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元素在視覺藝術的應用論文
摘要:設計形態(tài)往往不是機械復制感性材料,更多的是創(chuàng)新性把握現實材料,這種材料中具有較為豐富的想象性、創(chuàng)造性、敏銳性。當然,視覺藝術從轉變技術開始,進入了全新的創(chuàng)造設計階段,這種轉變深刻影響了主體意識形態(tài)和認知行為。如今,人們更加重視運用視覺圖像的方式解構世界、理解與認識事物,并在此過程中實現了知覺思維與美學意識的轉變,引發(fā)了視覺設計理念與審美理念的各方面變革,這一變革其中一個閃光點就是音樂設計元素的充分運用。文章正是基于這種轉變設計的實踐,詳細分析了音樂與視覺藝術設計的相似性,并結合通感視角將音樂視覺化的方法歸為三類———直接聯系、情感聯系、形式聯系,并以歐洲浪漫主義時期的繪畫作品為例,分析了音樂視覺化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音樂元素;視覺藝術作品;應用方法;相似性
1引言
音樂,往往引領時尚先鋒與潮流,代表一系列有聲無聲的時間組織,并包含不同節(jié)奏、韻律、和聲。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斷有藝術家和設計師嘗試將音樂可視化。音樂主要是觸動人們的聽覺器官,視覺藝術主要是觸動人們的視覺感官。作為傳遞信息的一門語言,視覺藝術所表現出來的生動形象既包括二維平面空間,又包括三維立體空間,更包括動態(tài)的影視視覺藝術。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可視性的要求也在提高,其中影視視覺藝術已經發(fā)展到虛擬技術階段。音樂元素在視覺藝術作品中的運用屬于新觀念,個性色彩濃厚,實驗性質較強,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要兼顧動態(tài)聲效高新技術內容與音樂元素的表現與構造手法以及作品帶給欣賞者的全新審美意識形態(tài)。本文力求探究音樂與視覺藝術作品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礎上探討音樂元素在視覺藝術作品中的應用方法。
2音樂與視覺藝術作品的相似性
視覺與聽覺聯系緊密。曾經有人這樣比喻:“音樂的韻律就是通過時間的畫筆勾勒出來的處在不同位置的線條!边@一比喻深刻反映了音樂中的較為抽象的旋律線條與視覺藝術中明顯可視化的線條的關系。正是這種視聽通感建立了視覺藝術與音樂作品之間的紐帶,往往通過視覺上的刺激就可以形成音樂般的享受。轉瞬即逝的視聽形象和內在情感通過光線、色彩、音響等較為抽象的表達方式傳遞出來,這種抽象性、藝術性,代表了音樂藝術與視覺藝術有很多的相似性。
2.1形式美
什么是形式美?簡言之,形式美就是對人類在創(chuàng)造美感的活動過程中,不斷明了各因素的特點,總結各類形式規(guī)律的抽象概括。我們如果將音樂藝術定位為一種最具抽象性的藝術,視覺藝術作品在形式美原則指導下的感染力則與音樂難分伯仲。這種感染力往往按照一定規(guī)律、一定比例上下波動,這種波動呈現出一種階段性,由此形成的形象較為有韻律感。音樂的基本元素包括節(jié)奏、旋律、和聲、力度、速度等等,最基本的是節(jié)奏和旋律。這與形式美法則具有類似的構成要素。節(jié)奏其實就是音樂中節(jié)拍的不斷變化與重復,所體現的是同一視覺要素下的重復所形成的動態(tài)感。所謂旋律,就是將音符的起伏有序結合起來,形成旋律。反映到視覺藝術上就是以數比、等比排列的形式處理有序變化的形象,并形成與音樂中類似的有節(jié)奏感的旋律,使視覺藝術作品充滿生機活力。視覺藝術中較為抽象的形態(tài)在音樂元素的配合下會表現得更加具有靈活性、深刻性。從二維視覺藝術作品來看,在形式美原則的指導下,將音樂符號形態(tài)中的創(chuàng)造性觀念和視覺藝術構圖中的重復、起伏等設計手段結合起來,會形成差異化的視覺觀感。對其欣賞產生的心理效應往往是由音樂符號所造成的空間上、疏密上、光影上的心理錯覺,并由此形成虛構形象。樂譜中的符號不僅可以用五線譜構造,還可以突變?yōu)槊骟w形態(tài),瞬化為交叉直線、環(huán)線、波浪線結構。欣賞者可以在這種立體交叉的骨架中自由轉換視覺角度,感受各式各樣的形象變化,使視覺藝術作品的美感更具有流暢性。
