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英語教育研究實踐和職業技能實踐論文
一、引言
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我們的教育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各級各類人才。人才的實踐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對于師范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廣大師范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然而,對于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還亟待提高和加強,特別需要對其展開有效的教學研究和探索。劉磊說,實踐能力是“保證個體順利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所必備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對個體解決問題的進程及方式直接起調節控制作用的個體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總和”。
晉學軍則說,若“成功的外語工作者具有良好的使用外語溝通信息能力,進行語言學、外國文學、外國文化等專業探究能力和在職場中使用外語排除工作困難能力,這些能力可以并稱為解決各種問題的實踐能力,那么,外語專業學生要成為成功的外語工作者,他們的實踐能力應該是他們使用外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成了學生學習的主線,內容包括外語技能實踐、外語專業研究實踐和職業技能實踐”。
二、文獻綜述
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于師范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視,在這方面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我國對于師范生實踐能力的研究和探索隨著高等教育改革進程加快也在不斷加強和深入,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經驗。雖然,我們對于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研究和探索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創新體系和實踐模式,但是,對于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的相關研究和實踐正在取得新的進步,從對于該領域的研究和實踐的逐步重視到形成有一定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們正在步入到對于該領域研究和認識的新階段。
現在理論研究的主要取向是,在重視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如何擺正外語教學理論的地位,如何使其在外語和教育專業中有機和有效的融合;是兩方面都要側重還是側重其中一個方面;如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培養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等等。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研究和探索有很多。
比如,20**年,大慶師范學院的馮展極和胡婷婷在《強化實踐教學關鍵環節,提升高師英語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探索》一文中提到了“七環節遞進式一體化教學模式”,即形成預習、見習、練習、學習、演習、實習和研習等,在該領域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20**年,李輝在《對英語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考及其改革策略》一文中總結,“英語教育專業建設的出發點是要著力提升英語教師隊伍建設的層次與質量,并最終通過‘英語+教育’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培養具有英語基本功扎實、教育學專業知識豐富、教學及教學研究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能力的英語教育人才”。
20**年,林海在《高校英語教學法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一文和《英語教學法課程建設相關問題研究》中,認真總結了韓山師范學院外語系在培養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經驗和做法,指出了高師英語師范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進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措施和建議。
20**年,晉學軍發表論著《學科融合:師范英語專業模式研究》,系統總結了其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在創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培養模式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從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國外語師范院系的專家和學者正在對外語師范生培養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深入而有效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和經驗,值得繼續發揚和努力。
三、實踐力培養研究的瓶頸和關鍵
雖然我們在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的研究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一些實踐教學的關鍵性問題還亟待突破。比如,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有效生成外語師范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如何結合外語專業學科的教學開發融合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在外語教學理論和實踐的明線和暗線兩個方面進行有機結合和有效施教?這需要我們在理論方面進行認真總結和深入討論,在實踐方面進一步開展教學實踐和探索。加大外語師范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和實踐教學,不斷完善我們的培養模式和培養路徑,不斷開拓新的外語師范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途徑及增長點。同時,還要加大英語師范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以及英語師范課程的改革和開發力度;加強和完善英語師范生培養體系和制度建設;加大對于師生兩個方面管理的力度,在推行人性化管理的同時,建立和完善學生自主式學習和團隊學習的檢查和考核機制。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增強廣大師生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我們對于外語師范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重要性的認識及實際教學策略和養成策略的熟巧。開展這一方面的師生培訓和經驗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還要不斷強化廣大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努力配合培養工作的自主意識,積極進取,提高自身實踐力培養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的認識,努力鍛煉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注意提高自主式學習能力,重視提高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特別是外語教學的技能和能力。
四、英語教育教學技能培養的理論鉤沉
