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方文獻數字化及在我館實踐的探討
【摘要】地方文獻鮮明的地域性,使其在數字圖書館建設中具有較強的資源優勢和競爭力,本文對此作了論證,并對浙江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進行了探討。
2001年初,浙江省委頒布了《浙江省建設文化大省綱要(2001-2020年)》,明確提出要把浙江圖書館建成全國重點文獻信息中心,對我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中國數字圖書館的一個重要節點,我館文獻資源數字化已成為必然趨勢。
1只有將特色館藏資源數字化才可實現真正意義上資源共享
館藏文獻數字化的目的,是為了快速、準確地向讀者提供館藏文獻信息,依托網絡技術,讓更廣地域的更多人群可以最大量、最快捷地共享館藏資源,以實現文獻價值最大化。以浙江圖書館這樣一個省級公共館來說,百年歷史,坐擁數百萬藏書,從理論上說,全部館藏資源都可作為數字化的對象,但存在的問題是:第一,圖書館是否具備將全部館藏資源進行數字化轉換的能力和條件?第二,如果不加選擇地進行資源數字化,勢必造成與其他數據庫制作單位之間的重復建設,造成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資源的浪費。建設數字圖書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有效地利用和共享圖書信息資源,所以一個館不可能也不需要將已有的紙質文獻資源全部轉換為數字化文獻資源,只有各圖書館將本館具有特色的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轉換,開發成特色資源數據庫,建立交互式的數字信息系統和查詢檢索手段,形成一個大規模的社會化的數字圖書館,而非某一館的數字圖書館,才能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
2地方文獻資源應成為圖書館文獻資源數字化的首選目標
2 .1地方文獻在館藏資源及文獻流中獨具特色與價值
地方文獻是關于一個地方的有關資料,是某一地區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內容涉及一個地區自然、人文的歷史和現狀的各個方面,"記地理則有沿革、疆域、面積、分野;記政治則有建置、職官、兵備、大事記;記經濟則有戶口、田賦、關稅;記社會則有風俗、方言、奇觀、樣異;記文獻則有人物、藝文、金石、古跡。"數千年來,中華文明代代相傳,積淀了豐富的地方文獻資源。
地方文獻除了具有一般文獻所具有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等特點外,還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鮮明的非它性,地域性是它最鮮明也是最本質的特征。地方文獻的這種地域性,使其具有獨特的價值,可以說地方文獻是中國特色文獻。地方文獻不僅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也是世界文獻中獨具特色的瑰寶。保護和優先開發優質資源,把中國特色的文獻建成中國特色的數據庫,為全人類所共享,這樣它才會有長盛不衰的生命力,才會在互聯網的群星中閃耀出光芒,正所謂民族的才會是世界的。
2.2互聯網上中文資源的匱乏使我們有責任將地方文獻數字化,在互聯網上傳播中華文化
如前所述,地方文獻內容豐富,涉及廣泛,源遠流長,有著無可替代的價值。歷代文獻工作者也深刻認識到地方文獻"存史資政勵志,的功能,代代相傳,日積月累,已使之成為文獻流中的一個大家庭。那么在進入信息社會的今天,互聯網上的情況又是怎樣呢?現在中國的工Internet市場規模正以每年超過200%的速度增長,但令人不安的是,目前互聯網上的信息中,90%以上是英文,中文信息僅占網上信息總量不足1%,而且信息無序,一般資源重復過多而專業信息匱乏,缺乏有價值的數據庫產品,信息化水平落后世界20一30年。這種狀況不僅大大影響了人們獲取有效信息的效率,更不利于中華文化參與全球競爭,甚至危及到全球人口最多的中華民族在互聯網上的話語權,這種狀況與我們幾千年文明古國的地位極不相稱。中華文化作為世界上惟一延續了五千年而未中斷的古老文明,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如何使其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立和持續發展,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同時更加重要的一個任務是,中華文化如何現代化,這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重任。地方文獻作為民族歷史與文化的忠實記錄者,肩負著傳承民族智慧的使命,而地方文獻工作者有責任積極回應時代的呼喚,對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作出承諾。
2 .3地方文獻數字化的意義及影響
地方文獻數字化順應了創建數字圖書館的初衷,如果把全國各地圖書館收藏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建成以地方文獻的重點藏書為核心的專題數據庫群,與國家圖書館數字化文獻系統一起在互聯網絡中形成完整的中國數字圖書館,那么必將更有利于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中華文明,就一地而言,也將十分有利十對本地域的宣傳推廣,提高地域知名度,傳播地域文化,促進地域經濟的發展。
地方文獻數字化能有效地提高圖書館的地位,有利于加強圖書館與讀者的溝通,加大地方文獻的輻射面,方便讀者檢索利用,為讀者提供極大的方便,供更大范圍的讀者使用;地方文獻數字化還能極大地減少珍貴地方文獻資料的被損及遺失現象。
地方文獻作為圖書館獨有的文獻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其數字化將使人類真正實現"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理想。
3我省地方文獻數字化的開發
3 .1我省地方文獻資源的獨特優勢
浙江大地,山河壯美,鐘靈毓秀,曾被乾隆皇帝譽為"人文淵數"之地。
浙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明,上個世紀70年代余姚河姆渡遺址和80年代余杭良渚遺址的考古發現,顯示出人類文明的曙光,震驚世界。浙江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政權越國,為后人留下了"臥薪嘗膽"的不朽傳說。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開鑿,使浙江的社會經濟得以迅速發展,杭州嘉興成了重要糧食產地,手工業發達,商賈云集。五代十國時期,臨安人建立的吳越國,從未遭受戰爭破壞,創造了燦爛的吳越文化。南宋時定都杭州,使之成為全國性大都市。1840年第一次英中戰爭以后,寧波、溫州杭州先后被開辟為商埠。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浙江是較早響應的省份之一,1921年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又從上海移至浙江,在南湖上留下了一條紅船。改革開放后浙江更成為時代的弄潮兒,經濟欣欣向榮,教育蓬勃發展。
浙江素有"文物之邦,之稱,學術昌明,人才輩出。越國大夫范鑫提出自然的天道觀,東漢人王充著《論衡》,稽康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最著明的思想家之一,南宋時期,葉適和陳亮成為革新思潮的代表人物,元代胡三省,耗時30年詳注《資治通鑒》,明代王守仁,是著明唯心主義哲學家,明末清初,黃宗羲是杰出的早期啟蒙思想家,章學誠則為浙東史學集大成者,清末著名學者王國維,對文學、史學、考古學都有很大的貢獻。還有章太炎、蔡元培、陶成章、經亨頤、孫詒讓、魯迅、茅盾、鄭振鐸、范文瀾、吳晗、竺可禎、童弟周、嚴濟慈、錢學森、馬寅初、蘇步青等等,才俊輩出,群星璀璨,光耀萬丈,對于中華民族的進步和壯大,厥功至偉,在全國各省市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地方文獻數字化及在我館實踐的探討】相關文章:
藥學畢業集中實踐探討07-27
論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以河南文獻網為例05-31
論文文獻參考文獻格式10-24
參考文獻著錄中的文獻類別代碼11-15
關于我國基層自治管理新實踐探討05-20
我國報業集團數字化實踐的探索與思考論文(通用9篇)05-11
文獻綜述格式09-27
什么是參考文獻07-12
參考文獻的作用09-09
常見文獻的類型及標識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