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德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德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精選9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德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1
一、論文題目:
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教育專心于未來。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積淀——真善美。因而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是關乎孩子一輩子的教育。葉圣陶先生曾強調:“啟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時期,凡人生之需要之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在這個時期養成,以后只需繼續地培養下去,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迸囵B少年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其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與終身發展的基礎,是在為未來奠基。
時代迅猛發展,要求我們必須用新的視角來看待、研究學生日常生活與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問題。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學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為德育教育最基礎的內容——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吨袊逃母锱c發展綱要》強調學校“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對少先隊員還要注意進行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與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精神的時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三、課題的界定
1、“習慣”,是指人對于某種刺激的“固定性反應”,久而久之形成的類似于條件反射的某種規律性活動。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漸穩固下來的。行為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行為大約只有5%是屬于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習慣性的。因而習慣對人們的生活有著絕對的影響。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云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2、養成教育,一課題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兒童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的養成與教育。從廣義上說,養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礎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包括思維方式、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與生存能力,健康體魄的培養與教育。狹義的養成教育單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規范與行為習慣的養成。而且特別是指少年兒童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的養成。
淮北市人民路小學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學校。學校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隊工作方面積極探索。鑒于小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家長重智輕德較為普遍的情況,進一步加強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很有必要。
反觀現有日常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現狀,我們認為
(1)學校生源比較復雜,來自城區、礦區、農村等不同家庭的孩子行為習慣有較大差距。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培養應更具針對性、層次性。
。2)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方法途徑較為簡單,缺乏評價與反饋。我們認為:從行為習慣的培養入手,來探討與研究新形勢下寄宿制學校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的`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學校管理工作的高效、優化,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能促進學生發展,適應新時期的挑戰與要求。這一研究,從現實與長遠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ㄒ唬┭芯磕繕
1、結合時代要求與少先隊教育特色,通過研究與實踐,探索一套適合寄宿制、小班化辦學體制的“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對策,以利推廣。
2、通過研究與實踐,引導使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深入理解道德規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通過研究與實踐,優化班主任隊伍,提升教師德育工作水平,進一步推動學校德育工作。
。ǘ┭芯績热荩
1、探討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培養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2、探討家校社會多維立體的教育途徑與策略。如何將本課題研究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調動家長、社會教育積極因素。
3、探討優化班級管理、提升學校德育成效的科學、系統的方法。
五、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ㄒ唬﹪鴥韧庋芯楷F狀
理論方面,在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有瑞士學者皮亞杰提出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柯爾伯格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班杜拉與西亞斯的社會學習理論,重點研究了兒童道德行為的訓練與發展問題。實踐方面美國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導孩子“自我成長”。
我國心理學界有一些學者關注兒童教育研究。如早期的陳鶴琴,近期潘菽與朱智賢等人對兒童心理的研究等。這些研究基本側重于兒童道德發展與形成的一般理論研究方面,對兒童道德發展與形成過程中“行”的研究比較少。而“知情意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與過程,前三者最終都要落實在“行”上。近期不少專家從行為習慣入手研究少年兒童德育,在國內產生了較大影響。如由中國科學院的王極盛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云曉研究員主持的,關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養獨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等。實踐方面,北京懷柔區、大興區開展了文明禮儀調查研究、家校合作培養小學生良好習慣研究,山東濰坊市探索了網絡對于小學生行為習慣的作用研究等等,進行了有益探索。但總的來看,在寄宿制學校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方面的研究較為匱乏。
。ǘ┍菊n題研究創新點及突破之處
本課題為應用基礎研究,在強調應用性的同時,也注重一定層次的理論探索。著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學校兒童的日常行為,著重進行有關小學生在學習、做事與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的研究與實踐,以使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養成一系列做人、做事與學習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礎。
。1)創新方面。依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循教育規律,努力構建創新養成教育途徑與模式,將養成教育貫穿到學生日常生活行為中,多層次、全方位的進行跟蹤教育,突出成長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論意義。立足于應用探索與實踐,在探索與實踐過程中總結寄宿制學校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規律,豐富素質教育理論與養成教育理論內涵
。3)應用價值。本課題著手與途徑與模式的實驗與探索,側重于應用實踐,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途徑是:密切結合我校寄宿制辦學實際,通過個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體行為習慣養成的實驗研究,形成新的理論觀點與實踐方法。在操作層面上,提供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方法與措施。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學校班級管理中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的新觀點、新方法與新途徑。
六、完成條件分析、研究方法與路線
。ㄒ唬┩瓿杀菊n題的條件分析:
1、領導支持,課題研究有經費保障。校領導對課題研究大力支持,為課題研究開展提供環境支持、經濟支持。良好的教學條件與領導的重視、指導,為課題研究提供了基礎保證。
2、資料豐富,研究有理論支撐。
學校有藏書豐富的圖書室、6萬冊圖書的電子閱覽室。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論著作,又有新穎生動的光盤資料,還有時效性較強的《班主任之友》、《少先隊工作》、《輔導員》等刊物雜志,使課題研究的展開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實踐背景。我們課題組擬推薦篩選專題學習材料,供課題組成員集中學習,提升理論素養。
3、課題組成員結構合理,學習、研究氛圍濃厚。參研12位教師中有五位小學高級教師,兩位為市教壇新星,4位參加全國十一五或相關課題研究,成績突出。年輕教師均為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教研后勁足。班級管理經驗較為豐富,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ǘ、研究方法與路線:
1、行動研究法。主要包括問卷調查法:針對家庭教育方面、教師設計的與課題實施內容相關的系列問題。通過家長的問答,更進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學生習慣的現有發展水平。
2、個案研究法。對學生個體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跟蹤記錄與觀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與手段,促進其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3、觀察法。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對學生行為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觀察記錄,思考研究,獲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資料。
4、問卷法。文獻研究法。對國內外的已有相關理論做綜合參考研究等。
