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經濟前景及其路徑選擇論文
摘要:都市生態農業是適應“三個導向”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選擇。林下經濟作為都市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較好地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有效利用林下空間和林業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社會和經濟等多重效益。在都市生態農業建設中,林下經濟發展前景廣闊,但需要因地制宜,依托特殊的發展空間和特殊的社會功能,突出都市服務特色,選擇適當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才能有效發揮林下經濟的優勢,促進都市生態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都市生態農業;林下經濟;農業發展方式
一、現代農業“三個導向”與都市生態農業發展
(一)“三個導向”農業現代化道路體現綠色可持續性發展
現代農業是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隨著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現代農業持續發展面臨經濟社會環境的新變化,生態環境惡化、溫室氣體增加,生態危機已成為農業持續發展的障礙。面對新形勢新變化,在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技術進步和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農業發展實力和發展層次,是現代農業發展最重大、最關鍵、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傳統農業向高效、生態農業的轉型勢在必行。十八大后,國家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農業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循環利用。在對我國農業生態問題和可持續發展模式密集調研的基礎上,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三個導向”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即以解決地怎么種為導向加快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ǘ┒际猩鷳B農業撐起現代農業持續發展的一片藍天
現代農業的發展,要充分體現“三個導向”的發展戰略,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都市生態農業的發展,踐行了“三個導向”,實質是生態化的現代農業。從當前經濟發展的趨勢看,未來環境修復與治理成本極高,都市將會為今天快速擠壓式的增長付出巨大代價。只有都市生態農業才是都市農業的未來發展道路。我國各地生態都市農業的快速發展,取得了經濟、社會、生態多重效益,為現代都市及生態農業的持續發展撐起了一片藍天。從發展實踐看,都市生態農業以進一步開拓農業的多功能性以及高效、綠色、可持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生態和農業生產有機結合,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提高農業發展可持續能力。在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中,注重將農業生態建設貫穿現代農業發展全過程,以生態系統循環持續發展機理安排農業發展道路、調整農業結構,以此來緩解農業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控制農藥化肥等的投入,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污染排放,注重農產品質量和品質,充分體現了“三個導向”現代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本性。
二、林下經濟助力都市生態農業發展
。ㄒ唬┝窒陆洕嵌际猩鷳B農業的重要形式
本世紀初林下經濟在我國開始逐步興起,林下經濟目前已成為我國都市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林下經濟充分利用林下空間和林業生態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種植、養殖、觀光旅游、農林牧產品綜合開發等,獲得較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在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中,近郊區和都市生態區發揮林業產業生態的優勢,逐步將林下經濟開發作為都市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而加快發展。在國內外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中,林下經濟得到重視。德國是發展都市生態農業較早的`國家,在都市農業發展中特別注重生態發展,高度重視林業的生態效益,將林業作為都市農業的重要形式。德國往往在一些大城市加大林業經濟發展,將許多發達工業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在國內都市農業發展中,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大城市也非常關注林下經濟的開發,加快現代都市農業轉型。如北京市近年來在首都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發展了林藥、林菌、林桑等十種經營模式,林下經濟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已成為北京市都市型現代林業的主流形式之一。林下經濟服務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農民增收,并為首都發展提供生態屏障。
。ǘ┝窒陆洕P注生態等多重效益,助力都市生態農業
