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豫劇各行當的演唱藝術
摘要:從演唱方法和發聲技巧的角度簡要分析了豫劇的生、旦、凈、丑四大行當的唱腔藝術,以及各行當有代表性的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的用聲特點和發聲方法。
關鍵詞:演唱方法;生行;旦行;凈行;丑行
豫劇的行當早期為四生、四旦、四花臉。四生即是:大紅臉(須生)、二紅臉(馬上紅臉)、邊生(二補生)、小生;四旦即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閨門旦)、彩旦、老旦:四花臉即是:黑頭(凈)、大花臉(凈)、二花臉(凈)、三花臉(丑)。豫劇的生、旦、凈、丑各角色行當在演唱技巧上各有特色,用不同的音色和韻味表現了各類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
一、生行唱腔
大紅臉和二紅臉都屬于須生,其發聲方法大致是以真聲為主的“大本嗓”唱法或以假聲為主的“二本嗓”唱法。豫西調演員王二順就是用大本嗓的發聲方法發揮了他嗓音洪亮,音域寬廣的特點。豫西調的須生在唱法上大多采用大腔大韻,吐字清晰。還有足帶有“夾本音”的大本腔,即是以真聲為主結合運用假聲的發聲方法。另外,著名表演藝術家唐喜成獨創了以假聲為主的二本腔和介于真假聲之間的“夾板音”相結合的唱法,中音到高音過渡的不露痕跡,高音挺拔,中音洪亮,很完美。豫東調的紅臉演員特別注重甩腔,經常在唱段當中的一句或分句的尾音上急劇下降,帶一種“夯”音,俗稱“帶大鑼”,有時一個音一口氣能拖很長時間,起到華彩的作用。有“豫東紅臉王”之稱的演員劉忠河的甩腔倉勁有力、高亢激越。
最早的小生不論是文生還是武生均運用二本嗓的演唱方法,而且均是男性,后來增加了女性,女小生用大本嗓的較多。豫劇的現代戲當中男小生也有用大本嗓演唱的了,只是在唱腔上有了很大的改進。小生扮演的都是青年男性,相貌清秀、英俊,所以在發聲上用假聲較多,音色尖、細,音區較高,聲音柔和。在吐字上講究字清板穩,行腔剛柔并濟。傳統豫東調的小生在尾音拖腔的時候常帶細微、輕盈的小彎兒作裝飾處理,甩腔的時候常帶昂揚的虛聲作襯音,這是小生與眾不同的風格。
二、旦行唱腔
豫劇旦行的青衣、小旦、彩旦、老旦在發聲方法上幾乎無明顯區別,只是在演唱的氣質上有所不同。整體上來說旦行的用聲方法較為豐富,發聲技巧也很講究。傳統的旦行演員從演唱上來講分四種:一種是用二本嗓,用假聲,音色較柔細,僅在高音區演唱。用這種方法的大多是女演員:第二種是大本嗓與二本嗓結合的混合運用發聲。即是真聲和假聲混在一起用,以大本嗓起唱,二本嗓拖音,換聲區有明顯的痕跡。傳統的男旦角演員多用此方法,俗稱“陰陽嗓”
,其音色較粗獷;第三種是以大本嗓為主的發聲方法,多用真聲,一般在中低音區演唱,音色較寬厚;還有一種是帶夾本音的大本嗓與二本嗓的混合運用,在傳統的旦角演員里面這種方法運用的比較普遍。
在豫劇旦角的現代戲唱腔中很多演員都采用了真假聲結合的唱法,依然保持豫劇旦角特有的風格特點的同時,使共鳴腔體的調節更靈活,更有利于塑造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旦角在行腔中大多演員運用的是“胸腹式”呼吸,在氣息的運用上也很復雜,常用的有沉氣、提氣、彈氣、托氣、推氣、偷氣等等!俺翚狻币蟮氖菤獬恋ぬ,即氣和聲的對抗作用。在旦角行當中演唱到高音區的時候的時候尤其要用到沉氣,以使聲音站得穩、有穿透力。在整個唱段當中沉氣的狀態貫穿始終,只是隨著語氣、感情,以及高、中、低音區的變化所用的幅度不同。帥旦演員馬金風在《穆桂英掛帥》中的一句“打一桿帥字旗飄飄蕩蕩豎在了空”,起音“打”字就用沉氣表現了一個高亢的甩腔,“帥字旗”三個字則有所控制的用一個小腔輕輕帶過,以此突出了個“打”字,勾畫了一個帥旗揮舞、三軍雀躍的火爆場面!