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家庭教育論文15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庭教育論文1
通常認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
農村大學生在未來城鎮化建設中所起的中樞作用不容小視,關注農村家庭教育,使之形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合力,促進學生素質提升,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系統工程。從另一方面來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理論與實際相脫軌的現實問題,形成家校合力的協調機制,促進家庭成員素質提升、完善家校溝通機制等措施能讓教育從理論走向實踐,優化教育效果。
關鍵詞:城鎮化;家庭教育;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協同機制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構成了教育的三大支柱,又有著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所難以取代的功能[1]。對于農村而言,家庭教育一般來說都處在最薄弱之處,特別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甚至成為教育的盲點,很難做到與高校的有效溝通,更遑論協調機制的形成。只有形成農村家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機制,才能保證形成家校合力,促進農村城鎮化進程進行順利。
一、農村家庭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
家庭是高校學生平時生活的場所之一,這一點農村與城鎮并無顯著區別,但農村學生處在家庭的時間相對而言要少一些,但其基礎性作用則不容忽視[2]。
(一)培養目標相同
中國人普遍關注家庭教育,這是有很深的歷史與文化淵源的,在我國傳統家庭教育觀念中,尊老愛幼的孔融讓梨故事,極盡孝道的臥冰求鯉故事,家庭教育的孟母三遷故事等,都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另外,家庭之中也常用“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等句子來鼓勵孩子學習,這些故事與格言并非完全沒有缺點,但是總體上表達出了我國文化中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體現出了家庭教育過程中的那種積極向上精神,這與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基本相同[3]。高等院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它擔負著對當代大學生實施品格、素養塑造的重要功能,利用課堂上講解、課堂下貫徹的方法,使大學生了解到學習的原因是什么,學習的結果是什么,將來又如何成為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這正是家庭教育目標的再現與深化。
(二)培養內容統一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師受過專業訓練,思想傾向正確,而且了解世界發展局勢,并積極借鑒科學技術方面的新鮮事物,這對大學生的指導非常有利。而與此相比,在家庭教育環節,因為時間、工作、學歷等多方面原因,農村家庭教育的優勢要更弱一些,總體上只能給學生提供基本啟蒙教育,難以保證教育的科學效果。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學校教育再科學合理,若是缺少來自于父母的示范指導,學校教育成果也不容易鞏固,只有家庭同學校形成合力,達到內容上的.統一,才會使學生心悅誠服,出現實質性教育成果。
(三)培養空間互補
學校負責上學時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則可以有效填補寒暑假期的空白階段,在假期,父母等家庭成員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讓學生意識到勞動與美好生活的關系;可以帶領學生看望老人,使其意識到生命的可貴。而在學校期間,體育課使學生增強體魄,專業課使學生提升專業技能,豐富的校園活動使學生養成愛國精神、奉獻精神與感恩精神等等。因此說,學校與家庭兩種不同的環境對學生所起到的教育功能是可以互補的[4]。
(二)農村家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存在的問題
1.家校信息交流不夠暢通
家庭與學校沒能有效溝通,導致信息交流上的阻礙。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整體上同家庭的聯系是較為松散的,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僅僅對學生進行教育,而未能形成同家長進行積極聯系的理念與行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效果不佳。而從家長方面來講,幾乎很少同學校主動溝通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內容,所以也就根本不會在子女假期時間配合學校做出適宜的家庭教育。
2.農村家庭教育平臺缺失
雖然農村的物質生活條件近些年有了很大進步,可是與城鎮相比依然有較大差距,在城鎮化建設完全實現之前,應該說家庭教育的平臺是缺失的。一方面,家長要忙于生計,平時同學生間的交流機會較少,另一方面學生本身即過早地領略了生活的不容易,要幫助父母進行生產勞作,使自由支配時間大大縮短[6]。特別是近些年來,農村進城務工人數劇增,有相當一部分是異地務工,與學生相處的機會更少,更難以談及家庭教育,所以難以形成良性發展的農村家庭教育平臺。
三、農村家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策略
(一)提升家庭成員素養
要使家庭的教育環境得到優化,需要關注自身素質提升。家庭成員需要互相督促,按照城鎮化后的要求管理自我,尤其是關注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內容,借助先進教育理念影響學生。堅定立場、以身作則是必須要做的工作,言傳身教的效果必然要優于口頭說教。另外,家長對于自身已經存在的問題,應當敢于面對,敢于承認,用實際行動給學生樹立崇高形象,而不是刻意規避問題。另外家長有必要對自身的教育理念加以更新,主動接觸科學教育手段,隨時與孩子交流思想,了解其近期想法,做到以人為本、寬嚴相濟。
(二)促進家庭道德建設
家庭道德是各家庭成員間所需要遵守的各類道德規范。家庭道德建設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家庭成員均需要對自身行為加以規范,使為人與處事準則更符合高尚情操要求。比如對于家庭成員中的年長者來說,應當注意到人人平等家風的形成;對于家庭成員中的父母一輩來說,則應主動承擔學生孝老敬親的良好社會公德教育;對于家庭成員中的兄弟姐妹而言,要以學校教育內容為理論指導,以家庭成長環境為實踐基地,做好生活中的點滴細節。
(三)形成家校溝通機制
對于高校來講,應當主動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家校和諧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溝通機制更加常態化。尤其對于農村大學生來講,因其普遍具有學習韌勁,良好家校溝通機制更容易引發積極效果。高校需要同家庭一道,共同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點,共同擺正心態,用平等的態度、真誠的話語全面交流互通,隨時發現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問題,并處理好。特別是對于高校而言,需要把現有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建立形成培養信息數據庫,使學生的真實家庭信息及時載入更新,并利用電話、網絡等方式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系,向家長說明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心理變化、思想動態等;家長也要借此機會,把學生在家期間的生活情況與學習情況告知學校,配合學校做好各項學生工作。
(四)構建社會支持系統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家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機制并非獨立存在的事物,還需要來自社會的大力支持。所以社會有關部門及人員亦應保證價值導向的正確性,積極營建優良社會環境,給學校與家庭開展各類思想政治活動提供契機,讓學生得以在復雜社會環境中接受充分體驗鍛煉,了解社會規范,增加社會交往面。同時,政府有關部門也有必要開設專門的家長課堂,特別是開設專門針對農村家長的課堂,讓家長理解農村家庭教育同城鎮家庭教育的差別,并使其有意識縮小這種差別。
四、小結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家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機制創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其長期性與艱巨性來自于教育觀念的轉變,也來自于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尤其應當引起我們注意的是,農村家庭教育環節的缺位,已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受到了不良反作用。對此,有關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人員需要承擔更重的責任,讓思想政治教育在家庭與學校間有效溝通,形成合力,共同促進以人為本教育觀念的真正落實,為城鎮化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林幸福.審視與建構:中職學校德育隊伍培訓體系的思考[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03):52-53.
[2]孟慶榮.淺議中職政治課教學的重要性[J].科學與財富,20xx,(02):21-23.
[3]趙效萍.基于協同創新理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8):57-58.
[4]王芳.社會支持網視野下的農村家庭教育———以皖北農村家庭教育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5):45.
[5]田夏彪.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家庭、學校與社會教育關系的失序與消解[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5):40-42.
[6]王芳.皖北農村家庭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蚌埠學院學報,20xx,(05):12-13.
家庭教育論文2
摘 要:“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念早已深入每一位父母的頭腦中。如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父母們都有清晰的答案呢?從一位小學教師的角度來探討“家庭教育”的若干問題,在這幾個問題上掌握好教育的尺度,理性地實施“家庭教育”。
關鍵詞:小學;家庭教育;理性
一、發生在小學校園的案例
案例一:老師經常在家中或辦公室中接到家長打來的類似電話,“老師,您在學校里多管管這個孩子。他不愿學習,只想著玩,不聽大人的話,光聽老師的。”“老師,您管管俺孩子,給多費點心!毖酝庵,比其他的孩子要給予更多關注,不要忽略;旧希螂娫挼倪@些家長多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存在若干不良習慣,或比較調皮,或對學習不大感興趣的孩子。老師也總是煞費苦心、語重心長地回應:“您在家里也要好好地管管孩子!
案例二:五年級一班有一位小男孩,天生好動,走路都要連蹦帶跳的。有一次,上課時老師發現他的左眼角發青,下課時眼睛腫脹了起來。老師問他怎么弄的,他把經過告訴了老師:是一位同學和他迎面撞上,來不及躲閃,一下子把他推在了墻壁上。看著他那眼睛睜不開的樣子,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因為已經是五年級學生,老師叮囑他回家和媽媽好好解釋。第二天,老師問他媽媽怎么說的,他說:“媽媽沒說什么!边@怎么可能?老師反復追問他怎么跟媽媽說的,他說:“我騙媽媽說,我去講臺邊上看課程表時,不小心摔倒了。”老師看著他笑了一笑,對這樣的孩子,還能再對他說些什么呢?想不到的可能是家長吧!
案例三:班上有位男孩幾乎每節課都被點名,自理性較差。幾位任課老師都普遍反映這名男孩有同樣的'毛。海ㄟ@名男孩坐在第一排)老師一進入教室,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他的書桌前面或座位下面總有廢紙,老師都必須告訴他將廢紙扔到垃圾箱內;上課,需要做練習時,隨便從書包中取出個本子,放在書桌上就開始寫。本子下面墊著的不是書包就是一堆課本;寫著寫著,一會書包掉落在地,一會課本掉落在地;有時還經常鋼筆不下水,再修理鋼筆。經常一節課下來,他的書桌前面或座位下面亂糟糟一片。
以上只是幾個典型的例子,其實案例不勝枚舉。當我在學校內忙得焦頭爛額、力不從心時,就經常思考是不是存在一個“事半功倍”的解決辦法,于是試圖在學校教育的“上游”――家庭教育上推進一步,其實家長們也非常希望和老師一道共同解決孩子成長中存在的問題。
二、家長應如何有效地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1.家長要把握整個小學教育的方向
引用彭泗清博士的一句話:“中小學生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而是‘成長’。”孩子的天性是對一切都感到好奇,當然學習也不例外,可是造成許多孩子厭學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長把學習上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確實,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恐怕是史無前例的。如今就業壓力如此之大,足以把家長“逼瘋”、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前途,不顧一切地逼迫孩子學習。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回避競爭,與其趨之若鶩,倒不如適當淡化它,正確地對待它。試想,當孩子處于健康、陽光、上進的狀態時,他的學習成績不也就會隨之提高嗎?