2.2色彩
一位著名的音樂學家曾這樣論述色彩與聲音的關系,他說色彩是可視化的聲音,聲音是聽覺化的色彩。如同音樂作品一樣,視覺藝術作品中的各種色彩給人以美的享受。如果從物理學的視角來看的話,色彩其實就是一種波動,只是不同的色彩波動的頻率和性質有所差異。近代的物理學家牛頓通過研究發(fā)現兩個八度關系音(即第一泛音、第二泛音)之間的頻率之比為1:2,而光色最低和最高頻率也幾乎是1:2。因此,牛頓認為音樂中的7個音符(1,2,3,4,5,6,7)與光譜中的七色光可以實現一一對應,這就在理論上驗證了音樂和色彩所具有的共性。如果從人的主觀感受來講,暗色調往往是低明度,亮色調往往是高明度。確切地說,聲音一般用高低來形容,這里用來形容色彩,正是因為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共性。通常認為,黑色代表著無聲的反抗,藍色代表寂寞悲傷的哀嘆,綠色則代表舒緩、和諧的美妙歌聲,紅黃色調則代表較為激情、明快的音調。當然,色彩與音樂之間的聯系源于生活實踐與藝術本身的特點。正是這些聯系,讓創(chuàng)作者和欣賞者可以收獲更豐富的藝術情懷,也使得視覺藝術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更加具有廣泛性。
2.3視聽通感
通常來講,人的感官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感官發(fā)生作用,另外一個感官也會產生反應,實現共鳴。這種狀態(tài)在心理學中被稱為“通感”。實際上,在藝術領域,視覺和聽覺之間的通感最為活躍,因此很多人稱此為“視聽通感”。相關調研顯示,視覺的信息吸收率、注意力集中程度、記憶保持力(三天及以上)分別為80%、80%、20%,而聽覺的這一數據則是11%、54%、65%。具體而言,視覺通感在視覺藝術作品中應用的過程是,充分將欣賞者的視覺、聽覺和心理聯想等觸發(fā)系統(tǒng)調動起來,運用不同角度、不同手法全方位詮釋所需要表達的信息,并使詮釋更加準確,傳遞更加快速、及時,最終實現心理共鳴。
3音樂視覺化的設計方法
音樂視覺化實際上就是運用通感的表現手法,將視覺藝術音樂化。實際上,通感包括三種門類,分別是單重通感、多重通感、心理通感。這顯然是按照通感層次的構成進行分類的,這種分類促成在音樂與視覺藝術作品的變換過程中平面及影像作品的生成。這里探討的主要是變換過程和方法,因此我們用直接聯系、形式聯系、情感聯系三種變換方式進行探討。
3.1直接聯系
所謂直接聯系,就是“聲音———物象”的單一變換。這里我們采用四類不同物體作為基本元素,前三類直接放在音響上面。并利用音響,使音樂引發(fā)物體運動。這個運動過程將幫助后期的多媒體與海報設計制作,使其呈現視聽融合的形態(tài),讓欣賞者有良好的體驗感。物品一:純凈水。伴隨音響中播放的音樂頻率、分貝等不斷變化,純凈水也會形成一定的水波線性變化,變化曲線體現了音樂作品中典型的節(jié)奏感和線性感,并可以顯示出線性元素。物品二:小碎片。這里的小碎片在音樂的作用下雖然難以顯示出較大的跳動規(guī)律,因為小碎片較為輕質化。但一旦它們融入音樂環(huán)境中,就可以盡情抒發(fā)情感,這里可以顯示出無規(guī)律的點元素。物品三:微小石粒。這里的微小石粒不同于小碎片,它們由于比小碎片要重一些,所以在音樂環(huán)境下可以顯示出較為明顯、有規(guī)律的音樂節(jié)奏感,這里可以顯示出有規(guī)律的點元素。物品四:人的嘴巴。歌唱是視覺化最為直接的表現方式。因此,嘴唇的運動可以使視覺化更加貼近藝術本身,這里可以顯示出面元素。
3.2形式聯系
所謂形式聯系,就是上文所指出的,在變換過程中形式美法則起到主要作用的聯系。這次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可以依據具有不同特點的音樂節(jié)奏,篩選出作用不同的音樂符號,并以全新的形式構造新樂譜,引發(fā)欣賞者自行探究并理解所要表達的意象。當然,這些圖形實際上是根據音樂中的聲音組成元素如節(jié)奏、旋律、力度等所進行的系列變化。這類變化通過模擬音調和音色,并依據縱向的時間、橫向的空間進行排列,進而形成新的音樂。每種變化都有著不同的排列組合,因而具有不同含義。所進行的排列組合方法就是以音符在音樂中出現的時間布局對應的圖案,所以就通過不一樣的視覺形態(tài)將音樂表達了出來。在圖案的構造上,通過充分使用錯位、重復等表現手段,打破原有的較為規(guī)律的排列組合,形成不規(guī)律、不穩(wěn)定的動態(tài)圖案,給人以沖擊感。此外,這里還可以借鑒多媒體影像模式下的重影、花屏等特點,設計較為夸張的圖案,使其更具影像化,并使欣賞者體會到多重意境,縮小與觀賞者的距離。
