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對于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一、引言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與家庭、社會、學校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心理健康是發展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學校教育現代化和科學化的重要標志。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嚴重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具體表現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現代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的基本條件。然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心理疾患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根據調查分析,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依賴心理:當前,獨生子女學生越來越多,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溺愛、嬌寵,好比溫室里的花朵,缺少獨立意識,什么事情都要依賴家長。
2.自私狹隘心理:表現為心胸狹窄,自私自利,常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把個人利益看得過重,具有較強的報復心理。
3.易怒心理:所謂易怒就是指容易沖動、急躁,愛發脾氣,喜怒無常,報復性強,常有干危險、愚蠢事的沖動,事后冷靜下來又后悔。
4.逆反心理:一些學生對外界的刺激常產生與常態相背的心理反應,與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對抗態度,對老師、家長的教育感到厭煩甚至頂撞。
5.嫉妒心理:這是一種恐懼或擔心他人優于自己的心理狀態。這種心態重點中學的學生尤為明顯。
三、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觀因素。概括起來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二是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三是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一)家庭環境因素
從教育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家庭環境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身學校。通常情況下,家庭內部成員關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開朗樂觀,適應環境的能力會更強。
(二)社會負面因素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另一方面,影視宣傳、文化娛樂隨處可見暴富和暴力,計算機和網絡又輕而易舉地提供給中學生容易成癮的暴力和賭博的游戲,使他們陶醉于自身價值得到體現的虛無世界中,從而更不愿與世界交往,甘愿獨處于封閉之中。在社會大環境下,酒吧、游戲機房以及隨處可見的網吧等等,極大地影響著中學生的身心發展。
(三)家庭教育方面
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優點和長處。通常血緣關系使子女對父母有一種特殊的信任感與親切感,父母的喜怒哀樂時刻感染著子女,他們之間的心理相通使子女時刻受到父母的不自覺的影響,從家庭教育的影響途徑和方式來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過耳濡目染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有嚴密計劃和系統性的正規教育。
(四)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應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堅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對少數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應耐心的啟發誘導,而不能動輒批評指責,甚至把他們當成典型的例子張揚,致使這些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
(五)社會環境治理方面
教育體制要改革,要搞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要真的“減負”,要讓我們的孩子活得輕松些,使他們能有精力突發奇想、展開幻想,去搞科研、搞發展,讓他們去實現祖國飛速發展、繁榮昌盛的中國人的愿望;影視宣傳、文化娛樂網絡世界的病毒要下大力量、下狠心快速查殺,否則后患無窮。
四、總結
青少年做為向成年人過渡的階段,既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時期,同時又是一個情緒多變、情感沖突的時期。因此,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之間和諧發展,幫助青少年學會心理調適,社會適應,才能真正地實現當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美好和諧! 根據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遵循教育規律,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舒適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