1、林下經濟實現生態、社會、經濟多重效益。近年來,為加快林下經濟發展,充分發揮林下經濟的多重效益,國務院辦公廳于2012年出臺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2〕42號)。2013年10月,國家林業局公布了首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名單,以典型帶動林下經濟發展。從我國各地林下經濟發展的目標看,林下經濟有助于發揮多重功能,實現生態、社會、經濟等多重效益。如北京市在林下經濟發展中,注重發揮其生產、生活、生態多種功能;上海市林下經濟最終目標是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天津市在林下經濟發展中,以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為主題,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
2、林下經濟多重功能開發,有助持續發展。林下經濟的發展,充分利用林下空間和林業生態環境,將林、草、農、牧有機結合,采用林菌、林藥、林禽、林畜、林游等模式,進行多功能農業開發,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一體化發展,既有利于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又有助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推力。以林禽發展模式為例,我們可以從圖1看出,在林下空間養殖雞鴨,緩解了土地壓力,實現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利用良好的林業生態環境,提質增效,又很好地避免了環境污染,在林——禽產業互動中“生態”和“利益”共贏,實現可持續發展。
3、特殊的空間,拓展都市林下經濟的特殊功能。在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中,近郊和都市區林下經濟處于特殊的空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優勢,而社會對其也會有特殊的需求,特殊的需求就要求發展特殊的功能農業。以生態為首要目標的都市林下經濟,有很好的生態維護功能,一方面為現代都市發展提供強大的生態屏障,幫助現代都市污染防治。另一方面實現資源多級循環利用,避免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當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問題,喚起居民回歸自然、綠色消費等意念。都市區林下經濟所處的這一特殊的空間,要求滿足都市區發展的這些特殊社會需求。
三、都市林下經濟模式選擇與發展對策
與山區、丘陵林業經濟發展和其他區域林下經濟的發展不同,都市林下經濟處在現代都市發展這一特殊的發展空間,還有特殊的社會功能,這是都市林下經濟發展的客觀環境。因此,對于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中的林下經濟,在進行模式選擇時,要充分考慮這一特殊性,首先必須服從城市需要,服務現代都市發展,凸顯都市林業的特殊空間地位,農、林、工、服多產業聯動,開拓都市林下經濟的都市服務功能。林下經濟為現代都市發展提供強大的生態屏障,保持持續穩定的經濟社會發展和領先的技術和服務功能,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城市污染的防治等多重功能。在具體模式選擇上,要發揮都市旅游休息市場優勢,重點發展林下休閑體驗、林下旅游等林下經濟。做好都市林下經濟科學規劃,因為科學發展,規劃必須先行。
1、加快都市林下經濟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技術突破是林下經濟發展的關鍵。林下經濟是典型的林業生態環境依賴性產業經濟,良好的林業生態環境是發展的基礎。都市林下經濟實現持續高產出、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都市生態屏障功能、充分發揮林木和其他生物的綜合效益,急需科技創新。都市林下經濟發展要求加快農林技術創新,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三重效益。目前,受技術水平限制,我國都市林業經濟持續發展技術成果不多,儲備不足,限制了都市林下經濟的發展能力。
2、加大投資力度,調動農民積極性。增加農業投入,是建設現代農業的迫切要求。都市林下經濟的發展,要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改造,這就要求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實踐已證明,林下經濟是一項投入、產出較高的產業,如果沒有一定的資金投入很難產生相應的規模和效益,單靠農民自己和市場機制是難以解決的。今后要進一步加大對林下經濟的資金投入,支持鼓勵農民發展林下經濟,提高生產水平,同時引導農民、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充分調動農民保護林業生態環境、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發展林禽、林畜、林菌等多種林下經濟模式,林業與其他產業多產業聯動,打造林下經濟產業集群。
3、注重特色培育,拉長林下經濟產業鏈。依據本地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創建特色是林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都市林下經濟特殊的地理空間和特殊的社會功能,要求我們在發展中充分體現并依此形成特色。在我國未來都市林下經濟發展中,我們要按照“林木發展,生態第一”的原則,著力打造林下經濟產業化集群,積極培育都市林下休閑體驗、都市林下旅游、都市林下養殖、林下種植等產業化集群。圍繞集群培育,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使每個集群都有一批叫響全省、全國的知名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孔祥智,周振“.三個導向”與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J].江漢論壇,2014(7):42-49.
。2]和美麗,王軍強,左停.基于后現代思維反思都市農業發展[J].生態農業2014(4):165-168.
。3]張連成,程耀民,王亮等.天津市濱海新區林下經濟發展前景展望[J].綠色科技,2013(11):92-94.
【林下經濟前景及其路徑選擇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