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精選11篇)
導語:畢業開題報告是由選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向老師們陳述,然后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歡迎閱讀!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1
哈爾濱工業大學
題 目:
院 (系)
學 科
導 師
研 究 生
學 號
開題報告日期
研究生院制
說 明
一、開題報告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目錄
1.課題來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1.課題的來源
1.2.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不少于500字)
2.國內外在該方向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2.1.國外研究現狀
2.2.國內研究現狀
(注意對所引用國內外文獻的準確標注)
2.3.國內外文獻綜述的簡析(不少于500字)
(綜合評述:國內外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3.主要研究內容(不少于1000字)
(撰寫宜使用將來時態,切忌將論文目錄直接作為研究內容,要突出本人研究內容)
4.已完成的研究工作
(詳細撰寫目前已進行的研究工作內容和完成情況)
5.研究方案及進度安排,預期達到的目標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5.1.研究方案(不少于500字)
5.2.預期達到的目標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5.3.進度安排(建議從進入研究課題時間開始)
6.為完成課題已具備和所需的條件和經費
7.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解決的措施
8.主要參考文獻
二、對開題報告的`要求
1.開題報告的字數應在5000字以上;
2.參考文獻應在20xx上,其中外文資料應不少于三分之一。碩士研究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著重查閱近年內發表的中、外文期刊文章,參考的近五年內(從開題時間算起)文獻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本學科的基礎和專業課教材一般不應列為參考文獻。
三、開題報告時間應最遲不得超過第三學期的第三周末。
四、如碩士生首次開題報告未通過,需在兩個月內再進行一次。若仍不通過,則停止碩士論文工作。
五、開題報告進行后,此報告同《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評議結果》存各系(院)研究生秘書處,以備研究生院及所屬學院進行檢查。
六、字體、字號及其他規定
論文中所用中文字體(除各級標題外)為宋體,各級標題用黑體;論文中所用數字、英文為新羅馬字體。
節標題小3號字,建議段前0.5行,段后0.5行;
條標題4號字,建議段前0.5行,段后0.5行;
款、項標題小4號字,建議段前0行,段后0行;
正文小4號字,建議段前0行,段后0行,每頁約33行。
七、層次代號及說明
層次名稱 | 示 例 | 說 明 |
節 | 1 □□……□ | 題序頂格書寫,闡述內容另起一段 |
條 | 1.1 □□……□ | |
款 | 1.1.1 □□……□ | |
項 | 。1)□□…□ □□…□□…□□ □□…… | 題序空4個半角字符書寫,內容空4個半角字符接排 |
八、常用的四種參考文獻類型標注形式。
(1)圖書文獻:
[1]唐緒軍.報業經濟與報業經營[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117-121.
(2)期刊論文
[1]覃睿,田先鈺.從創新潛力到創新成果:一個創新潛力形成與釋放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xx(2):148-152.
(3)學術會議
[1]張佐光,張曉宏,仲偉虹,等.多相混雜纖維復合材料拉伸行為分析[C]//第九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6:410-416.
(4)學位論文
[1]金宏.導航系統的精度及容錯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控制學科博士學位論文,1998:60-63.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2
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
學生姓名:學號:
院(系):中文系
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
題目:解析張愛玲小說的恐怖電影式鏡頭
指導教師:
20xx年xx月xx日
開題報告填寫要求
1、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1、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及院、系審查后生效;
2、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或按教務處統1設計的電子文檔標準格式(可從教務處網址上下載)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紙上后剪貼,完成后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簽署意見;
3、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1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20xx年4月26日”或“20xx-04-26”。
4、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的引注標準要參照<韓山師范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標準>(韓教字[20xx]53號)執行
1、本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研究目的:
張愛玲與電影有過長期親密的接觸,在小說寫作中創造性地化用了電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組合帶有豐富的視像性和表現力。文本以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為切入口,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意義:
本文通過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在體會張愛玲語言的“現代性”的基礎上,嘗試性地提出1種獨特的審美方式,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張愛玲小說的表現手法。
2、本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表現手法的研究主要從小說的電影畫面感、電影造型、電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張愛玲作品對電影藝術手法的借鑒技巧:
(1)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畫面感:<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造型:<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申載春);<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張江元);<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屈雅紅)等;
(4)研究張愛玲小說的死亡意識: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等
國外研究現狀:
海外研究對張愛玲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標等人對她作品的介紹與評述”“第2階段1985年至今,輻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華文文學的影響研究分析和評價”。1995年9月后,她在美國辭世后,海外學者多運用西方現代文藝理論來剖析。
3、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研究內容:
張愛玲的小說映照了1個陰陽不分、鬼氣森森的世界,恐怖鏡頭繁復繽紛,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擬鬼,她筆下的人物均飄蕩在凄冷荒涼的宿命軌道上。本文嘗試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在學術界既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從張愛玲小說、相關的研究書籍及其評論等出發,分析整理資料,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當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
4、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方案、進度: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初:收集資料。重讀作品,確定論文題目,查閱相關資料。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師的指導下,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論文修改。聽取老師意見,撰寫論文初稿,并交指導老師評審。
20xx年4月——:定稿。
預期效果:
本文結合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闡釋,嘗試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5、已查閱參考文獻:
書籍:
1、張愛玲,<張愛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xx年6月第1版。
2、金宏達,<華麗影沉>[c]。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3、張新穎,<20xx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m]。北京:3聯書店,20xx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進荒涼——張愛玲的精神家園>[m]。廣州:花城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類時空>[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6、吳戰壘,<電影欣賞>[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陳衛平,<影視藝術鑒賞與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聶欣如,<類型電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學術論文:
1、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xx年第5卷第4期第51頁。
2、李祥偉<“丑”趣———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象>,學術論壇,20xx年第6期第140頁。
3、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報,20xx年第4期第38頁。
4、張江元<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涪陵師范學院學報,第26卷第4期,第54頁。
5、屈雅紅<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鑒>,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6期,第33頁。
6、何文茜<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xx年02期,第39頁。
7、何蓓<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年第30卷第4期第40頁。
8、申載春<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xx年第19卷第5期第12頁。
9、吳曉,封玉屏<電影與張愛玲的散文寫作>浙江社會科學報,20xx年第1期第20xx。
網絡資料:
1、<恐怖情節心理分析>
2、<綻放在暗地里幾個唯美的驚惶意象>
3、陳文珊<女性·月亮·鬼氣——試論<聊齋志異>對張愛玲小說創作的影響>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
xxxx年xx月xx日
院(系)審查意見
院系(公章):
xxxx年xx月xx日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3
論文題目: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制約因素及其對策
學號:
姓名:
專業:區域經濟學
研究方向:環境經濟與環境管理
入學時間:
班次:
指導老師:
填表時間: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制約因素及其對策
一、選題意義及預期目標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當前正處在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提高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歷史任務。同時,又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問題和困難。作為區域經濟,如何在激烈的國際、區際競爭中,正確分析面臨的環境制約因素,努力做到揚長避短,變不利為有利,確保經濟、環境社會協調發展,這是一個重要的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旨在多角度地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制約因素,提出種種對策,以求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國內外有關學術動態及本論文的創新之處
80年代末,可持續發展理論開始提出,但至今對經濟發展的環境制約因素研究僅局限于宏觀的認識,如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污染物破壞問題、經濟技術水平問題等。而對區域經濟的環境制約因素,特別是一些微觀內在因素研究甚少。作者擬從微觀與宏觀的結合點上加以探討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制約因素,并提出一些措施和對策。
三、論文寫作提納
前言
問題的提出和研究背景、研究的意義、目的、基本技術路線。
一、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制約
(一)環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基礎;
(二)區域經濟發展對環境產生反作用;
(三)區域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才能相得益彰。
二、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制約因素
(一)失衡增長導致環境制約區域經濟發展;
(二)區位資源的不平衡制約區域經濟發展;
(三)現有環境管理體制與國際不配套制約環境經濟發展。
三、對策研究
(一)中國區域開發管理體制必須創新;
(二)適時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發展戰略;
(三)制定完善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政策。
四、論文工作計劃
20xx年1月至2月擬定論文開題報告,資料與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
20xx年3月至4月完成論文初稿并請導師修改,完成論文二稿并請導師修改;
20xx年5月至6月論文定稿與答辯
五、參考文獻
1、張敦富主編,<區域經濟學原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年,北京
2、李京文主編,<中國區域經濟教程>,廣西人民出版社20xx年,南京
3、孫久文,<中國區域經濟實證研究——結構轉變與發展戰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年,北京。
4、葉裕民,<中國區域開發論>,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年,北京。
5、宋璇濤,<尋求區域經濟非均衡協調發展>,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xx年,北京。
6、李京文主編,<21世紀中國經濟大趨勢>,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沈陽。
7、湯愛民,<大整合>,中國經濟出版社20xx年,北京。
8、顧介康、儲東濤主編,<江蘇宏觀經濟運行態勢與規律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南京。
9、薛志平、劉波,<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理念卷),香港文學報社出版公司20xx年,香港。
10、吳興鵬、董劍南、謝玉平,<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實踐卷),香港大學報社出版公司20xx年,香港。
11、國家環境保護局譯,<選擇還是放棄——荷蘭國家環境政策計劃>,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5年,北京。
12、厲以寧、章錚,<環境經濟學>,中國計劃出版社1995年,北京。
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編,<西方經濟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廣州。
14、陳耀邦,<可持續發展戰略讀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8年,北京。
15、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等6部門,<江蘇省人口資源、環境研究文集>,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5年,北京。
16、方在農主編、彭立明副編,<現代科技知識導論>,河海大學出版社1999年,南京。
17、<中國環境報>、<農村生態環境>、<農業環境與發展>、<農業環境保護>、<環境保護>、<環境科學動態>、<環境導報>等報刊。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4
課題來源、國內外研究現狀與水平及研究意義、目的。
電子商務的逐漸廣泛運用,將使得各個企業降低交易管理方面的成本,大幅度縮減物流體系的成本,增加資金流運作的有效性和速度。醫藥行業是世界公認的適宜發展電子商務的行業。電子商務的推行可以改變傳統的醫藥貿易模式,減少交易的中間環節節約企業生產及交易成本。醫藥電子商務的有效開展受醫藥企業信息化建設行業特征,以及國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響,但是隨著我國醫藥企業現代化的發展,以及國家對醫藥電子商務的重視與推廣,電子商務將為我國的醫藥企業增加自身價值的同時創造新的商機,而醫藥電子商務公司發展戰略研究將會是中國醫藥電子商務的主流。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水平
隨著醫藥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相關研究也逐漸在深度與廣度上得到加強。1996年—1999年,為醫藥電子商務的誕生初期,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必要性與可行性的探討,旨在明確如何營造更為適合醫藥電子商務發展的內外環境。如湯振寧在分析了國內醫藥電子商務發展誤區后指出:這個宏偉目標(醫藥電子商務)若沒有強有力的技術和政策支持是難以實現的。
1999年以后開始出現了有關醫藥電子商務運營模式與盈利方式的探討,如李湘娟等對我國醫藥行業運用電子商務所形成的醫藥電子商務發展戰略進行了總體介紹和分析;李永平等對歐洲主要國家btob、btoc醫藥電子商務發展戰略進行了分析;陳玉文等對我國醫藥電子商務發展戰略的發軔進行分析,闡述其利弊與發展方向。xx年以后,醫藥電子商務逐漸得到公眾的認可,各大醫藥企業紛紛開始加緊信息化改造,提高信息管理與網上貿易水平,醫藥電子商務及其相關研究內容日益廣泛。包括:可行性分析、現狀分析、模式分析、信息化建設、信息化管理、供應鏈管理、醫藥現代化物流,其中信息化建設專指醫藥行業的信息化建設與發展,信息化管理是指企業內部信息化改造、管理軟件的應用與維護、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方法等。
研究意義、目的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企業生存的.經濟環境,使大多數企業不得不選擇電子商務。因而擺在企業面前的問題就是何時選擇電子商務,如何選擇電子商務,以及選擇電子商務后又該怎樣做。這就需要對電子商務的企業戰略問題進行研究。
有些人認為互聯網使戰略消失,但事實是,大多數失敗的電子商務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時,都很盲目,都沒有做過成熟的企業戰略研究。邁克爾·波特在總結了電子商務企業的失敗案例后明確指出,互聯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戰略。許多企業對于自己開展電子商務如何取得競爭優勢和保持競爭優勢缺乏戰略管理理論的指導。這些企業并沒有自己的理念,往往只是帶著更好的技術和剽竊的思想,就宣布邁出了創新的一步。其實,創新的只是技術,而這對電子商務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對于電子商務企業的戰略問題,邁克爾·波特在電子商務企業遭到重創后曾在《哈佛商業評論》撰文做了詳細的論述。那篇文章是電子商務企業的管理類研究的重要著作,獲得了當年該刊優秀文章獎的第一名。波特認為,電子商務企業的戰略管理不僅不過時,而且更為重要,必不可少,因為互聯網使得競爭更加激烈,企業更需要通過戰略來區分出來。波特從戰略角度批評了一些電子商務企業在經營時的盲目和戰略的混亂,認為戰略的缺乏是導致這些企業失敗的根本原因。對于某些行業或傳統公司而言,互聯網也許是毀滅性的。它使得某些行業競爭優勢最重要的資源無效。相反,在許多情況下,特別是對電子商務企業來說,它恰恰能使這些資源變得更為重要。而當所有的公司都利用互聯網技術時,互聯網本身也趨于中性化,成為了競爭優勢的一種資源。持久的競爭優勢,來自于諸如獨一無二的產品和強大的個人服務和個人關系之類的傳統優勢。互聯網技術通過在更獨特化的系統中,將公司所有業務整合在一起,從而增強這些優勢,但它并不能替代這些優勢。