2.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權拱手相讓,完全寄希望于老師
孩子的“成長”,不僅包括智力的發展,還包括心理和道德健康,以及精神的豐富和人格的完善等非智力因素。其實,家庭才是孩子學習,特別是非智力因素培養的主要陣地,F在許多家長在孩子中的威信下滑,總是覺得有求于孩子,可憐巴巴地乞求孩子好好學習,像舊社會大戶人家的丫環一樣伺候孩子,喪失了家長應有的威嚴。有時還會看到孩子像斥責仆人一樣給家長說話,像使喚下人一樣支使父母,而他們的父母居然連大氣也不敢出。試想一下,一個不懂得尊重父母、孝順父母甚至瞧不起父母、拿父母不當回事的孩子,怎么可能成為一名謙和有禮之人呢?因此,家長要用心教育孩子,千萬不要遷就孩子、討好孩子。
3.家庭教育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靠孩子自己控制自己
家長總會說:“他才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還不懂事。”許多專家也在新聞媒體中宣傳:孩子是天使,孩子純潔無瑕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賞識教育”沒有錯,當然我們家長和老師也都不會做扼殺孩子的天性的“罪魁禍首”。但是,千萬莫把孩子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千萬莫把他們完全當做受害者。要知道:對孩子的控制越多越緊,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會越差。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管不住自己,那樣家長會更累。我們要對孩子強調:任何人沒有不接受教育、不讀書的權利,因為我國的義務教育,說白了就是強制教育,不接受教育、不讀書就是違犯國家法律的。當然,這是戰略上的把握,在具體操作手段要盡可能地靈活,盡可能地讓孩子自愿、自覺地接受。凡是存在孩子有希望管控好自己的契機,家長千萬要把握好,不要畫蛇添足。孩子只有自己戰勝自己,戰勝懶惰、退縮,抵御各種誘惑,才有可能真正強大起來。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努力戰勝自我,而不是“劍拔弩張”地試圖戰勝孩子。
家庭教育論文3
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素質提高的教育目的,成為現時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標。人的全面發展有一個基本特征,就是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怎樣使兩者結合呢?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當前,實踐的活動方式使三種教育力量為了共同的愿望和目的結合起來,從不同的角度向學生進行一致的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時代特點
第一,家庭教育觀念的變革性與傳統性并存。
家庭教育觀念的變革緣于社會現實之變革。與現實社會相應的家庭教育觀念包含有許多現代的、民主的、改革的先進成分,諸如注重子女全面發展的人才觀、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支持子女的個性發展的民主教育觀、適應時代潮流的投資子女智力發展觀等。
但也應看到,長期以來的家庭傳統思想和“應試教育”模式使家庭教育觀念的現代變革難以也不可能徹底,故而家庭教育在今天呈現出變革性與傳統性并存的特點。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孩子是祖國的希望”,孩子又何嘗不是不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心中的希望?因此說,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是最為關心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從小學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社會教育要堅持十幾年,對孩子而言當然是十分重要的,在這十幾年的社會教育中,如果能在教學設施完備、師資力量雄厚、教學風氣正派、老師認真負責的學校完成,對孩子而言,無疑是最好的。只是大多數情況下,這只是我們的一個美好的愿望。有些時候,因為存在一些我們所無法控制的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們的孩子也許只能在一個教學設施一般,師資力量薄弱,教學風氣也不是很好的學校就讀,作為家長,擔心是必然的。如果是面對這樣的情況,那么孩子上學前的以及上學后的家庭教育就顯得十分的重要。
第二,家庭教育問題的復雜性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體現在學齡前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模仿力最強,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記在心里,并在自己的行為中體現出來,也正是如此,才會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在這段時間里,能通過家長日常的言行熏陶,讓孩子有個正確的學習的觀念,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孩子開始上學后,在積極的配合學校、配合老師,就算我們的孩子不能上期望中的優質學校,也能在家長和孩子自身的努力下,取得好成績。
今天家庭教育的三大變化顯現出問題的復雜性。一是家長的心態變化導致家庭教育問題的突出。獨生子女的唯一性,使這代家長對孩子的成敗帶有“下賭資”的感覺,自己承受過的苦難,則轉化為強烈的補償心理和懼怕心理,對孩子的培養表現出過高的期望、過分的關心、過多的呵護,使這代孩子普遍出現無情、無能、無責任感。二是孩子的成長環境出現不良變化。今天大多數孩子生活的環境已由過去的“兒童世界”轉化為“成人世界”,成人對孩子的影響在加大,孩子對成人的依戀心理在加大,同時孩子與成人的矛盾也在加大。三是孩子生活內容的變化導致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今天的孩子,是中國第一批在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與父母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慢慢地,孩子向成人關閉了心靈大門,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同時,不少家長不能根據時代變化、孩子需要施教,存在較多誤區和過失。
第三,家庭教育方法、手段的發展趨向現代化和科學化。這里所說的現代化和科學化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能在系統的家庭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合乎當代孩子成長需要尤其是豐富精神需要的正確方法和手段施教,從而使家庭教育活動取得顯著成效。
二、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關系的重新審視
首先,家庭教育在造就現代人才的啟蒙教育和全人教育中,有著突出而獨特的作用,是學校教育無可替代的!凹彝ナ呛⒆优c社會接觸的第一站,是各種綜合能力培養的基地”,教育首先從家庭開始。家庭教育有其學校教育所沒有的.獨特優勢,主要體現在因材施教方面。 其次,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具有更廣闊的教育范圍和豐富的教育內容,是全方位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脫離了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個性(如價值觀、理想信仰、性格等)的形成起主要作用,而在這方面的影響來自于學校教育的比例則不大。而且,家庭教育在對青少年的智育、體育、美育及勞動教育方面也有非常深刻的影響。
三、社會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社會教育是多方面的,社會教育無處不在,隨時發生,有政府的,社會團體的,社區的。比如:網吧就是社區的一個“教育場所”。社會發展的動向,社區的一次活動,社區人情的生活習性,社區發生的某一事件和人們對此的評價和看法,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生動活潑的教育過程。
因此,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同樣重要,我們不能將孩子的教育問題只寄希望于社會教育。而放棄了家長肩負的教育責任,這樣首先會影響到孩子形成正確的習慣。如果是這樣,孩子就算到了一所上好的學校,也會因為這些從小養成的不良習慣而影響到自身的學習成績。身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有個好的出路,那就要承擔起自己應付的職責,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總之,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承擔教育責任,這是新世紀中構筑并形成的一個優良局面,也是我們創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和學校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我們是教師!我們愛學校!我們更愛自己的職業!”
家庭教育論文4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響的教育。家庭教育質量的高低將對孩子一生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廣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 家庭教育 現狀 對策
一、當前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目標缺乏理性
許多家長給孩子確立家庭教育目標時,總是從自身考慮出發,以自己的經驗和愛好作為依據,而很少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和水平以及社會的需求、現實的可能性等。所以,出現目標定位過高現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的普遍心態。這種高的目標的追求,導致孩子心理負擔過重、個性發展不健康。
2.家庭教育內容欠合理
教育目標決定教育內容,缺乏理性的教育目標必然導致教育內容的不合理。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忽視心理素質。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家長熱衷于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他們認為只要孩子吃好穿好,父母就是盡責了,而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心卻少之又少。重智力開發,輕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品德的培養。受現有的學校教育、人事制度和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絕大多數家長認為,高智力是高成就的前提,甚至更有人認為高智力等于高成就,將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3.家庭教育方式欠科學
當前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存在許多不良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姑息溺愛型。表現為家長把子女當作寶貝,如果是獨生子女,更是如此。使子女長期在家庭中處于特殊地位,大人都圍著孩子轉。第二種是專制粗暴型。表現為家長對子女管教過嚴過多,大事小事都由家長說了算。子女稍有差錯,或達不到家長的要求,輕的嚴加訓斥,重則棍棒相加。第三種是撒手放縱型。表現為家長對孩子教育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第四種是矛盾型。家長對孩子先是百依百順、百般寵愛,等到寵壞了孩子,又心急火燎、粗暴專制;或家庭成員嚴寬不一致,一個粗暴打罵,一個護短溺愛,讓孩子無所適從,學會利用“保護傘”。
二、農村家長的素質直接影響了家庭教育的質量
筆者認為可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途徑來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和素質,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1.指導家長具有理性的教育觀念
首先要明確,家長要實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正確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成材觀,重視孩子的獨立性,理性地對家庭教育進行定位,民主平等地對孩子進行教育,避免盲目的橫向攀比。
2.指導家長擺正家庭教育的內容
家長既要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和智力因素,更要重視孩子的心理素質、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品德的培養。培養孩子從小就具有高尚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具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具有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和自信心、自尊心。
3.指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式
許多優秀家長,既有較先進的教育理念,又很講究教育方法,很多家長存在好的愿望,但常因缺少方法而苦惱,當前教育方法上有簡單化的傾向,有些家長企圖通過說教解決孩子的一切問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青少年的成長是一個多因素相互影響的復雜過程,成長中的`不同問題,應采取不同方法,這就決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樣性。要根據孩子的實際,從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出發,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
改進言教,言教就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孩子提高認識、明辨是非,雖然言教不能解決一切問題。言教要多鼓勵、多肯定,不要總盯住缺點和不足不放,要從肯定積極因素入手,善于發現孩子的微小進步,使孩子在肯定中獲得信心,得到經驗,明確方向,不斷進步,談話要講究時機,不要總在飯桌上談話。要耐心地反復做工作,要講究言教藝術,使談話富于美感和新穎性,同一道理不要簡單重復,使孩子感到乏味,影響教育效果。
重視身教,身教就是父母用自身的實際行動教育影響孩子,這是一個不能回避必須解決而又難度較大的任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早、最直接、最經常,中小學生模仿性大,可塑性強,對父母尊敬和信任,他們第一個也是經常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父母在孩子眼里是一本無字的教科書,父母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文化修養、個性特征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熏陶感染著孩子,對孩子的智力發展,特別是品德的形成起著重要的甚至決定性的作用,有專家指出“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身教”。也有人說,“一兩身教勝過一噸言教!彼且环N身邊的活的榜樣教育,是一種隱性教育,也是一種終身教育,當今家庭教育很多問題難以解決好癥結就在這里。
優化境教,境教是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青少年成長離不開環境,孩子出生后,最先接觸到的是家庭環境,中小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家庭物質環境方面的突出問題就是孩子的消費過高。要引導孩子合理消費,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物質環境。在精神環境方面,要重視創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氣氛,情感氣氛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要創造一個民主平等、愉快寧靜的家庭氣氛和家庭環境,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愛護孩子的自尊心,平時用親切的口吻、朋友式的態度與孩子交流對話,要重視聽取孩子的意見,允許孩子有不同意見。父母之間要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愛護、互相溝通,形成一種溫馨和睦的家庭情感氣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因此,家長要重視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影響孩子。
家庭教育論文5
一、新生代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家庭教育內容片面,與子女缺少情感溝通
家庭教育應當以德育為導向,以智育為支撐,同時結合“體美勞”全面發展。然而,在筆者的調研中,近80%的農民工家長將智育理解為教育內容的全部,將分數的高低視為孩子成長的“晴雨表”。還有一些家長對子女有著不切實際的教育期望,給孩子造成思想壓力,不利于子女良好性格的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此外,許多家長不善于與子女進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導致子女缺少父母情感上的關愛與支持,親子關系逐漸疏遠。
2.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欠妥,重言教而輕身教
部分家長強制子女服從自己的意志,過分干涉子女的自由,不懂得換位思考,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相關報告顯示,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或犯錯誤時,66.8%的父母只是簡單地給予懲罰,只有33.2%的父母會給孩子講道理、分析做錯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此外,多數農民工家長意識不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50%的農民工父親經常在孩子面前抽煙、喝酒,超過20%的農民工父親在孩子面前打牌、、夫妻吵架。子女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難免感染上某些不良習氣。
二、新生代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成因
1.家庭內部因素
盡管新生代農民工的月收入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有所增加,但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大大制約了他們對子女教育資金的投入。同時,新生代農民工大部分在服務、制造、建筑領域就業,過長的勞動時間和過高的勞動強度,直接影響了他們在家庭教育上時間和精力的分配。據統計,14.5%的農民工每星期檢查、督促一次子女學習,9.1%的農民工每半個月一次檢查、督促子女學習,而23.6%的農民工一個月一次或從來不檢查、督促子女學習。可見,他們與子女的交流時間很少,再加上由于工作變動帶來的家庭流動相對頻繁,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子女對父母的認同感、家庭歸屬感逐漸喪失,影響家庭教育的效果。
2.外部環境因素
