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的新時代-簡論數學教師教學方法改進的必要性
【論文關鍵詞】教學方法;課程標準;出發點及目的;學習特點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新教材對數學提出了新要求,而教師的方法、思考方法仍停留在老的教材的基礎上,本文試從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教科書編寫的出發點和目的、學生教學學習的特點三個方面論述了數學教師方法改進的必要性,以期達到更好的教與學的目的。
在數學教育的新時代中,隨著新教材實施,我們教師的教學方法該不該改變,該如何改變,筆者從數學新教材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編寫出發點和目的及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等止個方面來闡述數學教師教學方法改進的必要性。
一、數學教師教學方法改進是數學課程標準的客觀要求
從數學課程標準來看,在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第一條中用比以前更明確的提出: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另外,在數學課程標準中,還提出要給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等,這是教育從主要傳承知識到在傳承知識中傳承和培養創新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轉變。在現在的知識時代,不僅要求一個人有知識,有實踐能力,更要求一個人能夠創造,創造出適應需要的新產品,正因為如此,這就要求數學教師改掉與此不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學課程標準中還提到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形式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所以,它要求教師設計生動有趣的、適應學生水平的現實情境,引導學生從數量和空間關系去觀察、比較、分析、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實驗,推理和判斷,這不僅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原來就來自我們的身邊的現實世界,是認識和解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實現從知識傳授者到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變,要為學生提供數學學習必要的時間、空間和資源,把現實世界的數學和課堂上的數學聯系起來,并要掌握一批在數學中用得上的情境問題,使之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二、數學教師教學方法改進是教科書編寫出發點及目的的總體要求
(1)從內容的設計上看。提起數學教科書,我們頭腦里首先出現的是這樣的一幅圖畫,一個個精確的概念,一個個深刻的定理,一連串抽象的證明,許多難題……教科書中所有的問題(習題除外)都是有確定的答案的,而且答案也都予以列出,因此,這樣的教科書反映了一種數學教學理念,即數學知識和方法對每一個學生而言都是同樣的,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向學生傳授這些客觀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而我們教過的新教材的教師都知道,新教材與老教材有本質的區別,對學生而言,新教材的教科書是他們從事數學學習活動的“出發點”,而不是“最終目標”。
(2)從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來看,老教材往往是以一種“權威”的姿態,用陳述的方式向學生“講述”所有的數學“…就是…”“因為…所以……”,“當我們遇到……通常就…”那么,我們的'學生就只有遵從、模仿、記憶。而新教材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主要表現為一個控索與交流的過程—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白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白己的想法。
顯然,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是以“做”而非“聽或看” 的方式介人學習活動,而且實實在在地進行著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對于提高自己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對于促進整體發展都有很大幫助。
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無疑需要時間,而新教材趕時髦經常有“做一做”“想一想,合作學習”等欄目,以使學生有機會去嘗試思考與交流。
(3)從問題設計_上看,新教材問題的設計有彈性,而且能滿足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在新教材中,這樣設計的問題很多,這種問題的設計突出層次性,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在全體學生獲得必要發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以獲得不同的體驗,從而增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因此,對于這樣的教材,數學老師的觀念以及教學方式都應該改變,不能再采用教師講,學生聽,課卜練習,課后作業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應多給學生一些引起思考和活動空間,多從事一些探索性活動。
三、數學老師教學方法改進是學生學習特點的內在要求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白主構建白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的過程,他們帶著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并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包括獨立思考),一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構建對數學的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一種再創造過程,學生從事對數學知識的提煉和組織—通過對低層次活動本身的分析,把低層次的知識變為高層次的常識,再經過提煉和組織而形成更高層次的知識,如此循環往復,再把數學放到現實中加以使用,這種運用學生數學學習特點的方式去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課堂很活躍,效果很好。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通過學生主動的活動,包括觀察,描述,操作,猜想,實驗,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應用等等,讓學生親眼目睹數學的“一再創造”,并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力量,促進數學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應當給他們留有充分的思維空間,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地從事思維活動并表達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模仿與記憶。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以及大最做練習題的數學教學模式,而應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并適當發展學生綜合思維的能力,讓學生有機會綜合地運用各種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意識,獨立的思考,判斷能力,以及問題解決的探究活動為主的創造能力,真正使數學教學落實到重活動,重合作,重實踐,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最終能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
【數學教育的新時代-簡論數學教師教學方法改進的必要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