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題開題報告(精選10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校課題開題報告(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課題開題報告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在這丹桂飄香,秋高氣爽的美好季節,我校隆重召開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會。這是我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一件大喜事。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專家親臨開題報告會,這是對我校課題研究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對我校課題研究組成員的鼓勵和鞭策。今天的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會,是白中課題組成員進行更深入的教育科研工作的良好開端。在此,我謹代表白澤湖中學和全體課題組教師對蒞臨白中的各位領導、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課題研究是項意義深遠的教育科研工作,旨在通過教師課題研究的過程,共同探討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技藝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影響,促進教師在不斷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中積淀教育經驗,分享教學智慧,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引導教師在理性地思考中歸納總結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教學的實效。
課題研究是學校提升辦學品味的必由之路。目前白澤湖中學正在爭創省示范,課題研究是學校升格、教師升職的重要臺階,也是學校組織教師有效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推手。
開展課題研究有利于教師的個人成長。課題研究的過程是教師分享教育生命,感受教育幸福的過程,是教師職業價值的精彩綻放。在研究過程中,教師以理論學習為先導,以探索實踐為重點,把敬業愛生溶到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之中,在課題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積累了較多的卓有成效的做法和經驗,既豐富和推進了研究,又豐富和提高了自己,以艱辛的付出換回了豐碩的成果,也為學校的教育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
開展課題研究可以促使教師更清楚地意識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覺地選擇更科學的教育理念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教學。育人為本,科研先行。有沒有高規格、高質量的課題研究成果,這是衡量一所學校教育教學研究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因此,爭出高規格、高質量的課題研究成果已經成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奮斗目標。在當前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大好形勢下,我校語文組和政治組申報的課題研究順利開題,是我校繼數學組省級課題開題之后教學研究工作的又一次突破,必將進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科研水平。
希望課題組全體教師明確肩上的光榮責任和各自的研究職責,再接再厲,不斷探索,不斷突破,在今后的一年里,發揮才智,奉獻汗水,圓滿完成課題研究工作,以豐厚的科研成果,回饋各級領導、各位同仁的熱忱期待,期待各位同志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人人爭當教研骨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使自己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預祝開題成功,課題研究圓滿成功!謝謝!
學校課題開題報告 篇2
校本課題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整合發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總結和提煉出來的、以學校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研修活動。如何通過校本課題研究,有力地促進我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從而構建我校“各盡所能,各學所需,各得其所”的“合適教育”模式,從而深化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是目前我校迫切需要探索與解決的課題。
一、問題的緣起
1.時代發展的需要。《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指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苯逃俊镀胀ǜ咧姓n程方案(實驗)》指出:“學校應該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鼓勵教師針對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開展研究,重視不同學科教師的交流與研討,建設有利于引導教師創造性實施課程的環境,使課程的實施過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皩嵺`證明,要實現高中的多樣化發展和特色發展、初中的均衡發展,創建一流的、高水平的現代化中學,需要想方設法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步伐,培養一流的教師隊伍。
2.學校發展的需要。20xx年,我校開始實施了“雙主協調,全效教學”、課堂教學“20+20”分鐘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實驗,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有一個關鍵因素制約著研究,就是教師的專業成長跟不上課堂改革的要求。平心而論,目前在我校的課堂里,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此類現象:教師用自己以前的老師的方式方法,把教科書上的知識原封不動地搬到課堂上,塞進學生的腦袋中;老師們喜歡做知識“搬運工”,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已有的經驗和套路,且樂此不疲;總是重復著上一代“搬運工”的做法,不愿做半點的更改;一旦涉及到了“成長”、“自主”等需要拋開很多固守的東西重新出發時,就往往選擇逃避、妥協和放棄,課堂教學面貌仍然是濤聲依舊!究其原因主要有五:教研沒有好的主題、教研不切合教師的需求、教研的內容質量不高、教研的組織不規范、教研缺乏獎勵機制。
3.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我校大多數教師是“一群渴望通過個人奮斗追求最大人生價值”的追夢者,他們有強烈的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因此,探索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師成長模式,引導教師追求成功,已是學?滩蝗菥彽墓ぷ。新課程背景下,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通常要經歷兩個轉化,一個是從教學新手向教學能手的轉化,另一個是從教學能手向研究型教師的轉化。第一個轉化可以依托教育教學的不斷積累,從而提高實踐能力;第二個轉化則更多需要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激起他們學習和解決教育實踐難題的興趣,促使他們通過科學研究把握教育教學理論,并且不斷地總結、概括和提升自己的教學經驗,力爭在教育教學中有所創新,逐步向既能教學又能科研的研究型教師轉化。而校本課題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優勢,決定了它是使教師向研究型轉化、獲得自我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
所以,對我們學校,對我們教師而言,本課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較高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課題概念的界定
1.校本課題與校本課題研究:“校本”是校本小課題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立足學校,從學校實際出發,為了學校和教師的發展;同時更強調學校對這項研究工作的全面管理!靶1尽边有一層隱藏在深層處的含義,那就是“小”,課題立意必須是小課題!靶 辈⒉皇钦f研究的問題無足輕重、不關痛癢,恰恰相反,小課題研究應該針對教育教學中的關鍵問題開展研究。如新時期教學工作面臨的種種問題,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學生學習品質培養、學習方法指導、學習習慣養成研究等。這些問題都是關鍵問題,但也是大問題,在研究過程中,要結合實際、自己的特長及興趣,尋找“小”的切入點,從而在實踐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小”主要有三方面含義和意義。一是切入點小,即教師針對教育教學實踐中最具體、最真實的問題開展研究。這就使研究易于把握和操作,避免了以往一提到課題就片面追求大而空、忽視實效性和針對性、到頭來教師仍感到自己離科研太遙遠的“務虛”現象;二是時間短,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從而克服大課題研究三年五年才能結題,周期長見效慢、人員變動大熱情容易消耗等弊端;三是難度相對降低,校本小課題研究目標明確單一,針對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進行,操作程序也就相對簡單。教師只要明確研究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之后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就可在學校申請立項,在實踐中開展研究。這樣的研究使教師很容易享受到教科研的成就感。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界定“校本課題研究”:從我校實際出發,教師把教育教學中真實的具體的問題,特別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問題,轉化為課題加以研究的活動。它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從研究范圍上看,可分為教育問題研究和教學問題研究;從課題的來源上,可分為實踐中具體問題的研究、總課題分解出的子課題的研究等等。