首先,學校與家長缺乏合作和溝通。一方面,由于經濟條件和制度條件的制約,農民工子女很少能進入到公辦學校就讀,多數只能選擇民工子弟學校,而民工子弟學校受到辦學資源限制,難以像一些公辦學校一樣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聯系制、家校短信互通等常規聯系制度,搭建起相互溝通的橋梁,致使家庭教育質量低、效率差。另一方面,在公辦學校就讀的部分農民工子女,由于學習基礎較差,容易引起教師的反感;有的學生不配合教師的教學,影響到教師個人的業績考核和班級聲譽,使很多教師不愿接納農民工子女,勉強接納后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平等對待,也不愿花心思找家長談話。其次,社會對新生代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關注偏少。一是社會大眾傳媒關于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節目和報道少,出版行業幾乎看不見有關宣傳農民工家庭教育知識的書籍,使得想要了解家庭教育的農民工家長缺乏學習的渠道和方法。二是從學界來看,雖然我國在農民工子女教育方面已經有了初步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義務教育、教育政策等方面,關于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文獻資料卻是鳳毛麟角,更談不上具有系統的理論研究了。三是各社區組織、街道辦事處、婦聯部門等未充分發揮其教育、指導、幫扶的功能。在開展各色各類的社區活動中,很少看見以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為主題的宣傳講座或幫扶農民工家庭的公益活動。最后,政府對新生代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工作投入不足。盡管目前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家及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戶籍、學籍的限制以及高考設限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使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權利沒有得到根本保障。學校教育工作難見成效,勢必影響到家庭教育工作的進展。同時政府對農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關注和指導不夠多,支持力度不夠大,有關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資源相對匱乏,專項幫扶項目尚未落實,農民工家長學;咎幱诳瞻谞顟B,忽視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調性,政府還需進一步采取推動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相關措施。
三、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1.強化各級政府職能,為農民工家庭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政府應進一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從根本上拆除制約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發展的制度障礙。同時加強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中的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力度,重視廣大農民工的民生工作,為農民工家庭教育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其次,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建議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增加家庭教育目標的有關條文,強調家庭教育對于塑造子女健全人格、學習做人的重要性?梢钥紤]將家庭教育納入法制軌道,進行專項立法,制定一部《家庭教育法》,與《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一起規范我國的基礎教育。通過立法形式,使全社會形成關心家庭教育、重視家庭教育、支持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而地方政府應當依據各地條件,組織各方面力量開辦多類型的針對農民工的家長學校,組織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以及志愿者構成家庭教育講師團,定期開展講座,引導家長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再次,由地方教育部門撥款,投入經費支持組建“農民工家庭教育”的專項課題研究組。幾年前,北京紅楓咨詢中心針對農民工家庭教育,設計了“每日家教三個10分鐘”模型并配套編寫了《農民工家教手冊》,通過家長課堂、入戶輔導等形式,具體幫助家長轉變家教觀念,掌握科學民主的'家教方法。各地研究小組的專家學者可以就此模型展開深度調研,加以區域推廣,將調研成果運用于實踐指導。
2.提高家長自身素質,更新家教觀念與方法,營造民主和諧的家教環境
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礎。農民工家長對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視程度卻遠遠低于對孩子的關注,尤其是缺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充電”。這就使得體現家庭教育特點的“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積極作用大打折扣,也不可避免地在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上產生偏頗,成為孩子成長中的障礙。首先,家長可通過讀書看報、聽廣播、看新聞等方式的自主學習,擴充知識儲備,增強對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生理、心理需求方面的了解;注意學習文明的言談舉止,加強自我約束,以身作則;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養和行為習慣,提高理性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其次,盡可能抽出時間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訓與輔導,通過各種支持平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通過家長整體素養的提升來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再次,注重與子女間的情感溝通,學會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不要局限在學習成績的關心上,應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要多留心他們在生理、心理上的變化,對子女遇到的困擾能及時給予引導;多站在子女的立場考慮問題,尊重子女的想法,這樣子女才能敞開心扉,家長也能真正了解子女內心的所需所想。
3.發揮學校優勢,密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在教學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較大的優勢。因此,學校完全有必要利用這個優勢,建立家校合作制度,多渠道搭建家;拥钠脚_,幫助農民工家長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一方面,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通報學校情況、子女學習情況,以便家長能充分了解學校的教學計劃,配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開設家長接待日、開通家教、建立“家校通”網絡等形式,提供家長與教師之間信息交流的平臺;通過開展各色各類的家教指導活動如開辦家教培訓班、舉辦家教經驗交流會、發放家教讀物等,吸引家長積極參與,學校還可根據條件開設時事政策、法律常識、職業道德等方面的講座,幫助家長提升自我意識、自我價值,營造積極的家教氛圍;教師在對農民工子女的家訪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潛能,幫助家長明確家庭教育責任、端正家庭教育方向,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的知識和方法。另一方面,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主動與教師溝通,向教師了解子女在校情況的同時,注意把孩子在家學習、生活和心理上出現的問題反映給教師,使得教師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進而有針對性、計劃性地實施教育;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遇到的困惑、難題要主動向教師尋求幫助、解答,結合孩子自身特點,與教師共同商討教育策略。
4.匯聚社會各方力量,共筑農民工家庭教育的援助網絡
社會(社區)教育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延續和補充,應充分發揮其教育、指導、幫扶的功能。首先,以社區為媒介,建立和完善社區幫扶農民工家庭機制。社區應與學校、各類民間幫扶救助組織、教育咨詢機構之間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充分利用這些社會資源,為農民工家庭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和有關咨詢。其次,在農民工家庭較為集中的區域,創建家教工作室、家教服務中心、親子學苑等社區家庭教育指導載體,廣泛開展靈活多樣的農民工家庭教育活動。比如開展公益性質的家庭教育知識講座、心理健康講座,讓農民工家長協同子女學習;組織家庭才藝比賽、文明先進家庭評比,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動員一些城市家庭自發自愿地幫助農民工家庭,社區還可以組織召開家庭教育經驗研討會,以城鄉家庭結對的形式,互相交流教育心得,取長補短;開展“志愿者進農民工家庭”的關愛家庭教育行動,組織家庭教育專家、學校教師、心理咨詢師、大學生等共同參與,可根據需要分為改善親子關系小組、糾正教育觀念小組、更新教育方法小組、學業輔導小組、心理咨詢小組等為農民工家庭進行專門具體的指導與幫助。
此外,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媒體資源,深入宣傳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傳播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經驗,普及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科學知識。許多新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特別是許多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和生動的教育素材可以通過媒體迅速地傳播,推動產生良好的效應。比如,電視臺可以開辟“名人教子”、“家教論壇”等專題欄目,邀請教育界專家與農民工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在提出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廣大家長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引導他們正確的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論文6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條件的普遍改善,家庭生活質量的改觀,重視教育的價值觀念的普及,家長對教育的物質投入、情感投入都空前增加,家庭教育在人的終身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尤其在對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也日益顯示出來。本文主要從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為子女的良好教育創造了條件、當代社會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和條件逐漸形成、與家庭教育目的明確,方法理性化,內容多樣化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家庭教育;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影響
1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為子女的良好教育創造了條件
首先表現在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質普遍提高,大量的事實和研究成果表明: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的素質狀況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鑒于此,黨和政府采取了相應的積極措施,尤其是義務教育的普及和掃除文盲的舉措使眾多的國民從中得到了好處。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也自然提高了家長的自身素質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其次表現在良性家庭教育行為逐漸形成。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家庭教育呈現出的家庭結構小型化、家庭關系民主化、家庭教育啟動早期化,以及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一體化等新的發展趨勢,使家庭教育目標比較明確,內容逐步深化和拓展。這使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長的家庭教育行為都呈現出民主、科學的特點,家長不再將孩子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來對待,而是在良好家風的形成、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自尊心的形成、個性發展、父母與孩子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進一步密切與學校的聯系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逐漸克服了傳統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觀念和方式,這比以前都有所改進,整體效果也顯著提高,這一切都是值得積極肯定的。
2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和條件逐漸形成
首先表現在家庭成員之間關系趨于融洽。在現代社會中,由于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富足,許多家長也十分重視家庭教育環境的重要作用。家庭成員之間逐漸形成了一個感情融洽、關系和諧的人際感情關系。加強要求,逐漸建立起一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行為常規。這不僅使全家人都能有秩序地生活,而且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學會關心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的形成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家長們共同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文化氣氛,并積極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這為孩子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孩子受到了良好的品德熏陶和感染,促進了孩子健康地成長和發展。言傳身教,良好的家風在許多家庭中也逐漸形成。家長們追求理想、積極向上、團結、和睦、民主、平等,勤奮好學、勤勞節儉、愛好健美、講究衛生等風氣,這對子女的家庭德育發揮著越來越大的效能。其次,家庭經濟狀況好轉,家庭投入總量增加。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使更多的中國人獲得了實惠,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走出了困境,使得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投資方面也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從而為孩子的成長需要創造了條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也證明,一個孩子的成長乃至將來成功與否,與家庭教育的質量關系十分密切。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高文化素質群體的家庭生活條件、社會地位、子女受教育的環境優勢明顯優于其他群體,起到了示范作用。其次的原因就是家庭受預期效益的驅動,投資教育不僅能產生滿足現實的家庭精神生活和個人心理需求的作用,還能在未來為家庭和個人帶來物質上的效益。當然,投資教育還可以幫助人們實現自我目標,從而會自覺不自覺地選擇教育這條相對公平的道路作為實現自我目標的途徑。
3家庭教育目的明確,方法理性化
首先表現在家庭教育目的明確,人才標準正確。中國人歷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家長們都著眼于孩子的未來,把家庭教育的目標放在孩子的生存與發展上,普遍希望孩子成才,并且在成才的標準上,許多家長已經認識到未來社會競爭對人才素質全面發展的需求。大多數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是科學的、現代化的`,并適合當今社會和教育的發展趨勢。在對中學生學會做人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學會學習的教育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不僅體現了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明確的目的和正確的人才標準,而且也倡導了我國當前家庭教育的主流方向,這是值得肯定和大力推廣的。其次表現在教育子女的方法趨向理性化。在現代的社會條件下,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理性化趨勢明顯。主要體現在:第一、對家庭教育理論的學習成為家長們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家長通過報紙、電視、雜志和互聯網進一步了解了在不同時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懂得了兒童教育的方法和規律,從而為科學、正確地教育孩子創造了條件。第二、對父母的職責有了更加正確的認識,并努力履行自己的職責,他們明白不僅要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生活條件,而且更要重視對孩子優良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第三、進一步加強了與學校的密切配合。越來越多的家長通過各種方式,尤其是通過家長會等形式,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會主動地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情況,從而實現了家庭與學校之間的信息溝通和交流,為更好地教育孩子奠定了基礎。第四、努力使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家長在盡可能多地學習家庭理論的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還時刻注意用自己良好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并且更多的家長在注意言教的同時,還更加注重身教的作用,并努力使言教和身教并重,從而引導孩子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姜雪,鳳關鋒.當代國外青少年價值觀教育及啟示[J].山東省團校學報.青少年研究,20xx,(1).
[2]辛志勇,金盛華.西方學校價值觀教育方法的發展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xx,(4).
