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外文學術論文正文寫作
正文是科技論文的主體部分,通常包括引言、材料與方法、(研究)結果、討論、結論等方面,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外文學術論文寫作,供大家閱讀查看。
在實際寫作中,撰寫各章節的先后順序可能依次為:Methods → Results → Discussion → Introduction → Title → Abstract ,但定稿后各章節的順序一定要嚴格遵從擬投稿期刊的要求(如:Nature , PNAS等要求將Method章節放置在論文的最后)。
小編注:PNAS是《美國科學院院報》的簡稱縮寫,全稱為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引言的寫作要點
引言用于說明論文寫作的背景、理由、主要研究成果及其與前人工作的關系等。目的是引導讀者進入論文的主題,并讓讀者對論文中將要闡述的內容有心理準備。因此,引言有總攬論文全局的重要性,也是論文中最難寫的部分之一。
為使引言與結果、討論、結論等形成良好的“呼應”關系,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預期,可在論文中所涉及的論據、論點、參考文獻等都基本確定后再撰寫引言。
引言的篇幅和內容可以有較大的伸縮性,篇幅通常占論文正文的10%左右,內容通常應包括研究背景、存在問題和研究目的等3個方面,對于篇幅較長、結構復雜的論文,可簡略說明研究的主要結論和論文的構架。
引言部分應涵蓋的內容主要有:
(1)介紹研究背景
介紹研究背景的目的是說明論文的主題與較為廣泛的研究領域有何關系,同時要提供足夠的背景資料,以便讓讀者了解論文內容的重要性。
因此,通常是先指出較寬泛的一般性事實。然后將重點逐漸轉入與論文所探討的問題有密切聯系的主題。
為說明研究工作與過去研究的關系,在背景介紹中通常需要進行文獻回顧來討論曾經發表的相關研究,以介紹相關領域的研究概況與進展。
文獻回顧的長度視文章類別與研究領域而定,通常至少有一、二個段落,如果研究主題為許多其他學者曾討論的問題。則可能有很多參考文獻需要討論;相反,如果作者只是討論某位學者最近才提出的非常專業的問題,則可能只須討論一、二篇文獻即可。
(2)提出研究問題
通過對研究背景的介紹,指出有某個問題或現象仍值得進一步研究,進而就會把焦點轉到要探討的研究問題(即指出問題并闡明研究動機)上,以便讓讀者對了解作者的研究活動和研究目的有心理準備。
材料與方法的寫作要點
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結果能夠被重復,而快速判定結果能否被重復的途徑就是作者所描述的材料與方法。
因此,當論文提交給同行評議時,審稿人通常會十分關注并仔細閱讀“材料與方法”部分。
如果評審人對作者是否采取了正確可行的研究方法或技術、或實驗能否被重復高度懷疑,就會建議退稿,而不管研究結果是如何地激動人心。
因此,材料與方法的表達至關重要。
(1)對材料的描述應清楚、準確
通常先對材料做概述,然后再詳細描述材料的結構、主要成分或重要性、設備的功能等。
材料描述中應該清楚地指出研究對象(樣品或產品、動物、植物、病人)的數量、來源和準備方法。
如果采用具商標名的儀器、化學試劑或藥品時,還應包括對儀器進行精確的技術說明,并列出試劑或藥品的主要化學和物理性質;有些甚至要求儀器和樣品制造商的名稱以及所在地,如:FLEX(Bristol-Myers Squibb, Princeton, NJ), Librium(Roche Products, Manati Puerto Rico).