2.教師專業發展:華東師范大學陳玉琨教授說過,“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在充分認識教育教學工作意義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專業精神,增強專業修養與掌握規律,拓展專業知識,強化專業技能的過程,是教師在教育這一特殊的崗位上充分實現自身人生價值、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的過程”。這就需要探索我校老師在立志、育人、教學、教研等方面的專業成長因素和路徑。
三、理論支撐
1.行為科學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著重點在于人,它關注人的興趣態度、情緒積極性等對工作及其效率的影響,從人性、心理的角度來剖析和改善參與者的主觀條件,從而帶動對客觀因素的改變,以期總體上完善管理體制提高工作效率。在學校教育管理中,重視教職員工在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強調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激勵教師的工作熱情、事業心、成就感,改善教師的人際關系,增強組織凝聚力和群體意識。一所學校只有正確引導群體心理,發揮群體動力,才能充分激發群體士氣,增強群體凝聚力,減少群體內部沖突,加強與管理者配合力度與默契,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2.需要層次理論。需要是人類行為的積極的動因和源泉。需要引起動機,動機驅動行為。馬斯洛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當某一種需要沒有滿足的時候,人就會去追求它,從而產生內驅力。當這種需要滿足以后就不再有動力了。而這時又會產生高一個層次的需要,再驅使人去追求它,直到自我實現。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如果學校幫助青年教師知道他現在處于需要層次的哪個水平上,他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那么,學校就能在相應的方面給予培訓而滿足教師的這些需要,以促使青年教師其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
3.目標設置理論。這是愛德溫洛克于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的,強調目標在行為中的作用。他認為在決定個體的行為方面起直接作用的是個人本身為自己設定的具體目標,目標的最基本作用就是引導個體行為的方向,使個體的思想和行為沿著特定的軌道進行。它使人們知道他們要完成什么任務以及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完成。根據洛克的目標設置理論,在教師培養中,學校通過一定的培訓措施,引導青年教師為自己設置目標,將他們的行為統一在一個方向上,以此調動其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在組織管理中應采取目標明確化,而不是簡單地告訴青年教師“盡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同時應對目標過程及時反饋。
據此,本課題將在行為科學理論等指導下,理論聯系實際,研究學校發展方向與教師發展的關系,建立相應的校本研究機制,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引導教師不斷轉型升級,實現專業發展。
四、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研究目標。
(1)期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形成我校相對穩定的教研文化氛圍,從而涌現出一批校本教研帶頭人,帶動“合適教育”的研究,落實“20+20”課堂教學。
(2)期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建立起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工作機制和體系,讓校本教研成為教師自覺行為,讓校本問題研究成為我校教師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2.研究內容。本課題的研究內容是:
(1)制約中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因素;
(2)促進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
。3)培育中學教師自覺開展教育科研的動力機制。
3.研究的重難點:“促進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是研究的重點,“培育中學教師自覺開展教育科研的動力機制”是研究的難點。因為這兩個問題是困擾我校教師如何轉型升級,不斷成長成熟的關鍵。
五、課題研究的思路、方法與方案
1.研究的思路。本課題將在建構主義理論、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等理論指導下,從現狀及問題出發,探索基于校本課題研究的教師專業成長策略,并通過教師成長軌跡的個案研究,為教師提供成長范例;狙芯克悸窞椋赫{查-分析-設計-實踐-總結-推廣。
2.研究的方法。本課題將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生學業成長進行互聯互動式的研究,克服過去只重視對學生而忽視教師自己的研究缺陷。研究周期為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
(1)調查研究,發現問題:通過對教師專業成長的現狀進行調查,摸清制約中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各種因素。
。2)理論研究,設計方案: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對制約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因素的學理分析,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能方法,然后設計出符合面向全體教師、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的可能方案。
。3)開展實踐,探索路徑:根據設計的方案,組織教師開展一定范圍的校本小課題行動研究,以此探索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
(4)總結比較,逐步推廣:對實驗教師的研究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提出本項目的結論,然后在全體教師中進行推廣。
學校課題開題報告 篇3
本文主要從分析德育現狀,拓展德育課題、建設教師隊伍,形成育人環境這幾個方面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德育要求缺乏一貫性;重智育輕德育的傾斜價值取向;家庭、社會與學校德育步調不一;教師思想不統一,共識沒達成,德育體系沒構成;抓學習研討;抓實踐體悟;抓反思重建等,具體材料請詳見下文:
一、分析德育現狀,拓展德育課題
學校在規劃重點課題“學校整體性德育體系構建研究課題”中,對“中學的德育現狀究竟如何”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深入的分析。調查分《教師問卷》、《學生問卷》和《家長問卷》,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選取xx中學原一年級160人,原二年級150人,原三年級170人;選取與學生樣本相關的任課教師、班主任及學校德育干部、校領導30人。調查結果均通過統計對比分析。這項調查結果比較準確地反映了以前xx中學德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工作,提供了現時的著眼點和著手點。為此,我們對這項調查結果與分析特別予以總結。
調查結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貫性
德育目標內容缺乏一貫性。
德育工作必須要有明確的德育目標和要求,也就是說,通過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長為具有何種道德品質的人。變動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總是浮在表面,難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導的德育目標總是變來變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緒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風。這種尚處于“他律”階段的道德行為,一旦脫離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狀態。
調查結果2、重智育輕德育的傾斜價值取向