堅持課題的理論研究、課題的實驗研究與群眾性教研活動三結合的研究辦法。以理論研究為先導,以實驗研究為中心,以廣大教師參與的研究活動為基礎,以班隊會課堂為主渠道,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研究學生、探索方法、總結經驗,以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積極探索新時期背景下,寄宿制學校學生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徑;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養成教育模式,營造積極進取、健康成長的氛圍。
七、課題研究組織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員分工
本課題由我校一批銳意改革,不斷進取的青年教師組成。
1、本課題研究指導專家。
張敬鄰(淮北市教科所課題主任)
張德華(淮北市教研室)田志峰(淮北市教研室)
邱援軍(淮北市教研室)
2、課題研究實驗小組。
組長:盛波國家級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子課題負責人,省級課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主要成員。多篇教學論文在省、市級獲獎;區級學科帶頭人。多年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現從事小學德育工作,對小學生日常行為教育有較高的興趣與豐富的經驗。全面負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學習、內容安排,活動召集、組織等。
組長:魏雪雁全國十一五中央電教館信息技術整合專項課題主要成員兼執筆人。信息技術課題研究報告獲省三等獎。論文、教學設計、課題報告等獲國家級獎項十余篇次,并部分發表;獲省級獎項8篇次。從事小語教學及班主任工作,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安徽省骨干教師,淮北市教壇新星,校本培訓指導教師。分工:負責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協助開展課題研究各項工作。收集材料,撰寫報告并上傳。
主要成員:
歐陽麗穎,淮北市教壇新星,骨干教師;夏麗娟,青年骨干教師,大隊部輔導員。負責收集課題研究資料,整理歸檔。
參研教師:孫麗、張培、孟春,負責會議內容記錄整理,活動宣傳。
參研教師:杜淑華、王玉香、王琳、王芳慧、謝軍、許小燕,負責相關子課題的研究、實施,并做好材料的積累、分析、總結等。
八、實施步驟
課題研究的工作進度計劃:本課題預計20xx年3月——20xx年12月分三個階段完成。為期二年。
(一)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做好課題申報、制訂課題研究實施方案,課題啟動、課題分工、理論學習工作,培訓參研教師,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組織開題啟動研究。
研究呈現形式:課題立項申請書、研究方案、開題報告。
。ǘ⿲嵤╇A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組織交流、研討等活動。主要是理論實踐研究,課題材料信息收集,課題研究論文,優秀班會課例與階段性研究報告的撰寫。并對典型案例加以積累分析。
、僬n題組制定實驗計劃,堅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學習交流相關理論。
、趯嶒灲處、班主任探索養成教育實施途徑,精心設計上好班會課,及時總結實驗體會,積累、整理好相關資料。
③每月一次專題研討,與全校同學科教師共同探討、交流體會。
階段成果呈現方式:
1、教師研究案例
2、階段研究報告
3、班主任工作論文
4、班隊會及活動案例
5、問卷調查情況分析結論
6、班級日志樣本。
(三)總結評定、成果發布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撰寫課題研究報告、整理行為習慣研究經驗論文,將成功班會課例刻錄光盤,論文編輯成冊,總結、發布與推廣研究成果。20xx年12月迎接上級領導對學校課題研究工作的評估驗收。
成果呈現方式:結題報告、相關研究的論文集與其它相應的物化成果。(班主任論文匯編、班隊會等活動案例匯編及光盤、教師研究案例匯編等)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2
一、選題緣由
通過這幾年的學校管理及教學,我覺得現在的學生大多存在以下問題:
1、道德取向錯位,F在孩子享樂主義嚴重,攀比之風盛行;誠信出現危機,欺瞞之風嚴重;沒有集體主義意識。
2、心理素質脆弱。受不了批評,一挨批評就逃學,尋死覓活。
3、行為習慣失范。一是打架斗毆。部分學生長期以來被家長溺愛,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稍有不順就用暴力解決。二是小偷小摸。由于貧富懸殊加大,學生出現攀比,個別學生為了面子而小偷小摸。
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學校教育中必須直面不可逃避的,也為我們的德育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研究設想
。ㄒ唬┭芯磕繕
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爭取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題活動、學科滲透、家庭、社會活動等為載體,進行教育。
。ǘ┭芯糠椒
調查研究、案例研究、文獻研究
。ㄈ┭芯坎襟E
1、更新育人觀念,育人先正師。組織各種學習及業務培訓等活動建立一支團結進取、本領過硬、作風嚴謹的教師隊伍,培養老師具有善良和慈愛,信任與寬容;永不滿足的執著追求和創新精神;以自己高尚的師德影響人。
2、精心組織各種形式的德育實踐活動。如感恩教育、文明禮儀教育、養成教育等活動。德育教育過程要注重細節,形式要寓教于樂。如:要開展“養成教育”,就可以細化到學生的衣、食、住、行、說;再次,網絡教育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目前德育教育的棘手問題。
3、高度重視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建設。抓好校園的綠化、美化、凈化工作。讓標語引導、掛像感召、圖片影響、墻壁說話,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校園處處體現育人的功能。
4、家庭、學校、社會通力配合,齊抓共管。學校在注重本身的工作之外還應把目光延伸到校外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這一重要德育陣地。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課堂,是學生成才的搖籃;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環。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3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當前,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開,與以往歷次課程改革相比,通過課程改革促使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轉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獲取知識并獲得終身發展創造條件,使學校教學工作真正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
然而,在當前學校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們積極參與新課程的教學,努力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改革學習方式,促進教學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新傾向”和“新問題”。在各種規格的評優、公開示范課中,教師一味追求熱鬧、活躍的氣氛,出現了重現象不重本質,重形式不重實質的現象,體育新課程教學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初中階段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更應該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可持續發展,注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學生是否有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標準。任何一個有效教學必定要促進學生當前發展,同時促進學生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從而對學生的長遠發展產生影響。讓學生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表現出來的效果是一生的長期效益而非一節體育課的快樂。
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通過對課堂教學的大量觀察和分析,尋找造成無效或低效教學行為的根源,探求有效教學的理念和實施辦法;對教師課堂行為進行合理分解,分析對學生進行科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的高成效教師行為有哪些特征,在實踐層面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有效教學的策略。
2)通過重視學法指導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探究,并根據有效教學行為的特征進行教師培訓,推動教師回到“研究”狀態,促進教師形成反思意識,實現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二、課題的界定
“有效”主要指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敖虒W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針對教學任務特點,在科學地教育理念支配下,形成能夠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有效教學策略。課堂教學是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在教學中應采用有利于學生進行學習的教學策略,以保證學生有效學習與鍛煉。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渠道,是促進學生發展得主要途徑,也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對象。
三、理論依據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一)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2)多元智能理論
3)動機理論
4)認知結構理論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城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國內:從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起,隨著國內改革發展的需要,我國課程與教學理論界引入了建構主義心理學和后現代主義課程論,提煉出了有效教學的新的標準,如“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師生平等式的對話”、“學習背景化,把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系起來,以此創造學習的意義”等。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許多學校已經意識到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對學法指導開展了課題實驗,并取得了成果。如瀏陽市官橋中學開展的《學法指導課題實驗》,把“通過研究,尋找學生學習的規律,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發展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益和質量”作為研究的基本任務;鞍山市龍潭中學把“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獲得在具體的學習環境中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作為研究的基本任務等。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4
一、課題的背景與課題的提出
我校是20xx年5月新建的一所寄宿制初級中學,學校建校伊始,沒有現成的德育活動模式和德育環境,如何有效開展班級德育活動,是擺在學校領導和班主任面前的一大課題。為此,我們學校在學生一入校就開始了對學生德育方面的眾多嘗試:對新入校學生進行為期一周的軍訓和上下樓疏散演練活動,規范學生的言行,要求學生見到師長要問好,不在樓內打鬧,做到“入樓即靜,入室即學”等。這些活動的開展為我們課題組在德育活動研究方面進行的大量嘗試打下了良好基礎。有效開展德育活動是學校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成長和學生成才的要求。
二、課題的目標、價值
