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等教育改革看我國聲樂教育改革現狀
長期以來,聲樂教育都沒有停止過改革創新的腳步,在授課模式上也有很多變化,怎樣從高等教育改革談我國聲樂教育改革現狀?
一直以來,我國高等音樂教育中的聲樂教學就從未停止過改革和創新,但過去較為注重專門化教育,而忽視了綜合素質的培養,造成了知識面過窄、功利性過重、知識結構單一的狀況。這與科技高速發展、專業知識快速更新和職業壽命越來越短的現代社會已經極不相適應了。這種不適應也反映在了高等聲樂教學的課程體系上,傳統的聲樂教學課程設置單一,教學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性,相關理論綜合能力培養薄弱,與其他相關科目缺乏聯系。下面本人先談談聲樂教學現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先進教學理念給力和教學方法的腐朽無力
在高等教學改革的推動下,音樂專業中的聲樂教學也發生了眾多變化。大多數音樂類院校的教學理念都是致力于讓藝術走向大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服務。但實際中,大部分高等藝術院校中的聲樂教育還是處于一個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還是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言傳身授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互動性,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造成了學生主觀能動性較弱,專業面過窄,知識結構單一的局面。這種現象儼然與目前推崇的教學理念不相適應,大大影響了教育改革的前進步伐。
二、豐富多樣的授課模式和陳舊單一的授課內容
長期以來,聲樂教育都沒有停止過改革創新的腳步,在授課模式上也有很多變化,創造除了形式多樣的授課形式,在個別課(一對一)的基礎上,有效地加入了小組課(一對二或一對多)的教學形式。但是就教學內容上來看,大部分還是“換湯不換藥”的狀況,一對一形式的授課內容就是兩個步驟,先進行發生訓練,之后就是歌曲演唱訓練。而所謂的小組課,就是將其演變成個別課的濃縮版,雖然上課的學生人數上增加了,但授課內容變化并不大,還是停留在“一對一”的教學形式基礎上。教師只是將教學時間均等地分到每位學生身上,進行發聲與歌曲的訓練。這樣顯然是失去了小組課的教學意義和目的,聲樂教學的小組課應該是旨在提高學生的理論素質,增強學生的聲樂教學、藝術實踐能力,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如果只是注重聲樂技能教學,培養的學生踏入社會只會唱歌而不會教學和無法參與社會中其他的藝術實踐。從事教學活動長期不能進入狀態,這將嚴重影響今后的藝術教育質量。
三、復合型人才需求的給力和學生綜合能力的無力
高等音樂教育聲樂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尤其是聲樂教育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但是由于長期以來,聲樂課程的設置較為單一,片面強調專業技能的訓練,“重技能輕理論”的局面導致學生的基礎理論的系統構造非常薄弱。各門學科呈現出單線化發展的態勢,形成了各科專業各自為界、各自獨立的局面。課程想近不相容,相關不相干,相承不相接,相予不相濟,相遠不相通。聲樂教學也因為長期重視技能而與其他相關知識領域嚴重脫節,課程設置重視本專業領域的縱向深入研究,而忽略了與其他知識的聯系與銜接。這就導致了學生只會“關門造車”,局限在狹小的琴房中練唱,對別的知識領域毫不關心,學生猶如井底之蛙,獲得知識的渠道閉塞,直接導致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無力。在這種局面中,要培養出適應社會文化發展的復合型人才是很難實現的?梢姡绾胃鼮榭茖W地、有效地、系統地設計整個課程體系勢在必行。
四、聲樂教學改革重在創新
創新之一,運用科學的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
聲樂教學應該要徹底拋棄一些陳舊的教學觀念,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教學指導綱要》的要求,建立適應于現代社會發展的新的教學理念。聲樂教學是一種主觀性較強的學科,有很多知識的掌握都非常的抽象,除了外在的歌唱肢體表現外,不再具備直觀性。歌唱過程中各器官的運動配合只有學生自己能體會。過去聲樂教學由于手段單一,教師幾乎都是全憑感覺和經驗,學生往往不能真實地感受和理解,課堂的時間也是有限的,F在的科技如此發達,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工具,不再拘泥于言傳深授。多采用多媒體軟件、微格教學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如采用錄音器材進行教學,可針對演唱技能的學習;采用微格媒體教學,可教授聲樂教學技能;設計多媒體課件教學,傳授聲樂理論知識。