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成了一種普遍的傾向。從過去的“只要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國熱”、“電腦熱”,人們的意識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識,看重分數的傾向。家長只關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視思想道德品質,高校錄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現。社會需要、就業壓力、高收入的回報,以及家長的投入與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升學競爭的壓力,這就使學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牽制。在很多學校,德育處于智育的從屬地位,評“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體性、完整性及滲透性都不能在學校工作中有所表現。因此,德育工作總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實到學生道德行為的改變上來。
調查結果3、家庭、社會與學校德育步調不一
學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學校內部的德育環境建設由于受物質條件的`制約普遍比較落后。而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影視、娛樂場所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學生社會生活的領域迅速擴展,大量家長長期外出打工,單親家庭的出現,無不使學生的成長脫離了家長的正確引導,這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學校德育側重于正面教育,灌輸的是真、善、美的東西,而學生在家庭、社會卻耳聞目睹了許多光怪陸離、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這樣,學生一旦走出校園,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會時,便會感到學校、老師灌輸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顯得多么單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現了“學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學生回家兩天”的狀況。
調查結果4、教師思想不統一,共識沒達成,德育體系沒構成
教師比較重視對學生進行道德知識的灌輸和教育,忽視學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視作為獨立個體,有著巨大發展潛力和個別差異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視了學生個人存在學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起不到共同發展的作用。各個環節、部門在對德育的認識上沒有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構成德育體系,形成德育氛圍。
實驗研究表明:改進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樹立學校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已成為擺在面前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學校經過認真分析,確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堅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則,“以人為本”,樹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確立“抓基礎、嚴管理、重建設、講實效、創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學風,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為德育工作重點,逐步完善教師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擴展德育的深度和廣度,完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結合”網絡,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學校德育體系,實施德育的現代化、科學化,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二、建設教師隊伍,形成育人環境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引導者,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學習研討——實踐體悟—反思重建”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師隊伍建設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學習研討。
“整體構建學校德育管理體系研究”推廣實驗,要求從校長到教師的整個教育觀念進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學生的終身學習和主動發展為基礎、以生命觀為核心的涵蓋著目標、價值、對象、活動及管理的現代教育觀念系統,并通過積極的研究性實踐,將理念轉化為校長、教師的不斷創新的教育教學和辦學行為為。因此,學校了“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立足終身、管有特點、教有特色、學有特長”的辦學理念。
2.抓實踐體悟。
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學能力的提高,理論學習是基礎和前提,但光憑看專著、學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通過自身的實踐和體悟,才能逐步達到觀念的內化和遷移,并將內化了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因此我校實驗課題開題以來的推廣實驗中,十分注重抓教師的實踐體悟,一方面充分關注日常的課堂教學,通過班級的班團活動來具體指導和掌握教師日常德育管理實踐的狀況;另一方面,學校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專題研討活動來強化教師的實踐體悟,每學期以學科組為單位開展一項專題研討,人人上德育研究課、個個班級召開主題班會,豐富的經常性的有指導的實踐活動,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堅實和寬闊的舞臺。
3.抓反思重建。
“學校整體性德育體系的構建研究”非常注重教師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養。主動的反思習慣、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師自我持續提高與主動發展,成為“智慧型”新型教師的一種重要途徑。我校將培養教師的反思和重建能力與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緊密結合,作了積極的探索:
一是進一步完善了學校不僅是育人的主陣地。而且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學校注重研究新時期校園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以及教育發展的規律,研究學生的特點和成長規律;
二是根據教師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筆記”,校實驗指導小組及時發現和捕捉教師實踐研究中的“亮點”,并幫助其總結,形成案例或課題,開展個人特色項目的研究;
三是充分發揮教研組在培養和提高教師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獨特作用,在組內積極倡導經常性的集體反思和重建,并根據實驗過程出現的問題確定新的課題研究,為德育課題研究了更多新的內容,學校各實驗教師向學校課題組申報了14個子課題,研究的范圍涉及到學校德育管理的各個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因此學校課題指導王賢銀校長了“讓校園充滿教育,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智慧促進發展”的教育思想。
學校課題開題報告 篇4
一、課題的提出
(一)幾個契機
1、適逢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頒布
xx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切實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德育實踐活動開題報告。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
2、趕上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德育工作帶來的深刻嬗變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賦予了德育的目標、內容、途徑、方法、評價等方面新的內涵。在這一背景下重新思考學校的德育,積極探索新的德育工作方式,應該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項迫切工作。
3、基于我校"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給德育工作奠定的良好基礎
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全面開設,促進了學生多方面的進步與發展,確定了今后發展綜合實踐活動實效性的發展方向,同時獲得了開展德育實踐活動的初步經驗。
(二)面臨的問題
1、應式教育的烙痕仍在