目標:通過研究與推廣,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校班級德育工作,落實學校教育、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的德育職能,建設好學生品德提升工程,逐步構建學生德育日常生活化、德育校內課程化、德育校外社區化、德育資源特色化、德育家庭同步化的德育新格局,使我校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順暢、德育隊伍精良、德育方法創新、德育途徑廣泛、德育資源優化的工作局面,打造平安校園、綠色校園、文明校園、節約校園、和諧校園,營造積極、創新、和諧的德育氛圍。培養學生“安全、禮儀、誠信、勤儉、學習、健體、衛生”等方面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為國家輸送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價值:“德育的本質是實踐”,探索具有針對性、實踐性的班級德育途徑與方法體系,其終極要求是達到培養現代的“德才兼備”優秀人才的目的,也就是德育的功效性。本課題研究就是要按照這樣的`要求,認真研究、扎實運作,整體構建出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的途徑與方法體系,指導德育工作實踐,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求得課題研究和育人的“雙重”實效。
三、課程研究內容
1、要對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功效進行研究。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功效是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立足于本班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長期的良好品德,從而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讓學生長期形成良好的品德,是研究的重點。
2、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功效的現狀及原因的研究,明確現狀,尋找原因。
3、使廣大班主任逐步掌握與德育相關的基礎性理論,如德性論、德育論、系統論等,并堅持以這些德育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通過班主任的積極探索和實踐,總結出符合武威第二十三中學實際的且行之有效的班級德育的方法及途徑,并形成理論。
4、探討優化班級管理,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功效的科學、系統的方法,班主任通過加強班級文化建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之目的。
5、探討班主任的隱性德育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覺悟、個性特征起著非預期的、隱蔽的、不規范的影響教育的作用。主要側重研究班主任的人格因素和情感因素。
6、探索班級德育教育的最佳模式。讓學生了解掌握中學生行為規范,培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尊感、友誼感、正義感、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從而達到激勵人、教育人、塑造人、規范人、指導人的目的,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提高學校德育整體水平,推進學校德育內容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建設,形成最佳的德育教育模式。
7、進一步豐富德育內容及評價體系,構建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新模式。從學生自身行為習慣出發,引導學生團結友善、和諧合作、自主進取、積極探索,努力創造的情感體驗、思想認識、行為習慣和優良品質,自覺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為他們的人生發展奠定基礎。
四、課題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武威二十三中八年級學生,分實驗班、對照班。
2、研究方法:
。1)問卷法: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問卷了解不同年齡、年級學生特點,了解學生思想品德水平、個性特點,針對學生實際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
。2)活動法:班主任、家長協同一致,開展豐富多彩的、針對性強的主題教育活動,充分發揮班主任、家長的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全面實施全程分層德育,力求收到成效。
。3)理論研究法:鉆研心理學、教育學理論、德育理論,探索初中班級德育的新途徑。
。4)案例分析法:通過實例來總結出一些班級德育活動的操作方式和評價方法。
。5)經驗總結法:建構符合本校、本學科實際的方式,推出一批有推廣價值的研究經驗和成果。
五、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2、成立課題組,確定成員及分工,組織本課題組成員學習理論,使課題組成員明確課題研究的意義、目的和任務。
3、查閱文獻,開展前期調查,收集與整理資料,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5
一、選題緣由
1、學校學生現狀
我們學校是一所發展中的學校。34個教學班,1700余名學生,辦學已成規模。學校地處城鄉結合處,獨特的地理位置,農村學生、留守學生已成為學校受教育者的主體。他們其中一部分習慣差、毛病多。據我初步統計,農村學生、留守學生占學生總人數的60℅左右。
他們的養成教育是當下必須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緩的使命感和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感。
2、尋找空白,填補空白
我們在課題立項之前,在網上大量查找了國內學校進行養成教育研究的情況。通過瀏覽,看到鋼花學校做得比較好。但我們發現,鋼花學校在德育主題月活動、利用家長學校資源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開發,特別是針對留守學生的養成教育研究,更是一個空白。我們進行此項課題研究,就是想在鋼花學校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養成教育內容,賦予養成教育新的時代內涵。
3、創品牌,出特色
提煉辦學理念,打造學校品牌,是我們學校當前的戰略選擇,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會凝聚成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學校教育方面的影響力,彰顯其辦學水平及辦學特色,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二、課題界定
為避免產生混淆,特對本課題研究的相關概念加以界定。
“體驗”就是通過實踐或親身經歷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它具有過程性、親歷性和不可傳授性,是充滿個性和創造性的過程。
“養成教育”是教育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訓練活動,使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生存的一種教育過程。
“體驗式養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據德育目標和少年兒童的心理、生理以及個體經歷有效創設相關的情景或氛圍,讓少年兒童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悟,通過反思體驗和內化體驗形成個人的道德認知,并逐步積淀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習慣并伴隨終生。
三、研究意義
1、是創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當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輸說服、限制防范、機械訓練,忽略了教育對象的道德思維和道德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了教育對象道德觀念的自主體驗、感悟內化,使得養成教育缺乏實效性。因此,養成教育要有實效,不僅要優化外部環境,更要變革、創新現行的養成教育方式,走進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促使其把學校提出的行為規范和期望變成自己的內在需要。
2、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然要求改進學生的道德教育。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既是學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又是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標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標志,更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
3、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養成教育是關系學生一生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工程。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少小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闭f的就是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和他的天性一樣自然。這個時候養成的習慣決定了一個人性格。
總之,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是讓學生在教師積極創設的各種德育活動情境中,學生親身經歷,自求自得,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創造性地對教育情境進行體驗,并且在體驗中學會避免、戰勝和轉化消極的情感和錯誤的認識,發展、享受和利用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認識,讓養成教育悄無聲息地蘊藏于這種教育活動中,以達到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學生逐步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四、研究目標
1、構建富有學校特色的“體驗式養成教育”基本模式。
2、進一步豐富學校德育教育內容,完善學校德育教育體系,形成學校德育教育特色。
3、拓展“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內涵,按“分階段、分層次”的原則,從學習習慣、行為習慣、衛生習慣三個方面研究,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五、研究內容
1、調查研究:調查桃源縣本地區學校小學生養成教育的現狀,探究其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2、基礎研究:積極探尋“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實效策略與新途徑,建立相應多元的評價體系。
3、主題研究:“體驗式養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構建研究。
4、應用與推廣研究:制定周密詳實的研究計劃,對“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基本模式點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廣研究與應用。
六、研究方法
根據課題的性質,本課題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獻法:本課題將對已有相關理論做綜合研究。收集整理現代德育理論、少先隊體驗教育理論,組織教師學習討論,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明確體驗式的養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調查法:本課題組將調查一些家庭,通過觀察、談話等途徑,了解他們在習慣培養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全面了解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過程。
個案法:研究選擇體驗式養成教育中,學生道德實踐能力提高的個案作分析、反思。
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實踐”式的行動研究法。在全校進一步進行養成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同時加以理論指導,把德育理論研究與德育實際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