。3]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葉松慶.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狀況實證研究[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家庭教育論文7
一“、負能量”的教育現狀
家長不重視孩子教育環境的營造,還有一種比較典型的就是,嚴重缺乏對環境教育的認識,讓孩子身處在一個充滿消極作用、“負能量”的環境中。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父母沉溺于網絡游戲、電子產品以及不規律的夜生活,以及現在節節攀升的離婚率,家庭中充斥著爭吵、怒罵、更有甚者當著孩子的面發生肢體沖突等,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對幼兒園的作息制度隨心所欲。有這樣一個例子,有個家里是開小賣部的孩子,經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后或午餐時間來園,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并不是有什么突發事件或者健康問題,原因是父母每天忙到深夜十一、二點,孩子一人不敢睡,父母就讓孩子玩到小賣部關門打烊才睡覺,早上又不能按時起床,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家長每次來接送孩子,也經常衣冠不整、蓬頭垢面、睡眼惺忪,孩子的衛生狀況也很差,且幼兒園的家長開放日,家長都因店里忙,沒時間來參加活動。如此的敷衍塞責影響了家園的溝通,更影響了家園教育的配合,是對孩子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所以家長的生活方式、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二、急于求成的教育現狀
再者,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家長都有著較高的文化程度,有大專、大學,還有碩士,但在幼兒教育和兒童心理學等方面,卻了解得甚少,有的甚至是空白。他們讓孩子過早的進入“成人世界”,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教育孩子,有意無意的給孩子灌輸了許多思維方法、語言及行為。使孩子過早的失去童貞。有的家長不顧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背唐詩、學英語、練書法、拉小提琴……所以,不懂得幼兒心理學的人,很難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顯著的成效,那些比較“聰明”的家長,往往會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他們的合理需求,適時的給予幫助和引導,他們不僅是家庭教育中的好老師,同時也是孩子童年生活的玩伴。
三、過于呵護的`教育現狀
說到家庭教育,我們不可避免的會談到家庭結構,現在的家庭結構多半是“421”陣式,即四個祖輩,兩個父母,一個孩子。這樣的家庭結構有利也有弊。良好豐富的人際關系、充裕的經濟條件,使孩子在物質上享受到最好的待遇,家長和老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何況現在都是“獨苗”,是全家的“中心“”焦點”。另外,家長過于的呵護,致使孩子養成嬌生慣養、任性霸道、不講道理的習慣,家長無原則的嬌慣和遷就,使孩子在心理上得到強化。這種中心式的家庭結構使孩子缺少了受挫折的機會,減弱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孩子缺乏鍛煉的機會,所以有人會說“中國孩子的能力比外國孩子的能力差!
四、專制型的教育現狀
有些家長能夠認識到“中心式”結構對孩子的不利,于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專制式”,永遠以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孩子,過于苛刻,特別是孩子做出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時,不是打就是罵。這種做法不僅不能幫助你控制局面,同時會使孩子受到驚嚇,這時家長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以理智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家長不可能永遠是對的,孩子不可能永遠是錯的,我們要樹立起孩子的自尊、自信,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盡管這些想法有些片面,有時甚至是稚嫩可笑的,但家長都應認真的面對。
有時家長在孩子面前做錯事情,同樣要勇于承認并且改正,不要覺得自己是父母而羞于面對,這比你事后給孩子講十個故事來進行教育還有效。人們都愛把孩子比作白紙,每一個孩子就象是一張潔白無暇的畫紙,身為教師和父母的我們,都有責任在這張白紙上添畫色彩,使之生動豐富。畫紙只有一張,所以我們在“落筆”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盡量不要失誤,把“敗筆”減低到最低限度。沒有人不會犯錯,所以身為家長,要不斷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好的方式莫過于自身的行為影響!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出臺,這是一本滿足幼兒園教育、指導家長教育的重要文獻。揭示了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方向和一般規律,幫助家長正確認識和了解孩子,知道家庭中形成的早期經驗對孩子的情緒情感、性格、行為、智力及價值觀等方面有著深刻的影響,身教重于言傳,從而反思和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樹立合理的期望值,更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長,與幼兒園的教育接軌,達成教育共識,讓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在孩子終身的發展中起到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
家庭教育論文8
“新課改”為現代職業教育帶來了新的生命力,從教育理念到教育方式都產生了與傳統教育的顯著區別。若新課程無法獲得學生家長的認可與支持,新課程的推進舉步維艱。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前提與輔助,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一、職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1.家長將教育責任推給學校
部分家長盲目依賴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覺得學校必須承擔教育教學的主要責任。這些家長往往存在一個錯誤的觀念:即將孩子送到學校后,自己便可以撒手不管了,學校要負責孩子的一切教育問題,甚至決定學生未來的發展,只要學校的教育水平高,學生就可以教育好。長此以往,家長便會產生以學校為中心的錯誤教育理念,如果學生的教育失敗了,家長便指責學校,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學校身上,根本不反思家庭教育的`問題。
2.家長過于遷就子女
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父母對孩子普遍溺愛,這容易導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大的不良行為。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后,往往表現出不合群或者出現情感脆弱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也對職業學校和家庭開展教育合作帶來了困難與沖突。
3.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合作方式單一
在我國,應試教育思想影響深遠,學校和家長往往都將教育的關鍵點放在分數上,忽略了對學生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學校每學期都要組織家長會,而家長會上討論最多的便是學生的成績、分數,即便是關于學生綜合素質和思想品德的交流,也僅僅是學生的課堂紀律表現以及與其他學生的相處情況,家長對學生身心發展是否健康少有關心。另外,很多家長忙于工作,每學期僅有與教師溝通一兩次,無法真正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教師也不能全面掌握學生在家中的情況,導致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脫節。
二、職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合作的有效策略
1.成立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主要負責向家長通報學校近一段時間的各項工作,認真聽取家長對學校工作提出的各種意見,第一時間向學校提出家長的意愿,同時轉達學校對家長的要求。班級的家長委員會可以由班主任帶頭組織,通過民主選舉選出學生家長代表。以班級為單位的家長委員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廣大家長的意愿,通過委員會向教師提出意見。另外,定期組織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在會議中,班主任將學校的教育方針和班級的教育方案告知家長,同時收集整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意見。家長委員會是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橋梁,能夠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定期進行家;ピu活動
家校互評活動是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同時參與的活動。學?梢匝堃恍┘议L作為教育監督檢查員,借助問卷或者電話調查的途徑,讓這些家長代表對學校的教育活動予以評價,廣泛征求家長的意見,從而改進教育方式。另外,每學年都定期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讓家長對學校教育展開評價,引導更多的家長積極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
3.充分發揮家長會的作用
學校通常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在家長會中,教師向家長介紹學生在校的表現,匯報這段時間以來學校教育成果以及未來的教育計劃和活動方案。家長會為學校和家長雙方創造了良好的溝通平臺,能讓學校與家長之間更加了解,讓家長之間溝通交流。學校應當積極利用這一平臺,一方面調動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主動性,確保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信息連通;另一方面,徹底轉變家長會上教師一言堂的情況,給家長更多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家長有更多的機會與其他家長進行溝通。
4.打造信息化溝通平臺
學校應當善于利用各種信息溝通軟件和社交網絡平臺,例如,建立家長微信群、QQ群,邀請學生和家長加入。在群內,家長可以隨時隨地與教師交流教育心得,家長也能隨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真正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確保學生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另外,學校還可以借助校訊通平臺,把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放假通知、作息安排等情況及時告訴家長,實現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無障礙溝通,促進家校合作教育?傊,學校是傳授知識、幫助學生成長進步的社會性機構,家庭則是給學生關愛與包容、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核心場所,兩者應相輔相成,緊密聯系。
作者:徐彩英 單位:松陽縣職業中專
家庭教育論文9
一、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ㄒ唬┘彝ソ逃笔М斍吧鐣l展形勢下,大多數家長都有沉重的生活壓力,在家時間短,對孩子的關愛也隨之不足。許多家長片面地認為盡量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就是愛的表現。但在這種家庭教育缺失環境下成長的青少年,缺少與父母的溝通交流,導致性格孤僻,長期下來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其次,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父母親迫于生計外出打工,留守兒童長期缺少父母的約束與管教,自制力不強,為所欲為。當前社會新聞中經常出現留守兒童犯罪等行為,這些都是家庭教育缺失所導致的。
。ǘ┘彝ソ逃绞讲划敿彝ソ逃绞讲划斒紫缺憩F在對青少年的溺愛上。過去,我國大多數家庭都響應獨生子女政策,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只生一個,并視為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員。許多家長以一種溺愛的心理,對孩子百依百順,對錯誤一再縱容,給青少年心理認知與心理情感造成負面的影響,致使其形成自私、霸道等性格。其次,與溺愛截然相反的是一部分家長長期對孩子采取高壓政策,成績不好、表現不好,動輒打罵,棍棒相加。處于這種家庭環境之下的青少年因家庭溫暖的'缺失,心理長期處于壓抑狀態,極易對父母與社會產生恐懼與對抗情緒,心理問題亟須得到排解。最后,一些家長因自身知識水平、道德素質不高,對孩子的心理引導不正確。例如: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中如果有同學欺負了你,要以牙還牙報復回去”等,這種錯誤的家庭引導方式也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
。ㄈ┘彝ソY構不完整家庭作為青少年生活成長的場所,應當是溫暖的、和諧的。在當前社會形勢下,單親家庭的增多也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帶來了惡劣的影響。成長于破裂家庭或長期不和諧家庭環境下的青少年,容易出現寂寞、惶恐、焦慮、沖動等性格,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可能導致青少年心理畸形發展。
二、家庭教育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ㄒ唬┺D換觀念,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當前素質教育環境下,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除了智力、實踐能力的提升外還要強調心理健康的發展水平。作為家長,要摒棄舊的以學生學習能力為重點的教育方式,要更加關注心理狀態、理想、進取心等個性品質對于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重要作用。例如,通過網絡搜索相關心理健康知識,參加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講座等,有針對性地學習如何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品質,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