聲像設備作為聲樂教學的輔助工具,為聲樂教學的直觀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通過這些方式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演唱狀況,可以根據錄音錄像中課堂上良好的聲音狀態去進行課下練習,以自身為參照,讓良好的歌唱感覺較長時間的保持下去。除此之外,這種方法還能夠幫助學生克服歌唱中一些不好的肢體習慣,幫組學生建立良好的臺風和演唱風格,同時學生還能通過錄像總結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進行比較和調整,進一步提高了歌唱水平。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情景豐富,氣氛活躍,而且能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學習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創新之二,理論結合實踐,完善課程設置。
1.聲樂個別課與聲樂小組課相輔相成。兩種授課模式各有優點,個別課形式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讓學生的演唱技能得到更為有效的訓練;小組課能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兩者缺一不可。我們要充分發揮兩種模式的優勢,注重多種模式的融合,豐富課堂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不同水平聲樂學習者,教學模式的組合也是不同的,要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逐步進行調整,比如可以根據學生程度深淺或者年級的不同,調整個別課與小組課的比重。2.聲樂課與輔助課程相濟相承。我們要知道聲樂課程絕對不是單一存在的,它與很多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是存在或多或少聯系的。要改變以前聲樂教育重技能輕理論的舊模式,要建立一個以專業訓練為中心,其他相關課程為輔助的體系。既要掌握科學的歌唱技巧,又要重視基礎理論學習;既要訓練歌曲演唱,又要掌握一定的鋼琴伴奏能力;既要會唱還要會教;既要扎實的掌握聲樂演唱技能,又要提高全面的音樂修養。
3.聲樂課與公共理論課相融相通。在實際的教學中,學校的公共理論課與專業課似乎是天經地義地互不問津、互不通融,形成了一種“天然”的封閉狀態。其實不同學科之間也總是存在或多或少、或遠或近的聯系的。比如:技術與藝術、藝術與文化、文化與人文等。我們要著眼于21世紀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趨勢,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科學、合理、系統,解決原有的一些課程不相通的問題。
創新之三,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如何有效地促進教育改革與創新,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是關鍵所在。要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樹立敬業精神。我認為,教育學生最為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愛心,否則就算是才高八斗的老師也是不會受到學生歡迎的。此外,作為一名聲樂教師,不僅要有正確的聲音觀念,掌握科學的歌唱方法,還要了解全面、系統的聲樂理論知識以及其他領域的相關知識。要有靈敏的“耳朵”,因為聲樂教學主要是聽過聽覺來進行的,如果老師聽覺不靈敏就不能正確地辨別學生的聲音問題,可能會誤導學生。聲樂教師還要培養極強的應變能力,要能根據學生的各種問題,及時的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調整。聲樂教師還要不斷提升教學創新能力,對一些教學效果不佳的教學方式進行研究創新,提高教學效率。只有每位教師能不斷地完善自己,聲樂教學的改革創新才能獲得成功。
以上是本人對聲樂教育專業改革的一些較為粗淺的看法,聲樂教育的改革為我們創造了拓寬教學形式和施展教學手段的平臺。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道路還非常漫長,需要我們這一代人不斷地去努力探索。本人也期待廣大同仁們能探討出更好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推進高等音樂教育的改革步伐。
【從高等教育改革看我國聲樂教育改革現狀】相關文章:
雙語教學在我國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論文02-25
論文:教育改革論03-28
高職農畜特產品加工專業現狀及教育改革探析12-04
教育改革倫理規范的意義11-17
試論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從“工作本位”到“學生本位”的探索12-04
高等林業教育改革與森林科學02-19
大學計算機教育改革12-04
法學教育改革論文范文03-1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