經驗總結法:總結歸納體驗式養成教育中的成功經驗,探尋“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實效策略與新途徑。
七、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的時間周期為3年,研究步驟擬分為4個階段。研究工作由項目負責人全權負責安排、管理和落實。總體安排和進度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基礎研究階段)(xx年5月——xx年12月)
(1) 課題研究準備。
、 選定研究課題。根據當前我校及桃源縣本地區學校小學生養成教育的現狀,確定“體驗式養成教育實踐研究”課題。
、 查閱文獻資料。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兄弟學!绑w驗式養成教育”實踐研究的開展情況,找出空白,填補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 召開課題會議。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有關學生養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論基礎,提高對課題研究的認識。
④ 申報課題立項。
、 做好撰寫準備。撰寫研究方案、計劃、開題報告等,組織開題論證會。
(2)現狀調查研究。
、 選定相關教師代表及本校相關班級學生為調研對象,設置調查問卷及座談提綱,搜集統計相關數據;
、 結合我校及桃源縣本地區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撰寫調查報告。
(3)開展課題組成員研究培訓工作。
(4)針對我校及桃源縣本地區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積極探尋“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實效策略與新途徑,建立相應多元的評價體系。
本階段研究成果:
、 課題研究方案、計劃與開題報告;
、 結合我校及桃源縣本地區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撰寫調查報告;
③ 針對我校及桃源縣本地區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梳理“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實效性策略與新途徑。
第二階段(主題研究階段)(xx年1月——xx年4月)
(1) 針對第一階段“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實效性策略和新途徑,通過實踐后進行有效性篩選與整合;
(2) 對構建富有學校特色的“體驗式養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體驗式養成教育”實踐實施的方法、途徑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階段研究成果:
(1)初步構建諸如思品課堂教學模式:“體驗入境——體驗發現——體驗探究——體驗交流——體驗創新”;
(2)初步構建諸如體驗性德育教育活動的'基本模式:“創設情境——自主體驗——交流評議——指導內化——形成習慣”等;
(3)“體驗式養成教育”模式在研究點上的有效應用;
(4)“體驗式養成教育”模式的階段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
(5)撰寫調查報告《體驗式養成教育實踐的現狀與對策》。
第三階段(推廣研究階段)(xx年5月——xx年10月)
(1) 研究點上對“體驗式養成教育”模式的持續應用和反思提升;
(2) 由點到面,對“體驗式養成教育”模式進行推廣研究;
(3) 加強研究與創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導下,構建總結出不同年段、不同內容的課堂教學、德育活動新模式。
階段研究成果:
(1) 由點到面,對“體驗式養成教育”模式進行推廣研究的報告;
(2)“體驗式養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論文、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典型課例等。
第四階段(總結研究階段)(xx年11月——xx年5月)
(1) 全面總結“體驗式養成教育實踐研究”的成效與不足;
(2) 對學生三年來養成教育的大檢閱、大盤點;
(3) 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4)整理研究成果,匯編研究資料;
(5) 組織課題現場結題評審。
八、預期成果
(一)理論性成果
1、公開發表或獲得省、市級以上獎勵的論文;
2、課題組年度評選的優秀論文匯編。
(二)研究性成果
1、構建富有學校特色的“體驗式養成教育”基本模式;
2、課題研究報告(包括階段性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
3、桃源縣本地區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4、參加本課題研究的學生養成教育測評報告;
5、“體驗式養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優秀教學設計、典型課例、教學反思、教學故事等成果匯編。
(三)實際效果
1、“體驗式養成教育”基本模式的實際應用與推廣;
2、學生的良好習慣基本養成,不良行為大面積糾正,班風好,校風正,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提高;
3、參與課題研究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4、 以養成教育為特色的創建學校品牌,梳理出個性化辦學思想體系(包括學生發展觀、教育觀、教育價值觀等),并創意設計出具有深刻理念支撐的校園文化。
九、組織機構及人員分工
1、課題組顧問(指導)
劉中義 常德市教科院計劃與發展研究室主任、教授
姜勝云 桃源縣教研室主任
姚建華 桃源縣教研室副主任
周啟安 桃源縣教研室思品教研員
2、課題領導小組
組 長:鄒波武 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 校 長
副組長:朱汝諄 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 副校長
成 員:劉志明 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 副校長
吳鳳初 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 副校長
李華初 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 副校長
葛國清 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 教科室主任
姚志毅 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 師訓部主任
敬太浩 桃源縣實驗學校 小學部主任
袁萬春 桃源縣實驗學校 小學部副主任
王 芳 桃源縣實驗學校 小學部副主任
戴朝暉 桃源縣實驗學校 少先隊大隊輔導員
3、課題研究小組
組 長: 李德斌
副組長: 敬太浩 王 芳
主研人員: 高慶華 蔡小玲 李美芳
參研人員: 童 玲 林 峰 黃 麗 郭宏忠
戴朝輝 張馨予 姚建軍 余明祥
4、研究小組成員具體分工
李德斌、敬太浩課題主持 負責《方案》、《計劃》的擬定,研究報告撰寫、教師培訓工作等;
高慶華 課題主研 各種調查報告的撰寫等;
蔡小玲 課題主研 負責低年級組的研究工作等;
李美芳 課題主研 負責中年級組的研究工作等;
林 峰 課題參研 負責論文、課例推選,研究資料的整理等;
童 玲 課題參研 負責一、二年級組的研究工作等;
黃 麗 課題參研 負責三、四年級組的研究工作等;
張馨予 課題參研 負責五、六年級組的研究工作等;
姚建軍 課題參研 活動的組織開展;
戴朝輝 課題參研 負責會議記錄等;
郭宏忠 課題參研 資料整理與裝訂等。
十、研究條件(經費的保障、設備的提供、資料的儲備、時間精力的保證、所在單位科研氛圍及技術支持情況等)
課題研究工作學校將予以大力支持,學校提供課題研究的一切經費,本課題擬投入研究經費xx0元,課題參與人員辦公室均配備多媒體計算機,學校配備多媒體教室二間,以保障研究工作的順利實施;學校將組織課題研究人員外出學習聽課,學習名優學校的先進經驗;組織課題參與人員收集一批課題研究學習資料,建立課題研究電子資料庫,明確分工,專人負責,充分考慮課題研究人員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研究人員的工作量,以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學校各項事業態勢良好,研究氛圍日趨濃厚,研究成果日漸豐碩,朝著市名優學校的目標邁進。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6
一、開題申請
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驚人發展使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物質領域空前繁榮。但是,人類卻面臨道德滑坡的世界性難題。我國當代青少年的道德成長理論面臨著不容樂觀的外在環境,有識之士疾呼人文精神教育、人格精神。
所以,我們寄希望于通過對特色小學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的研究,發揮文化對于德育的積極干預性,用地域文化巨大的、無所不在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推進德育的深度,增強德育對學生終生成長的影響力。通過這一研究的深入,切實改善學生的生存環境,提高其生命質量,凈化他們道德成長之路上的自由呼吸,使他們在傳統與現代問題間擁有自己的價值定位,在他人與自我間追尋道德的理性判斷。這一模式的初步建構,可以為面廣量大的小學(特別是特色小學)開展長效綜合方位的德育工作提供有益參考,讓德育更富“國情”、“鄉情”“校情”、“人情”,關注。
二、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
有資料顯示,近五年來,我國德育研究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正完成向實踐的轉向;二是正走向科學化與人文化的整合;三是表現出強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其中,德育人文化色彩的加重正表明著德育目標與方式的雙重革新。我校作為中國特色學校,“十五”期間在學校建設走向生本,走向校本,走向智慧等方面進行探新,成果在省內外引起關注!笆晃濉逼陂g,我校將進一步走向文化,以此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這為本課題提供了內驅力。
教育界對小學文化涵育已成共識,但如何去推進文化涵育,提高文化涵育的效率,尤其是探索有效的.涵育模式,一直是理論界與實踐領域的薄弱點,我們收集國內外相關資料發出,特別是在小學階段,這方面研究顯得極為急迫。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1、研究目標:
(1)本課題重在進一步深入把握地域文化涵育這一新型德育形式的要義,在實踐中發揮其獨特作用。通過研究與實踐,使地域文化與德育的關系更加緊密,在常態文化狀況中凸顯教育影響功能。
(2)本課題重在研究模式,在研究過程中,重點是把握地域文化涵育中的各方面要素,協調各要素的關系,從而使主體性德育更加有效。
2、研究內容:
文化涵育,指的是利用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施以影響和教育。涵育的含義可見《辭源》。“修以求其粹美,養以期其充足。修,切磋、琢磨;養,猶涵育、熏陶也”。也就是說,涵育意近熏陶,是形成人的品德修養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小學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的研究,即是要探索小學地域文化涵育的經驗型策略,形成一種可供他人參考,借鑒的常規做法。在研究中,要兼顧其它特色小學地域文化共性與個性。
3、主要觀點:
總體界定:對關于學生與之有關的可能接觸到的物質和精神文化施加的道德影響及其原因、規律研究,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多元文化,主動納入健康文化滋養的要素研究。
4、創新之處:
(1)地域物態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2)地域精神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3)地域制度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4)地域行為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5)其他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小結: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們都應活得精彩,活得有意義。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7
轉眼之間,在大學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了,回過頭想想,感觸很多!當時我們在高中那么辛苦,就是為了今天的大學,為了心中的那個夢想,但是當我們真正的進入了大學,才發現,大學的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相差太多,并不是人們所說的天堂。當時的“天堂”是我們在疲憊之極強撐著看書的動力,是我們對自己“起早摸黑”的一絲安慰!