。ǘ┘訌娕c青少年的溝通,及時解決問題青少年具有強烈的個性,心理狀況變化較大,心理特征尚不穩定。與此同時,受交友、社會環境、媒體環境等因素影響,當代青少年極易受到各種負面因素的影響,從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作為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所處年齡階段獨有的心理特點,對他們的不良行為與心理變化進行及時處理。如,對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語言特點、行為方式等進行細致觀察,在發現問題時第一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不能動輒就進行責備或打罵,要根據青少年敏感的心理特點,委婉地指出問題點,然后進行耐心細致的分析、疏通,幫助青少年解決各種問題,引導青少年快速走出心理誤區,正確面對自己。
。ㄈ┘议L要起帶頭作用,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父母在家庭生活以及社會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孩子起到模范與表率的作用。溫和有禮的父母,其培養出的孩子也將有得體的言行與舉止;相反,父母成天在家吵架,與鄰居不能友好相處,其培養的孩子也極易性格暴躁,遇事沖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以身作則,加強自身修養,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另外,父母要盡量為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營造安定、和睦、平等、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庭氛圍,促進青少年心理正常發展。
。ㄋ模┙⒂行У臏贤ǚ绞,實現平等對話交流古往今來,我國傳統家庭一直延續“唯父母之命是從”的習慣,孩子必須服從父母的要求或命令。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孩子處于被動接受說教的地位,久而久之,他們的個性受到壓抑,不利于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家長要關注與孩子的互動交流,將孩子視為家庭中具有獨立自主性的一名成員,視為自己的朋友,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建立一種平等的家庭教育新觀念。這樣一種平等、融洽的溝通方式,既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也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道德教育的良好環境。
三、結語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與良好家庭教育密不可分。通常我們所說的家庭教育,是指家中的長者在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情況下,以言行舉止對孩子進行社會化成長的教育過程。學生在學校及社會活動的學習經驗無法取代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好壞也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否。本文就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家庭教育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進行了分析,希望為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家庭教育論文10
一、尊重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一個生命從降生的那一刻起,世界就應給予認可和尊重。但實際上,家長習慣于把自己置身于強勢的支配地位,他們不會也不愿意傾聽幼兒的心聲,表現出專制或忽視的行為。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幼兒的性格在成年后表現為怯懦、冷漠和叛逆。幼兒的心靈世界很單純,學會尊重他們并不難。比如耐心傾聽他們并不清晰、連貫的表達,交流時俯下身去與幼兒平視,使用恰當的肢體語言,等等。
二、示范和模仿是幼兒學習的有效方式
幼兒的學習開始于模仿,周圍人的言行是他們模仿的對象,因此,為幼兒創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尤為重要。與成人示范相比,年紀相仿者的示范效果會更好。例如:俏巧是個一歲半的小女孩,聰明伶俐,語言表達能力和行走能力發展正常。但是她對上下樓梯十分抵觸,無論家長怎樣鼓勵、勸說和示范,俏巧都拒絕嘗試。一次偶然的機會,當她看到一個稍大一點的小姐姐上下樓梯,高興得樂此不疲時,俏巧一下子有了勇氣,要求自己走樓梯。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年齡相仿者的示范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三、給幼兒更多選擇的機會
在漫長的生命歷程中,每個人都要面對無數的選擇。有些選擇是簡單容易的,而有些選擇則是艱難痛苦的。選擇是一種能力,如何了解自己的內心需求作出選擇并承擔選擇的結果是很困難的'。在生活中,家長應為幼兒營造寬松的生活空間,并有意識創設選擇情境,學會尊重幼兒的合理選擇。同時,讓幼兒在自然氛圍中嘗試選擇,平靜接受選擇的結果。例如:周末帶幼兒出去玩,可以給他提供幾個備選地點,讓幼兒自己決定去哪里。如果他有了自己的答案,家長就要幫助實現,并讓他體驗因自己的選擇而帶來的心理感受。優柔寡斷和盲目武斷都會給人生帶來負面影響,家長應該培養幼兒果敢和擔當的品質。
四、父母之愛是不能缺失的重要因素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職場競爭激烈,生存壓力大。一些父母為了家庭、理想和自我價值的體現,終日辛苦奔忙,于是照顧幼兒的重任落在老人的肩上,自己與幼兒的相處時間減少,自然就缺少了對幼兒的關愛。另外一些能自己照顧幼兒的父母即使有時間和幼兒相處,但由于缺少耐心和責任心,或者想有更多屬于自己的休閑時間,而忽視幼兒的情感需求,致使幼兒在性格和成長的關鍵時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從而影響了成長。父母之愛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是物質和他人無法取代的。許多單親家庭的幼兒在成年后表現出較多的性格和心理問題,即從反面印證了這一觀點。幼兒期有許多寶貴的人生第一次,這些美妙的瞬間稍縱即逝,錯過就是父母無法彌補的遺憾。因此,父母應盡最大的努力,利用各種方式增加與幼兒相處和心靈溝通的時間,給幼兒更多的愛。
五、尊重個體發展不盲目比較
目前,我國的家庭一般養育1個或2個子女,這種倒金字塔的家庭結構,使幼兒成為家庭的核心和聚焦點。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同齡人中更優秀,起跑線上的較量就此開始:誰的孩子說話早,誰的孩子走路好,誰的孩子吃飯多,誰的孩子個子高,事無大小都成為比較的內容。好的自然高興,差的就會絞盡腦汁趕超。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存在,他們有自己獨有的生命律動,盲目比較會打破幼兒應有的成長節奏,有可能會使幼兒輸在起跑線上。
六、挫折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人一生要遇到許多挫折,它是人生的必然。如何對抗挫折———靠強大的心靈,而強大的心靈又來自哪里?肯定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的鍛煉。如果家長能在幼兒時期就對幼兒進行有意識、有目的的挫折教育,對幼兒的一生將是有益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影響因素。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家長要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注意規避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問題,使幼兒享受快樂成長的時光。
家庭教育論文11
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態,家庭教育具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教育價值,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乃至個體人生發展中,猶如建設高樓大廈的基石,影響著個體的未來發展。 我國家庭教育中有很多體現中國特色的現象和內容,盡管今天看來家庭教育中那些堪稱“中國特色”的現象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卻在長遠發展的角度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他們成年以后的生活能力,我們有必要研究和反思已經習以為常的平凡生活,讓家庭生活發揮其更積極的教育價值。
一、隔代教養
由中國傳統家庭生活模式衍生出來的隔代教養綿延不絕,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職業競爭的加劇,年輕父母能夠分出來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將孩子交給祖父母教養者越來越多。 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對全國城鄉20083位老人的調查,照看孫輩的老人占66.47%,隔代扶養孫輩的女性老人在城鄉更是分別高達71.59%和73.45%,也就是說,我國70%以上的家庭都涉及到隔代教養。 “隔代教養”已成為我國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中很自然、很普遍的現象,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普遍存在著隔代教育的國家。
盡管隔代教養的生活模式有效地解決了年輕父母工作與生活矛盾,但無意間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親子關系障礙,為孩子的成長埋下了很多隱患。 出于對孫輩的疼愛,祖父母通常過多地包容孩子的缺點,使其在性格上變得嬌氣蠻橫,對家庭的依賴性強,從長遠來看,限制了孩子活動的空間和人際交往的范圍。 大量研究表明,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容易產生六類不良習慣:一是自私,做事常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道為別人著想;二是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系顛倒,走向外部社會后不知道尊重別人;三是社會適應能力弱,個性孤僻、缺少生活的熱情;四是自主精神和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五是不愛惜財物,在消費中盲目攀比炫耀;六是學習被動,缺乏刻苦鉆研精神,容易厭學。 更值得關注的是隔代教養會造成孩子成年以后不知道該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不少年輕的父母本身就是由祖父母帶大的孩子,他們的生活經歷使他們無法妥善處理家庭與工作的矛盾,缺乏擔當父母責任的意識,比如不少年輕媽媽為了保持身材拒絕哺乳;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工作和休閑娛樂,把孩子交給孩子的祖父母照料……似乎養育孩子原本就是祖父母的事情,從而使不良的親子關系在代際傳遞中不斷地復制。 也就是說,隔代教養實際上是以孩子的成長為代價換取了父母的相對自由,隔代教養的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也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
中國年輕父母遇到的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在國外也同樣存在,但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大不相同。 在歐美等國,不少國家法定的生育假期長達一年,兒童照料中心可以接收6個月甚至3個月以上的嬰兒,所以,年輕父母們更多地借助于社會力量來解決工作與生活的矛盾。 父母親和祖父母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達成的共識是:孩子需要與父母共同生活,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祖父母們有自己的生活,不是家里的保姆; 祖父母可以給年輕的爸爸媽媽當參謀,但不會過多介入孩子們的生活。 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 外國的兒童在成年以后表現得更有安全感、更獨立、富有探索精神,也更有愛心和責任感,這恰恰是中國孩子所缺乏的心理品質和人格魅力。
二、父教缺失
我國傳統的家庭生活模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男主外,女主內 ”,男人負責事業 ,掙錢養家 ;女人專注于家庭,教養孩子。 每當學校開家長會或者是開公開課,參會的70%以上都是媽媽,或者是家里的老人,爸爸出席的比例很低,越來越多的父親長期缺席孩子的成長。 對孩子來說爸爸是起床已經走了、快睡覺的時候才回來的那個人;對很多媽媽來說,教育孩子爸爸不用操心是自己賢惠持家的軍功章。 這種父親游離于家庭教育以外的生活格局使孩子從小缺乏與父親的接觸和交流,已成為我國當前兒童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父教缺失的真正原因其實不是爸爸們真的那么“忙”,而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文化將父親定位于社會成員,把父親參與子女教育視為家庭地位低下,制度性地排斥、豁免著父親作為家庭成員對子女所負有的教育職責,近年來,愈加激烈的社會競爭更是讓許多男性固著在職場上,無暇履行其作為父親的家庭責任。 父教缺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長期性和復雜性讓很多父親望而卻步,既然媽媽們更有耐心,索性就完全交給媽媽,自己只追求最后的那個結果。 父教缺失不僅使孩子心理問題頻出,而且也造成了更多的家庭矛盾,媽媽們除了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應對日常生活和教育子女的巨大壓力,分身無術,一旦孩子出了問題,不僅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反而面臨來自丈夫的指責,負面情緒激增,不利于家庭的和諧和穩定,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父親和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絕不是一個能干的媽媽就能全面替代的,孫云曉強調缺乏父愛的孩子在性格上“缺鈣”,他甚至把“父教缺失視為我們民族的很大隱患”。
