則時,因為他們自身的理解能力限制或漢語教師的英語表達不到位,有時會出現解釋半天幼兒還是一知半解的情況。這時筆者往往會請已經理解的孩子配合,向其他幼兒展示一遍游戲流程和規則,再輔以語言解釋,使學習者明白。
又如,由中國幼兒學習漢語發音的過程得到啟發,筆者借鑒了中國老師或家長用手勢、體態語等表示聲調,以此幫助幼兒加深印象,掌握四聲變化的方法。美國幼兒完全沒有聲調的概念,但筆者在教生詞進行示范發音,尤其為了強調一些發音較難的詞時,也會用手勢或體態語等來表示聲調,進行示范。這種“全身反應法”一方面讓幼兒動了起來,讓本來比較枯燥的正音過程變得有趣;另一方面,也潛移默化地給了幼兒一些關于漢語聲調的粗略印象。
3.3多媒體技術手段的運用
國際漢語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深化多角度教學。幼兒階段己經奠定了其高級情感的基礎,例如美感。“幼兒的美感除了表現在他們對色彩分明的物體會產生愉快感之外,還體現在他們很早就表現出來的對音樂、舞蹈,尤其是唱歌的快感。”幼兒特別喜歡一邊唱歌一邊進行有節奏的活動。筆者的Pre-k與kindergar ten幼兒中文歌曲學得很快,且很少遺忘,歌曲的配套動作也記得非常清楚。譬如,教師每次要求他們唱《兩只老虎》時,他們不用回憶也可以馬上展現出來,還會主動配上相應動作。
通常,幼兒更偏愛包含自己熟悉內容的音樂、舞蹈或影像視頻,例如,他們很喜歡“中國版《灰姑娘》――葉申”的故事,故事情節的相似性使得他們對這個東方姑娘也很快產生親切感。當然,對于新奇陌生的視頻影像,幼兒也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們對筆者展示的京劇“變臉”視頻很是驚嘆,這一全新且神奇的事物給他們的印象是極其深刻的。
參考文獻:
[1] 蓋蘇珊,塞林格.第二語言習得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 都娟.如何讓學生“玩”語言―結合兒童心理特點教漢語[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20).
[3] 宋雪松.兒童語言習得認知觀與早期雙語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14,(1).
【幼兒語言習得規律對國際幼兒漢語課堂教學的啟示】相關文章:
二語言語行為習得的思考03-03
試論二語言語行為習得的思考03-01
淺談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交際策略研究與教學03-06
談外語學習中的文化習得03-18
淺議語料庫語言學在二語習得中的運用03-19
論國際匯率制度變遷的一般規律及啟示01-12
習得技能展示論文答辯中的嘗試03-21
二語習得理論之可教性假設述評11-23
探析翻轉課堂模式在二語教學與習得中的應用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