但是今天的我們這是怎么了?上了大學就等于將來有保障了嗎?以前我只是聽說過大學生的生活安逸,上了大學才真正體會到,也才明白為什么那么多的大學生會在畢業之后找不到工作,會在社會需求增長的今天失業!我想是因為我們的認識不夠。
我看網上有很多人在說今天的企業不負責任,沒有社會責任感,它們是造成今天大學生失業大軍的罪魁禍首,但這真的應該是它們的責任嗎?或許這是一些人推卸自己責任的說法?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責任來管一個可以自理生活而什么都不會的人,或許不負責任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忽略了自己!
接近一年的大學生活給我的一個最大感受就是:我們什么都不會卻什么都沒有學到!!
自己在有時候會時不時的想起今天的社會局勢,都會感到無形的壓力,父母把我們養這么大之后還要擔心我們將來的生活,而我們是否想過父母將來的生活?上大學后的兩個月里,我也是安逸的度過的,但是后來想到自己在高中時的付出,想到自己上大學的最初目的,我才醒悟,才決定重拾自己的理想!我現在時常在想:四年之后我們能學會什么,四年之后我們能干什么,現在才隱隱約約的感覺到父母經常跟我說的學好本領的必要性,才明白我需要鍛煉較強的實踐能力,明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與能力劃等號,知識與能力是辯證的關系。在如今的社會需要的東西并不像從前,需要當代大學生更多的能力,把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鍛煉較強的實踐能力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在擇業、從業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動手能力、適應能力、交際能力、管理能力、創造能力、決策能力等。培養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主要有勤奮學習、積累知識,積極參與、勇于實踐,啟迪思維、發展興趣等。
大學時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銜接的橋梁,要想在社會生活中得到良好的適應,最好要在大學這個緩沖段做好準備工作。所以我首先要樹立一個樂于奉獻的價值觀個服務社會的做事原則,F在我是班里的團支書,感覺到了自己也有一份責任,于是我時常提醒自己要把工作做細做好,隨時為團組織的利益與形象考慮。并且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學習當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辦事能力,加強集體主義管念,積極為團組織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現在的我們可以說是什么都不會的時候,正是我們要學習技能的時候,所以我們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盡管學習的時間少了,但是學習的任務并沒有減輕,而且大一大二也正是學習基礎知識的時候,我會抓住這個機會,努力拼搏為將來的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在這學期積極參加一些競賽,培養自己的競爭意識,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養成自主、主動學習的習慣。大三大四是專業課學習階段,我一定要體會專業技能的本質,抓住重點,不忘細節,爭取“術業有專攻”,并能在大四畢業時考上研究生,然后繼續深造,知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人!最終運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力爭有所表現,并在自己從事的領域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總之,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大學四年,四年時間不斷,但也絕非漫長。大學四年是我們重塑自我,脫胎換骨的時期,四年的時間決定了我們今后生活的質量,甚至是我們生命的質量。!
總之,在我們的一生中要堅持終生學習的思想和意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用思想壯大自己的靈魂,以強烈的求知欲和飽滿的熱情面對學習、生活和工作,時刻不忘為積累雄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做準備。同時努力做到智商與情商的強強聯手,思想道德和智力頭腦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最終為自己的全面發展和提高打好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唯有韌者強無敵!努力拼搏,只爭朝夕。我堅信事在人為,我信奉實力才是王道!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8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和研究價值
。ㄒ唬﹪鴥韧庋芯楷F狀述評:
教育是時下的一個熱門話題,我國前年已把“學會感恩”寫進《小學生守則》,許多學校也在進行感恩教育的對照研究,且大多是在中學以上的學段進行,在小學階段進行校本開發研究的我校尚屬少數。美國1789年為感謝印地安人的救助英國移民度過難關,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正式確立為感恩節,至今延續,節日前后各種感恩活動較多,主要是商家賺錢的需要,真正懂得感恩的尚少,許多華人認為“養兒防老”的心態在美國是行不通的,孩子一旦成年就杳無音信,偶爾打個電話問侯都很少。這就說明了當前不僅在中國乃至世界,感恩教育是人類社會共同的需要。因此,開展該課題研究是時代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養的需要。
。ǘ┭芯績r值: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基礎型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許多學校往往是天天說德育,天天抓德育,德育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我校從反思小學德育現狀入手,執著地探索提高小學生道德素養,積極創建凝聚我校特色有著極高實踐價值的校本德育課程。
。1)力爭通過開發和實踐感恩教育校本課程,在德育過程與方法、德育途徑與資源方面有所創新,讓學校德育工作貼近學生生活現實,貼近學生思想道德需要,通過構建課程的“校本化”“課程化”“體系化”實現學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
。2)使教師在先進的課程開發思想指導下,開發出以德育實踐為主體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時使教師在實施校本課程過程中,增強校本課程實施能力,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最終在全校教師共同努力下形成現代校本課程實施理念。
(3)以學生需求為前提,緊貼學生發展實際,開發感恩教育課程,實踐“知行統一”的德育靈魂,積極培養學生成為具有主體道德素質的人。
二、相關概念解讀
1、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并不是一種課程類型,而是屬于課程管理方面的一個范疇。是在學校本土生成的,既能體現各校的辦學宗旨、學生的特別需要和本校的資源優勢,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緊密結合的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具有三種基本屬性,即關聯性、校本性和可選擇性。
2、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案卸鳌敝模褪菍κ篱g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感恩”是尊重的基礎。在道德價值的坐標體系中,坐標的原點是“我”,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一切的'關系都是由主體“我”而發射。尊重是以自尊為起點,尊重他人、社會、自然、知識,在自己與他人、社會相互尊重以及對自然和諧共處中追求生命的意義,展現、發展自己獨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教育是讓學生一學會品味這種美好的感情,讓學生知道感謝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3、感恩教育校本課程
本課題對“感恩教育校本課程”的界定:它是德育校本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校本課程通常是指學校在國家和上級有關教育部門規定開設的課程以外,根據本校的教育資源特點和學生道德發展的需要所建立的,通過實施感恩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課程體系。
三、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德育不同于智育。德育的價值取向在于:不是刻意去落實多少知識與能力,而是如何將國家對青少年的道德要求內化為學生的內在品質、外顯為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德育課程是一種大課程的概念。是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使學校的一草一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成為有目的、有步驟甚至有評價的教育行為。德育課程體系化的目的在于克服“盲點”,整合教育資源,真正實現全員、全程德育。德育課程體系龐大科目眾多,本課題的研究則力求通過整合國家課程標準、上一級部門下達的工作要求以及多方位的教育資源,將感恩教育融入我校德育課程的整體規劃,以創新主題與內容、創新過程與方法、創新體驗與收獲三大渠道進行課程開發研究,建立一種具有本校特色的,對學生道德成長發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開放性的德育課程體系,讓德育回到學校生活中去,讓德育滲透到學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內容
(一)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1、本課題研究計劃分“感恩親情、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大自然”四大主題來開發感恩教育課程,培養教育學生熱愛家鄉、勤勞勇敢、誠實守信、勤奮好學的人文素養與美德,為他們今后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