心理學研究也證實了父親參與水平越高的兒童通常具有更高的'認知能力和控制能力,表現出更多的同情心和較少的性別刻板觀念;父 親缺失家庭的兒童比父親在位家庭的兒童表現出更多的反社會傾向,父親積極參與到家庭教育之中,將對孩子的學業成就、道德發展、人格塑造和社會適應等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因此,現代家庭教育呼吁“父教歸位”,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父親提供的良好物質條件,也需要爸爸的時間投入和高質量的陪伴。
基于對父親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在很多國家,工作和家庭生活是分隔開的,爸爸們不會把工作延續到家里,工作以外的時間屬于家庭。 在美國,父親積極履行父職已成為社會主流觀念,社會鼓勵父親充分參與孩子的生活,包括父親是否與孩子一起吃飯、為孩子講故事、接送孩子上學、參與孩子的班級活動、與孩子一起外出等。
很多歐美國家的爸爸都重視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在公園或者是戶外的場所,經常見到爸爸和孩子們一起從事戶外活動,從事一些富有挑戰性的項目,爸爸們很自然地參與到孩子成長的全過程,與此同時,也給了媽媽更多的時間和個人空間,夫妻共同應對生活,這也是外國媽媽笑容更燦爛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親子交流時間被擠占
家庭教育是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實現的,親子交流和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家庭教育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孩子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都是在觀察和模仿父母言行的過程中習得的,良好的親子關系互動和必要的親子交流時間對孩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激烈的社會競爭迫使人生的起跑線越來越往下移,“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一個營銷口號很快演變成了萬千家長的心理共識,無數的孩子為家長的“比較焦慮”買單,隨時隨地出現的培訓宣傳反復刺激著家長們的神經,似乎漏掉一個信息孩子的一生就輸掉了。 各級各類補習班層出不窮,從出國、考研往下一直可以延伸到0歲,過去從家里的地板、涼席上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現在竟然搬到教室的瑜伽墊上,成了一個需要付費才能完成的親子課程。 孩子們被馬不停蹄送到各種培訓班里,鋼琴、繪畫、舞蹈、奧數、作文、英語等課程侵占了孩子們和父母相處的時間,甚至是睡眠時間。 孩子與家長們有效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家庭教育在促進孩子全面發展中的作用正在被削弱。
家成了給孩子提供食宿和交培訓費用的機構,我們的孩子以交出童年為代價滿足著家長們與日俱增的攀比和焦慮情緒,為家長們未能實現的人生理想買單,家庭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延續,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奠基作用無法實現,從而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遍布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培訓機構可能在短時間內起到了督促孩子學習,提高學習成績的作用,但也加重了孩子的學業負擔,使學生產生依賴心理,甚至滋生逆反和厭學的心理。 盡管世界各國都有從事青少年培訓的社會組織,但這些國家的教育理念與我國大不相同,尤其是歐美這樣的西方國家,他們的教育理念不提倡甚至禁止你跟別人相比較,孩子要做的就是自己與自己相比,這樣才容易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點,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在培訓的內容方面,很少有課業學習內容,孩子在課余時間多進行一些音樂、體能或者是手工藝等方面的培訓,也可以免費進入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社會機構或團體從事相關活動,即使是收費,費用也很低,孩子們參加各種活動的目的不是提高學業分數,而是旨在獲得未來享受生活的能力。
四、家長心中的“乖”孩子情結
中國文化對“乖”孩子情有獨鐘,經典的“中國式好孩子”身上必須具備“聽話”這個關鍵詞,他們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頭上常常頂著“三好學生”、“優秀干部”等榮譽,這些孩子的父母總是受到別人的羨慕,似乎他們一定比其他孩子有更燦爛的未來。 事實上,很多從小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常常以犧牲自己獨立空間、獨立思維為代價,服從父母和老師設立的各種規范,盡管成就了父母的期待,但卻使他們失去了對生活的激情,始終覺著自己的人生不屬于自己,缺乏活出一片精彩的動力和熱情。 很多心理學研究提醒我們,那些所謂的“好”孩子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一直都很聽話、很乖,那么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這樣的好孩子很可能在成年后表現出抑郁的情緒甚至是罹患抑郁癥,他們會因為沒有機會發展“自我”而陷入悲觀厭世的情緒障礙里;受父母控制的“乖”孩子通常有明顯的社會退縮傾向,這種社會退縮最終會導致情感孤獨。 所以,“順從”與“聽話”并不是一個值得追求和贊譽的優秀品質,當我們想盡一切辦法控制孩子,讓孩子服從家長意志的同時, 我們還應該意識到,深藏在家長們心中的那個“乖”孩子情結正粗暴地剝奪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中國的家長們不應急于把不聽話的孩子教育成聽話的孩子,更不應該總是為孩子規劃和設計未來,把自己的人生體驗強加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和體驗,家庭教育的關鍵是父母端正心態,用平和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生命體驗,家庭教育不是上課,而是影響;家庭教育也不是管理,而是陪伴,總想讓孩子“聽話”、“順從”和“乖”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與中國父母喜歡“乖”孩子不同,西方國家更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鼓勵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大膽表達,不懼失敗,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給孩子創設探索的環境,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機會去體驗和模仿, 不插手孩子的事務,而不是為了追求一時的所謂效率逼迫孩子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
五、無處不在的攀比心理
對于中國人來說,最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就是比較或者是攀比的心理,比較讓我們獲得優越感,同時也讓我們深受傷害;比較給我們動力和目標,也讓我們失去了友誼和朋友;我們都努力避免和克制自己不去攀比,但我們無法避免自己被比較。 糾結的民族心理,讓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有分裂的感覺,每個家長都覺著自己在為孩子的人生負責,不管他們今天是面帶微笑還是淚流滿面,我們都要讓他們贏在起點之后繼續贏在終點。 為了贏得比較中的相對優勢,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地把自己內心的焦慮投射到了不諳世事的孩子身上,虛構了不同版本的故事情節來鞭策孩子不斷努力,理由只有一個———“都是為了你好”。 在攀比心理的控制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失去理性,于是有了“虎媽”和“狼爸”,也有了“父母皆禍害”的豆瓣小組;有機場弒母的孩子,也有失手滅子的母親,當然大多數家長沒有如此極端,但我們的家庭教育還是離不開那個“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可以很抽象,也可能具體到某個同學,無論在國內生活還是移民到別的國家,這個“孩子”其實永遠站在華人的心里。
追求成功與卓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但很少有其他的國家和民族像我們一樣讓孩子從一出生就背負著家族的理想和期待,把家長們在競爭中的壓力直接轉嫁到孩子身上。 在很多國家,孩子的分數都是孩子的隱私,家長只能知道自己孩子的分數,老師也不會提供孩子考試的排名,其他孩子的成績都是保密的。 在中國,學校不僅會告知家長孩子的分數,還會以不同的方式告訴家長孩子在班級和年級的排名,幾乎每一個孩子前面都有很多人,都有巨大的努力空間,在孩子們求學的這些年,由攀比引發的緊張焦慮不僅讓家長也讓孩子們時刻都生活在莫名的惶恐里。
六、性教育缺乏
中國的傳統是把與性有關的內容都視為洪水猛獸,希望孩子在純潔的氛圍里長大,然而,事與愿違,在生活中與性有關的東西無處不在。 于是,很多家長在努力屏蔽這些內容,即使是開明的家長,也只是逐漸給孩子滲透一些與生殖有關的性知識,以避免發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近來,各大媒體爆料的性侵案件激起公眾憤怒的同時,也讓學校和家長警醒,我們的家庭教育存在致命的盲區,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勢在必行。
遺憾的是當前學齡期孩子的家長對性知識的了解基本上是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獲得的,在他們青春期到來的時候,父母教給他們性知識通常是“性都是丑惡、骯臟的、危險的”,很多人對性的了解來自于“毛片”、“手抄本”或者是一點點生理衛生知識,對于如何對孩子講解這些東西感到無比困惑,也張不開嘴。 事實上,性教育有著極為豐富的教育內容,性知識不僅僅包含男性和女性在解剖生理上的差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各種生理現象,而且還有相關的性禮儀、性心理、性道德、性安全以及與生育、疾病預防有關的知識內容,這些內容既與安全有關,也和孩子們長大以后的婚戀生活質量有關,一個對性充滿罪惡感和骯臟感的家長不太可能教會孩子禮貌地對待異性。 所以,就目前看來,首先要接受相關性教育的可能是家長,家庭教。育“既要教孩子眉高眼低 ,也要教孩子眉來眼去”,才能讓孩子在成年的時候能夠更好地處理兩性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差異,更好地對待兩性關系,給對方帶來更多美好的生活體驗。
現在,國外對孩子實施性教育的各種理念和方法逐漸影響到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多學校開始開設相關課程教給孩子必要的知識,比如在小學德育課有“護蛋”課程,通過讓孩子小心看護“蛋寶寶”,體會家長照料孩子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辛苦;美國允許孩子把電子娃娃帶在身邊,以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影視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情人節時身著正裝的小男孩去給小女生送花或者巧克力,教孩子禮貌地表達愛意,把與兩性交往有關的內容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 這種鏡頭告訴我們,不是戴上領結就變成了紳士,風度翩翩的紳士也是從小就開始訓練和學習的,就這些教育內容和方法都非常值得中國的家長學習和借鑒。 畢竟學習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內容遠比分數更重要。
七、家長缺乏學習和反思的意識
盡管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生了很多變化,家庭教育知識也在不斷豐富、不斷變化中,但絕大多數家長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復制父輩們的傳統教育方式,絕大多數的年輕父母原本對教育孩子一無所知,孩子的出生一下子讓他們變成了全知全能,并有權利評判一切的家長,只憑借本能的關愛或者是出于責任感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事實上,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需要知識和智慧的工作,需要父母有開放的胸懷,不斷地去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具體的教育技術,就現階段來說,家庭教育與其說是如何教育孩子,還不如說是如何讓父母變得更稱職。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認為,沒有研究過教育學基本知識的青年公民,不應當有成立家庭的權利。 ”歐美國家男女青年領結婚證前要培訓,取得資格認證后才發給結婚證書;妻子懷孕后,準父母則更要進一步培訓,讓生孩子、教育孩子成為胸有成竹的事情。 在我國,婚姻的門檻只有年齡的限制,很多準父母懷孕后第一時間考慮不是自己將如何承擔父母的責任,而是讓誰來照顧自己和未出世的寶寶。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得到各種各樣的營養,這些養分的提供者,首先來自于家庭和父母,所有孩子身上發生的問題,其根源都是父母的教育理念或者是教育行為出現了問題,矯正這些問題的關鍵依然是父母。 很多急于求成又望子成龍的父母,在面對孩子問題的時候,只是一味強調孩子的問題,對自身的問題視而不見。 當我們質問孩子為什么總是不如“別人家的孩子”那么優秀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同樣問一聲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又稱職的父母? 也許,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幸運地遇到優秀父母。
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同時也與夫妻雙方家庭生活的幸福感緊密相連,家長們需要對目前家庭教育中的中國特色有所思考,妥善處理事業與家庭的矛盾,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努力提高實施家庭教育的水平,給孩子一個燦爛的未來,也給自己創造幸福的人生。
參考文獻:
[1]李徑宇.隔代之間隔著什么[N].新聞周刊,20xx-06-14.
[2]李亮亮.歐洲四國家庭友好政策及效應分析[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xx,(1):91-95.
[3]徐偉.職業女性走出家庭教育困境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xx,(4):64-65.
[4]孫云曉,李文道.好好做父親[M].北京:中信出版社,20xx.
[5]李燕,黃淑華,張筱葉,等.父親參與及其對兒童發展影響的研究綜述[J].外國中小學教育,20xx,(5):20-25.
[6]王向賢.社會政策如何構建父職? ———對瑞典、美國和中國的比較[J].婦女研究論叢,20xx,(2):51-56.
[7]羅良,吳藝方,韋唯.高質量父母教育卷入的特征[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54-61.
[8]王建.家教和學校教育:走不出的惡性循環[J].基礎教育研究,20xx,(10):10-11.