最終,能將互聯網和傳統競爭優勢及競爭方式整合起來的戰略,在許多行業中將勝出。從需求方面講,客戶需要渠道、配送及與公司打交道方式等方面的選擇;從供給方面講,如果生產和采購使用互聯網和傳統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那么其效率會大大提高。
對于電子商務企業而言,他們必須首先追求自己的差異化,而不是互相模仿或仿效,他們必須從僅僅聚焦于價格中脫離出來,聚焦于產品選擇、產品設計、服務,形象和其他能使企業差異化的領域。電子商務企業同樣也能實現互聯網與傳統方法的聯姻。可以通過創造自己獨特的方式取得成功,通過屯重兵于能真正展示互聯網與傳統方法之間權衡的細分市場,取得成功。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5
1、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獨山子石化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股份公司總部“建設國際綜合性能源公司”的戰略目標,開始了一系列的大型建設工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建設工程是獨山子石化1000萬噸煉油及120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
煉油部分:建設1000萬噸常減壓、120萬噸延遲焦化、200萬噸蠟油加氫裂化、300萬噸直餾柴油加氫精制、80萬噸催焦化柴油加氫等10套裝置。
化工部分:建設100萬噸乙烯、60萬噸全密度聚乙烯、30萬噸高密度聚乙烯、55萬噸聚丙烯、60萬噸芳烴、32萬噸苯乙烯、13萬噸聚苯乙烯、13萬噸丁二烯、12萬噸MTBE/丁烯-1、10萬噸丁苯橡膠、8萬噸SBS、2萬噸己烯-1等12套裝置。
公用工程部分:主要建設3臺1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組、5臺410噸/小時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動力站,以及系統配套項目。
該工程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煉化一體化工程,是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之一,是中國石油“十一五”重點工程。工程對于拉動地方經濟、繁榮西部具有重要的意義。工程總投資300億元,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12.5%,稅后投資回收期8.77年。于2005年8月22日破土動工。
獨山子石化公司在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建設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科學的項目管理經驗,建立了高效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同時也有一定的執行過程的問題。因此,根據獨山子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建設實際情況,分析現有工程管理體系的利弊、存在的問題,總結出完善過程管理的思路和做法,為今后的工程建設提供有益借鑒,將是十分有意義的。
2、國內外研究成果簡述
現代項目管理將整個項目管理工作,看成是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并且將各項目階段的計劃、實施、控制等具體管理活動,看成是一個個完整的工作過程,F代項目管理要求在項目管理中,要根據具體項目所屬專業領域的特性和實現過程的特定情況,及實現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限制條件,將一個項目劃分成各個便于管理的項目階段,并將這些不同項目階段的管理活動進一步劃分成一系列的具體管理過程,分階段、按過程做好一個項目的管理,F代項目管理的目標,是要在生成項目產出物(成果)的實現過程中,通過項目的管理過程去保障項目目標的實現。
近年來,結合多年的管理實踐,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全面總結巧年來建筑業企業借鑒國際先進管理方法,推行施工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經驗,進一步規范全國建設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的基本作法,促進建設工程施工項目管理水平,與國際慣例接軌拉,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7]。經國家有關部門會審,批準為國家標準,并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但系統的引進項目管理的知識還是近幾年的事。
1999年11月,我國與PMI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將PMP認證引入中國時,國內知道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和PMP的人很少。2000年6月中國首次PMP考試也僅有60多人參加。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內大量的.建設項目,如:三峽工程,西氣東輸,2008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等等,需要大量的項目管理專業人才。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從各種渠道越來越多的接觸到項目管理的知識,并逐漸認識到項目管理知識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掀起了學習項目管理知識的熱潮。項目管理在TI行業中的應用與推廣正方興未艾,己呈星火燎原之勢。因為TI行業強烈的示范作用而成為項目管理知識推廣的強力推進器。如今,PMP認證與MBA,MPA文憑一樣成為中高級管理人員熱捧的對象。這一輪熱潮的興起大大加快了我國在項目管理方面與國際接軌的速度。
上個世紀60年代,項目管理還處于起步階段,學術論文很少。到了70年代,對項目管理軟件的開發和使用已成為趨勢:有些研究成果已涉及到了圖形評審技術(PERT)的應用。這個時段的研究焦點是:成本與進度控制,績效考評,工作分解結構(簡稱:WB S)的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本階段的學術研究大多由政府部門主持與發起,由商業與教育機構發起的研究已有所增加。70年代末期,成本設計(design-to-cost),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己在學術論文中出現,并在80年代發展為一個通用的概念,特別是在政府機構與防衛部門中。
80年代,關于項目管理的學術論文顯著增長。研究專注于成本設計和生命周期成本。關于項目風險管理,成本/進度控制指標體系和掙值(Earned Value)的概念已出現。其它涉及較多的研究范圍還包括:團隊建設,質量管理,人工智能、專家系統,知識庫系統。
到了90年代,大量的研究集中于人力資源方面,包括:團隊建設,領導能力開發和激勵:并有大量的文章集中于風險管理,質量管理和溝通管理。
項目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有:
a.標準化的過程和工具,以及標準化的術語,有助于項目成功;
b. Web技術將在幫助項目溝通與協同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c.使用被普遍接受的項目管理實踐與觀念將會在承包合同的要求中寫明;
d.項目管理的外購服務將會被絕大多數公司所采用。
3、研究內容與方法
將按照《工程項目管理學》理論,分析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目前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提出加強工程管理的改進建議。論文的基本內容和框架結構設計如下。
1 前言
2 項目管理理論方法及應用綜述
2.1 現代項目管理理論與方法綜述
2.2 石化建設工程項目特點
2.3 現代項目管理理論與方法在石化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3 獨山子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及項目管理體系
3.1 獨山子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概況
3.2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體系與管理機制
4 獨山子石化煉油乙烯工項目管理實踐的分析
4.1 項目管理體系結構分析
4.2 HSE管理分析
4.3工程質量管理分析
4.4 招投標管理分析
4.5 物資采購管理分析
4.6 工程進度管理分析
5 總結與建議
在研究方法與思路方面,廣泛收集有關工程建設有關資料,分析現有工程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差距以及完善工程管理體系面臨的問題,著眼于工程建設主要環節,從整體性和系統性的角度,構建工程建設管理整體框架,提出符合企業實際的對策。目的在于建立符合獨山子石化公司管理需要的內部控制體系,總結出加強和完善工程建設的思路和做法。
4、開題條件
本人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攻讀工程碩士學位期間,按照工商管理學院項目管理工程碩士培養方案的要求,已修業完成了相關課程和必修環節,學分達到了規定的要求,經學院考核合格,導師同意進入論文階段。
5、時間安排
20xx.02—20xx.05 選題、文獻查閱,完成文獻綜述
20xx.06—20xx.10 完成開題報告
20xx.10 開題答辯
20xx.11—20xx.02 撰寫論文初稿
20xx.03—20xx.05 完成論文中稿
20xx.06—20xx.10 論文定稿、答辯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6
一、背景及研究意義
1.1背景
電力系統運行是電力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其高度可靠性和高度安全性對運行、檢修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對于電力生產人員,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理論知識,還需要在理論基礎上鍛煉其實際應用和操作能力,因此,多年來 電力系統仿真一直是電力行業科研人員研究的重要課題。我國自八十年代引進第一套300MW火電機組仿真培訓系統 以來,已先后開發了核電站仿真培訓系統、變電站仿真培訓系統、電網調度仿真培訓系統等,這些系統為提高電力 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保證電力安全、優質、高效地生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2,3].
