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前概念對初中物理教學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
學生在學習物理之前,由于受生活經驗的影響,會形成很多與物理現象相對應的物理前概念。這些"物理前概念"中有些與科學概念是一致的,可以定義為正向前概念,正向的前概念會促進科學概念的學習;另一些則與科學概念相違背,可以定義為錯誤前概念,這些錯誤前概念會影響正確概念的建立,影響物理學習的效果。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所有學科的學習均建立在生活運用的基礎之上,而脫離了生活運用的學習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對于“前概念”即“生活概念”,這種模式的學習同樣成為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和形成共鳴的基礎和前提,于是越來越多的教學者專注“前概念”正確運用。教師需要發掘和糾正學生的“前概念”,形成“前概念”教學的轉化和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前概念;轉化策略
學生錯誤的“前概念”對今后個人的學習造成負面的影響,容易對科學的概念造成干擾,把生活中的錯誤概念轉化入學科學習中,增加學習難度。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更多地教育者開始注重教學的個性化和人性化,創設更多地情境導入和生活化的融入,這就需要教學者合理運用學生“前概念”,通過觀察和發掘設計出符合學生的情境課堂。
一、前概念利弊分析
1.1學生“前概念”對教學者地干預表現消極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對于需要糾正的知識時需要形成一種順應過程,而教學者不斷制造這種認知沖突的同時使學生無法與潛意識藍圖相匹配則容易造成一種認知失衡狀態。由于學生的“前概念”中存在部分錯誤的論斷,而這些論斷已經深入學生潛意識中,所以對于教學者而言僅僅通過描述的形式干預學生潛意識無法達到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和理解;同時易于形成負向遷移,阻礙學生的學習。
1.2坐井觀天,以偏概全
比如兩個人登山,甲先到,而乙后達終點,此過程功率按照物理學原理是由功和時間因素決定,那么判斷這道題需要比較兩人登山時所做的功和時間的長短;以上是正確的做法,而很多學生分析甲先到達,得出結論甲的功率大,這就是“前概念”容易出現的以偏概全現象。
1.3前概念對思維方式的影響
初中學生經常能熟練運用公式,但是卻很少能結合實際看待物理現象,甚至運用數學概念來解決物理概念。比如密度是物質的特別屬性,是不會隨著體積變化而變化,但初中學生簡單認為當質量一定,密度與質量成反比,這是不符合物理學的判斷。
1.4深化正確“前概念”意識
生活概念形成過程往往模棱兩可,而教學者通過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對學生生活所遇物理現象進行強化,形成學生對已有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1.5啟發物理學習過程
學生“前概念”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學習物理概念的同時對生活所遇進行聯想和結合,認可自我經驗,對學生是一種極大地鼓舞。
二、前概念積極轉化策略
2.1利用物理原理進行知識延伸
教學者需要觀察學生日常所見,了解學生的“前概念”,搜集學生意見和想法,通過整合搜集所得素材進行課堂知識的導入和情景化的設計,針對學生已有認知設計拓展性課件,讓學生體驗物理與生活相聯系的樂趣。舉例說明:教學者在學習聲學之前設計一套符合學生認知熱點的問卷;比如人發聲的器官是什么?如何制造聲音?聲音是怎么產生的?……由此教學者對學生的“前概念”有了基本了解,最后進行總結。學生基本能夠了解哪些物體可以發聲,知曉如何制造聲音,但是基本為無意識行為。那么對于課堂而言如何設計課堂適應學生的本體認知則很重要。首先上課之前設計小實驗將紙屑放在揚聲器上,將敲擊過的音叉放入水中,讓同學把手放入自己的喉部感受……接下來讓學生發掘其中的共性,最后教學者進行總結歸納。
2.2創設相關教學情境
不論對于正確的“前概念”或者不全面的認知而言,情境設置均是教學的亮點,情境使課堂教學更加合理化,生活化。針對不全面的認知教學者可以通過分組進行小實驗,讓學生提出疑問,而教學者則可以通過物理概念以反問的方式啟發學生,引導其跳出原有認知,接受認知沖突,達到認知順應的過程。
2.3強化課堂互動交流
物理屬于實用性科學,在生活中無處不見物理現象,但真正能把物理原理融入于生活的少之又少。所以教學者需要通過日常觀察和與學生的溝通中發現學生認知的沖突和疑問,那么建立一個開放式的交流課堂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舉例說明:在開始學習浮力課程時,教學者可以用投影的方式,簡單播放生活中浮力的現象。下一步提出問題浮力是什么?浮力的施力物體什么?組討論5分鐘,每一組派代表回答;接下來的問題是浮力需要產生的條件?浮力的反作用力是什么,為什么?再進行討論,而這次每組需要派出另一個代表回答。這樣循序漸進的引導,教學者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和討論中。
2.4認識沖突的有效引導
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特殊事件,但由于缺乏物理學知識,學生會根據特殊情況得出錯誤結論,形成錯誤的“前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學者需要通過情景設計和小實驗來更好地論證現有理論,糾正學生的錯誤思維。舉例說明:在探討“力”的課堂中,同學的“前概念”是只有相互接觸才產生力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生活常見的“拉、擠、推、打”方面,而重力現象無法顯像,造成錯誤率偏高。教學者可以通過動畫演示的方法,比如蘋果為什么會從樹上掉落;跳高運動員為什么會落地;物體放在板上,把板抽去,物體依然掉落在地面上……這就是重力的作用,重力是一種非接觸力,地球是施力物體,所有地球上的東西均受重力場的影響。
2.5設計對比習題和實驗,鞏固新知識
學習過程中新知識的接收是不斷發展的前提,但是鞏固是深化新知識的有效手段。通過習題的方法檢測學生知識吸收的轉化率和靈活運用程度;同時教學者還可布置相關實踐性的家庭作業,比如根據教學主題讓學生觀察身邊物理現象,并舉例分享感受,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與此同時教學者也可從檢測過程中發現課堂教學的效果和不足,進一步改進教學方式。
三、總結
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會形成不同的“前概念”,通過日常感知及長期的經驗積累。所以教學者需要不斷地發掘和總結課程教學方式。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正確的物理原理,養成正確的物理思維方式是學生探索世界和幫助人類進步的重要方式。教學者需要摒棄單一的教學模式,減少機械化的記憶,真正把物理融入于學生的生活中。
參考文獻:
[1]夏海寧.前概念對物理概念學習的影響及其轉化策略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2]張小燕.邏輯•心理•認知:皮亞杰心理邏輯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3]張懷廣.物理中學生錯誤概念的對策[J].濮陽教育學院學報,1992(2):25.
【前概念對初中物理教學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策略03-27
物理教學中的學生體驗及其培養策略03-28
淺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學論文06-07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03-02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策略探討論文05-05
淺談初中物理演示實驗的教學策略06-02
初中物理興趣教學的趣引策略分析03-27
初中美術教學的現狀及其效率提升策略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