對德育實踐活動的認識深度不夠,應式教育仍在學生身上打下了很深的烙痕,他們的時間、精力都用于學習,而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2、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過分溺愛;疏于管理;重知識輕德育。
3、德育教育實踐性的不足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道德教育習慣于采取灌輸、說教和強迫方式,達不到學生的自主參與,沒有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
4、我校面臨的實際問題
我校的前身是一所廠礦子弟學校,因工廠破產,教師人心渙散,隊伍極不穩定。面臨著全國性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明顯滯后。為了使我校盡快適應新形勢、快速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李學軍校長提出"以德育工作為龍頭,振興我校教育教學"的學校戰略發展思想。
鑒于如上情況,我們提出"德育實踐活動的研究與實踐"的課題。
二、課題的界定
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是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過程,活動是德育的生命。德育活動課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就是對學生德育過程施加外在的影響,使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內在結構發生變化。通過內外的交流互動而起到積極有效的教育作用。
基于上述思考,我們把"德育實踐活動研究與實踐"界定為:以體驗活動為基本活動形式,在德育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生活的情趣,形成健康人格,在優化體驗教育情境中,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養成規范的行為習慣。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意大利教育家但丁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可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少年興則民族興"。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管理者,乃至領導者。我們必須充分認識青少年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國務院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之際,我校要以新課程為標準,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并以德育工作為突破口,使我校進入健康、和諧的發展軌道。
四、研究的原則、內容和方法
(一)原則:
1、主體性原則
主體間既能發揮各自的作用,又能形成合力,發揮主體效益。
2、方向性原則
以活動為中心,在活動中認知、體驗、養成習慣、促進德育發展。
3、科學性原則
根據不同的德育內容,選擇不同的德育途徑,對應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德育方法。科學進行,不斷創新。
4、操作性原則
方法一定要適合中學生發展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內容:
1、倚重社會資源,創建德育良好環境。
我校周邊有著得天獨厚的德育實踐活動環境。
永濟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名勝古跡星羅密布,如四大名樓之一鸛雀樓、盛唐鐵牛、普救寺、五老峰、柳宗元故里、司馬遷墓等,展現并代表著中華五千年的人類文明,是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有效基地。
我校所處鋁電社區,駐有關鋁集團、北化公司、永濟發電廠等企業,是對學生進行改革開放成果教育的生動場所。
定期邀請關公委老干部、部隊退休老干部、我校有成就的校友等作主題報告,感召、引導師生關注社會、關注人民,發展自己,樹立社會責任感,提高思想認識水平。
2、增強家校聯系,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
三字經里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復雜的任務,."可見,教育工作不僅需要學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長的配合。為此,一定要做好以下3個堅持:堅持每學年至少召開兩次家長會、堅持每學年2次發放"家長評價老師意見表"、堅持每周填寫"家校聯系卡"。
3、占領學校主陣地,唱好教育主角戲。
以養成教育為重點,培養學生衛生習慣、節約意識、勞動意識、尊師意識、遵紀意識等。首先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我校設有在黨支部領導下的政教處,負責起草制訂《文明禮貌五十條》、《學生一日常規》,班級考核制度、評比制度、學生干部值周制度等。從升旗、上操、衛生、紀律等方面對班級進行量化考核,做到日查、周結、月評比。其次做好輿論引導,行動示范。
4、重視各項德育實踐活動,"以活動促發展、長才干、提素質"。
堅持一年一度的慶祝六一、開學典禮、國慶美展、秋季運動會等校園活動。班級搞好主題班會、元旦聯歡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級書、畫、寫、演講等創作大賽和學科競賽以及各級運動會,在參與過程中獲得思想教育。
在此基礎上還要繼續創新,開辟德育實踐活動新領域。
5、建立科學評價體系,正確激勵和引導。
形成綜合多元的的指標體系,在評價內容上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運動健康、道德品質、公民素養等綜合素質的考查,在評價標準上注重個體差異與個性化發展的評價。如集體榮譽上,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對個人評價,多設單項獎,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
(三)方法:
在活動的策劃、設計上體現教師的主體性;在活動的參與、認知、體驗、鍛煉、自我評價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堅持教育引導與嚴格管理并舉,以活動促發展,以活動長才干,以活動提素質,綜合多元的評價體系,倚重社會力量,增強家校聯系的"三結合"。
具體方法是:經驗總結法、社會實踐法、分析辯論法
榜樣示范法、自主管理法、綜合比較法
五、"德育活動實踐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研究的基礎與條件
(一)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宏觀要求。
(二)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與幫助。
(三)我校多年來對德育活動非常重視,有一定的經驗。
我校前身是一所軍工廠子弟學校,30年里,一直秉承著艱苦創業的軍工精神,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一直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重"的辦學思想,設有主抓德育工作的政教處,有專職或兼職的政教工作教師,各項制度健全。
六、課題研究管理
負責人:李學軍(校長),負責課題組的組織、協調、實施工作。
合作者:劉衛云(教科研主任),負責方案計劃的制定等開題工作。
陳愛芳(教務主任),負責課題研究結果的的總結和交流
陳嶺(政教副主任),負責研究過程中資料的搜集和整理
李紅(思品教師),負責過程性評價工作。
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師配合。
七、研究過程和預期效果
(一)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xx年1月--xx年1月)制定德育工作總體實施方案、做好開題報告。
2、實施階段:(xx年2月--xx年12月)按計劃進行課題的研究和實踐,注意同時積累過程性資料,做出各階段的總結評價。
3、總結階段:(xx年1月--xx年12月)整理、分析材料,總結、提煉材料內容,形成研究成果,寫出研究報告。
(二)預期效果
1、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2、校園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3、絕大多數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優良校風。
4、德育實踐活動的課題研究帶動激活學校教科研工作。
5、爭創德育先進集體。
八、成果體現形式
文字性資料、影像資料。
學校課題開題報告 篇5
一、選題緣由:
在體育課上出現了幾種現象:
現象一:體育課游戲比賽中經常會聽到男女生間的呼喊“男生漏油、女生漏油”;
現象二:就是你啦,不然我們隊就不會輸,一種埋怨的聲音;
現象三:老師他總是一個人玩不讓我們玩;或是老師他不跟我玩;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場面。
現象四:每個班總是會發現一些孤獨的小身影,不參與、不交流,自己一個人玩等,這些不和諧的聲音和場面,不時出現在我腦海里。
在社會迅猛發展時代,在現代社會生活和科學工作中,都是通過各種方式的交流合作完成的。一個創造者必須善于通過合作,借助他人的智慧、力量和其他資源來贏得成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合作尤其重要。那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首先應從課堂上做起。而現代的學生聰明、好勝、個性強,更需要一種新穎的學習方式來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吸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水平,這一目標的達成可以通過合作方式來完成。
二、課題的界定