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原來的培訓學習系統以逐漸不適應數字時代的發展。比如基于物理的培訓系統 ,需要專用設備實現,設備不僅相對復雜,需要相對較大的空間,而且價格昂貴,學習人員不得花費大量的時間和 精力到專門的培訓部門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習人數和質量[4].因此,近年來虛擬顯示技術被逐漸引入到 了電力系統計算機仿真教學培訓中。
1.2意義
在電力行業中,由于電是很危險的,每一個生產環節中都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并且不是每一個生產現場都可以 進去的;同時電力設備的昂貴,一旦發生事故則損失慘重。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虛擬電力培訓系統,不僅能節省資金 ,降低危險,還能使這些環節聯系更加密切,使受訓員工進入每個部分進行深入了解,往往會學到現實當中無法接 觸的東西[5,6].本課題利用計算機在虛擬現實環境中,模擬二次回路故障現場情況,并可以與實際的二次裝置相連 接,使學員能夠在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環境下,進行所有二次項目的判斷、查找以及故障處理的訓練。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電力系統中仿真的應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無論實在計算潮流、穩定性分析、系統規劃、事故分析, 還是對電力系統工作人員的培訓等方面,都離不開電力系統仿真,對于電力系統的仿真現在大致可分為三種:
一、主要針對電力系統電磁暫態及機電暫態分析的仿真,其主要由一些仿真軟件來實現,如Matlab、PSASP、 EMTP、PSCAD、BPA等,這些軟件具有強大的模塊分析的功能,用程序模塊實現電力系統裝置各種可能的功能元件, 在仿真時用圖形操作將這些功能元件按被試裝置的實際結構組成裝置的軟件框圖,根據電力系統的運行結構和參數 ,對系統各種情況下穩定性及動態特性進行分析、研究[7,8,9,10,11].
二、為物理操作方面的仿真,這種仿真技術在電力系統中主要分為三大塊:電站仿真、電網仿真和變電站仿真 ,其主要是由仿真機來實現的。
一般仿真機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仿真計算機、I/O接口系統和控制操作盤臺。運行技術人員通過控制操作盤 臺上的模擬操作器、邏輯操作器或按鈕、開關把手等進行所需的有關操作例如增加或降低某些設備的負荷,也可能 是啟動或停止某些設備。這些操作信號經過I/O接口的輸入通道進入仿真計算機,仿真計算機按照輸入值的變化, 根據所編制的程序進行數學模型運算或邏輯判斷,把運算和判斷結果通過I/O接口輸出通道送到控制操作盤臺上的 顯示設備,顯示出整個發電機組各參數的動態變化規律[12],例如各參數點的壓力、溫度、流量、汽包水位、汽輪 機轉速、發電功率等,以及各個主、副設備的運轉狀態,如某設備正在運行中或處于停止狀態等。
仿真機一般用于電廠、變電站和電網調度運行操作人員的培訓,且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仿真機的主要任 務是培訓運行操作人員、管理人員、技術干部,使其熟悉掌握機組的全部操作,包括正常工況、異常工況和事故狀 態的操作與處理,以及自動控制系統投入運行和切除條件下的操作。其可以為學員創造一種身臨其境、完全真實的 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為實現“學生中心,從做中學”提供了理想的條件[13,14,15].
仿真機的應用主要有以下特點[16]:
1、經濟性
在仿真機出現以前,電站機組的運行人員往往只能通過理論知識和實際機組的跟班操作,即“師傅帶徒弟”的 模式,才能獲得對機組的操作與控制能力。而仿真機在實際投運后,極大地縮短了培訓周期,減少了培訓費用。同 時增強了培訓效果運行人員在培訓的時段內,可以自由地操作控制虛擬的機組。能夠予以各種運行設置,有練習機 組突發事故的機會。它所帶來的是機組運行的新概念與全新操作感受。
2、安全性
仿真機問世后,可以放心地在仿真機進行大量故障設置,針對事故的緊急排除,及早消除隱患。由于是軟件操 作,不存在任何的安全問題。在培訓期間,運行人員的安全,可以給培訓人員提供較為寬松的環境,提升培訓效果 ,讓運行人員在真正的事故中處理起來更加得心應手。這樣,就為電站的運行安全增加安全系數。
3、靈活性
在實際運行的機組上進行運行人員的培訓,一般都會受具體環境制約培訓。而如今的培訓階段,教練員又可以 依據相關的情況。例如運行人員的運行水平和機組的特性,合理地安排培訓范圍與培訓內容。在培訓課上,教練員 能夠方便的確定機組運路線、安排啟停機、故障的預設置、仿真速度的調節、事故追憶的多次練習等。
其缺點是只有二維畫面,無法給使用者以真實的三維感覺;使用專用設備來實現物理仿真,導致了仿真培訓系 統的龐大、復雜及昂貴;仿真培訓系統難以隨真實系統的變化而變化等。
三、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仿真培訓系統
虛擬現實(VR:VirtualReality)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崛起的一種實用技術,它是一種綜合計算機 圖形技術、人工智能、仿真技術等多種學科而發展起來的新技術[17,18,19,20,21].它由計算機硬件、軟件以及各 種傳感器構成三維信息的人工環境--虛擬環境,以模擬方式為使用者創造一個實時反映實體對象變化與相互作用的 三維圖像世界,在視、聽、觸等感知行為的逼真體驗中,參與者可以直接探索虛擬對象在所處環境中的作用和變化 ,仿佛置身于一個虛擬的世界中[22,23,24].
與以往的仿真培訓系統相比,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電力系統仿真培訓系統具有以下優點[25,26,27,28,29]:① 充分利用文本、圖形、三維影像、三維動畫和聲音等多媒體表現形式刺激學員的視覺、聽覺神經,調動學員的積極 性和主動性,從而改善了培訓效果;②既可以降低培訓系統的硬件投資,又能方便及時地反應電廠、變電站等的變 化。因此采用虛擬仿真培訓系統有助于實現對于不可視、不可摸、不可入的危險場所的仿真以及解決培訓設備不足 、型號落后且難以更新換代等困難。
虛擬現實技術所具有的主要特點是[30,31]:
沉浸性(Immersion):指計算機操作人員作為人機環境的主導者溶入于虛擬環境中,通過多維方式與計算機 所創造的.虛擬環境進行交互,能使參與者全身心地沉浸在計算機所生成的三維虛擬環境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交互性(Interaction):是指操作者與虛擬環境中所遇到的各種對象的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是人機和諧的關 鍵性因素。交互性包含對象的可操作程度及用戶從環境中得到反饋的自然程度、虛擬場景中對象依據物理學定律運 動的程度等。
構想性(Imagination):是通過虛擬現實,從定性和定量綜合集成環境中結合,引導人們去深化概念和萌發 新意,抒發人們的創造力。
目前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已經開發了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電廠、變電站仿真培訓系統[31],我國在這方面也取 得了一定的突破,國內的一些大學和電力公司已經開發出了虛擬變電站、電廠仿真培訓系統,如江西贛東北供電公 司的110kV東風變電站虛擬變電站仿真培訓系統[2].但這些仿真系統都是針對電廠、變電站的運行、巡視等方面的 培訓[33].