疤釟狻倍嘤迷诒憩F急迫、哀求、激動的情緒,一般在唱段當中的一句或一個字用到,不像沉氣要貫穿始終。“彈氣”和“提氣”是不可分的,同時運用,彈氣就是在吸氣后丹田猛地回收,同時提氣,協調一致完成來表現某種情趣的聲音效果。這種聲音富有彈性和爆發力!巴袣狻焙汀巴茪狻笔窃谛星划斨杏扇醯綇娀蜓娱L節拍、加快速度的時候運用。閨門旦演員閻立品在《秦雪梅》劇中“吊孝”這一大段唱腔中為了渲染悲和憤的情緒就用到了托氣和推氣。“偷氣”也稱“抽氣”,是在完整的一句當中偷偷換氣的技巧,口形不變,在不知不覺中偷換氣息。兩肋微張,口鼻在瞬間快速吸氣,使旋律和感情不間斷。除此之外還有送氣、補氣、揉氣、斷氣、顫氣、嗽氣等等;ǖ┭輪T多用花腔。旦角行當除了有以上多種演唱方法與技巧,各演員也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如用各種裝飾音潤腔的方法,尤為常香玉最為突出,在劇目《人歡馬叫》中扮演吳大娘的一段唱腔中運用了上滑音、上回音、還有下回音和顫音等來表現人物的情緒。此外“鼻音”潤腔也是她的一大特點,在一句唱腔的最后一個字是鼻音字時把韻尾收到鼻腔里,用鼻腔共鳴區,以假聲為主的混合聲演唱。根據人物性格、情節的需要有的演員還用到“哭腔”、“笑腔”、“咳咳腔”等等許多潤腔手法。每個演員在唱腔的處理上也都有不同,旦角的演唱方法可謂千姿百態、不拘一格、百花齊放。
三、凈行唱腔
黑頭、大花臉、二花臉都屬于凈行。黑頭一般是表現剛正不阿的正面人物的,臉上畫著臉譜。從發聲方法上來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常用“虎音”——喉頭放下并且顫動,以胸腔共鳴為主的“堂音”。大多是在大本嗓的基礎上加“虎音”,也有的在二本嗓的基礎上加“虎音”,還有一種是帶“虎音”的“大夾本音”。在吐字上也很講究氣口和噴口。傳統的河南梆子在扮演黑頭的唱段中還有用到“謳聲”的,即在一個唱段的第一句后翻高八度用假聲拖腔。扮演黑頭的代表人物是有“黑臉王”之稱的李斯忠,由他扮演的包公最為著名。他嗓音醇厚,演唱方法是以大本嗓為主,并且運用了黑頭所特有的“嗡嗚”之聲。在吐字上有偷、閃、頂、疊等技巧,使他在演唱幾十句的[垛子板]時像是一氣呵成。在發聲上多用大本嗓或大夾本音,并加以粗獷的“炸音”和“沙聲”,追求聲大、氣粗、噴吐、火爆的聲音效果。
四、丑行唱腔
三花臉,即丑行,多扮演滑稽、搞笑的角色,也有陰險、狡猾、貪婪的角色。在聲音的運用上比較自由,可模仿其它各個行當的唱腔。也有借鑒了其它劇種的演唱技巧的。如丑行演員董有道就將河南越調、二夾弦的演唱方法糅進自己的唱腔當中,演唱不失豫劇的風格韻味,唱腔更加富于變化。丑行演員的基本發聲大多以二本嗓為主,也有用大本腔的,吐字講究字清板穩、音韻自如,表演中常在嘴皮子上見功夫。善用花腔。氣息的運用上常用偷氣、閃氣;行腔多用跳音、滑音等等豐富的技巧表現風趣、滑稽的人物形象。
豫劇的每個行當在演唱技巧上都有其獨特的方法,同一行當的不同演員在演唱細節的處理上也各有韻味,形成獨特的風格和唱腔流派。多種發聲方法和演唱技巧使各個角色行當有著豐富、變化的聲音色彩。豫劇各行當的劃分和其它劇種類似,但在演唱技巧上,每個角色行當都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演員的唱腔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因此構成了豫劇唱腔特色的重要因素。
論文網在線
【探析豫劇各行當的演唱藝術】相關文章:
淺談豫劇各行當的演唱藝術03-27
淺析豫劇各行當的演唱藝術03-06
淺探豫劇各行當的演唱藝術03-18
淺析常德絲弦的語言特色與演唱藝術03-15
京劇行當名稱英譯的文化簡析03-23
探析“資本經營”03-19
事件營銷探析03-24
刑罰實現探析03-18
創業教育探析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