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小組合作形式的運用
論音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
小組教學是根據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構建起來的,它旨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各種學習能力與合作能力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人就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形式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淺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奧爾夫曾經說過:“讓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實踐、一起去創造音樂是十分有意義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是音樂實踐中重要的組織形式。但是,由于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它本身也存在著優劣勢。部分音樂教師對小組原則、實質了解甚少,導致不科學的分小組合作在音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以學生的演奏演唱能力和水平為依據,將學生劃分為優劣小組,這樣從客觀上打消了所謂“差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小組劃分是不可取的。只有有效運用小組合作才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比如:我在豎笛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我是這樣劃分小組的:將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分成若干組,然后將接受能力較強、學得快的同學任命為“小老師”平均分到這些組中,讓每個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去帶動那些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這些“小老師”把我講過的樂理知識、豎笛指法在去在小組中溫習講授,成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共同進步。這樣全面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和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否則,只會使小組合作的成效適得其反。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小組合作是合作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音樂課程標準解讀》一書中指出:“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和教學形式常常都是以集體的方式進行的,他需要學生牢牢樹立群體的和諧意識。雖然音樂教育中常常能發展個人技能,然而大量的音樂活動在小組內產生,比如:我在講維瓦爾迪的小提琴協奏曲《春》這一課時,有一個環節是要求學生聆聽音樂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根據對音樂的感受變成一段音樂故事情節,小組成員集思廣益,將故事情節編創的非常精彩。這種成就是依靠集體的力量而獲得的。這種相互配合的群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彼,小組合作符合音樂教學的特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它有效的運用與音樂教學中,達到學生對音樂的認知過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審美能力的培養。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與遵循的原則
以《音樂課程標準》為準則,以新課改的要求為依據。在實際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活動既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獨特性,同時還應該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需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愉快性原則
2、互動性原則
3、探究性原則
4、創新性原則
5、協調性原則
6、滲透性原則
遵循以上原則,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讓孩子們更加愉快的唱歌,輕松地學習音樂知識,看到孩子們創編的簡單的舞蹈動作,看到他們圍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噘著小嘴的探討,我很是高興,音樂讓我和孩子們變成了快樂的音符跟隨優美的旋律一起跳動!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小學音樂教學中小組合作的方法是多樣的,教師在教學實際中可創造性的將多中方法有機的結合,有效的運用到教學中去。
1、科學明確的分工。分工是小組合作的首要任務,明確的分工是為了有序、快捷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
2、營造良好的氛圍。只有愿意合作,才能合作得更好。比如:在我上《嘀哩嘀哩》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三五個人為一小組給歌曲編配簡單的律動,開始好多孩子創設情境、你看我我看你,就是不主動舉手,于是我隨便叫了一個學生跟我一起隨音樂跳動,下面的學生看到我們的表演很高興,于是也有了相互合作表演的欲望紛紛舉起了手。教師首先去營造氛圍,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合作的興趣,形成音樂合作欲望,這是小組合作有效運用的情感條件。首先要建立師生平等的人際關系;其次建立生生融洽的合作關系;再次,采用靈活多變的座位方式。
3、提高合作的能力。合作能力越強越便于組員間的交流、溝通和合作。要教學生學會交流,學會互助,讓他們善于表達,學會傾聽。比如唱、跳、彈、說等等方式都可以表達。
總之,鼓勵合作學習,不僅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而且還能促進師生之間融洽的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這也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那該如何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更好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呢?這需要有待于我們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共同探究和摸索,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小組合作形式的運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