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數學中的課前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是一個良好的學習境界,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新課導入在整個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環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上課開始,學生的學習心理準備難免不充分,師生之間難免有一定的心理距離,這時教師就一定要講究導課的藝術,教師講課導入得好,不僅能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智力情緒,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反之學生很難馬上進入角色,學習不會積極主動,教學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重視教學中的導入藝術。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明確思維方向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內在的求知欲,使學生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是一個良好的學習境界,為整個教學過程創造良好的開端。但是導入只是課堂的一個開頭,它的作用是為教學打開思路,不能喧賓奪主。為此,要優化新課導入,要精心設疑,創設問題的情境,真正做到“激情導思”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根據我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幾種導入方法。
一、通過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導入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又是后面知識的開端,以一定的知識積累為基礎。
例如在學習整式乘法中平方差公式時先復習多項式乘法。計算①(5+6x)(5-6x)②(x-2y)(x+2y)③(ab+8)(ab-8)通過觀察計算過程和結果,展示問題:你發現了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平方差公式。
二、利用數學小故事導入新課
驚奇、疑惑、矛盾是心理沖突的現象,也是產生認知的沖突方式,這些心理沖突具有兩重性,即是認知的障礙,又是探索的起點。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疑惑和驚奇開始。”我們教師如果能設置具有啟發性、探索性同時又有趣味性的疑難問題或故事,開始就創設懸念,學生就會被激起求知欲望而“愿聞其詳”。
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方時我借助一個小故事導入:古時候,在某個王國里有一位聰明的大臣,他發明了國際象棋,獻給了國王,國王從此很迷下棋。為了對聰明的大臣表示感謝,國王答應滿足這個大臣的一個要求。大臣拒絕了所有的賞賜,只是說:“就在這個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國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這么一點米粒?”。大臣說:“就怕您的國庫里沒有這么多米!”聰明的同學們,大臣為什么這么說呢,你們能幫助國王算出到底要賞賜這位大臣多少粒米嗎?此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且會形成一種學習動力,進而轉化成積極的探究欲。
三、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
例如講解直角三角形時,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片斷并給出字幕問題“能否不上樹就測出樹高,不過河就測出河寬?……”要想能,就得認真學習今天所要講的課——解直角三角形。借助圖像教師只需短短幾名話,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符合學生心理和認知特點,能點燃其對數學愛的火花。使學生印象更深,同時更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學生愛數學的熱情。
四、借助生活實例導入新課。
由于數學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又服務于生活。所以要培養學生應用
數學的意識。教會學生去觀察生活,領悟生活中數學的因素,我們教師就應注意課堂中實際生活的滲透,巧妙設置情境,啟發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某些規律,從而導入新課。
五、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導入新課
實踐是學生發展的`源動力,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巧妙的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情的操作,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經歷知識生成的全過程,并將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才能使數學教學充滿活力。
例如:“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一課的導入可先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四根木棒,①6cm,7cm, 8cm②4cm ,5cm ,9cm③1cm,2cm,3cm④3cm6cm10cm每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結”拼成三角形。從操作中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哪些可以構成三角形?哪些不能?在此基礎上引出課題三角形三邊關系。并通過操作讓學生進行認真的對比、分析、判斷、綜合等思維活動,再引導學生把思維的過程或總結概括的結論作簡煉語言有層次地準確加以表述,既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又發展了思維,發展了語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課的導入方法可謂多種多樣,但遠不止這些,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導入新課,都應當在傳授知識、啟迪智慧、陶冶情操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言簡意賅,有的放矢,盡量給學生審美情趣上的滿足。使學生會更有所思,有所求,有所得。
【淺析數學中的課前導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