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傳統美學的終結以及泛美學時代的揚帆起航
摘要:美學的終結是由哲學的終結導致的,哲學的終結又是又自身的言說困境造成的。本文試圖在歷史之中粗略梳理一下使得美學終結的原因,從而為當今泛美學時代,美學本身的意義何在,做出有效的依據和證明。
關鍵詞:美學;哲學;意義;終結
美學的產生是一件很晚期的事情了。美學的學科歷史不過短短300年左右的時間。但是關于美的活動,自人類產生開始就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內容產生了,并不斷變化和發展著。我們更不能說鮑姆嘉通創立感性學之前,即他所說的sthetik(Aesthetic)①,關于美的認識、美的活動和美的思想并不存在。只是這些思想并未系統化而已,但它是原初性的思考方式,更為本真。學科的命名,有時候冠以自身所研究的范圍與對象時,最大的好處是能保證自身所研究和發展的便利與體系化。但是這也恰恰是其自身的最大的詬病,那就是學科之間的不斷分化,帶來的相去甚遠的隔閡。這種隔閡在當今的學科現狀中,尤其突出。美學在這樣的背景下,自身是否能夠得以存在,是需要得以說明和闡釋的。我們把以前的美學研究方式稱之為對象化的美學研究方式。在這個科學大爆炸,學科日益分化,傳統形而上學引發的哲學終結了的時代,這種對象化的美學研究方式,已經是捉襟見肘了,不能適應當下學科自身生存的需要了。似乎重提美學是什么的任務更加重要。
我們可以對應一下我們國內的兩次美學熱這樣的現象,就能明白學科自身的歷史與其探討的問題是密切相關的。因為翻譯的滯后性和學術本身發展的滯后性,美學的討論也比國外滯后。但是這種滯后性恰恰能把現象的本真維度放大。我們國內的第一次美學熱,主要是以批判朱光潛先生開始的。主要以“美的本質”為核心問題展開的。無論是主觀派還是客觀派都是以美的本質為追求前提。可是到了第二次美學熱,國外更多的理論被翻譯成為了中文,頓時間,美學又在神州大地熱情高漲,認識論美學進入了人們的眼簾。像利普斯為代表的移情說,克羅齊的直覺說,德國美學家的格式塔心理學都是在這樣的環境被人們接受。人們還是探討美的本質,但是與美的本質有關的衍生問題也相應產生了,那就是美的認識何以可能的問題。到了如今,認識論美學似乎也并不能滿足于自身的局限,而又一次轉向。美學問題被打散成為一個個藝術問題,文學問題,歷史問題,人類學問題,文化學問題,乃至于包括技術,醫學等等各個方面都滲透進來插上一腳。美學的界限還何以存在?它還將以怎么樣的方式存在?
當下回答美學是什么的任務,首先要解決當下的困境,那就是美學終結了的困境。美學的終結意味著什么?是否就宣告美學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是否美學所探討的問題就不存在了?但是前人所出的問題,我們似乎并沒有那么很好地解決,取而代之的卻是置之不理或不屑一顧。從常理上來講這樣做是不可取的,對于美學來說,自身的訴求也不允許這種置若罔聞。熟知非真知的教誨我們應該時刻謹記。
本文試圖以時間為視野梳理一下美學走向終結的原因,從而探討一下當今的美學面臨的困難,以及面臨這些困難,我們改如何應對。
一、何以導致美學得終結?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界限與對象。而美學的界限和對象似乎隨時都在改變。這種現象和哲學這個母體學科的轉向是有關的。在古代哲學那里,從探討萬物本源的宇宙論開始,到巴門尼德的存在,經歷了哲學的第一次轉向,即宇宙論向著本體論轉向。而后到了笛卡爾那里,哲學發生了第二次轉向,認識論的轉向最終到了康德那里得到了確認。如今,認識論面對其理論上的天生缺憾,不得不向語言論轉向了。我們要問是否哲學的轉向已經到了無路可轉的,退無可退的地步了?當哲學被打碎成為一個個語詞分析,語意分析的`時候,語言何以述說其自身?語言何以言說自己?這就像一個人想提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面一樣。美學作為哲學的分支,也經歷了這樣的轉向。
美學的提問方式就顯然與這些轉向有著密切的關系。起初的美學家試圖述說“美是什么”,這種本體論意義上來討論美。“美是什么?”的問題即美的本質一直探討了兩千多年。從柏拉圖的《大西畢阿斯》就產生出這樣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訴求源于柏拉圖創立理念世界的訴求。一切都是對理念的模仿,那么美的桌子,美的小姐都一定分有美的理念。柏拉圖最后借蘇格拉底之口得出“美是難的”這樣的論斷,問題并未得到解答。關于美的本質問題就在這里產生了,它一直影響到現在。
古代哲學從探討萬物本源的宇宙論開始,到巴門尼德朝著本體論轉向。在柏拉圖那里本體論轉向最終得以終結,整個中世紀基督教的氛圍籠罩下,各門學科都成為了神學的婢女。這段時間的哲學和美學基本上是在闡釋以前古希臘哲學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邏輯學可說被推上了極致,在這段時間發展的最為壯大。②可以用黑格爾的話來表說,就是我們要穿上七里神靴飛越這段歷史。③中世紀幾乎在美學研究上沒有什么突破。
以形而上學為基礎的哲學所探討的問題是“存在是什么的”問題,那么美學最根本的問題成為了“美的本質”的問題。這種思路在西方是一以貫之且邏輯推進的?墒撬坪趺缹W家們意識到了,光憑借“美是什么”這種無法得到定論的問題,是追問不出什么答案的。那么他們的目光也轉向了認識的根本問題。在這段時期,美學才成為真正一門學科在大學中得以保留。這是哲學自身分化所形成的產物,也是西方傳統科學細分的那種思維模式所必然導向的結果。
到了近代,自鮑姆嘉通創立美學以來,美學隸屬于哲學,屬于哲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在當時的學術氛圍,美學以哲學的本體論,即形而上學為基石,創立自己與感性有關的學科。鮑姆嘉通畢業于普魯士的哈列大學,在那里萊布尼茲和沃爾夫建立了像幾何學那樣嚴禁的哲學體系。這一點對鮑姆嘉通的影響十分深刻,他繼承了萊布尼茲――沃爾夫體系的哲學核心,試圖把感性也一并納入探討的范圍之內。他就在他的《美學》中第一章就明確指出美學雖然是作為一種認識論提出的,同時也就是研究藝術和美的科學。④可以看得出鮑姆加通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美是什么的問題了,更重要的是要述說美何以可能的問題。即美的認識論的問題?档伦罱K把這點發揮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