2、轉變教師的教學觀、課程觀和教學方式。通過親自參與校本課程開發,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3、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和實施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形成與學生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4、以學校教育為核心,形成學校教育特色。
5、以綜合實踐活動模式開發課程,形成綜合性學習的教育格局。
。ǘ┍菊n題的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問題是對小學的感恩教育校本課程進行研究并有效地開發利用,研究感恩教育校本課程正是試圖從學校實際出發,建立一種具有學校特色的,對學生道德成長發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開放性的德育課程體系,使德育校本化、德育課程化。我校德育課程的研發要的不是從理論到理論的演繹,而是來自于實踐的歸納。讓學校德育課程匯聚集體的合力,走出一條創新之路。主要進行學生感恩教育專題活動的實踐研究。
五、本課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ㄒ唬┭芯克悸罚
本課題將于學校的德育工作相掛鉤,全面帶動學校少先隊工作,以“圍繞感恩育德”為指導,努力形成校本德育課程體系。將以“喚醒真情、回歸生活、關注細節”為策略,積極探索學校教育影響學生文化心理的策略,深入開展“感恩教育”。一方面,學校成立“感恩教育”課題組,進一步完善“感恩教育”的理論框架;另一方面,大膽探索“感恩教育”的實踐操作策略,在全面孕育“感恩情感”的基礎上,著重抓好“學會回報”這一環節,增強學生自主成長的動力。本課題的研究側重于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同步進行,努力形成小學德育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項目擬采用調查研究法、個案法、經驗總結法、教育實驗法等科研方法相結合,根據學校實際來進行的行動研究。
(三)具體措施:
1、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認真組織教師學習同類課題的相關文獻資料,把握其內涵和精神實質,了解國內外及本地區的先進經驗,轉變觀念,提高科研水準。
2、方案編制與教材設計。從學校層面來說,主要是制定《校本課程規劃方案》這種規劃是校本課程開發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為它有這些好處:
。1)體現課程是一種科學的探究過程,不是隨意的想開什么課就開什么課;
。2)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有助于協調與國家或地方課程的關系;
。3)有利于集中培訓教師的課程知識與能力;
。4)有利于統一開發具體課程的教師的思想和認識;
。5)便于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審議。
3、認真組織研討活動。研究期間每學期要組織課題組內交流、學科組內研討、校級觀摩等活動,使培訓與開發有機結合,通過反復的實踐、觀摩、研討、碰撞,提升開發能力。
4、制度與管理。制定課題研究進度表,并嚴格按課題進度組織實施。
5、課程審議。由校長負責,健全組織網絡。通過審議發現課程方案中的一些問題,把這些問題反饋給教師。
六、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ㄒ唬┪倚R讶〉玫南嚓P研究成果:
1、2004年7月參與由市教研室領銜的全國“十五”重點課題子課題《校本教研基本特征與模式的研究》,我校被作為安徽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設基地”項目學校,2005年9月我校作為全市唯一的一所小學校本教研基地接受省課題專家鑒定組的驗收。
2、2006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為“校本教研特色學!薄
本課題組研究人員都經歷過和正在經歷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他們積累了寶貴的研究經驗,尤其在校本研究方面有過嘗試,將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本課題將在學校德育工作領域中進行拓展和創新。
。ǘ┲饕獏⒓诱叩膶W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組成結構:
本課題的負責人:王曉燕,女,大專學歷。市數學學科骨干教師,現任本校行政校長。曹克俊,女,大專學歷并順利完成南師大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習,市幼教學科骨干教師,現任本校大隊輔導員。兩人均參加過全國信息技術教育研究課題《教師信息素養對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省級課題《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研究》。研究人員平均年齡37歲左右,均為一線骨干教師,教科研實力雄厚。本課題組成員的學歷層次、技術職稱層次、研究能力都較高,大都是大專、本科畢業。課題成員中有擔任過國家級、省級、市級課題的研究,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有較強的教科研能力、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科學規范的學校管理策略。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國級和市級報刊上發表、獲獎。他們有創新精神,對課題的設計和研究有獨到之處。
。ㄈ┩瓿烧n題的保障條件:
負責本課題研究的是學校行政校長,研究經費學校能主動承擔、大力支持,并為課題的研究訂閱了大量的參考資料。學校與多家單位鑒定了校外實踐基地,健全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絡。學校將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責任制,做到領導到位,目標明確、責任到人,獎罰分明,學!箨牪俊嘀魅危瑢訉雍炗喣繕素熑螘,具體落實到人。并大力支持課題組成員進行研究活動并給予必要的時間保證。
另外,我們將請市、區教科所、教研室領導、專家給予課題方面的指導和支持。
七、本課題預期研究成果、最終研究成果
。ㄒ唬╇A段成果形式
第一階段:討論稿、課題方案
第二階段:主題實踐活動、班隊會案例、階段研究報告、總結調整、班級自治記錄、環境建設資料、學生及家長訪談記錄等
第三階段:研究論文、結題報告、課題成果集
(二)最終成果形式
1、形成德育校本課程的教材;
2、研究報告;
八、本課題研究人員分工
九、本課題的實施步驟:
本課題從20xx年3月開始啟動,研究周期初定為3年,計劃在20xx年2月結束,具體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醞釀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圍繞德育、德育課程、德育工作、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綱要,由大隊部組織全體班主任采用“頭腦風暴式”找出我校開發德育校本課程的主要問題,確定研究課題。
2、成立課題組,并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
3、組織調研,分析學,F有的德育課程現狀,在這個基礎上撰寫研究方案和研究實施方案。
4、課題組負責人積極組織課題研究申報。
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全面開展課題實驗,各項子課題進行開發與利用階段,要定期做好實驗計劃,積累材料,記錄研究情況,根據進展情況,對課題實施進行評估,并定期舉行培訓會。
第三階段:全面總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對教材和相關資料進行匯總、分析,撰寫研究報告,及時對教材的不當處進行修改。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9
一、問題的提出。
初中生處于身心迅速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學校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幫助。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最重要的素質,這已成為共識,德育工作在學校工作中也一直是首位工作,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學德育教學方法與手段陳舊,只注重“知”而不重視“行”,脫離學生實際,脫離“知行合一”的教學原則。那么如何實現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如何實現學生“知行合一”?將學生的“行”即學生日常的道德行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知”的檢驗,通過知與行的不斷體驗、實踐、反思、比較幫助學生形成牢固的道德品質,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價值。
第三次全教會指出:要“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系,講究實際效果,客服形式主義傾向”。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式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切實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把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作為德育工作的主要載體;校內外教育相結合,切實加強實踐活動!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責任心,最大程度的實現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德育,一般來說,德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傳習一定的社會意識、
社會規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動。具體來說,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在教育者實施傳導和受教育者受教修養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將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思想政治準則和法紀道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紀、思想品質的活動。換句話說,德育是教育者教受教育者學習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思想政治準則和法紀道德規范,遵循其行動并予人惠澤的活動。