體育教學中合作方式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性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它將教學活動定位在一種互動的復合活動上。在體育教學中變教學為開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通過師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形成多元交流的統一體,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積極合作來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它充分體現了體育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發揮教師的創新教學,培養學生主體性創新學習,為全面實施新課程標準奠定基礎。體育教學中的合作教學形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師師合作、師生合作、生生合作。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更能讓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增強體能;
2、學會學習和鍛煉,發展體育與健康實踐和創新能力;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3、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合作與交往能力;提高自覺維護健康的意識,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
四、研究內容:
1、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的培養;
2、體育教學中師師合作方式、師生合作方式、生生合作方式的探究;
3、體育教學中對部分問題學生師生合作方式的探究;
4、“合作方式”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五、研究的方法與措施
。ㄒ唬、研究的方法:
1、調查研究法
2、文獻研究法
3、個案調查法
4、動研究法
5、比較研究法
。ǘ⒋胧
1、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合作意識的認識,通過宣傳與激勵來加強學生對合作意識的認識。
2、將現有教師資源進行優化組合,構建出一個有效的、富有激勵性的、能操作的、可持續發展的師師交流平臺。
3、在教學過程中把小組活動進行合理搭配、優化組合促進發展。
4、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必須加強了組長的培訓。
5、對問題學生進行歸類,并探究出與這些學生進行交流與合作的方式。
六、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主要是查閱文獻,組建課題組,認真學習有關理論,統一認識,制定研究實效方案,了解學生的認識狀況,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礎。
2、操作階段(實驗階段):主要是運用調查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個案調查法、動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積累相關資料,確定試點班級和內容。
3、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
4、課題結題階段:深化和鞏固課題研究,形成操作模式,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
七、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課題組負責人:劉燕(負責課題計劃的制定、實施、資料匯總、撰寫教科研論文或報告)
課題組成員:萬敢云、曹睿、劉愷瑞(負責課題的實施、資料的收集)
八、預期的成果:
1、讓學生能融入到集體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2、讓每一個學生在身心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健康成長;
3、讓學生能感受到小學體育課堂的快樂!
九、參考資料:
1、《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王坦中國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4
2、《試論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肖斌《體育教學》2000.4.
3、《對十種體育教學模式的分析》毛振明《體育教學》2000.5
4、《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思考》馬翠云《體育教學網》劉燕執筆2013.4.10.
學校課題開題報告 篇6
本課題屬于長春市教育學院關于《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與管理策略的研究》的子課題。它是在學校快速發展的時期鄭重提出的。我們旨在通過以課題形式的研究來有力地促進學校文化建設,在校園內營造起一個優美的自然物質環境與和諧的人際關系環境,置身其中,讓教師活得幸福,教得精神,讓學生過得開心,學得主動,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還教育以本來就應該具有的高貴的靈魂。同時,我們還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去努力探索建設校園文化的途徑與規律,從而使學校的發展不斷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我們清醒地知道,湖南大學排名,學校文化是一個學校長期的積淀形成的,學校文化建設自然也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積淀的過程;但我們同時也明白,本課題的研究意義重大,它或許能夠使我校的學校文化建設從無意識走向有意識,從自然發展走向尊重規律,這就能夠讓我校的文化建設逐步沿著科學、高效的方向發展,F將本課題研究的相關問題報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一)國內大環境的啟示
20世紀80年代,校園文化一經提出就受到人們的重視。通過研究,我們發現了三個方面的客觀原因。第一,校園文化作為一種微觀現象,這是學校管理發展的高層次追求。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校園文化成了各級各類學校育人的一條重要途徑,成了學校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充分顯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層性、規范性和科學性,為學校管理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為校園文化的培植創造了優越條件。第三,隨著我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迫切需要學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上開辟一條新的路子,以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因此,校園文化在我國的興起是客觀必然的。
(二)學校發展的需要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也是師生文明素養、道德情操的綜合反映。校園文化建設反映了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要求。同時,校園文化作為蘊含精神因素、信念因素、傳統習慣和道德風尚等內容的一種精神和文化氛圍,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制約作用。它能潛移默化地熏陶人、規范人,而又使受約束的個體心甘情愿。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把素質教育的內容融合于校園文化活動之中,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徑。今天,我校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上級政府和人民大眾對我校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由于學生數和教師數逐年增多,辦學規模逐年增大,于是造成了教育難度、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的局面,所以,我們也迫切需要通過對校園文化建設課題的研究,在學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和管理模式上摸索出一條新路子,以適應我校不斷發展的要求。
二、研究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是校園文化本身內涵及功能決定的。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群體行為方式規則的總和,是學校全體成員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共同創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圍及相應物質形態,是學校這個共同群體精神風貌、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文化素質與文化集合的整體表現。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兩大部分。物質文化方面如校園環境、整體格局、人文景觀、文化設施等作為其物質載體,構成校園文化的物質內容與發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則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包括學校傳統、校風學風、禮儀規范、人際關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個學校的本質特征與精神風貌,對學校成員尤其是學生產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響。
