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舞蹈論文之黑衣壯民歌的藝術特征和效果分析論文
一、黑衣壯民歌簡介
在中國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中,有一個自稱為“敏”、“布敏”、“布壯”的族群,因為該族群以黑色為美,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身著黑色服飾,所以被稱為“黑衣壯”。黑衣壯主要生活在廣西那坡縣大石山區,有五萬多人,是整個壯族中最小的一個分支。由于該地處于邊遠山區內,所以自然環境比較惡劣,交通不便,相對封閉,也由此保留了完好的原生態風俗風貌。特別是黑衣壯民歌,更是其民俗文化中的代表,包含6個種類160多套,類型豐富、形式多樣、情感真摯,演唱時或高亢嘹亮,或低沉古樸,或悠長深遠,表現出了黑衣壯族群特有的風情和韻味。近年來,在文化整體大發展的背景下,黑衣壯山歌也走出了大山,通過攝影展、南寧國際民歌節、國際鄉村音樂周等一系列活動,一步步走入了大眾的視野中,被譽為是“山野來風的天籟之音”和“廣西音樂的原始富礦”。
二、黑衣壯民歌的藝術特征研究
(一)豐富的類型。黑衣壯山歌是一個豐富的系統,包含多種類型,如“論”、“詩敏”、“尼的呀”等多個種類,不同的種類在演唱形式、音樂風格等方面均有不同,帶給人們多元化的審美感受。如“論”,這是黑衣壯民歌中的單聲部類型,主要流傳于那坡、大新、防城等地,屬于高腔山歌,所以也被稱為是“過山腔”,以男女對唱為主。在男女對唱中,有一種黑衣壯民歌中特有的對仗形式,即演唱內容的對仗,如男唱天、女唱地;男唱山,女唱水;男唱哥哥,女唱妹妹等。男聲多用真聲和假聲的結合,被稱為“陰陽嗓”,而女聲則多用假聲。在群山之間,男女歌手縱情歌唱,往往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只有一陣陣動人的歌聲在山谷中回蕩。又如“詩敏”,這是黑衣壯最具有代表性的多聲部民歌形式,主要流傳于那坡縣。與“論”不同的`是,“詩敏”多采用五聲商調式,速度較慢,曲調舒緩而悠揚,歌詞多為七言四句歌,并伴有大量的襯詞。在具體的演唱中,男女兩個聲部始終保持著同調式而不同音高的關系,猛然聽上去似乎感覺有些混亂,但是仔細聽過之后,就會獲得一種錯落有致之感!澳岬难健北蛔u為是黑衣壯山歌的名片,因為采用了合唱的形式,所以能夠充分體現出黑衣壯人民熱情、質樸的性格,同時因為歌曲的可塑性較強,所以可以融入一些現代音樂元素。2000年初,由20多個黑衣壯姑娘和小伙組成的“尼的呀”合唱團,憑借《山歌年年唱春光》一曲,一舉獲得了全國群眾歌詠比賽一等獎,并走出了國門,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成為了黑衣壯山歌中最響亮的品牌。
。ǘr明的風格。黑衣壯山歌之所以能夠受到普遍的歡迎,就是因為其有著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能夠帶給人們以全新的審美體驗。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地域性。地域環境對于民歌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比如中國北方的民歌,多是粗獷和豪放的,旋律多大跳和小跳;南方的民歌則細膩委婉,旋律以級進為主。黑衣壯族群生活于群山之中,地域環境較為特殊,如果對該環境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在聆聽黑衣壯山歌時,眼前就會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滿眼是翠綠的高山和樹木,一條彎彎的山路直通到大山的深處,蒼鷹在陡峭嶙峋的山巖上盤旋,人們就坐在梯田上、火塘邊,靜靜聆聽著這天籟之音。其次是生活性。民歌誕生于勞動人民的生活和勞動中,所以與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黑衣壯民歌也不例外,通過黑衣壯民歌,能夠對該族群的生活有全面的了解和感悟。而且其并不是對生活簡單直白的描述,而是多采用比喻、夸張、象征等藝術手段,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藝術再現,所以是超越生活、高于生活的。如“畫眉飛進油茶林,山山都是唱歌人;挑著籮筐進山坳,裝滿茶果裝滿情”。以物喻人,形象鮮明;以物說理,通俗易懂,給人以自然和親切之感。
。ㄈ┆毺氐男问。雖然黑衣壯民歌十分豐富,但是在表現形式上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在樂律形態上,黑衣壯民歌多采用五音列構,多數曲調都在相鄰的二、三、四度音之間進行,多用四二拍和四四拍,有的歌曲還伴有裝飾音和襯詞。在歌詞上,明顯表現出了一種即興性特征,多用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除了尾字押韻外,還大量使用腰腳韻和頭頸韻,內容多是一些生活中的交往、娛樂和情感表達。在演唱方法上,雖然黑衣壯族群不知道什么是共鳴技術,卻能夠將三個共鳴腔體有機融合在一起,以鼻咽腔為主,喉咽腔為輔,胸腔為支撐,三個腔體各司其職并融會貫通,將高、中、低三個音區相統一,使高音嘹亮、中音扎實、低音渾厚,為作品表現帶來了極大地便利。在行腔上,多數演唱者都掌握了一套合理的裝飾音技巧,高音區咬字清晰,爆發力強;中音區多采用自然歌唱,融入裝飾音后更是給人以靈動之感;而低音區不僅能發出渾厚的音色,而且注重音量的強弱對比和節奏的快慢對比,從而使歌唱富含音樂表現力。在演唱形式上,則包含獨唱、對唱、合唱等多種類型。而且歌唱并不是作為一種表演,而是出于一些民俗活動的需要,包含對天歌、對地歌、對神歌等等,有著濃郁的地方和民間風情。可以看出,黑衣壯山歌在作品和演唱上,都有著自身獨特的表現形式,既符合聲樂藝術本質的藝術規律,同時又有著鮮明的特色,這也正是黑衣壯民歌受到人們普遍歡迎的重要原因。
。ㄋ模┒鄻拥膫鞒。黑衣壯山歌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與其獨特而豐富的傳承方式是分不開的。首先是儀式和慶典傳承。各種儀式和慶典可謂是黑衣壯山歌的母體,沒有民歌的儀式和慶典也是不完整的,很多黑衣壯人都是在儀式和慶典中耳濡目染,繼而學會了唱山歌。以最為著名的“風流節”為例,這是黑衣壯族群中最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的一大早,男女老少都會聚集到樹下或草坪上對歌,而青年男女們則在歌聲中尋找著自己心儀的對象。黑衣壯人自幼就生活在這種氛圍中,也就自然實現了民歌的代代相傳。其次是歌師的傳承。歌師是黑衣壯族群中專門的創作者,并受到普遍的尊敬,每逢節日、婚喪嫁娶等活動,都會邀請歌師來到現場即興創作。如農光清、樊劍穆、黃延齡、黃峰等,都是當代著名的歌師,正是有了他們的熱情和付出,黑衣壯山歌才得
【音樂舞蹈論文之黑衣壯民歌的藝術特征和效果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