2、德育的實效性: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德育的實際運作對德育目標的實現程度。它既指德育的內在效果,即德育能否順利的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道德素質;又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通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社會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3、學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據社會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的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社會的思想道德的影響,并通過其品德內部矛盾運動,使其養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動。
四、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20世紀國際德育理論名著文庫,其中包括柯爾伯格的《道德教育的哲學》、約翰威爾遜的《道德教育新論》路易斯拉思斯的《價值與教學》杜威的《道德教育原理》、霍爾和戴維斯的《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以及彼得斯的《道德發展與道德教育》國內德育研究理論文庫包括馮增俊的《當代學校道德教育》、戚萬學的《沖突與整合———20世紀西方道德教育原理》、袁桂林的《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 。鐘啟泉、黃志成的《西方德育原理》郭本禹的《道德認知與道德發展教育———科爾伯格的理論與實踐》
五、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重點、難點,研究創新點。
。ㄒ唬┲袑W德育目標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等方面。
1、縱向目標:
初中一年級: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和基本行為習慣的繼續養成教育。
初中二年級:學生責任意識和責任習慣的養成教育。
初中三年級:是學生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感的養成教育。
2、橫向目標:
。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關心家鄉建設;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常識;初步具有惜時守信、重視質量、講求效益、優質服務等與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有基本的民主與法制的觀念,知法、守法。立志為實現四化,振興中華而學習,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初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相信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陳陋習俗。
。2)道德行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關心他人,愛護、幫助他人。熱愛班級和學校集體,愛護集體榮譽。積極參加勞動,初步養成勞動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質。
。3)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養成誠實正直、積極向上、自尊自強的品質。具有初步的分辯是非等能力。
。ǘ┭芯績热荩
初中一年級
1、道德教育
。1)社會公德教育
①注重儀表,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身體清潔、衣服整潔,服裝發式要合乎中學生的身份,美觀大方,行為端正。
、谝哂辛己玫牡赖缕焚|。講究文明禮貌,尊敬師長,關愛他人。
、圩鹬睾途S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愛惜自己的名譽,進而維護民族和國家的尊嚴,懂得人格和國格的關系。
。2)環境道德教育
了解人與土地、人與水、人與植物、人與動物、人與荒漠的五個方面的關系,進而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3)家庭美德教育
①理解父母、體諒父母、關心父母,學會與父母溝通。
、谥雷鳛榧彝サ囊粏T,要有家庭責任感。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不亂花錢,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
③善于與親戚、鄰里交往,親戚之間要常來往,遇到人家有事情要主動幫忙。家庭中長幼有序,互相關心,互相寬容,用行動去珍愛家庭,營造和樂融融的家庭氣氛。
2、法紀教育
。1)法制教育進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法律常識教育,學習和掌握《國旗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等內容。
。2)紀律教育
學習和掌握《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校規、校紀等,并能夠落實到行為中。
3、心理健康教育
。1)青春期衛生常識教育
①了解處于青春期初中生的身體發育特點。
、诙眯l生保健的基本常識并能運用。
。2)青春期心理教育
、倭私馓幱谇啻浩诘某踔猩男睦戆l育特點。
、谶M行初步的性道德教育。
(3)交往心理教育
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形成學生博愛意識與行為;教會學生正確地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打扮得體、舉止文雅;學習各種有利于自身健康發展的社交技能。
。4)拓展教育內容
、龠M行學習心理的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教育、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的教育等。
、谝庵窘逃,包括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耐挫能力教育。
4、思想教育
。1)世界觀教育
進行基本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僦朗澜缡强陀^存在的,是物質的,要尊重客觀事實。
②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及其自身有一個系統、理性、科學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指導自己的行為。
③相信科學,不參加迷信活動。
(2)人生觀教育
初一學生已步入少年時期,這時的人生觀教育主要是勞動教育。
、僦酪空\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谧鹬刈约汉退说膭趧映晒,積極參加義務勞動,家務勞動,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的勞動素質。
、蹖W生會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積極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在實踐中體會到勞動光榮。
、芘囵B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學生從自我衛生服務、自我勞動服務、自我生活服務做起,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習慣,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3)價值觀教育
、僦郎鐣髁x初級階段建立市場經濟,仍需要提倡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
、谥纻人與集體、與國家的關系。
、鄢醪蕉蒙鐣髁x公民的基本標準。
5、政治教育
(1)愛國主義教育
、贌釔奂亦l,對家鄉特定的社會地理環境和地域人文氛圍有歸屬意識和親和意識。
、诹私庾鎳,知道祖國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的美德。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圻M行時事政治教育。
。2)集體主義教育
、僦朗裁词羌w主義。
②培養學生愛班級、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珍惜和維護集體榮譽的態度和行為。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俣弥袊呱鐣x道路是歷史的必然,是中國人民唯一的正確選擇。
、诮逃龑W生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初中二年級
1、道德教育
。1)社會公德教育
、僮袷毓仓刃颉⒆⒁夂途S護公共安全、保護公共安全設施和安全標志,不挪動,不損壞。
、谧杂X愛護公共財物。
。2)環境道德教育
、倭私夂驼莆找恍┉h境科學基礎知識。
、谶M行環境情感教育,積極倡導保護環境,愛護綠地和動物,積極參加環境保護的公益活動。
。3)家庭美德教育
初二主要是進行勤勞儉樸、艱苦奮斗的教育。
、僦佬腋V挥锌縿趧尤撛欤瑒趧拥娜瞬趴赡苁切腋5娜。
②知道勞動成果得來不易,理解自己的父輩養育我們的艱難,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③生活上力求節儉樸素,合理消費。不攀比,不追求高消費。
2、法紀教育
。1)法制教育
學習和掌握《未成年人保護法》、《環境保護法》、《教育法》等法律;緝热,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初中生。初步學會運用法律進行自我保護。
。2)拓展法律教育
讓學生適當了解《刑法》、《憲法》、和《教師法》等。此外,在《交通法》、《治安管理條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禁毒的決定》,以及國家或本地區新頒布的法律、法規中,與初中生日常生活相關的部分,也要通過認知與實踐途徑有所涉獵。
3、心理健康教育
(1)青春期心理教育
、僦鲝埲后w交往,滿足發展中的中學生的情感需要。
②引導學生從審美的角度欣賞異性,形成對異性的正確審美觀。
、鄱米宰稹⒆詯、自重,遵守性道德。
。2)交往心理教育
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掌握一些交往技巧
、俣猛瑢W之間交往要注意恰當的形體語言和口語表達。
、诮逃龑W生與成人交往要走出心理“自卑”的誤區。
、劢逃龑W生與異性交往時要適度、自然。
4、思想教育
(1)世界觀教育
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了解人類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看待一切事物、歷史人物和社會現象。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有機結合,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用于指導實踐。