校園文化在縱向結構上由表及里,可劃分為物質的、制度的、心態的三個層次,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校園文化形態的整體。
(二)校園文化的基本特性與功能
一般說來,校園文化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性:
(1)群體性。校園文化既不是某種單一表象的短暫顯現,也不是整體樣式的簡單復合,而是通過校園文化的持久、穩定的表現來反映學校主流與文化趨向。
(2)綜合性。指對社會其他文化既能繼承,又有吸收、選擇、過濾、整合與創造,在此基礎上綜合成一種特定的校園環境與文化氛圍。
(3)規范性。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特有的熏陶影響與約束教化,并因其不帶強制性而顯示出道德力量與文化定勢,調整、規范著學校群體的行為。
(4)發展性。校園文化的發展性一方面是社會發展使然及其映照,而同時又較突出地表現出自身的演進慣性。
從校園文化呈現出的上述特性,我們不難歸納出其以下幾方面的功能:
(1)認同作用。這是其群體性的必然功效。校園文化群體的道德趨向,歸根到底是一種人格、人品等的協調與認同。相近趣味、愛好的個性在整體傾向上而又不失個性風格,其實就是精神凝聚的一種心靈感應。
(2)修養作用。無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或精神方面,對學生主體的修養、熏陶都是客觀作用于主觀的持久表現。我們常聽到的書卷氣、學生味等其實正是校園文化定勢對師生氣質、風度等心理陶冶及修養教化作用的直觀烙印。
(3)規范作用。這是校園文化最主要的本質約束力,其作用的強度雖因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現出不同層次,但由于這種規范內涵的規定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感受又呈現出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內涵,從而顯示出無意、無形、無所不在與現實的制約力量。
(4)導向作用,F代條件下,校園文化是開放式的,從而為學校群體行為及價值趨向提供了較廣的選擇余地。同時,校園文化又以其文化物質的定勢為這種選擇提供了主動吸收與消化導向,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被動盲從,而能對任何非主導文化觀念和傾向進行抑制、批判與指責。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客觀上指導著學校群體的行為方式與精神傾向。
(5)娛樂作用。校園文化本身就是在教育活動中產生、形成并發展著的。通過開展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集思想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寓教于樂,教樂相融,不僅可使師生群體得到多層次、全方位、高格調的情感宣泄與交流,還會使他們在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中獲得身心愉悅與境界提高。
(三)研究意義
1、構建起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教師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學生過得開心,學得主動。
2、使學校有魂(精神)可守,帶動學校沿著良性循環的軌道發展。
3、完備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各項規章制度合法、科學、人性。
4、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切入點,推動學校素質教育實踐的深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三、理論依據
(一)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二)和諧教育思想
(三)創新教育思想
四、研究原則
(一)實事求是。
(二)整體規劃,分階段研究。
(三)邊研究,邊實施。
五、研究內容和研究重點難點
(一)物質的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道路景觀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設計、校歌的制定、學校網站的建設與管理等;
(二)制度的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日常規范、獎懲條例、教育科研、教師培訓、學生活動、飲食衛生等等;
(三)心態的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和諧人際關系的構建、學校精神的打造、師生心靈的呵護、團隊價值觀的形成等等。
其中,研究重點是制度的校園文化建設,研究難點是心態的校園文化建設。
六、研究方法
(一)文獻法
(二)討論法
(三)訪談法
(四)行動法
七、人員組成
略
八、人員分工
史富坤:參與設計研究方案,負責定期召集課題組會議,確定會議議題,督促研究落實情況,向學校行政與教代會提交供討論通過的研究成果;安排課題組成員參觀學習的相關事宜;邀請顧問到校進行學術講座和研究指導。
黃宏明:負責設計研究方案,撰寫開題報告、年度報告和結題報告,整理最終成果,統籌、審定書稿;聯系顧問,不定期地與顧問交流,聽取顧問的指導性意見。
課題組成員分工將詳見研究方案中。
九、研究時間
20xx年8月1日20xx年4月30日
十、技術路線與研究步驟
(一)技術路線
1、研讀文獻,探尋學校歷史,訪問學校歷史知情人,篩選、提煉學校之魂(精神)。
2、設計研究方案,據方案、按步驟、分階段進行研究。
3、課題組全體成員每兩周定期集中討論一次,內容主要是匯報并討論上一階段的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階段的研究內容。
4、至少每兩月向學校匯報一次研究情況。
5、及時向學校行政和教代會提供需討論通過的相關制度、措施。
6、及時向全校師生員工反饋研究成果,認真聽取全校師生員工的意見和建議。
7、已經征得學校同意,每學年進行一次年度報告和一次年度獎勵,最后結題時再進行結題獎勵。
(二)研究步驟
1、20xx年8月1日-8月31日,組建課題組并開展具體工作,完成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完成道路景觀建筑物的命名和一訓三風(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的提煉與論證。
2、20xx年9月1日-9月30日,完成課題開題論證,設計研究方案。
3、20xx年10-20xx年7月,研讀文獻,探尋學校歷史,訪問學校歷史知情人,完成學校精神的提煉;完成;、校旗的設計和校歌的制定;更新學校網站主頁,使學校網站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全校師生員工和社會的面前;進一步強化學校綠化美化文化的建設,增強學校環境的文化氛圍;完成年度報告。
4、20xx年8月-20xx年7月,進行學校制度文化的研究與制定,以之帶動心態文化的良性發展;完成年度報告。
5、20xx年8月-20xx年4月30日,完成制度文化的建設;完成成果整理;完成書稿撰寫;完成結題報告的撰寫,等待結題驗收。
十一、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一)學校的全力支持。學校已經深刻地意識到,本課題研究在學校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所以,相信學校將會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全力支持。
(二)強大的研究隊伍。本課題組成員,以學識論,幾乎全是學校骨干;從素質看,全部擁有可貴的敬業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且都能憂心于學校發展,愿意為學校的發展竭盡自己的力量;從行政職務上看,包括了學校黨務、行政、政教、教務、總務、工會六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遠矚,又便于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實現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
十二、預期成果
(一)優美、和諧、高雅、大氣的校園環境,成為師生學習、工作的理想之地,奏響春風化雨的育人小夜曲。
(二)改進后美觀大方、實用精彩的學校網站,既打開學校與外界溝通的通道,又提供師生在線交流的平臺,為學校培養個性化人才提供網絡基地。
(三)良好的校風,和睦的人事關系,逐步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樂做事的管理妙境。
(四)編印圖書一冊,匯集3年的研究心得,從理論到實踐闡述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行動,以鑒后人、啟來者。
學校課題開題報告 篇7
各位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校德育課題在這里召開開題報告會,這是我校教育科研的盛事,也是德育改革工作的大事。在這里,我對課題在省教育廳立項表示祝賀!希望課題組加強研究,圓滿地完成研究任務。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發展,科研先行。有沒有高規格、高質量的德育課題成果,這是衡量一所學校德育研究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因此,爭出高規格、高質量的德育課題成果已經成為我校德育工作奮斗的目標。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大好形勢下,我校今申報的德育課題被省教育廳批準立項了,這是我校建校以來,德育課題首次在省里立項,說明了我校德育工作得到上級部門的肯定,也是我校德育研究工作的一次突破,必將進一步提高學校德育的研究水平。
我校作為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高中,陽西縣的窗口學校,有著深厚的文化氛圍;學校非常重視課題研究工作,而且教研經費充足,這些都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這里,我再次表態,學校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課題的研究工作,為課題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
預祝開題成功,課題研究圓滿成功!
