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不起,你的問題我沒聽懂
畢業論文
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而不是為了考試、高考,也不是為了拿高分。對此深有感觸?吹竭@則作業,不由得想起以前的幾件事:
事件1:對不起,你的問題我沒聽懂。
在人民大學報告廳,當1位大學生快速的用英語陳述完自己長達5分鐘的問題后,前來做報告的美國大使普理赫1臉無辜的說出了這句話,全場爆發出1陣笑聲。對于提問者“流利”的英語問題,翻譯也是1臉惘然。提問的同學不得不用漢語把問題又說了1遍。同樣的情況在第2位同學提問時又出現了。“很多同學說出的英語是徹底的‘外語’,不僅中國人聽不懂,外國人也聽不懂”。1位在場的老師這樣感嘆到。
無獨有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杰克.基爾比在于上海的大學生交談時,部分學生用英語提出的問題,也讓這位美國土生土長的基爾比1頭霧水。
事件2:“what?what?what?”
這是上大學時外教對向他提問題的學生(我的舍友,現在在泰安寧陽教學)的反應,直言聽不懂,幸虧翻譯的幫忙才化解了1場尷尬。
我們應該反思這種尷尬的局面:為什么1方面學生在英語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另1方面,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不足呢。
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而不是為了考試、高考,也不是為了拿高分。
學語言,1開始是和文化打交道,中國人見面說“吃了嗎?”英國人則說“How are you ?”。這些從語言上看,就是幾個字,就是交際。但從文化上看,就是同1個文化里人與人之間的1種交往的儀式。對于語言學習者而言認識西方文化體系要從1件件小事開始,從聽懂1個個小故事、小笑話開始?炊1個英語小故事,驚奇、感嘆之后,突然發現,你所在的文化體系里還有另外1個新世界、新文化,為什么不再往前多走幾步,多看幾眼呢?結果,越看越想看,越到深處,愈向往深處。
1 234下1頁
另外,我們應該加強學生英語語言的交際能力。積極組織多種課堂交際活動(Communicative activity),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行為活動中,掌握系統的知識,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語言作為1種交際工具,其知識更具有實用性和交際性,傳統外語教學法把語言知識的積累作為語言學習的目的,脫離了語言運用的實際環境,結果學生記住了很多語法規則,卻不知如何使用。把語言知識按照人們交際活動的需要歸納在1定的功能1意念范圍內,把語言知識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使之更貼近生活。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時候,不是去分析記憶那些枯燥乏味的語法規則,而是從與人們交際活動有密切聯系的意念開始。例如,當學生學習“must”1詞的時候,不是把它和“can”,“may”1起放到“情態動詞”結構里去學習,而是同“have to”1起歸納在責任(obligation)和“強制”(compulsion)這兩個意念下進行掌握。由于“責任”和“強制”這兩個意念早已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比較容易和must建立聯系,日后1旦需要表達這兩個意念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回憶起來,并加以運用。
上1頁12 34下1頁
作業里的閱讀有1句話,把它作為今天的結束語------- Give a person a fish and he will eat for a day. Teach a person how to fish and he will eat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上1頁123 4下1頁
作業里的閱讀有1句話,把它作為今天的結束語------- Give a person a fish and he will eat for a day. Teach a person how to fish and he will eat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上1頁1234
【對不起,你的問題我沒聽懂】相關文章:
“能聽懂課,不會解題”的原因調查與分析03-01
對不起訴制度的完善之見03-24
“語法化”問題03-27
“我→你”存在關系中的道德作為論03-21
論文答辯問題01-17
畢業答辯典型問題11-19
漢語短語的分類問題03-18
休謨問題與先驗范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