對于電力系統二次回路檢修的培訓,至今仍停留在“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在實際系統上現場培訓,由于電廠、 變電站始終處于穩定工況下連續運行,受訓人員的檢修知識只能從理論學習或師傅的口頭傳授上獲得,很難在頭腦 里建立起具體的認識,只有在某一設備出現故障的情況下,受訓人員才能在老師傅的帶領下進行故障處理,受訓人 員很少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尤其是對于一些極少發生的故障處置就更難有機會學習。
3主要內容
目前,虛擬現實的開發軟件主要用OPENGL[1,4]、VRML[3]、VRP等,本課題利用虛擬現實平臺(VRP)軟件,根 據豐滿電站的實際系統建立與實際一致的虛擬現場,再根據所收集到的各種故障及其所對應的狀態、信號和現場表 現,在虛擬模型中將這些現象表現出來,力求與實際現象相一致,使受訓人員能夠在虛擬現實中得到與實際現場一 樣的訓練。其具體步驟如下:
1、教員平臺和故障顯示平臺的建立
此步工作可分為教員平臺和故障顯示平臺兩部分,分別由兩臺顯示器顯示。
教員平臺可以由教員設置故障的類型和地點,并觀看學員的操作過程,對學員的操作打分,回放故障發生及保 護動作過程。在第二步工作完成后,教員平臺還可以通過仿真軟件將設置的故障信號輸出給實際保護裝置。
故障顯示平臺可以顯示在運行值班室所反映出的故障信號,及相應的光字牌。
2、計算機仿真與實際保護裝置的連接
在教員平臺中建立大型電力系統電磁暫態仿真計算系統,將教員平臺設置的故障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輸出給保 護裝置,并將保護裝置的動作情況反映到故障顯示平臺上。
3、虛擬現場的建立
利用一臺顯示器構建出一個與實際現場環境基本一致的虛擬現場,對應教員平臺所設置的故障,在故障地點顯 示出相應得故障形式,并將該故障所對應的信號、報警以及光字牌反映到故障顯示平臺上,學員根據故障信號,通 過學員機選擇所需工具,在虛擬現場根據處理方案,查找、處理故障。
四、工作計劃進度
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學習VRP軟件,并構建教員機平臺和故障顯示平臺。
20xx年xx月至20xx年,建立大型電力系統電磁暫態仿真計算系統,并通過實時仿真進程控制系統使其與繼電保 護裝置相連接。
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建立虛擬現場,并添加各種故障現象。
五、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辦法
本課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工作量大,這就要求我必須提高效率,端正工作態度,確保已完成任務的質量,并勤 與導師溝通,力求仿真系統的真實性和人性化,便于日后對系統得擴充與升級。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7
一、研究課題
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需求分析。
二、課題研究概述
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著人們幾千年來形成的信息傳遞方式、人際間的溝通方式和社會管理的組織形式,并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生活和政府運作的方式。村鎮建設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信息化管理直接關系到村鎮建設的效果。我國村鎮建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村鎮建設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卻嚴重滯后,村鎮建設標準體系的信息發布、傳遞和反饋仍然停留在傳統方式的階段,因此構建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缺失問題,本文研究了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建立需求。首先,運用需求識別理論分析了系統用戶,將用戶進行合理分類,分析不同類型用戶的特點,結合村鎮建設的具體活動明確用戶需求內容與特征;其次,基于用戶需求分析了系統的功能模塊、具體功能需求及業務功能流程,按照管理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研究了系統體系結構和運行環境;最后,根據顧客需求滿意度理論,嘗試在系統建成并投入運行后,從使用需求和用戶滿意度兩方面分析系統的適用性,并構建了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需求滿意度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在充分分析系統需求和滿足用戶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村鎮建設標準化管理的目標和實際工作的要求,實現了以用戶需求為根本的村鎮建設標準化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涉及用戶入網查詢、在線驗證、內部審核、網上信息發布等一系列功能,通過完善的標準業務流程設定,清晰的操作界面以及明確的工作劃分,有效地將用戶需求與系統各方連接起來,通過這個系統,用戶可逐步認識村鎮建設標準的準確性、適用性,使村鎮建設標準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最終達到用戶的滿意度。
三、研究背景
建國60年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逐漸取代了中國計劃經濟制度,大力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變革和城鎮建設迅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小城鎮,城鎮化是最大的民生問題,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關鍵在于規劃⑴。國家“十二五”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體現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則,搞好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是各項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的保障。
村鎮建設活動極其分散且分布在廣闊的地域范圍。目前,全國共有約330萬個自然村,66萬個行政村;有2.2萬個集鎮、近2萬個建制鎮,有9億多人口在農村居住、工作和生活。全國城鄉建設用地總量為3.41億畝,城鎮建城區5700萬畝,而農村建設用地2.84億畝,農村建設用地是城市建設用地的5倍。
住宅建設一直是村鎮建設的主旋律,我國村鎮建設規模巨大,且持續增加。據建設部統計,2004年農村住宅投資2334億元,村鎮住宅建設量8億多平方米,而同期城市的年住宅梭工面積約為25?30億平方米。2005年我國的城鎮化率約為40%,“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10年我國城鎮化率要達到47%。目前農民自建住宅每年還以2%的速度增長,其中樓房比例增長更快,約占60%,年梭工面積達到4億平方米以上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農村工程建設量將不斷增長,一批適應村鎮經濟發展需要的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生態住宅等建筑形式也會相繼出現。
每個村鎮的功能不是天然的、自發的,它是受各種因素影響而逐漸形成的,如村鎮的地理位置、交通運輸條件、基礎設施狀況、產業結構、人口結構等等。我國現在非常重視依據各地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村鎮建設,把村鎮定位為分擔大城市人U的聚居地,以“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標準配套、高質量管理”為指導,探索建立小城鎮規劃備案、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嚴格規劃執行,大力加強了村鎮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使其承擔了重要的社會服務功能而非經濟生產功能。
四、研究目的
為了有效地改善村鎮的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大力發展村鎮公共事業,就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村鎮規劃建設計劃的編制和實施方式作為技術指導來實現,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必須建立適用于村鎮建設項目特點的工程建設標準,為村鎮建設工程的勘察、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管理、維護、加固、拆除等活動提供一個協調統一的、可重復使用的技術依據和準則。
村鎮建設標準體系的構建、完善和發展是村鎮建設標準化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涉及到有關村鎮建設的眾多標準的申報、編制過程管理、審核和發布、宣貫、修訂和廢止等等諸多標準化管理工作,同時還涉及到與村鎮建設標準相關的信息發布、技術指導、動態輔導、專家支持等。這些工作的開展需要信息化系統平臺作為媒介,滿足村鎮建設領域標準化管理的客觀要求,保障標準化工作的實施快捷、方便、廣泛傳播。
任何信息服務建設都需要滿足相應的需求,適合使用者的特點,同時,能夠提高相關工作效效率,節約時間、資源等。本文旨在分析總結當前我國村鎮建設的現狀,借鑒國內外信息化建設經驗,針對我國村鎮建設標準不能被及時掌握和標準實施效率低等問題,結合管理信息系統理論,利用顧客需求識別的思想,分析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用戶群體及其需求,設計符合用戶需求的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功能和體系構架,構建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需求滿意度評價體系,以測量用戶滿意度,為系統平臺的`開發提供依據。
五、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研究視角從技術應用和政府職能變換轉向用戶需求,根據用戶需求設計系統功能、體系和開發模式,能夠直觀地實現用戶需求、達到用戶滿意。以用戶為中心的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需求分析涉及用戶、用戶需求、功能需求和需求滿意度四個概念,其巾需求是核心,用戶是需求對象,而功能需求是用戶需求的實現方式,需求滿意度是用戶需求的最終目的。因此本文將從用戶需求、基于需求視角的功能需求與設計和系統需求滿意度評價三個方面展 。
全文內容分為六個章節。
第一章,緒論。簡述我國村鎮建設現狀及研究本文的目的,回顧國內外建設領域信息化研究現狀,總結現代信息化建設不適合村鎮建設,提出建立符合我國村鎮建設的標準化信息系統的必要性,規劃論文主要的研究內容。
第二章,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相關理論綜述。概述了我國村鎮建設標準和標準化概念,介紹了標準化信息系統的分析和體系結構。運用需求識別理論,闡述了顧客識別和顧客需求的概念,總結出顧客需求識別流程,提出顧客需求滿意度含義。
第三章,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用戶需求識別。運用需求識別理論,針對村鎮建設的實際情況討論系統用戶類型及特點,進一步指出不同用戶存在不同的需求,分析了系統用戶的需求與特征,最終對系統與用戶的交互關系進行論述。