謝謝!
學校課題開題報告 篇8
學習的方式有多種,學習的時間也無限。學習書本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而貫穿學習始終,貫穿人生始終的重要的學習方法則是:閱讀。通過閱讀書籍,人們了解世界,獲取各種信息,掌握不同技能。地理閱讀,則是專門針對地理學習過程的閱讀方法。與其他的閱讀內容相比,專業性明顯,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但也不失與其他閱讀的共性。
本課題解決的問題:
一、首先要解決閱讀的一般問題。
什么是閱讀?閱讀有哪些方法?如何分類的?
閱讀的方法和需要通過閱讀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渠道很多,本課題是地理閱讀方法指導研究,地理知識,使我們學習的各種知識中的一種,地理知識既貫穿于各學科之中,又獨立成一門學科,其學科自有其特點和專業獨特性,因此,需要在眾多的閱讀方法中找尋出適合地理知識和地理課堂學習的一些方法。
二、尋找適合地理閱讀的方法。
適合地理學習的閱讀方法有哪些?地理閱讀有哪些使用的方法?本課題力圖從調查中,從教師實踐中,摸索出適合地理學科的有效的閱讀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
三、初中生成長的需要,一生習慣培養的需要。
初中是學生成長期最關鍵的時段,處在由孩童向成人的過度階段,其認識問題的能力正在擴大,這個時期形成的一些重要觀念、習慣,會影響孩子一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和不斷擴大的對世界的認識需求,正好通過閱讀地理知識相互對接,因此,許多孩子對地理課對外部世界非常感興趣,但是,受到我國教育中長期形成的對地理學科的一些做法影響(其中在有一時段為減輕學生負擔,去除地理高考學科地位),同時,學校和家長對地理學科的見解不同,以及孩子們不斷加重的學業負擔,往往出現學生沒偏見,家長有偏見;學生不偏見,學校做偏見;學生無偏見,課業時間沒法辦的現象;初期很喜歡,中期沒時間,后期出偏見的現實。因此,初中階段需要有好的地理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地理閱讀習慣,改變學生的這種狀況。而且,課外地理閱讀,就是一個輕松、自由、隨意的學習。也是一個不受時間約束,不受年齡限制,不被別人約束的學習。一旦學生形成習慣,會對他們終生產生影響。這就需要通過興趣的引導,并給以科學的指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很好的讓地理閱讀為孩子的成長服務。
四、初高中知識銜接的需要。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有關高中課程性質中談到初高中地理課程的關系:高中地理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相銜接,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球科學知識、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進一步掌握學習和地理研究方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基礎課程。
教育部考試中心印刷的,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中,關于談到: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試驗)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試驗稿)的有關內容。
在考試目標與要求:
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地理信息,包括讀取題目的要求和各種有關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夠快速、全面、準確的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
能夠準確和完整地理解所獲取的地理信息。
高中地理學習和高考地理試題對文科學生有這么高的要求,可是,受陜西初中地理不中考的因素影響,初中地理在家長、學校、最后在學生心目中形成副科,不中考科目的印象,所以,學生的學習受到很大影響。到高中后,文科學生地理基礎太差,地理閱讀習慣不好,使他們的地理學習大受影響,也使高考地理成績上升困難,因此,如何從地理閱讀入手,培養學生學習、閱讀地理的習慣,也為地理教育和地理教育科研提供一些第一手的資料和信息,是本課題要研究的第四個問題。
五、地理學科特殊的閱讀方法的探索。
地理學科有其科學的特殊性,它和文學性的閱讀不完全一樣,盡管文學中包含一些地理知識,但在地理學習中,需要學生學習學會各種地圖的閱讀尤其是等高線地形圖、地理圖表的閱讀、獲取相關地理信息,是需要進行專門訓練和指導的。
本課題主要進行問卷調查法和結論分析法,另外,還有部分資料需要查閱文件和上網查找資料。這三種方法都是課題研究通常使用的方法。根據研究的需要,把研究的有關問題設置成問卷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梢匀〉孟嚓P信息數據和為定性分析問題提供了相應的依據。當然,受問卷范圍和試題設置的影響,問卷調查也有一些局限和不完全。但使課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關鍵詞界定清晰、準確,限定研究范圍,明確其含義,提示課題研究方向和角度)
初中地理閱讀方法的指導研究,課題應當包含:初中地理,這是對研究對象的研究范圍的限定,一是說明這個科研課題研究的是有關地理方面,而不是其他方面學科;二是限定在初中階段地理知識的獲得方法。知識的獲得方法和途徑有多種,在實踐中學習,在書本中學習,尤其是學習書本知識,成為主要的學習獲取知識的途徑。今天,對于未成年人來說,許多知識的獲得,就是通過閱讀書籍,通過學校教育獲得。閱讀成為了解世界,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途徑。三是方法(查尋方法的概念)。
閱讀方法。閱讀是有方法的,但是,此處的閱讀不是該課題研究的重點,閱讀方法也不是研究的重點,但是,在課題名稱中已經包含一個基本范圍框架,即就是地理閱讀方法必須是我們熟悉的,尤其是初中地理閱讀方法我們必須清楚。清楚了地理閱讀方法,我們就可以進行相應的指導。
指導和研究,是兩個動詞詞組,前者對所知方法給學生加以指導,要求對方法類型、閱讀時間、閱讀書目、閱讀效果有所了解,后者要求對指導的過程和結果能夠做出相應分析,以便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閱讀方法加以改進,或為教育行政部門做出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范)
課題的研究主要分成三部分:
一、查閱文獻資料階段。主要是對有關閱讀及閱讀方法、地理閱讀方法的相關資料的掌握和了解。并從中選擇適合地理學習的閱讀方法。
二、調查分析階段。對初中學生閱讀范圍、閱讀時間、地理閱讀進行問卷調查,以便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有的放矢。
三、實踐指導階段。針對學生閱讀情況進行初步分析,然后,對學生進行分類,(年齡段、學業段、學情段、時間段),并且開出書目,進行閱讀指導(學期段和假期段、課內段和課外段)。
四、結果調查和分析。對于指導的學生,進行再次問卷調查,然后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和取得一些數據。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為研究中產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敘事、設計、課件、教具等等,這里的預期主要是對附件的成果表述)
課題成果的表述,在研究過程中,要進行相應的閱讀調查,需要設計調查卷試題,這在研究步驟中已經敘述。調查結束,還要進行分析和記錄,以便給下一階段的研究做好相應基礎。
同時,查閱資料,需要通過網絡和書籍,這些工作利用工作間歇就可完成。兩次問卷,需要年級組及班主任提供配合。也可以利用我們的課堂課余進行。
最后,需要對兩次調查,和其中的地理閱讀指導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形成分析報告。以論文的形式呈現。
學校課題開題報告 篇9
課題名稱:小學英語課堂游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
負責人:xxx