教學技能是專業技能和教育技能合成的產物,學習者需要掌握這種專業技能和教育技能才能形成自己的學科教學技能。英語教師教學技能是基于英語專業技能并融合教育技能而發展起來的能力。英語專業技能指通過聽、說、讀、寫、譯等方式理解英語和解決英語問題的能力,可以分為輸入信息技能、輸出信息技能以及雙語轉換技能。在聽、說、讀、寫、譯諸項技能中,聽和讀負責信息輸入,兩者信息相互支持,并分別支持語言輸出。說和寫負責語言輸出(包括雙語轉換輸出),同時接受語言輸入的支持。視覺信息(語言內容和語境信息)可以是畫面信息或文字信息,總是在幫助各項語言信息加工(聽、說、讀、寫、譯);而雙語轉換作為語言輸出的一種形式,必然建立在聽說信息輸入正確和讀寫表達正確的基礎上。口語以聽力為基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口譯需要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支持,而筆譯也需要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支持;雙語轉換則除了兩種語言的聽、說、讀、寫諸項能力之外,還需要兩種語言的文化知識基礎。教育技能指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系統行為能力。這種影響可以導致受教育者潛在能力得到開發,學校施加這種影響的方式主要是課堂教學,相應的技能被稱為教學技能。教育教學技能要依附于專業學科教學。例如,教育技能依附于英語教學形成英語教育教學技能以體現其應用價值:幫助英語教師開發學生的潛在英語能力、有效提高英語專業知識教學和英語專業技能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換言之,英語專業技能和教育技能融合生成的英語教育教學技能可以讓英語教師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專業技能并發展他們的語言智慧。英語教育專業就是要將英語專業技能教學和教育技能教學相互融合,并使之形成該專業學生的英語教育教學技能。顯然,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在英語專業知識學習和教育知識學習過程中逐步融合這兩種知識而形成英語教育知識,在英語專業技能習得和教育技能習得過程中逐步融合這兩種技能而形成英語教育教學技能,并且不斷受到現代教育思想的熏陶和指引。因此,英語教育專業的教育不應該再是先提供“普適性英語專業課程”,再提供“教學法課程”的教育模式,而應該建立起英語和教育相融合、培養未來英語教師的師范專業教育新模式。
五、一次問卷調查的啟示
筆者主持完成了20**-20**年度全國高師外語教學研究協作組主管的重點課題———“高師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
為了提高對于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規律的認識,找出在培養環節和關鍵要素方面的問題所在,改進和提高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的質量,本文作者和課題組成人員依據多年從事高師英語教學法教學經驗和粵東某師大多年實踐積累的教學模式,精心制作了一份“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實踐力培養滿意度問卷調查”。本問卷調查的設計本著科學和實用的原則,即依據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的各相關要素和粵東某師大的實際,體現“簡明、科學、實際、易操作”等特點。
根據現有資料來看,本問卷調查在國內尚屬首次。問卷共有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單項選擇題(10個小題),按照標準滿意度調查表的likert五級設計法評定學生對于該校實踐能力培養的各要素總體的滿意度;第二部分多項選擇題(10個小題),重點調查學生對于該校實踐教學模式的具體環節和體系架構的滿意度;第三部分是簡答題(4個問題),調查學生對于該校實踐教學各個方面的具體意見和要求等。根據本問卷調查的性質,從大四年級隨機選取了一批學生參加。
一共發出問卷80份,收回問卷65份,再從中把答題規范和完整的答卷選取53份有效問卷作為本次問卷調查的依據。通過對本次問卷調查第一部分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該校在外語師范生實踐能力培養工作各個方面是滿意或比較滿意,但是也有平均超過一成的學生認為不太滿意或很不滿意。通過對本次問卷調查第二部分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學生除了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模塊課程以外,希望多開設一些教師教育課和專業選修課程。對于學習方式的選擇,學生更愿意自學或者組織課外小組學習,以及參加社會實踐。對于課堂學習方式的選擇,大多數學生也傾向于喜歡自主式或者小組學習。由于該校都是大班授課,缺少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所以學生感覺厭倦。對于教學技能的訓練方式,大多數學生喜歡教育實習和社會實踐。一般高師院校的教育實習時間大致都是6至8周,這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期望。
關于實踐教學的問題,學生認為主要體現在實踐教學的師資水平上。另外,在學習氛圍方面,對于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也需要努力改進,在訓練環節和指導環節方面需要加強。對于理論學習方面,學生認為掌握得較好,但覺得并不重要。
匯總第三部分問題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希望得到更多實踐教學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并對該校外語系在實踐教學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期望和要求。綜合以上分析,該校在實踐教學方面側重了課堂教學的理論灌輸這一環節,但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加強實踐教學方面的培養和訓練。這次問卷調查,對于相關院校今后在外語師范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工作無疑會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六、關于實踐教學的模式
廣東韓山師范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立足師范教育,堅持特色辦學,多年來在實踐教學方面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形成了一套培養基礎教育英語師資的模式,建立了幾個階段性外語專業實踐教育平臺,比如根據英語(師范方向)專業作為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的“英語×教育”的“3+1”人才培養模式。這一系列平臺貫穿學生在校學習的整個過程。其主要內容就是,從學生進校開始一直到畢業,對他們進行全程化、滲透式的專業能力培養和職業技能訓練。
一是指每個學期都安排了教育技能實踐周,訓練的內容本著循序漸進和從單一到綜合能力培養的原則;
二是指大部分專業課程都設立一定比例的實踐教學模塊,對學生進行分層次實踐能力培養。為了凸顯教師教育專業人才的應用能力培養,還增開了普通話與教師口語、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教學設計與微格教學、二語習得、教育科學前沿專題等課程。在專業課和選修課的教學中,有意滲透外語教學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采取任務型教學、互動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和研究式教學等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除此之外,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英語文化節、英語之角、英語調頻臺、各類競賽(如語音語調比賽、英語辯論賽、教學技能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書法比賽、英語歌曲演唱比賽、英文電影片段模仿賽、英語翻譯大賽等專業技能競賽)和研究性學習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們的能力。
這樣,通過四年的系統培養和教育,廣大的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生能夠做到將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結合起來,在高質量的專業訓練中提高教師職業技能及從師任教的自信心和責任感,為其成為能勝任未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教育的教師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七、結語
高質量的英語師資教育需要完善的英語教育專業培養體系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就需要中國特色的英語教育專業的培養理論體系和研究成果做支撐。對于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衡量英語教育專業教育工作質量的前提和保證,這是培養未來具有創新意識和才干的英語師資人才的重要構件,也是英語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源泉和動力。我們應該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我們的工作,以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英語師資人才的要求,滿足社會各界和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對我們工作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