(2)對方法的描述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方法即描述“研究是如何開展的?”通常按研究步驟的時間順序描述方法。其內容包括:
實驗環境或條件(如溫度、電壓、輻射、特殊的光線等);
研究對象選擇的方法;
選用特定材料、設備或方法的理由;
實驗程序;
所應用的統計分析方法等等。
如果方法新穎、且不曾發表過,應提供所有必需的細節;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經公開報道過,引用相關的文獻即可。
(3)閱讀擬投稿期刊的“作者須知”,了解相關的具體要求,了解其對“材料與方法”的具體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有些在期刊的“作者須知”中要求作者提供研究對象(志愿者或病人)“授權同意”的聲明和作者所在單位的同意函,投稿時如果缺少這方面材料,稿件將不被受理。
(4)力求語法正確、表達簡潔且合乎邏輯
由于材料與方法部分通常需要描述很多的內容,因此尤其需要準確、簡潔、清楚地表述。
結果的寫作要點
“結果”是作者貢獻的集中反映,是整篇論文的立足點,因此也可以說是論文中最重要的部分。
論文的前部分(引言、材料與方法)是為了解釋為什么和如何獲得這些結果,后部分(討論)則是為了解釋這些結果的蘊含。
結果中通常包括的內容主要有:
(1)結果的介紹:即指出結果在哪些圖表中列出
(2)結果的描述:即描述重要的實驗或觀察結果;
(3)對結果的評述:即對結果的說明、解釋、與模型或他人結果的比較等。
有些期刊常允許將“結果”(Result)與“討論”(Discussion)合并,但作者在撰寫初稿時最好將二者分開撰寫,然后根據需要和編輯的建議來決定是否合并。
討論的寫作要點
討論中通常先簡要回顧研究目的和重要結果,然后再討論具體結果的蘊含及科學意義或貢獻。因此,討論的開始部分所涉及的內容范圍通常比較窄,然后逐漸變得比較寬泛。
許多稿件盡管數據真實且有趣,但因為錯誤的討論、討論過頭或討論得極不充分,甚至數據的真實含義因為討論中的解釋而被掩蓋,從而導致退稿。因此,可以說討論是論文中最難寫的部分。
討論的撰寫中應注意以下方面:
(1)對結果的解釋要重點突出,簡潔、清楚
討論的重點要集中于作者的主要論點,盡量給出研究結果所能反映的原理、關系和普遍意義。如有意外的重要發現,也應在討論中做適當解釋或建議新的研究問題,但不能對其過于關注而迷失最初的研究問題。
(2)推論要符合邏輯,避免實驗數據不足以支持的觀點和結論
根據結果進行推理時要適度,論證時一定要注意結論和推論的邏輯性。在探討實驗結果或觀察事實的相互關系和科學意義時,無需得出試圖去解釋一切的極具普遍意義的結論。
如果把數據外推到一個更大的、不恰當的結論,不僅無益于提高作者的科學貢獻,甚至現有數據所支持的結論也將受到懷疑。
(3)觀點或結論的表述要清楚、明確
盡可能地指出作者的觀點或結論,并解釋其支持還是反對已有的認識。此外,要大膽地討論工作的理論意義和可能的實際應用,清楚地告訴讀者本研究的新穎性和重要之處。
結束討論時,避免使用諸如“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之類蒼白無力的句子。實際上有許多讀者首先閱讀論文中“討論”的結束部分,如果作者再次不清楚地指出自己的重要結果和相關結論的科學意義,讀者就有可能對論文的其它部分失去興趣。
(4)對結果科學意義和實際應用效果的表達要實事求是,并適當留有余地,在討論中應選擇適當的詞匯來區分推測與事實
例如,可選用“prove”,“demonstrate”等表示作者堅信觀點的真實性;選用“show”,“indicate”,“found”等表示作者對問題的答案有些不確定性;選用“imply”,“suggest”等表示推測;或者選用情態動詞或副詞“can”,“will”,“should”,“may”,“could”,“probably”,“possibly”等來表示論點的確定性程度。
結論的基本內容
有關結論的內容可視情況將其安排在“結果與討論”,“討論”,“討論與結論”或“結論”中,具體應根據成果表達的需要及期刊的習慣來安排。
“結論”中闡述的內容通常有:
(1)作者本人研究的主要認識或論點,其中包括最重要的結果、結果的重要內涵、對結果的說明或認識等。
(2)總結性地闡述本研究成果可能的應用前景、研究的局限性及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
應注意的是,撰寫結論時不應涉及前文不曾指出的新事實,也不能在結論中簡單地重復摘要、引言、結果或討論等章節中的句子;或者敘述其他不重要甚至與本次研究沒有密切聯系的內容,以故意把結論拉長。
【外文學術論文正文寫作】相關文章:
學術論文寫作11-20
論文正文寫作的常用結構03-15
論文正文寫作技巧11-26
醫學論文寫作 - 正文01-05
學術論文寫作的格式03-19
學術論文寫作要求03-06
學術論文寫作流程12-06
學術論文寫作的要點03-18
學術論文寫作指導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