所在單位:xx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英語是一種國際語言。新的時代中,學習英語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個時代要求,如何讓學生更好更輕松的學習英語則成了我們需要迫切研究的一個課題。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對任何事情有了興趣就相當與一件事情成功了一半。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有極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促使他們認識新事物獲得新知識的強大動力。讓他們學習英語,不能讓他們感到是一種負擔,要培養他們的學習樂趣,低年級的外語教學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來培養他們學習的熱情,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他們在玩中學,唱中學,畫中學,設計各種各樣的游戲,以謎語和歌曲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課堂上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盡量采用小組活動,激發他們的成功感,升華興趣。隨著年級的變化,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都有所改變,外語教學也應該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加強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充分發揮其獨立性和創造性。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小學英語課堂游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就是通過實踐來尋找適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并促進學生學習的游戲。教育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弊尯⒆觽冊趧傞_始學習英語有興趣很簡單,但是要持續的對學習英語有興趣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所以課堂游戲在不同的情況下要進行研究討論而進行不同的設計。使游戲服務于課堂并對課堂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成立課題研究小組
二、總體目標
借助游戲讓學生愛上英語課堂,以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識。
三、研究方法
主要以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為主,個案研究法和調查法、觀察法等。
四、分階段開展研究工作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課題負責人楊曉玲擔任組長,組織成員呂姝斐、楊曉玲在5月20號之前制定好研究計劃和方案。每個月成員要交階段性總結或研究心得。
2、查閱收集相關資料,并針對不同的情境設計不同的游戲。
3、按計劃開展“小學英語課堂游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將不同的游戲運用于課堂教學,不同的'年齡段應設計適合他們年齡的游戲,不同的專題要有適合這個課題的不同的方法并針對實踐教學不斷改進并找到存在的問題所在進行新的設計與實踐。
4、及時進行教學心得體會交流,每周四進行碰頭交流、研究課題進展。將各自優點進行互學,缺點則不斷改正。一切為了學生。每個月25號前成員要交階段性總結或研究心得。
5、記錄整理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隨筆等。
6、分析處理資料,每個成員要有自己的課題總結報告,課題組則撰寫成果總結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研究成果主要以三種方式呈現:
一是展示,在課堂上針對不同的課堂內容使用不同的游戲。
二是相關材料匯編,主要以學生的課堂反映以及課后老師的及時總結反思組成。
三是實驗經驗文章(或論文)交流
同時本課題的成果將由若干篇相關文章、中期匯報、研究報告等組成。為了讓我們的研究成果更廣泛地體現它的社會價值,我們選擇利用網絡博客的形式來將我們的研究課題與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享,同時也用這一方式呈現給課題評審員們。
學校課題開題報告 篇10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準號:02-dt-10)。經領導批準,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匯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為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為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構建適宜于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為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于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并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斗,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纖為網絡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網,集視頻教學、監控、信息服務、學校管理于一體的校園網絡,實現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裝了數字投影機、實物展示臺、100英寸電動玻珠屏幕、多功能講臺、監控攝像機、29英寸電視機,上課教師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咨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著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于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于網絡平臺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1)21世紀的教師應該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圻m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
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僭诰W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谠诰W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墼诰W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為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偃绾芜M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酆侠淼爻浞值厥褂觅Y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學校課題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學校科研課題開題報告03-15
課題開題報告02-11
課題的開題報告11-24
課題開題報告12-04
課題開題報告的格式及開題報告的寫法02-06
課題開題報告格式及開題報告的寫法12-03
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11-15
主課題開題報告03-28
中學課題開題報告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