。2)人生觀教育
、倥囵B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
、谂囵B學生對國家的責任感,而且重視對世界、對人類的責任感。
、圻M行理想教育。教育學生確立將祖國的發展和個人的發展、現實與發展相結合的理想。
。3)價值觀教育
、賻椭鷮W生正確對待社會上的各種消極現象,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诮逃龑W生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
5、政治教育
。1)愛國主義教育
、倥囵B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學生認識到,愛國主義是每個人歸屬感的需要。
②認識到時代賦予自己的建國興邦的歷史責任,把樸素的故土情、祖國愛上升為更加深邃的情感意識,使之成為一種堅定的政治信念和道德責任,形成民族責任感、國家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
、壑绹赖幕境WR。
。2)集體主義教育
主要是培養學生樂群、合作、互助、關心理解他人、同情弱者的集體主義情感。
、訇P懷、愛護自己所屬的班級、學校,具有高度的集體榮譽感。
、诙脗人與集體的關系。知道集體不僅為個人的智慧、才能、愛好、個性特長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且為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實現的可能。
、蹖W會與他人合作,逐漸在交往中學會認識自己和他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從而采取一系列適合集體和他人的行為方式,確認正確的與他人相處的行為準則,并慢慢形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個人優秀的道德品質。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4)了解團的知識。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積極參加團的活動。
初中三年級
1、道德教育
。1)社會公德教育
核心是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寬容的性格,不埋怨,不嫉恨,不猜疑別人。教育學生在學校要尊敬老師,虛心接受教師的教育,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
。2)環境道德教育
、巽∈乇Wo環境的規范準則,培養學生調查環境問題和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即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技能。
、谕ㄟ^觀察和調查獲得關于環境問題的直接知識,能夠對環境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合理的分析。
③能夠制定對當地的環境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的表格。調查當地居民對某一環境問題的反應,能夠較合理地取舍、分析調查得到的有關數據,對所調查的環境問題能夠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
、苤烂磕甑囊恍┉h保日,如2月2日的世界濕地日,3月22日的世界氣象日,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10月4日的世界動物日,5月31日的世界無煙日等。
(3)家庭美德教育
、僦兰彝ッ赖率巧鐣髁x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保證廣大社會成員幸福生活和社會文明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在家庭關系中,子女與父母的關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尊老愛幼是家庭美德的重要表現。作為子女要孝敬父母,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美德。孝敬父母,不僅需要情感,更需要行動。
、诙绵徖镏g相互尊重,相互禮讓團結,鄰里發生了糾紛,要心平氣和,主動謙讓,得理也讓人。
2、法紀教育
。1)法制教育
主要對學生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等方面的教育。還應學習一些《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稅法》知識,結合《民法通則》及《憲法》相關知識,了解我國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和繼承權是由憲法和民法、刑法、繼承法等法律加以確認和保護的。
。2)拓展法律教育
、倭私夤竦母鞣N權利及義務。
、诔醪綐淞⑵鸸竦膰矣^念。
③學習《婦女權益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了解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特殊保護;
明確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對婦女人身權利予以特殊保護;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歧視侮辱、侵害殘疾人。
、軐W習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了解制定本的目的是:為了反對和遏制“臺 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維護臺灣海峽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3、心理健康教育
。1)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重點對學生進行性道德教育。
、俳逃龑W生認識什么是正常的異性友誼,正常友誼應遵循什么準則;什么是異常的關系,應如何控制調節這些關系;在異性交往中如何才能做到互相尊重、自尊自愛等一系列問題。
②指導和運用在對待異性交往中出現的偏差時,可采用的一些方法如淡化法、充實法、遷移法等。
、壅_對待手 淫,改正不良習慣。
。2)交往心理教育
、俣萌伺c人之間交往不會自然而然達到交往的目的,它需要我們每個人都付出自己的努力。在交往過程中要以尊重、信任、寬容和諒解的態度與他人相處共事。
、谡_對待正常的異性友誼、互幫互助、禮節性交往。
4、思想教育
。1)世界觀教育
、龠M行科學世界觀的教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教育學生要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尊重事實、尊重科學,不盲目,不弄虛作假,具有科學精神。
②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掌握科學的方法論。
。2)人生觀教育
、俳逃龑W生正確面對升學和擇業,勇于面對困難與挫折,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②進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理想的教育。教育學生勤奮學習,立志成材,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鄞_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態度,形成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3)價值觀教育
樹立為別人服務的思想,逐漸去除只愿別人為自己服務而不愿為別人服務的想法和行為。
5、政治教育
。1)愛國主義教育
、賹W生進行國情教育和國家命運發展的戰略目標教育,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增強振興中華的緊迫感。堅定愛祖國,為祖國貢獻一切的信念。
、谶M行時事政治教育。
(2)集體主義教育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服從集體決定,遵守集體規則和紀律,主張正義,維護公正的集體主義精神。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
對學生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心內容的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教育。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我國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巨大成就。
(三)研究重點、難點:
1、在應試教育的現狀下,大多數學校重學科知識,輕德育教育,特別是道德的實踐活動開展較少,忽視學生德、體、美、勞的發展。
2、結合地域性,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的學校德育實踐工作的延續性。
3、周邊的社會環境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影響較大。
4、新的教育法律法規,以及社會不良信息的傳播,加深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難度。
。ㄋ模┭芯康膭撔曼c: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通過創設情景、課后實踐、實踐調查等多種方式,提高德育教學的最大實效性。
六、研究方法。
1、調查法:用各種調查方式,如問卷法調查現有評價手段以及實施對學生德育發展的作用,以探索評價手段采用的方式和實施過程的控制。
2、教育實驗法:確定實驗班和對照班,對實驗班采用假設的評價手段,對對照班不采用,比較學生德育發展的差異,以確定實驗變量的效應,從而揭示實驗現象后的規律。
3、個案研究法:根據學生現狀確定追蹤個案,對其實施相應評價策略,以確定特殊學生德育評價手段的采用以及有效性。
4、經驗總結法:研究人員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經驗事實,分析教育現象,得出規律性總結。
【德育課題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學校德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1-15
課題開題報告課題研究的目標06-25
小學課題開題報告01-30
課題開題報告的格式12-01
小課題開題報告12-09
中學課題開題報告11-29
課題開題報告的結構11-27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3-05
課題開題報告格式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