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在聲樂教學中可以引入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它可使聲樂教學直觀化,并且可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訓練,使聲樂課堂教學具有延續性,拓展了聲樂教學的領域,具有省時省力、節約師資等特點。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運用于聲樂教學是可行的,它將為聲樂教學帶來新局面。關鍵詞: 數字化/直觀化/運用/拓展
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正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音樂課教學中。在一些有條件的學校中,鋼琴集體課、視唱練耳、樂理、配器等課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數字化教學手段,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已得到人們充分的肯定。那么在聲樂教學中能否引入數字化教學手段呢?可以。
一、數字化教學手段使聲樂教學直觀化
聲樂教學不同于音樂學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學。它是一種非常抽象性的教學,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備直觀性,因此有人說聲樂是音樂學科中最難教和最難學的科目。
聲樂教學要能夠象一些音樂理論課程和器樂課那樣直觀化就好了,很多教師和學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科技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為聲樂教學的直觀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并正使它逐步變為現實。
傳統的聲樂教學,幾乎全憑經驗和感覺,教與學的雙方往往要負出巨大的體力代價與時間代價。比如,老師要求學生某字或某段聲音要“圓一點”、“亮一點”、聲音位置要“高一點”、“低一點”等,這往往要在課堂上反復練習多次才能達到;再者,傳統方式下的聲樂教學是沒有自身參照物的,有的參照物是教師的演唱和大師的錄音磁帶,學生無法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教學中無法保持學生良好的歌唱狀態和瞬間產生的歌唱靈感;對磁帶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學生的依賴心理,削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創造能力,而現在,一臺普通的多媒體電腦再加上一塊數字音頻卡(或能錄音的聲卡)及音頻軟件,就可以使聲樂教學變的直觀化了,這就是在聲樂教學中利用數字化技術對聲音的波形進行分析,使聲音能夠看的見,從而使聲樂教學直觀化,這種直觀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己的身音為參照,切實感受聲樂學習中的點滴,如聲音的位置、咬字、音準等,這在下面的文章中將分制闡述。
二、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實施環境
聲樂教學所需要環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單位可根據自身的條件決定,條件較好的單位,可以將數字化教學設備的檔次配置的好一些,條件一般的單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設備就可以了?偟恼f來,利用數字化設備進行聲樂教學,在設備硬件上應選用586檔次電腦,一塊數字音頻卡(或較高檔次能錄音的聲卡),一支麥克風和一對監聽音箱,以及相應的數字音頻軟件,如Cool Edie Pro、Mw3 、Cake Walk6.0以上的軟件等;在外部環境上,上小課要求有一間相對獨立的房間,大課可單獨設立或與音樂多媒體教室共用,只要環境對錄音影響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麥克風和監聽的選擇上,有條件的單位可盡量購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課的地方對監聽要求高一些,以提高聲音的保真度。此外,還要求教師要有熟練的音頻軟件操技能及相關設備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為參照,提高學生對聲音的認識和客觀評價能力
前面已經提到,傳統的聲樂教學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備直觀性,我們在使用數字化教學手段時,應充分發揮其優越性,使聲樂教學變的直觀化。其做法是:有針對性地把學生演唱的段落錄下來,把幾次演唱的聲音做比較,幫助學生找出良好的聲音狀態,使學生感受到如何調動自己的歌唱狀態才是正確的。下面我們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為例來談數字化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1)歌唱狀態與音色的修正 在正式進入歌曲演唱的教學前,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練聲訓練。必要的練聲訓練,是教學生把握正確的歌唱狀態的基本途徑,這時我們可選擇地把學生沒有進入狀態前的聲音和進入狀態后的聲音錄下來,進行波形對比分析,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波形狀態是,未進入狀態前的聲音振動不明顯,聲響力度弱,進入狀態后的波形振動明顯且規則,聲響力度較強,通過對這兩條直觀的波形狀態分析,能夠使學生認識、感受到歌唱狀態下身體的運動狀態,明白身體各部分的機能協作,從而加強歌唱狀態的記憶。隨著歌唱狀態的進入,教師可向學生講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區的聲音特點,幫助學生找到良好的聲音位置,抓住練習中出現的瞬間靈感,以獲得較強的歌唱記憶。如在練習至高聲區時,教師常說口腔打開,氣息下沉支持等。說起來非常容易,但學生做起來就未必輕松,這時教師可將學生在高聲區的練聲全部錄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聽錄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狀態下的波形段落,讓學生對比音色變化的細微感覺,如口腔未充分打開時的“扁”,氣息不足及上浮時的“白”與“澀”,學生在對照錄音后可再次練習、比較,這樣可使學生較快地找到聲音的正確位置,并且還不容易丟失這種正確的歌唱狀態。(2)咬字、吐字的糾正 歌曲《松花江上》的開頭處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區(1=bE),“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歸韻時間長的錯誤,從而浪費音符時值,影響樂曲的表達。這時教師可用鉛筆工具修整波形時值或修改音頭,標出歸韻的時間點,把前后波形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取舍,這比教師說做多遍示范要便捷的多,學生的主客觀感受力也都有所提高。再比如:“那里有森林煤礦”一句中的“那”字,聲母發音是“L”還是“N”,通過錄音對比學生很容易找出;在歌曲高潮“爹娘啊”一句中,“爹”字需要用較強烈的音頭來表達,但學生在演唱時常會顧忌音高、情緒等多種因素,把強調“爹”字的歸韻形成很慢,教師此時會常停下來講情緒,“爹”字要一氣呵成,可往往是說了半天,學生仍然找不準點,收效不明顯。如果教師面對屏幕,用鉛筆工具先做出一個音頭,標出時間點供學生參考使用,這會使學生一下就找出問題所在,從而省時省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準的糾正:這里所說的音準問題是指因歌唱狀態的不正確而引起的音準問題。聲樂演唱中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在特定的音區中,演唱者常會因聲音的位置、氣息等原因造成音準問題,這一問題很難解決,尤其是對于歌唱技能還不能夠熟練運用的學生而言,更難解決此時的音準問題,因為在這種狀態下,歌唱者的內心音高是準確的,是歌唱技術的不成熟造成了音準差異,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演出者難以察覺,而聽者一聽就明白了。如“爹娘啊”這一句,“爹”字是樂曲的最高音,又是閉口音,很不好唱,音準容易偏低,此時,教師可將音高不準的波形裁剪下,先指出問題,然后修正音高,樹立聽覺上的準確,再告訴學生應將歌唱狀態做細微的調整,如氣息不夠,咽腔打開不夠,聲音位置偏低等,這樣可使學生在良好的歌唱狀態下達到音高,而不是生硬的“夠音高”。
(4)音樂感覺的培養:教師在完成聲音和歌曲演唱的訓練后,便開始強調歌曲情感處理的問題。這是學生學習歌曲表達的重要環節。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先講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這種方式對于還夠成熟的學生來說要一次合成,難免有不到之處,效果往往也不盡人意,因為這不但有對作品理解上的問題,也有歌唱技術上的問題。在采用數字化教學手段時,教師可這樣做;先向學生講解作品的背景、創作手法、情感表達等,甚至可用課件來激發學生的演唱情感,再讓學生不
【數字化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探析數字化教學手段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03-20
淺析歌唱心理學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03-19
淺談歌唱心理學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03-19
試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運用03-01
聲樂教學中的感覺與知覺11-14
淺談在市場營銷教學中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參與性效果的研究03-10
談聲樂教學中的示范與模仿12-05
淺談聲樂教學中的示范與模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