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學教學改革的探討
中成藥作為祖國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但中成藥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歷程并不長, 自2O世紀年代正式步人高等教育殿堂,近年來,隨著制劑新技術、新輔料和新型給藥系統的不斷發展,中成藥系統工程研究不斷深入,中成藥學的內容也愈益豐富,其學科體系亦日臻完善。該課程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系統闡述中成藥的組方原理、劑型選擇、工藝設計、質量控制、臨床應用及其新品開發的綜合性應用學科。目前,中成藥學已成為全國中醫藥院校藥學(中藥學)類各專業的必修或選修專業課程之一?。但是,筆者通過對現階段中成藥學教學現狀的分析,認為中成藥學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方面尚存需改革和完善之處。
中成藥學教學目前的現狀分析.1課程內容設置:中成藥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交集,如何凸顯本學科特色“十一五”規劃教材《中成藥學》、廖志涌主編的全國普通醫藥中藥教材《中成藥學》為主,還有部分院校的自編教材。在現有教材中,中成藥學理論課設置為兩大知識模塊,第一部分為總論部分。
論述了中成藥的發展概況、中成藥新藥的研究等基本理論知識。第二部分為各論部分,論述常用代表性中成藥的來源、處方、劑型規格、組方分析、制備方法、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使用注意、質量控制等內容。
從表面上看,中成藥學的課程內容似乎與方劑學、中藥藥劑學有所交集,但細究之下各有側重。方劑學是研究和闡明方劑的配伍規律及臨床應用的學科,是歷代醫家臨床實踐的結晶,也是中成藥新產品開發的寶庫。作為各自獨立的學科,中成藥學與方劑學均要涉及方劑,但側重點各不相同,方劑學講方劑重在介紹藥物的配伍,講藥物的君、臣、佐、使,藥味的組成和劑量的變化,講不同方劑的不同治療效果。中成藥學中的方劑則是主治范圍明確的固定處方,從藥物配伍理論及藥物所含活性成分的角度闡明組方的科學性,設計滿足臨床用藥要求的劑型,確定合理科學的制備工藝。在闡述中成藥與方劑的關系時,要從組方思路和制劑思路的有機聯系出發,有好的方劑才可能有好的中成藥,而好方劑在研究開發中必須優選出合適的劑型和合理的制劑工藝,才能保證預期的臨床療效。
中藥藥劑學要求詳細介紹藥物各種劑型的概念、特點及制備方法和工藝技術,中成藥學則主要說明該組方的劑型選擇原則,以及合理工藝的制定和新中成藥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這要求我們在授課過程中帶領學生理清思路,突出本學科的`特點。
目前的教學方式中成藥學課程,不論傳統的板書式教學,還是現代多媒體教學,多以灌注式教學方式為主,加之此課程目前少有實踐課,導致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不強,與培養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的目標有一定距離。
中成藥學教學中的改革與探索.1教學方法的改革現代教學多采用多媒體為主的教學手段。中成藥學是一門關于中成藥的組方原理及制備工藝的綜合應用型學科,根據課程內容特點,我們在啟發式教學方法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中成藥學教學資源,包括文本、制藥設備與中成藥實物圖片、工藝操作流程動畫等多種教學素材及計算機技術,制作信息量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學生從感性上加深對中成藥學相關知識的認識,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便培養其濃厚的學習興趣,此舉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枯燥、學生被動聽講的弊端,使教學效果生動而高效。如講授補益類中成藥六味地黃丸時,首先通過文本介紹其處方來源和組方分析,然后動態插入蜜丸制備的工藝流程圖及制丸機等相關設備圖片,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在改進傳統方法的同時,考慮到PPT課件具有一定流動性,為便于學生對課堂講授理論的完整理解,我們采用章節標題和重要難點板書的授課形式,將多媒體授課與板書有機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形式和模式的改革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我們在教學形式上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在理論教學中有意識增加課堂討論的機會;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啟發式、互動式、提問式及綜合式等的應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了,問題式教學)的教學模式,由教師課前根據授課內容精心設計問題,課中先行講授基本知識并及時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授銀黃藥片的制備方法時,分析此法會導致有效成分的收率降低,提問該法是否還有可改進之處,根據學生已學過的知識,發揮個人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自行設計制備工藝,提高得率。這種“問題式”教學,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使之更主動地整合基礎知識,滿足“學以致用”的要求。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中成藥需求的增加和中成藥市場份額的不斷提升,高等醫藥院校中中成藥學課程的教學和學科的建設也應不斷加強,以滿足培養人才和服務社會的需要。
【中成藥學教學改革的探討】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