3.3情感聯系
所謂情感聯系,就是指對于音樂與視覺藝術作品之間的變換能得到欣賞者充分的.認可,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這主要表現在文字的烘托、光線的運用、場景轉換等方面。當然,在技術日新月異的21世紀,各種技術潮流不斷涌現,消費者的現實情感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原有的靜態(tài)模式已難以滿足單純的感官刺激。如今,在視覺藝術設計領域,突破傳統(tǒng)結構并充分運用多種藝術形式,如音樂、舞蹈、戲曲、VCR等,力求打造三維視覺空間。此外,一些視覺藝術設計還充分運用了多聲道環(huán)繞技術,營造一種空間虛幻感,進行虛擬影像處理,融合全景表演、音樂、VCR等形式,打破了單純的聽覺欣賞局限,開拓了視覺視野。這種設計的好處在于充分調動了各種感官,并進行有效互動,使設計更具有趣味性、多元化。顯然,這種較為深層次的通感,更能夠通過感官刺激、情感交融,有效體現設計的情感功能,給欣賞者以心靈歡快感?偠灾苯勇撓、形式聯系、情感聯系這三種變換方法各具特色、相互影響。直接聯系更加直觀,屬于兩種不同事物的相互聯系;形式聯系則是旋律和節(jié)奏發(fā)揮主要作用;情感聯系則將情感與物象聯系起來。
4音樂視覺化在浪漫主義視覺藝術作品中的應用
首先,在審美標準上,浪漫主義時期的繪畫作品不重視理性描繪,更喜歡鮮活描寫;不重視典型化,更喜歡個性化;不喜歡標準化,更喜歡戲劇化?傊,他們通過運用浪漫主義音樂中的民族性、反傳統(tǒng)性,精心創(chuàng)作了五顏六色的“視覺旋律”,增強了繪畫作品的表現力與情感感染力。浪漫主義視覺藝術作品更重視感性,也就是情感聯系,通過形成音樂般的色彩感與韻律感、節(jié)奏感,打造充滿激情、戲劇化、想象力、民族特色的視覺作品,給人以強烈震撼。其次,在審美主題上,浪漫主義時期的視覺藝術作品結合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特點,將音樂中的民族性、浪漫性融合進來,充分體現了形式化特征,更加重視對異國情調的追求,將民族特色的音樂符號運用到視覺作品中去,充分體現異國文化的神秘感與距離感,這就是浪漫主義視覺藝術作品的靈感來源,他們總是跟著感覺走,隨心所欲運用各式各樣的音樂元素,表現強烈的主觀色彩,創(chuàng)造各式各樣的形式聯系。最后,在審美價值取向上,浪漫主義時期的視覺藝術作品更強調直接聯系。這種直接聯系體現在藝術中就是由直覺所創(chuàng)造的夢幻般的視覺沖擊。例如,著名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羅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導人民》就是將自由女神與人民直接聯系起來,將戰(zhàn)斗的號角聲融入畫面,體現了自由主義精神與平民化精神,彰顯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這種直接聯系,實質上是對自由、民族意識的建構,是對人性價值的解構。總之,浪漫主義視覺藝術作品在音樂元素的視覺化方面創(chuàng)造了大量真實案例,舉起了浪漫主義藝術作品視覺化的大旗。
5結語
音樂元素在視覺藝術作品中的運用屬于新鮮事物,個性色彩濃厚,實驗性質較強,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要兼顧動態(tài)聲效高新技術內容與音樂元素的表現與構造手法以及作品帶給欣賞者的全新審美意識形態(tài)。視覺藝術作品可以將形式美法則、視覺通感、色彩融入具體的意象中去,并充分地、有效地運用直接聯系、形式聯系、情感聯系,促成在音樂與視覺藝術作品的變換過程中平面及影像作品的生成,促成視覺藝術音樂化。
【音樂元素在視覺藝術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