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實驗中學生不良心理特征淺析
生物學實驗,特別是學生分組實驗在生物教學中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筆者多年從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工作,在分組實驗中,常常發現某些學生由于受不良心理特征的影響,實驗效果不佳,不能達到預期的實驗目的,甚至導致偶發事故。本文就高中生物分組實驗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幾種不良心理特征淺析如下:1 準備不足
準備充分是實驗成功的前提。高中生物課本中的學生分組實驗均為驗證性實驗,這些實驗的基礎理論知識都已學過,操作過程和方法也由教師演示過,所以,部分學生自認為已有把握而產生輕視心理。如課前不預習,導致實驗目的和操作程序不明確,操作方法不規范等。為此,教師必須事先擬訂預習提綱,布置預習,并抽時間檢查預習情況。根據檢查結果,再在課前有針對性地介紹操作程序和方法,必要時再示范演示一次,同時提問實驗目的、要求、注意事項等,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實驗目的和任務,這是清除隱患,實現實驗成功的基本保證。
2 好奇心理
好奇是中學生的共同心理。由于好奇心的驅使,有些學生進入實驗室后,屁股未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動這動那:實驗材料亂拿、顯微鏡亂搬、鏡頭亂換、藥品亂加;而應該做的卻沒有去做或做得不好,影響實驗效果。
如提取色素時,稱取5g綠葉前沒用吸水紙擦干葉面水珠或沒剪去大的葉脈;加入丙酮后沒有及時研磨或研磨時間過長而得不到深綠色的濾液,使整個實驗無法進行等。這就要求教師事先提醒學生,本實驗的操作步驟如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正確的操作方法怎樣?預計會出現哪些現象?指導學生規范操作,用敏銳的眼光去觀察,用冷靜的頭腦去思考,將好奇心理轉化為創造性思維的內驅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素質。
3 自控力差
由于大多數農村初中實驗設備較差,沒有配備專職的生物學實驗教師,很多應做的分組實驗,甚至演示實驗都無法開設,實驗只是“紙上談兵”,學生的實驗素質低。當他們進入實驗室后就覺得非常稀奇:這是什么儀器?哪個是什么藥品?議論紛紛,大聲喧嘩,使自己的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造成相互干擾、思維混亂,觀察、記憶、應變能力減弱,更談不上分析、推理,實驗后幾乎一無所得。
據跟蹤調查和提問,發現有近30%的學生回答不出剛才所做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實驗步驟怎樣?出現了哪些異,F象等問題。如觀察洋蔥根尖生長點細胞的有絲分裂時問:制作裝片的程序如何?在顯微鏡下看到了什么?相當多的學生答不出或答非所問,更談不上去分析“在同一視野中找不齊各分裂期細胞的原因”等深層次的問題。
由于頭腦不夠冷靜,操作中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如個別學生在取材時剪下的不是根尖部分,而是其他同學剪剩的伸長區或根毛區;有些學生慌慌張張,將鹽酸或龍膽紫的試劑瓶推翻在地,造成地面和附近同學的鞋襪污染;有些學生在用高倍物鏡觀察時,操作混亂而損壞鏡頭和玻片等。對于這些學生,教師一定要強調遵守實驗室紀律,保持安靜,不能高聲談笑,更不能“熱血沸騰”,否則將干擾觀察和思維的正常展開,失去實驗的教學功能。
4 現象失真
有些實驗由于溫度的高低、時間的長短、藥品的用量等原因會造成實驗失敗。但個別學生懶于思考,或怕實驗不成功受批評而不去實事求是地觀察記錄,沒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僅憑書本知識去應付而失去實驗課應有的教學效能。
如“觀察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交換吸附現象”,若在0 01%的亞甲基藍溶液中染色時間過長或用蒸餾水沖洗不凈,或小燒杯中根的數量太少而加入的CaCl2溶液過多,在對比實驗中,則會使無色的蒸餾水變藍或致應變藍的CaCl2溶液無色,而根本身的顏色在實驗前后無多大變化。但學生在記錄時卻是實驗后蒸餾水無色,CaCl2溶液變藍色,根本身呈黃白色。這樣就失去了一次對實驗中異,F象的積極探索和分析的機會。
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者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獨特的個人特色的知識。也只有這樣獲得的知識,才容易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便于掌握和記憶,同時還能促進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科學方法的掌握。因此,要求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不僅能培養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還能培養和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 操作定勢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它是學習中存在的普遍規律,既存在于知識技能之間,也存在于學習動機之間。其類型有正遷移和負遷移等。所謂負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消極的干擾和阻礙作用。而定勢則是反映由先前一定的心理活動所形成的'思維準備狀態。它有決定同類后繼心理活動態勢的傾向。
在生物實驗操作中就存在著定勢的負遷移現象。例如,受平時生活習慣動作或姿勢的影響,學生在進行顯微觀察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且用雙手緊握鏡筒;取用藥品時將試劑瓶塞正放;取放顯微鏡時,一只手將其從鏡箱中抓出抓進……這樣的現象在實驗室隨處可見。這些學生在心理上沒有思想準備,將實驗的規范操作與生活習慣混為一談,表現出頑固的操作姿勢。作為實驗教師,一進實驗室就要告誡學生:這是在做科學實驗,不是生活小事,要時刻注意操作的規范性和科學性,要打破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操作定勢,培養良好的實驗素質。
6 虎頭蛇尾
有始有終地完成某一學習任務是培養良好習慣和堅強的意志品質的最有效的途徑,也是完成學習任務的最基本的保證。完成某一學習任務后再回過頭來思考總結,是獲得經驗教訓,使知識系統化,加深記憶的有效方法。在總結、反思的過程中,或許會發現某些當時未注意的問題,實際上可能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最重要、最本質的問題。
如被亞甲基藍溶液染成藍色的根可使無色的CaCl2溶液變藍(當時注意到的),同時根的藍色變淺(當時未注意到的),深入思考分析:無色CaCl2溶液變藍與根的藍色變淺是同時存在的。因為根細胞表面吸附的亞甲基藍陽離子與CaCl2溶液中的Ca++交換吸附,亞甲基藍陽離子進入溶液而使之變藍;同時Ca++吸附在根細胞表面而使根的藍色變淺。這就從本質上理解了交換吸附的原理,達到了實驗目的。
有些學生由于意志品質不堅強,自制能力差,做事有始無終丟三拉四,在實驗中主要表現為:實驗用品、材料亂放亂丟,實驗結束后不清潔整理,實驗報告不及時填寫,不能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對于這些學生,在實驗時要進行“人盯人”戰術,迫使其“循規蹈矩”;實驗結束后要適時提問,引起思考,達到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養成始終如一的實驗習慣。
上述是筆者在實驗教學中的幾點體會,不足之處,望同行們指正。
作者:不詳
【分組實驗中學生不良心理特征淺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