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中世紀文學批評的幾種主要模式
論文摘要:歐洲中世紀有著相當豐富和卓有成就的文學批評和文藝理論資源,它既繼承和發揚了古典主義時期的一些批評傳統,又在基督教文化大語境的浸潤下產生了新的批評模式,在某些重要方面開啟了文藝復興以后近代批評的先河。特別是在其比較的批評類型中還可以找到今天作為一門學科的比較文學的最原初形態,而當時的語法學批評、修辭學批評等,也可以看做后世影響巨大的形式主義批評的最原初形態。中世紀對詩歌有四種最重要的定位:語法學的、修辭學的、邏輯學的和哲學的。其中語法學定位歷時最久,并且是中世紀人文主義的載體;修辭學定位在古典主義后期幾乎已銷聲匿跡,其后以語法學論文的形式出現;邏輯學定位與經院哲學密切相關,哲學定位則與柏拉圖主義血肉相連,從古典主義后期一直延續到文藝復興時代。
論文關鍵詞:中世紀;文論;比較文學;批評模式
對歐洲中世紀的文藝理論史,學術界向來關注較少。這種狀況即使在西方的文藝理論史研究領域也非常突出,而相比之下,我國國內關于中世紀文藝理論史的研究則更為薄弱,長期處于被忽視狀態,不僅資料匱乏,缺乏整體的了解和把握,而且還存在著許多誤解。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歷史的因素,也有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因素。
所幸的是,在上世紀70年代,西方一些頗有見地的理論家就已充分意識到連接古代與現當代的中世紀文論的重要性。1974年,紐約城市大學阿利克斯·普瑞明格教授聯合他的同事們編撰出版的《古典的和中世紀的文學批評:翻譯與解釋》在當時就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他們對通行的關于中世紀批評的一種經典論述——l952年出版的阿特肯斯的《英國文學批評:中世紀階段》——提出批評,認為“阿特肯斯的方法不僅帶有偏見,而且,簡直把該課題推向了絕境”。十年后的1984年,當人們爭相討論時髦的現代理論時,該書下半部分“中世紀的文學批評”的主要編者、曾執教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英語與比較文學專業的小哈迪遜教授,在該書單行本再版序言中指出:“批評史是當前文學研究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最近十年來。理論界對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符號學等等興趣很大,所有這些新領域的初衷都在于發現更為有力的批評方法。這種興趣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批評史的研究變得越來越重要。”他還說:“對于古典時期和中世紀后期,包括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的批評,我們都有足夠多的研究和文獻。然而從四世紀到十四世紀的這一千年間,批評歷史和文獻卻是一個巨大的空白。這種空白是可以理解的,但卻是……不可原諒的。它導致了對古代文學美學和文藝復興文學美學之間關系的一種扭曲的……理解。它也使所有人……不能理解那種顯然很離奇、但事實上卻非常嚴肅的對待文學的態度……”這批有見識的理論家們對中世紀的一些經典批評文本進行了整理和英文翻譯,給我們提供了理解和研究中世紀批評整體風貌及其內在發展線索的可能。
中世紀文藝理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它的文學批評模式,而且,盡管在中世紀修辭學和詩學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但是屬于兩種不同的學科3。中世紀的人們依據不同的分類基礎對知識進行了分類,基本的分類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三分法,即以語法學、修辭學和邏輯學“三學科”為分類基礎的分類法;另一種是四分法,即以幾何、算術、天文和音樂“四學科”為分類基礎的'分類法。我們可以以“三學科”為參照系分別探討詩與三學科的關系,梳理出中世紀文學批評的幾種主要的批評模式。然后,將詩與“四學科”也視作一種批評模式,整體論述它們之間的關聯。
1.詩與語法學
中世紀的詩學是在語法課上出現的,并且在語法課上占據著最傳統和最持久的位置。昆提良在《雄辯家的培養》中將語法學定義為正確言談的科學,是詩人的學問,為詩學與語法學的聯系提供了一個基本公式。維克托瑞納斯在《論語法藝術》中把語法學看做是解讀詩人和歷史學家的科學。由此,語法學的批評傳統是中世紀人文主義的主要載體,眾多的學者將文學研究或閱讀詩人看做人文學科的中心。
詩歌與語法學的這種聯系產生了三種各具特色的批評類型。
第一種是評注和注釋,即對某些文本進行評注和解釋。盡管這些評注和解釋并未形成一篇獨立完整的文章,但在當時是一種較為典型的文本批評模式。它一般都是首先簡述作者生平,然后評論作品自身的形式和風格,而主要部分則是對文本中個別詞句的注釋。這些評注的目的不是為了說明作品的審美特征,而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學習這些作家的寫作技巧以增加文采。這些注釋可以用來定義生僻的詞句,解釋復雜的語法結構,指明修辭手法,有時還能揭示文字的道德寓意。當時的作家們注解了維吉爾、特倫斯、賀拉斯等古典主義后期的作品,由于中世紀文學處于基督教的語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