第四章,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功能需求分析。根據用戶需求提出系統功能需求的實現目標,繼而分析了系統功能框架的設立、業務功能、業務流程、系統體系結構和運行環境,歸納出采用這種結構和運行方式建立系統的特點。
第五章,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需求滿意度評價。本章是對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過程中,從使用需求和用戶滿意度方面,利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研究了系統的適用性,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構建了系統需求滿意度評價體系。
第六章,結論?偨Y所做研究的成果,提出本文的不足和對后續工作的期望。
六、論文提綱
摘要
Abstract
1、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4 構建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的必要性
1.5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2、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相關理論綜述
2.1 我國村鎮建設標準化概述
2.2 標準化信息系統分析
2.3 標準化信息系統體系結構
2.4 需求識別理論
2.5 本草小結
3、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用戶需求識別
3.1 系統用戶類型及特點
3.2 系統用戶需求內容
3.3 系統用戶需求特征
3.4 系統與用戶的交互關系
3.5 木章小結
4、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功能需求分析
4.1 系統功能的需求實現目標
4.2 系統功能模塊分析
4.3 業務功能需求分析
4.4 業務功能流程分析
4.5 系統體系結構分析
4.6 系統運行環境分析
4.7 木章小結
5、村鎮建設標準化信息系統 需求滿意度評價
5.1 需求滿意度分析
5.2 構建系統需求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
5.3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8
第一部分: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的確定,通常容易犯的錯誤是課題名稱定得過大而空泛,沒有實際內容,從課題名稱中看不出來要解決什么問題。 課題名稱應當盡量做到明確而具體,研究所針對的對象和所涉及的范圍要盡量小。只有小,才可能做得深入,做得透徹。定得過大、過泛,面面俱到,各個方面都只是蜻蜓點水似的點到一下,這樣做出來的論文水平是比較差的。所以,大家在確定自己課題的時候,要時刻注意這個問題。要自己多省察、多考慮。
第二部分:研究目的和意義
這一部分介紹所研究問題的背景、目的和意義。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第三部分:國內外情況介紹
這是開題報告的核心內容之一。介紹國內外在該問題(注意是該問題,針對性要強)的研究情況和進展。 這一部分的寫法上要特別注意,綜述不是簡單地材料堆砌,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評述。通常容易犯的錯誤是堆砌了大量的材料,但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
實際上,綜述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對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結果進行分類總結,并據此對各文獻的價值做出一個評價。在進行評價時,要特別注意與前面第二部分的內容相互對應,也就是說,要讓讀者清楚,正式因為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還需要從那些方面入手開展更深入的研究。
第四部分: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
這也是開題報告的核心內容之一。 在以上文獻分析的基礎上,根據以往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或其他問題,明確了該研究工作所要針對的核心內容,那么,在這一部分,就要對該問題的解決提出一個思路來。 在研究方案的設計上,要特別注意邏輯順序,從什么角度著手,先解決什么問題,后解決什么問題,思路一定要清晰。
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要盡量具體和明確,但又不能過于關注于細節。思路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之間還是有區別的,而我們在此所要求的是要提供清晰的思路。至于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具體問題,可能會有多種多樣的解決辦法,這些解決辦法不是開題報告應當涉及的內容。
注意,即使你在做開題報告前已經做過了一些工作,你也不要站在課題中間匯報的角度來寫。開題報告就是開題報告,不是中間報告。因此,要站在課題研究方法設計(工作尚未開始)的角度來寫。
第五部分:時間進度安排
這是開題報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就是根據所設計的研究方案,將任務具體分配后一個個的階段。各階段的劃分不是任意的,是根據工作量、難度等來設計的。
第六部分:參考文獻
按照規定的格式規范要求提供完整的參考文獻,并與正文中的引用相對應。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9
一、選題的價值、意義及可行性論證
任何研究都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問題意識作為研究生創新的起點和前提條件,對科研問題意識的培養直接影響著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茖W研究是否充滿生命力,就看他是否有問題意識,是否能夠發現并提出大量的問題。沒有問題意識的研究則預示著研究者發展的衰亡或終止。作為一名教育科學研究生也是如此,有了問題意識,教育研究才會有自己的并且不能為其他學科所還原、替代的問題領域。對研究生而言,僅僅有了問題意識還不夠,這個問題意識還必須是科學的。
但是,現實反映出當前我國高校教育學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水平不高,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又都是受到了科研問題意識淡薄的影響,所以目前極需對教育學研究生的科研問題意識做深入的研究。
(一)理論意義
對已有關于問題意識的研究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梳理,進一步加強了問題意識的理論研究,更豐富了問題意識研究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成果,為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的培養提供了理論支持。
(二)實踐價值
有利于緩解當前我國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欠缺的現狀,有利于高校及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進行研究生教育的過程中注意培養研究生的科研問題意識,有利于教育學研究生科研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研究的可行性:
1.已搜集了大量有關問題意識的文獻,并對相關文獻進行了綜合和整理,已學習和掌握了問卷法、訪談法等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
2.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教育學研究生,問卷發放對象為在校教育學碩士研究生,訪談對象為河北省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導師及碩士研究生。
3.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的前期調查已經準備就緒,并編制了相應的調查問卷及訪談提綱。
二、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
(一)已有研究概況
經過文獻查閱發現,關于提高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的呼吁比較多,如段麗(2003)在自己的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研究》中就提到科學發現往往從問題開始,問題解決則貫穿于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同時也是科學研究的落腳點,因而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能力理應是研究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科研能力。但就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關于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及其培養的專門研究還比較欠缺。不過,關于問題意識的一般性研究較多,幾乎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各個領域,都有關于問題意識的專門文獻。已有研究涉及以下三個主要方面:
l.關于問題意識的研究
近年來,問題意識越來越受到眾多學者的重視,關于問題意識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很多學者提出了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不同途徑。
袁來德認為應該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問、優化課堂結構讓學生勤于問、教給學生問的方法讓學生善于問、激發學生問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問;
尹啟泉認為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有七個,包括提升教師的創造性人格、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能力積累、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精心設計提問、善于捕捉學生的錯誤、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等;
王真東認為應從強化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質疑”的思維方式、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創設形成問題意識的適宜條件這四個方面著手;
姚本先提出三個途徑:加強雙基訓練,創造優良的教學氣氛和精心設計問題情景。還有一些學者涉及到學生問題意識欠缺的原因。
陳海燕認為有心理障礙、環境障礙、教師權威障礙、認知障礙和思維定式障礙這五個原因;
劉春梅認為教師觀念陳舊,普遍進行“去問題教學”,現實的課堂教學重傳授輕探索、重結論輕過程、重教法輕學法,學校課程、學;顒拥膬热菁胺秶木窒薜仍斐蓪W生問題意識的欠缺。
2.關于文科研究生問題意識的研究
在我所查的文獻里,問題意識的研究主要還是集中在文科的,由于理工科的問題都比較明顯和外在,所以理工科主要欠缺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由于受哲學思想的限制和方法論的影響等,文科的問題意識相對來說比較欠缺。