家庭教育論文12
孩子一出生是一張白紙,我們每名家長都想在上面勾勒出最美最炫的藍圖,我們從曾躊躇滿志,豪情萬丈,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孩子的逐漸長大,這一切卻淡化了許多。作為一名家長,一名教師我認為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成人具有關鍵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隨時代的發展,人才的需求更廣,要求更高。
1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
家庭教育為孩子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在孩子入園、入校后,配合幼兒園、學校使其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1.1 家庭教育早期性。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后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3歲……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古諺有:“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熏陶漸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 (二)家庭教育連續性
家庭教育第二個特點是連續性。孩子出生后,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
1.2 家庭教育及時性。家庭教育,比幼兒園、學校教育要及時。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變化,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領神會,故此作為父母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而幼兒園、學校之中,教師面對著幾十個孩子,因時間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孩子的特點,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因此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接受集體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又可以彌補集體教育的不足。
2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紀人才的重要條件
今天的兒童是21世紀的主人,兒童的自下而上保護和發展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礎,是人類發展的先決條件。提高全民族素質,要從兒童抓起。能否把這一代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這關系到國家是否后繼有人的百年大計。福祿貝爾還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边@句話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
3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優化孩子心靈
抓住具體的日,嵤,幫助孩子認識辨別社會中發生的是是非非,讓他們具體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可以幫助孩子增強揚善除邪的正義感,從而抵制丑陋陰暗面對孩子心靈的侵蝕。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有了健康的細胞,才能有健全的肌體,細胞有病,就會引起肌體發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觀點就是這個道理。
家庭教育的方法
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夠將孩子學習的興趣、情緒、感情和智慧都投入到學習之中,獲得最佳學習效果。方法是打開孩子知識大門的鑰匙。父母在堅持正確的教育內容前提下,要達到預想的效果,就必須選擇科學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3.1 注重實踐: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苯逃⒆右彩沁@樣的道理,讓孩子自己去吃一塹,自己去長一智。所謂的吃一塹就是孩子的實踐。所謂長一智,是指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反過來講,沒有實踐就很難猁真知。父母應該做到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做的.過程,也就是實踐的過程,長知識的過程。
3.2 以身示教:孩子的模仿性很強,而這種模仿是缺少鑒別能力的,只要是感興趣的,他們就模仿。如果父母做法是正確的,長期影響下去孩子就學好;如果父母的做法是不正確的,長期影響下去孩子就不容易學好,甚至養成不良的行為和習慣。
3.3 情感陶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愛心和理解要比其它任何技巧、理論和科學方法都重要。就是說家庭必須是和睦的,友善的,充滿了愛心的,讓孩子在愉悅的環境中,心情舒暢,茁壯成長,也就是說,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充滿了愛和理解的良好環境。父母的和睦,本身就是對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和諧氣氛,將使孩子的性情得到陶冶。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會給孩子精神上帶來巨大的痛苦,心靈上造成巨大的創傷。情感是對孩子的“寬容”,這種寬容,絕不是對孩子的放縱,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冷靜思考,思考過后的有針對性教育。
另外家庭教育還存在著許多誤區如: 不重視家庭教育。 很多父母以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所以理所當然就推卸掉了自身教育的責任;許多父母認為,只要把孩子拉扯大,自己的任務就算完成;還有父母認為,養孩子只要不斷地投錢就行了,其他一概不管。這樣的父母根本不懂得家庭教育的作用,不重視自我教育。家長言行不一的教育其實比沒有教育更糟糕。很多父母封建等級觀念重,喜歡獨裁,不愿降低身份,不愿民主,不愿接受新思想,這直接導致家庭教育無法公正,客觀的進行。
總之家庭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因為它不僅是孩子成長大廈的根基,而且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我們只要方法得當,不要跨入誤區,我們定會成功。
家庭教育論文13
在倡導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今天,農村學前兒童教育問題已然成為教育界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其中的家庭教育更是影響孩子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探尋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并尋求解決措施就成了研究重點。
農村學前兒童,是指其戶口所在地和居住地為農村,年齡處在0-6歲的學齡前階段的嬰幼兒。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是指農村學前兒童的家庭其他成員對學前兒童實施的教育影響,農村學前兒童的家庭成員構成將影響對孩子的教育。
一、農村學前兒童家庭結構分析
家庭結構是指家庭中成員的構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以及由這種狀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聯系模式。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農村學前兒童的家庭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主要有主干家庭、核心家庭、隔代家庭、單親家庭、再組家庭這幾種家庭結構模式。
主干家庭是指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和兒童構成的家庭。核心家庭是指由夫妻雙方與一個或兩個學前兒童所組成的家庭,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夫妻雙方或一方在當地就業,共同養育和教育孩子。隔代家庭一般是指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跟孫輩居住在一起,由祖輩代替孩子父母履行監護責任,這種家庭一般是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由于條件限制無法將孩子帶在身邊,有的僅在過年過節時回家團聚,甚至有的幾年都無法回家看望和教育孩子。單親家庭是指父母離異或者父親、母親一方過世所形成的家庭模式。再組家庭是兩個殘缺家庭重新組合構成的,孩子與父母之間有可能無血緣關系。
二、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在教育理念上: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較深,對現代教育理念了解不足。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社會,但是傳統的教育觀念仍然根深蒂固,比如有的父母認為“黃金棍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材”,認為孩子年齡小,給他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只有通過打帶來的疼痛感讓孩子記住規則。另外,由于農村的年輕父母外出打工,現在隔代教育現象嚴重,爺爺奶奶缺乏對現代教育的認識,只管對孩子的生活加以照顧,更不懂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不知道如何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幫助。
(二)在教育目標上:重成才教育,輕成人教育。
我國學前教育目標明確提出要對兒童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孩子身心和諧健康發展。但在具體實施中,由于家長的成長經歷、受教育水平、教育觀念等的不同,很多家長更加關注的是孩子知識擁有量的多少,對于孩子的品德教育不重視,導致孩子不遵守社會規則,不懂禮貌,肆意妄為。
(三)在教育內容上:重智力開發,但缺乏對智力的科學認識,同時輕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重文化學科知識的傳遞,輕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對于智力概念,目前還未有一個統一的明確界定。在我國,一般認為,智力是一種偏重于認識方面的能力,它由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與思維力五種基本心理因素構成。在廣大農村,很多家長簡單地以為記憶力好就是智力水平高,所以從小就培養孩子背誦兒歌、詩詞等,但是對于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的培養卻相對缺乏。非智力因素,從廣義上說,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生理因素及道德品質,狹義說來是指與智力因素活動關系密切并共同影響智力活動效率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其實,一個人對學習的興趣,面對困難的意志程度及其性格往往會影響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比如一個性格急躁、沒有耐心的人,那么他的注意力的持續時間就不會長,這將對他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一個對學習內容缺乏興趣的人,他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就會受到影響。
在教育內容上,農村的家長往往特別重視學科知識的傳遞,從小就讓孩子學習拼音、識字,計算。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的現象,幼兒園放學回家的孩子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作業本寫字,做計算題。而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卻做得不到位,我們從媒體報道可知,農村學前兒童在家誤食農藥、溺水、被電擊、燙傷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還有幼女被的案件。另外,有的農村家長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隔代家庭教育中,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味地溺愛孩子,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不尊重老人等。在單親家庭中,孩子缺乏父愛或母愛,讓孩子的家庭生活不完整,往往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自卑、膽小、怯懦。
(四)在教育方法上:重言傳,輕身教。
在生活中,家長對學前兒童的教育主要是通過給孩子講解,比如注意清潔衛生,遵守交通規則等。家長會經常給孩子說:飯前便后要洗手,要天天刷牙等。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這樣的現象:家長把孩子帶進衛生間洗手,自己卻不洗手就上了餐桌。在家里,爸爸媽媽給孩子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要看紅綠燈。而事實是這樣的: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路上,看到沒車的時候,即使是紅燈,某些家長也會牽著孩子沖過馬路。試想:這樣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五)在教育要求上:家庭成員的要求不一致。
教育要求的不一致,是影響孩子成長的主要因素。在現實中,容易出現祖輩與父輩要求的不一致,也會出現父母要求的不一致。尤其是在主干家庭中,祖輩對孩子寵溺有余,約束不足,一方面父母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另一方面爺爺奶奶對孩子寵愛有加,導致孩子在父母面前一個樣,爸爸媽媽面前一個樣,讓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由于成長經歷、對教育的認識、環境因素的影響等也會導致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中國一直有“嚴父慈母”,也有“虎媽貓爸”,一個松,一個緊,這也容易導致孩子無所適從。在再婚家庭中,由于缺乏血緣關系的一方為了維護家庭的和諧,往往也會出現和稀泥的現象,導致對孩子的教育不嚴格。
(六)在家庭教育的外界支持上:缺乏相關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支持。
在家庭教育上,很多家長的教育經驗要么來自于自己的父母,要么來自于周圍環境的影響,同事、朋友的交流,而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在隔代家庭教育中,祖輩的交友范圍相對較為狹窄,對于現代教育缺乏充分認識,同時更沒有得到外界的相關指導。我國《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明確指出,把家庭教育指導按照0-18歲分成5個階段,其中的0-3,4-6歲的指導就屬于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指導,對這2個階段的.家庭教育指導內容作出了具體規定。該《大綱》還提出指導中的“多向互動”原則,家庭教育指導者應建立指導者與家長、兒童,家長與家長,家庭之間,家校之間的互動,努力創造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相互促進的環境與條件。雖然有規定,但是對于農村的現實來看,工作并未落到實處,沒有專門的家庭教育指導人員開展相應教育。
三、解決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更新家長教育理念,提高對教育的科學認識。
家長的教育理念將直接影響家庭教育水平。現在的學前兒童的父母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他們說很容易接受新思想與新觀念,現在主要缺乏的是學習、了解新的教育理念的渠道。因此,各地方教育機構、社區可通過開展專題講座,借助網絡平臺等手段,讓家長實時了解我國教育的發展現狀,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而達到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對教育的科學認識。
(二)擴充家庭教育內容,智力教育與非智力因素培養齊頭并進,同時兼顧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智力因素對于一個人的學習及發展有很大影響,同時非智力因素會對人的發展產生影響,且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因此,家長在注重孩子的智力因素的發展時也應該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而且培養應從小抓起。智力因素的培養表現為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及思維等。
家長可以通過跟孩子講故事、玩益智游戲、看動畫片等實現。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主要表現為從小就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發展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培養其積極、健康的情感,磨煉孩子的意志,塑造良好的性格。家長可通過擴大孩子的交往,帶領孩子參加一些募捐、看望老人院的老人的活動,培養其愛心與同情心;也可大膽放手讓孩子進行各種嘗試,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在平時的各種活動中多激勵、表揚,激發其學習動機;同時給予孩子一些有難度的任務,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不是立刻幫助解決,而是讓其自己解決,培養其堅強的意志品質。
對于農村學前兒童家長而言,安全教育是一個重大突出的問題。由于家長看管不力或者是缺乏相關教育,導致孩子被電擊、誤食農藥、溺水、被拐賣、被猥褻、等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各位家長首先應該有安全意識,同時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時刻警惕,這樣才能有效避免慘劇的發生。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可以通過廣播、家庭教育講座、家長會議等形式指導家長進行安全教育。同時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自信心,使孩子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三)糾正家長的不良教育方法,家庭成員之間步調一致。
對于學前兒童而言,其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主要通過給孩子一個具體的情景的方式進行教育,可以通過陪孩子看動畫片、帶領孩子進入現場等方式,通過家長的身教讓孩子進行模仿。比如家長教孩子乘坐電梯注意安全、過馬路注意安全,教孩子注意防水、講衛生等,都可以通過家長的優秀示范行為開展。不能只通過給孩子講道理的方式進行,因為對于0-6歲的兒童來說,有些道理他們是不能明白的。另外,家庭成員應該召開家庭會議,討論對學前兒童的教育問題,達到對孩子的教育要求做到步調一致,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四)地方政府借助教育機構的力量,落實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水平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家長自身的問題,缺乏必備的教育能力,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對家庭教育的支持不力。由于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成長經歷等不同,導致家長的教育水平存在差異。當家長遇到教育問題時,往往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因此,各地方政府應該借助各教育機構的力量,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相關家長培訓講座,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指導家長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總之,對于學前兒童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不僅是學前兒童家長的事,而且應該是各地方政府、教育機構共同關注的事情,只有三方協調,共同關注,才能使農村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家庭教育論文14
一、社會支持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ㄒ唬┥鐣С旨彝ソ逃兄诟纳颇壳凹彝
教育相對滯后的現狀當前我國農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到父母自身條件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相對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發展情況己明顯滯后,不適應兒童發展的需要,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及全面發展。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要加強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社會支持體系強調包括政府、學校、社區、非營利組織的多元參與,通過多元主體在資金、政策、時間、人員、服務提供等方面的加大投入,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現有模式下家庭作為單一主體支持能力較弱、支持水平較低、支持形式較單一的現狀,提高社會支持的整體水平。
。ǘ┥鐣С旨彝ソ逃巧鐣l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但與此同時,一些社會不平等、不公正現象也如影隨形,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配與不平等獲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一些弱勢群體,如農村家庭教育,因為歷史文化、社會傳統、經濟實力等方面的原因,在教育資源獲取方面存在制度排斥、經濟排斥和文化排斥,造成教育領域的不公平。家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將成為推進教育資源公平分配,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通過構建社會支持體系,可以充分發揮政府、社區、非營利組織的制度調節作用、經濟扶助作用及社會扶持作用,增強兒童獲取教育資源的能力,實現教育資源在不同人群之間的公平分配。
。ㄈ┥鐣С旨彝ソ逃羌议L的需要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家長十分關心子女的成長和前途,因此,家長在關心子女接受良好學校教育的同時也更多地關注家庭教育,希望家庭能夠帶給兒童更多良好的成長經驗。但是由于家長的文化素養、教育能力、教育思想參差不齊,各不相同,導致家庭教育的效果差別相當大。到底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如何對子女進行教育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令家長迷茫。因此,家長們都希望社會能夠動員所有力量給予家庭教育工作以指導和幫助,為家長解決疑難問題,為子女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農村家庭教育現狀
(一)農村家庭教育意識淡薄
據調查,今天中小學生的家長一般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中期。當時的社會環境由于沒有學習和受教育,加上農村家庭的貧困,造成他們這一代人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他們所受的教育是極其有限的。43.8%的家長只有小學文化,有的家長甚至沒有接受過教育,受過初中以上教育的僅占31.4%,在父母親之間母親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當夫婦承擔起養兒育女的重任時,他們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教育子女才科學有效,不知道怎樣才能教育好子女,很多家長在盲目的狀態中展開了對子女的教育,大多數家長不知道家庭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具有隱性,想不到自己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沒有高素質的家長,怎么能造就高素質的孩子?不具備科學的教育科學知識,教育好子女又從何談起?
