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旅游產業的聚集效應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日漸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對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我國旅游業既面臨發展的大好機遇,又面臨嚴酷的挑戰。本文試圖改變以往的思維模式,引入空間概念,探討做大做強我國旅游業的途徑。
一、現代旅游業的特點
旅游業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成長壯大的新型產業部門,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產業或行業的特點,無法套用標準的產業分類體系。其突出的特點:一是地理靠近性。旅游業作為一個聯結旅游主體(旅游者)和旅游客體(旅游對象)的產業,它涉及眾多的行業和部門,這些相關聯的行業、部門的共性是它們在同一的地理區域范圍內聚集。包含旅游資源的開發產業,旅游要素產業,即住、食、行、游、購、娛等直接為旅游者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行業、部門以及營造良好的旅游社會、自然環境的關聯產業。它們因彼此間的橫向、縱向聯系圍繞旅游資源產業形成聚群(如圖1所示)。旅游資源是旅游業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正因為有了旅游資源產業的存在,才使旅游業有了旅游客體、有了旅游對象、有了旅游吸引物,才使一些區域或地點成為了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資源產業外圍聚集著旅行社、飯店、餐館、旅游區域交通、商品零售、娛樂設施等服務性產業,它們服務于相似的顧客群體,是旅游者在異地空間聚集的必要條件。在這些服務性產業外圍,形成第三層次的補充性產業,如銀行、郵電通訊、海關、公安、衛生保健、保險、建筑、房地產、媒體、園林、綠化、環保等。在此基礎上,還會形成新的聚集。二是部門專業化。旅游業各構成部門、行業是一個統一的整合體,在空間地域上表現為各部門、各行業的分工與協作,否則,旅游產品會因該區域缺少某類企業而喪失某種功能。三是外部性。即指一個生產者的產出或投入對另一個生產者不付任何代價的“副”作用。各個行業、部門相互依賴,某個企業的優質服務將促進其他企業的成功。例如,一個旅游者的滿意度不僅取決于景觀的引人入勝,還有賴于互補性的服務,即旅館、飯店、商店和交通設施的質量和效率。這些企業不僅在地理上靠近,而且集體協作,使集群內企業個體的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可見,旅游產業有明顯的產業聚集優勢。
因此,要做大做強旅游業,就必須依據其內在運動規律,從過去主要是謀求資源在經濟主體上的.聚集,轉為謀求資源在地理空間上的聚集,即依靠群體的力量,提高區域旅游業的整體競爭力。
二、培育旅游產業群的機理分析
產業群是在一個特定區域內一群相互聯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機構的集合。產業群是一種嶄新的企業空間組織形式,既是依據專業化分工和協作而建立起來的相互獨立、相互關聯的組織群體,又是獨立企業之間通過非正式關系形成的一種頗有活力的新的組織形式,是實現規模經濟和聚集經濟的有效形式。
以旅游資源為基礎組建旅游產業群。這個產業群以區域內某一大型旅游資源企業為核心,在其外部形成多層次的產業群,并與其他產業群,如農業、食品加工、專用設備制造、文化、體育、旅游出版物相聯系。
表面上看,旅游產業群類似于一個地區性市場。在這個市場上,聚集了眾多的不同行業和部門的中小公司,或少數幾個大型公司,群內各企業之間存在著縱橫交錯的聯系,處于整個旅游系統過程的不同環節,共同完成旅游產品從開發到銷售的全過程。在縱向上旅游者要完成旅游的全過程,食、住、行、游、購、娛是缺一不可的組成部分,正是通過這些部門的服務,使位于異地的旅游者聚集于某一旅游地,形成這一地域的旅游客源市場。在橫向上以旅游業為主體,道路交通、郵電通訊、銀行保險、海關、建筑、媒體、園林、環保、教育等各行業緊密結合,彼此之間就生產或服務頻繁的發生合作、交易。因此,盡管在個體企業之間存在著專業化分工和生產環節的分離,但所有的生產、服務環節都集中在同一地域內完成,強化了集群內企業之間多方面的互動聯系,在區域內形成了產業網絡結構。旅游業這種網絡結構的形成是基于合作的需求,而它的形成又進一步促進了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達到通過網絡整合企業之外的生產要素,實現了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旅游產業群還與食品加工、機械設備制造、房地產、體育、文化、媒體等其他產業群有聯系。旅游產業群的構成如圖所示: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簡述旅游產業的聚集效應分析】相關文章:
6.產業融資機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