王永斌認為所謂問題意識,就是對一些尚待解決的有科學價值的命題或矛盾的認以及積極解決這些問題的自覺。哲學意義上的問題意識最早產生于古希臘時期,經過近代哲學家和現代哲學家的發展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哲學問題意識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種面向本體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種面向現實生活世界的思。問題是研究的起點,也是學科發展的生長點。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就在于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人們需要人文社會科學,就是要從人文社會科學中找到被社會發展問題困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劉大椿認為問題是研究的起點,也是學科發展的生長點。對于人文社會科學,問題意識淡漠,脫離時代與社會現實,無異于切斷了它們發展的源頭,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命力將隨之枯竭。還有學者認為當代中國的學術研究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為什么呈現出一派虛假繁榮的景象,令學者們自己也感到不滿意呢?其原因就在于,學術研究離開了真正的問題,缺乏問題意識。這樣的結果是,學術向兩個不好的方向發展,一是生吞活剝西方的各派理論,進行空洞的所謂“純學術”研究;另一個方向是干脆退化成膚淺的'“對策學”,對一些具體問題進行并不高明的論證。所以中國人文社科領域的真正問題是:我們有問題嗎?或者,我們真正的問題是什么?如果問題都不明白,要侈談什么“研究”就是多余,學習就行。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古代語言中的“學問”一詞,比“學術”更有價值。學問即是為了問題而“學”,而學術的目的則不得而知,不過從字面可以看出,反正“學”僅僅是一個手段。這就必然導致“學”為其他不相干的目的服務的問題。事實正是如此,對多數“學者”來說,不過是獲取名利的手段而已,與一般人理解的“學問”并沒有什么關系
3.關于教育學問題意識的研究
(二)已有研究述評
總的說來,當前國內對問題意識的研究還是比較豐富的,但是專門針對教育學研究生的很少,雖然現在學術界對問題意識也很關注,但是對研究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國外目前卻缺乏對問題意識的研究,原因在于國外教育對于學生自主性和問題意識的高度重視,學生歷來具有強烈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強烈的問題意識,才使問題意識不稱其為“問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歸根到底還是需要從研究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著手,光從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來談提高研究生的素質,是抽象和空洞的,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因為創新是基于問題的提出,沒有問題意識是不能創新的。正是基于這種情況,我將借鑒已有研究的經驗和理論,從研究生問題意識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握教育學研究生的特點,通過了解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存在的問題,找出其存在的原因,為提高我們教育學研究生的科研問題意識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
三、研究內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內容
1.主要概念界定
教育問題,是指反映到人們大腦中的、需要探明和解決的教育實際矛盾和理論疑難;教育問題的類型,一般有常識問題與未決問題、表象問題與實質問題、“大”問題和“小”問題。
教育學研究生,是指獲得學士學位、第一專業學位、高等學校本科畢業證書或具有同等學力獲準進入高等學;蚩茖W研究機構各教育類專業進行進一步學習和研究,攻讀更高級別教育學學位的學生。
問題意識,是思維的一種問題性心理品質,主要指研究生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考,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人們通常將思維的這種問題性心理傾向稱為問題意識。
教育研究中的問題意識,是研究者在教育研究和實踐活動中,以專門的教育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逐步形成的認識教育問題的實質和類型、發現并提出需要研究解決的教育問題的意向和能力。
2.本研究以處在科研初級階段的在校教育學研究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運用開放式問卷,調查教育學研究生在科研問題意識上的主要問題和應對策略。
第二:在問卷調查結果的基礎上,選取在校教育學研究生兩名,研究生導師兩名進行訪談,從中歸納出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的現狀及相應的應對策略,完善整體研究。
(二)研究思路
1.搜集有關科研問題意識的文獻,對科研問題意識形成較全面的了解,同時也作為編制問卷的參考依據。
2.根據已有研究,編制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開放性問卷,并選取在校研一到研三的教育學研究生,人數100人,進行問卷調查。
3.對調查結果進行編碼處理,歸納出教育學研究生在科研問題意識中存在的問題和有效的應對策略。
4.編制訪談提綱,選取研究生導師兩名,在校教育學研究生兩名,根據訪談提綱,對4名調查對象進行訪談。
6.對方談結果進行編碼處理,從中歸納出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的策略。
7.對訪談數據作分析和探討,總結研究結果,并撰寫論文。
(三)研究方法
文獻反,問卷法,訪談法
四、論文總體計劃和進度安排:
20XX.4-20XX.6 理論研究階段 科學研究的理論研究;
20XX.6-20XX.8 實際調研階段 對河北省擁有教育學專業的四所高校的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進行調研;
20XX.8-20XX.9 資料分析階段 根據調研所掌握的資料進行分類匯總;
20XX.10-20XX.12論文撰寫階段 在理論分析和實際調研的基礎上,初步撰寫論文;
20XX.1-20XX.3 論文定稿階段 對論文進行修改、定稿;
20XX.4 論文審查階段 將論文提交送審;
20XX.5 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
1.著作類
[1]韓民青著.意識論.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4]劉大椿著.科學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馮光廉主編.文科研究生治學導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6]何懷宏著.問題意識.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5.
2.期刊雜志類
[1]龔放,岳曉東.強化問題意識,造就創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2000/01.
[2]趙建.面向知識經濟時代,著重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江蘇高教,2000/05.
[3]黃宇輝.從文科研究生的特殊性看創新能力的培養.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0/06.
[4]楊針.永遠保持清醒的問題意識—訪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孫學偉、范文斌教授.科學時報,2001/3/15.
[5]王真東.關于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思考.中國教育學刊,2001/06.
[6]張志文,張巳瑛.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中國教育學刊,2002/0l.
[7]夏月.教育學研究生如何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教育改革與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2003/02.
[8]幻俞國良,侯瑞鶴.問題意識、人格特征與教育創新中的創造里培養.復旦教育論壇,2003/04.
[9]黃甫全.關于教育研究中的問題意識.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
[10]周文杰,鄭保章.教育交往與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遼寧教育研究,2003/05.
[11]李永紅.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四川教育,2003/02.
[12]黃飛躍.談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03.
[13]劉大椿.教育學研究應突出問題意識.光明日報,2004/3/1.
[14]尚國營.高師教育學應著力培養師范生的教育問題意識.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05.
[15]尚國營.高師教育學應著力培養師范生的教育問題意識.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05.
[16]王源源.試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06.
[17]崔唯航.問題意識、體系精神與學科特性.學術研究,2004/09.
[18]馮光廉主編.教育學研究生治學導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19]陳海燕.問題意識—走向成功的動力源.教書育人,2005/01.
[20]陳翠榮.我國學生的問題意識現狀及培養措施.江西教育,2005/01.
[21]朱珊.沒有問題意識,強做研究不靈.中國教育報,2005/l.
[22]范遠波.論探究學習的問題意識.當代教育科學,2005/10.
[23]蔡拔平.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意義、障礙及路徑.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05/11.
[24]朱曉瑜.關注問題意識,激發主體參與.現代語文:理論研究,2005/12.
[25]鄧戰軍;葉小華.學生問題意識的保護策略.當代教育論壇,2005/12.
[26]李榮.教師樹立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中國科學教育,2005/16.
[27]房壽高,吳星.到底什么是問題意識.上海教育科研,2006/01.
[28]吳江林,陳西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質疑能力.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06/01.
[29]朱新秤.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意義與策略.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3.