(二)農村家庭教育觀念落后
調查數據顯示,在教育觀念方面,56%的家長持“讀書無用論”的觀點,認為在農村上不上學無所謂,絕大多數家庭能讓孩子完成初中教育(其中,絕大多數女生讀完初中后就不再繼續接受教育),接受高中教育的學生不到受教育者總數的4%,大學生的比例更小,約為2%。有4%的家長認為花錢太多,不合算,不如早點掙錢實惠。有16%的家長贊成成績好就供應,不行就輟學去打工。在教育目的方面,有25%的家長回答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有15%的家長的回答是上好了能幫助改變家庭經濟現狀。由此可見,農村家庭教育存在著教育功利化的思想,忽視了孩子作為完整人的人性發展、心靈和德性的培養以及長期的效能。
(三)農村家庭教育方法欠妥
家庭教育方法是指家庭教育組織者為了實現一定的家庭教育目的,完成具體的家庭教育任務,而在家庭生活情境中采用的活動手段。它既包括教育者(成年人)開展教育活動的方法,又包括受教育者(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和開展自我教育的方法。調查結果顯示,有89%的家長認為對孩子擺事實、講道理的說服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有78%的家長認為,家長自身就是孩子直接模仿的對象,家長應該以身作則,這說明絕大多數家長意識到自身言行的榜樣示范作用。在賞識教育方面,農村的家長不是很注重表揚所起的作用。有一步分家長認為,嚴格管教是必不可少的。當然也有一部分家長在教育觀念和行為方式上是錯誤的,有大約5%的家長經常使用打罵的方式方法,認為“棒下出孝子”的說法是正確的。在溝通技巧方面,有20.84%的家長在對待子女的態度上認為應該多批評少表揚,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往往難以做到心平氣和,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父母對子女采取什么樣的教育方法,直接關系到家庭教育的效果。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家庭教育的方法較單一,且缺乏科學性,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
。ㄋ模┘彝ソ逃懈改傅娜蔽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主要是在親子之間的互動中進行的,親情關系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但是在調查中發現,在很多農村家庭中,這種互動是缺失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皖北農村的經濟發展已經不能滿足當地農民的需要。由于經濟上或者個人發展的原因,年輕的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而且一走就是一年半載。從調查統計看,孩子由祖輩監護的占40%,由親朋監護的占4.7%。這樣的監護方式存在很多問題,無論是祖輩還是親朋,都把監護的重點放在讓孩子吃飽穿暖、不出事上,重養輕教,重身體輕心理,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有些父母由于長期在外,無法照顧孩子而產生負疚感,大多采用“金錢”的方式來補償,對孩子的心理需求關注較少,導致很多兒童紀律散漫,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混在一起。家長為了生計而長年奔波在外,他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緩解了一時的經濟困難,基本上能夠滿足子女上學所需的花費,可他們忽視也忘記了更重要的事情———對子女的教育。孩子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
三、農村家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
。ㄒ唬┌l揮當地教育部門的作用,提高農村居民自身素質
皖北農村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薄弱,家庭教育方法欠妥,對他們進行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和指導非常重要。要提高村民自身素質,必須先從提高家長的認識和轉變教育觀念入手。這就需要當地的教育部門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利用各類媒體宣傳教育,舉辦家長教育講座,有條件的地區應積極舉辦家長學校,通過有效的教育使家長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過有效的活動組織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
(二)加強政府的社會支持力度
1.完善法規體系,增強社會保障能力。針對當前皖北農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盡快建立社會保障寬覆蓋支援體系。一是要加快立法進程,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社會支持保障的法律體系。二是實行區級統籌,根據各個村子經濟、教育發展的差距,建立法律法規。三是硬化實施手段,對于制定好的政策、計劃一定要保證成功實行。四是理順管理體系,從區政府到地方要聯系在一起,理順他們之間的矛盾,保證管理體系的順暢。
2.大力籌措經費,保證家庭教育支援工作順利進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對農村家庭教育的支援工作,為保證工作順利進行,必須在財政上予以保障,設立專項資金,并保證每項資金的到位。鄉村兩級也要積極投入,保證經費足額到位,配合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3.加強專門人員培訓,確保工作如期開展。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成敗關鍵在培訓人員。各地政府、教育局要嚴格選拔思想觀念先進、勇于創新、學歷合格的人員組建培訓隊伍;另一方面,要堅持“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原則,扎扎實實開展工作。
(三)發揮社會團體和民間力量的社會支持作用
在國家通過社會政策進行扶持和保護的同時,還必須發揮社會團體和民間力量的作用。新時期我國在建立農村家庭教育支持網絡中,要大力發揮民間力量的支持作用,如鼓勵社會慈善組織、社區服務組織、各種宗教組織、社團等,同時,對這些民間力量的行為予以規范,使之更加合理、有效。
。ㄋ模┻\用媒體導向,加大宣傳力度
針對政府、社會團體和民間力量的工作,如果能通過媒體廣為宣傳,將有利于推動家庭教育支持工作的開展。借助媒體全面介紹家庭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識,分析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問題的原因、表現和正確的看法(觀念教育、開拓精神、參與意識等),介紹改善家庭教育現狀的方式和辦法,介紹獲取更多非正式支持性行為和正式服務的經驗教訓;提供咨詢服務機構的信息,宣傳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宣傳優秀案例,表彰先進,進行經驗交流,發布評論等,以多種形式傳播成功家庭教育的先進經驗,并營造一種社會學習的良好氣氛。
家庭教育論文15
【摘 要】家庭作為兒童社會化最基本的動因,對兒童早期行為的塑造起著關鍵性作用,許多幼兒具有明顯的攻擊性行為,這和家庭有著密切的關系,父母營造的家庭氛圍和教養方式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產生及矯正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力圖從家庭角度研究分析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其矯正。
【關鍵詞】幼兒攻擊行為 家庭矯正
攻擊是幼兒中一種比較常見的不良行為。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由于在交往中常有攻擊性行為,和其他幼兒關系處理不好,常會受到別人的排擠。這樣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發展。
幼兒用攻擊的手段來處理問題的思維習慣如何形成的呢?我們通過調查發現: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是幼兒形成攻擊性行為的主要原因。通過深入剖析家庭教育環境,我們找到了家庭中幼兒產生攻擊性行為的根源。
原因之一:不恰當的教育教養方式(一)簡單粗暴型這類家長多脾氣暴躁,遇事不聽解釋,不善于與孩子交流,當孩子的行為令其不滿意時,則訓斥、打罵,這就為孩子樹立了攻擊性行為的模型,形成了攻擊意識。
(二)冷漠拒斥型
這類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玩什么,看什么與什么人交往,聽之任之,漠不關心,孩子多由爺爺奶奶帶大。久之這種缺乏管理和監控的行為就會導致孩子產生攻擊性行為和過失行為。
(三)溺愛縱容型
愛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溺愛甚至縱容孩子則會適得其反。當孩子摔倒而大哭時,有家長便會哄騙孩子:“桌子碰了你,我們打它!碑敽⒆又g發生沖突時,溺愛孩子的家長又會怎么做呢?如果自己的孩子占了“便宜”,他會沾沾自喜;如果是“吃了虧”就會訓斥別的孩子甚至動手教訓;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理虧打了別人,又會說:“孩子還小嘛……”,很多的家長如是說:“別人打你,你就打他……”在如此嬌慣縱容孩子的環境中生長,孩子也就理所當然地表現出任性、蠻橫、不講理,其攻擊意識自然萌發攻擊行為。
原因之二:不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一)家庭成員之間不和諧這類家庭其成員之間較少交流感情,常為一些瑣事發生爭吵,或漫罵或打架。久而久之,這種攻擊行為在家庭中得到了強化,幼兒便深受其害。
(二)家庭成員教育態度的不一致家庭成員都很愛孩子,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往往存在著分歧,尤其是孩子犯錯時,有批評、有訓斥、有體罰的、也有哄騙、護短的,成員之間甚至還鬧得很不愉快。
家庭環境和家庭教養方式是幼兒攻擊性行為產生的關鍵因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正確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的預防和減少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一、樹立正確的教養態度和科學的教育方式(一)做民主型家長正確對待孩子的需求。父母對待孩子的需要,不要斷然的拒絕,也不能毫無原則的一味順從。親子間如果遇到爭執時,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選擇,采取說理的方式加以引導。在達到教育目的的同時,讓孩子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父母對幼兒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是幼兒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利于父母對幼兒的引導。總之,幼兒與家長間應該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
提供合理的情緒宣泄方式。當幼兒的不良情緒產生后,家長應該合理的疏導:如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允許孩子在緊張、焦躁或委屈時大哭一場;帶孩子參加比較劇烈的體育活動或游戲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孩子的不良情緒能合理的得到發泄。
(二)理性對待幼兒的攻擊性行為面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成人的態度應該很明確,及時制止。
并采取理性的應對策略。
采取適量的懲罰。當幼兒出現攻擊行為時,可以對幼兒進行適量的懲罰,,以達到兒童“自我控制”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懲罰應讓幼兒明白受到懲罰的具體原因,以不損傷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前提。如取消一次幼兒看動畫片的機會,還可以進行冷處理,讓孩子單獨呆在一處,不理睬他,直到他自己平靜下來,這樣的方式不會給孩子提供呵斥、打罵等攻擊模式。
提高幼兒的移情能力。煩惱、挫折、憤怒是容易引起攻擊性行為的情感,因此要教會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有的孩子在攻擊別人時發現對方明顯痛苦仍不停止攻擊,說明其缺乏移情技能,不會同情受害者,家長應告訴他攻擊別人會給別人帶來痛苦,導致嚴重后果;再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受害者,那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和心情呢,讓孩子從本質上消除攻擊性行為。
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更多的要以平靜、溫和的方式進行教育。更重要的是,應提醒家長教給孩子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時,家長自己要給予榜樣示范或直接教給其正確方法,讓孩子懂得正確宣泄自己的情感,將攻擊行為降到最低限度。
二、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早的模仿對象,所以家庭成員之間應該關系和睦,互相關心,互相尊重,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當家庭矛盾無法避免時,應至少避免在孩子面前產生正面沖突,尤其是不能出現家庭暴力,而應該采取恰當的方式解決,為孩子提供好的榜樣。當兒童看到父母采取非攻擊性的方式解決了沖突時,他們很可能會用同樣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
攻擊性行為會影響到孩子今后一生的發展,如果這種行為延續至青年和成年,就會出現人際關系緊張、社交困難。困此,全社會都應關注孩子的行為健康問題,除了上面說的家庭教育,我們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社區環境中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都不能掉以輕心,應及早予以關注并進行矯治,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家庭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論文05-15
[優秀]家庭教育論文05-23
特殊兒童家庭教育論文11-16
家庭教育學論文11-21
家庭教育學論文題目11-11
家庭教育論文(通用16篇)12-23
家庭教育論文15篇(通用)05-19
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論文11-09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07-05
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研究的論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