[30]王朝陽,崔華華.創新視野中的文科研究生能力培養.中國高教研究,2006/08.
[31]康靜.對高校教育學中“問題意識”的思考.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03.
[32]閻亞軍;周谷平.問題意識與教育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04.
[33]郝明君;王光明;人文社科專業研究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09.
[34]宋寧娜.教育研究要增強問題意識.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5.
[35]勞凱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問題意識、學理意識和方法意識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
[36]徐福利;李淑珍.高等教育應重視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02.
[37]祁琛云.問題意識是學術創新的源泉.中國出版.2010/06.
[38]吳原.論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情結與問題意識.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3.
[39]劉俊;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與方法.中國教育學刊.2010/03.
[40]姚則會.張部昌.問題意識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及其實現路徑.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07.
[41]張曉東.學校文化建設中問題意識缺失的反思與建構.當代教育科學.2010/12.
[42]劉鐵芳.教育研究中的問題意識與學科意識——評《在權力與權利之間:教育政治學導論》.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06.
[43]周江林.我國民辦高校存在問題的統計分析:實證的方法——兼談教育研究者的問題意識.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0/06.
[44]于洪卿.教育科學研究中問題意識的特征.教育探索.2010/10.
[45]李士更.創新性學習重在問題意識的形成與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1.
[46]張瓊.“問題意識”小議——以《批判理論和文化研究的“問題意識”》為范本.2011/02.
[47]石玉欣.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創新能力.2011/19.
[48]李長華.淺談有效激發問題意識的策略.科學教育.2011/08.
[49]王豪.淺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學周刊.2011/13.
[50]王樹軍.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學周刊.2011/13.
[51]張永利.增強問題意識 培養創新能力.學周刊.2011/17.
[52]劉獻君.國際論壇增強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問題意識、國際意識和地方意識.中國高教研究.2011/07.
[53]趙萬祥.論教育哲學研究問題意識的確定.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6.
[54]王美娟.增強問題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江蘇教育研究.2011/32
[55]李曙光.喬姆斯基語言心理學的問題意識與方法論意義.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
[56]肖林根;王衛華.問題意識與畢業論文題目選擇.科技信息.2011/32.
[57]孫剛成;陳希;喬剛.研究生科研意識養成因素分析.中國高?萍.2012/21.
[58]任艷麗.淺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教育教學論壇.2012/07.
[59]王虎學;調查研究要有“問題意識”.學習月刊.2012/01.
3.碩博論文類
[1]段麗.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研究.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2]唐成亮.探究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創新能力.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方海寧.學生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4]王元元.研究生問題意識欠缺的現象、歸因及對策.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5]周倩.高校研究生學術批判思維的訓練策略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文章大綱:
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研究
一、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應然分析
(一)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的涵義
1.問題意識
2.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
(二)科研問題意識在科學研究中的地位
(三)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的特殊性和培養的必要性
二、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實然分析
(一)對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的調查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3.樣本描述
(二)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現狀
1.問卷調查
(1)研究設計
(2)研究過程
(3)研究結論
2.訪談
(1)研究設計
(2)訪談整理
(3)訪談結論
(三)調查結論
三、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欠缺的歸因分析
(一)研究生自身內在素養的原因
1.自身知識基礎與知識結構的障礙
2.學習動機、學習目的不明確
3.學習方法不科學
4.存在學而不思的情況
5.缺乏實踐經驗
(二)社會、學校和家庭外在影響的原因
1.傳統文化與社會
2.學校與導師
3.家庭與父母
四、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的優化
(一)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優化的理論依據
(二)借鑒發達國家加強研究生問題意識的經驗
(三)加強教育學研究生科研問題意識的具體對策
以上是《教育學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的范文參考詳細內容,講的是關于問題、意識、研究生、研究,教育學、科研、培養,教育等方面的內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獲。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10
開題報告是碩士學位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指為闡述、審核和確定學位論文題目而做的專題書面報告,它是碩士實施學位論文課題研究的前瞻性計劃和依據,是監督和保證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訓練碩士科研能力與學術作品撰寫能力的有效的實踐活動。
《中國青年報》報道:復旦大學新聞學院xx級碩士所做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僅有不到1/3的博士碩士獲一次性通過,而78位碩士碩士,10人沒獲通過,僅有19人獲一次性通過。這在復旦大學乃至于全國碩士教育的歷史上“都很少見”。但據筆者了解,倘若以嚴肅的眼光審視目前學位與碩士教育的開題報告工作,可以說,管理部門、導師、碩士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認識不足的問題———視“開題報告為走過場”、視“開題報告為形式”。除思想上重視不足外,對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鑒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管理工作體會,就開題報告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做一探討。
1、選題的原則
碩士學位論文選題一般要求滿足以下原則。
①開拓性:前人沒有專門研究過或雖已研究但尚無理想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或是學術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②先進性:碩士學位論文要有新的見解,博士學位論文要做出創造性成果;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選課題應有需要背景,針對實際的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即應有實際效益或學術價值;④成果的可能性:課題的內容要有科學性,難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適當,充分考慮到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說明,題目不是給定的,而是研究出來的,只有在對所研究領域的過去、現在的研究資料等信息進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夠確立滿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選題,從而為完成高質量的學位論文奠定堅實的基矗無論是結合導師已有科研任務的選題,還是自選課題,選題之前的“信息積累”與“發現問題”均是碩士所必須經歷的過程,盡管導師已完成了以上過程,但導師并不能替代碩士,這就是碩士學習、研究的獨立性要求。
2、開題報告的內容與撰寫要求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2.1題目題目是學位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①準確、規范。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范。②簡潔。
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2.2立論依據要考慮①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即回答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價值及需要背景。①一般先談現實需要———由存在的問題導出研究的實際意義,然后再談理論及學術價值,要求具體、客觀,且具有針對性,注重資料分析基礎,注重時代、地區或單位發展的需要,切忌空洞無物的口號。②國內外研究現狀,即文獻綜述,要以查閱文獻為前提,所查閱的文獻應與研究問題相關,但又不能過于局限。
與問題無關則流散無窮;過于局限又違背了學科交叉、滲透原則,使視野狹隘,思維窒息。所謂綜述的“綜”即綜合,綜合某一學科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述”更多的并不是敘述,而是評述與述評,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發現問題,突出選題在當前研究中的位置、優勢及突破點;要摒棄偏見,不引用與導師及本人觀點相悖的觀點是一個明顯的錯誤。綜述的對象,除觀點外,還可以是材料與方法等。此外,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造性勞動的尊重。
2.3研究方案要考慮①研究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②研究的內容。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進程陷于被動。③研究的方法。選題確立后,最重要的莫過于方法。假如對牛彈琴,不看對象地應用方法,錯誤便在所難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過的課題,只要采取一個新的視角,采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創新的結論。④研究的過程。整個研究在時間及順序上的安排,要分階段進行,對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相應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確的規定,階段之間不能間斷,以保證研究進程的連續性。⑤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對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與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并采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⑥創新點。要突出重點,突出所選課題與同類其他研究的不同之處。
2.4條件分析突出儀器設備等物質條件的優勢。
明確協作單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確各自的工作及職責,同時又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導師組,導師組成員的選擇要充分考慮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要以知識結構的互補為依據。
以上就開題報告之構成要素的撰寫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要寫好開題報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寫作方法之外,筆者認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視,平時要勤動筆,并善于學習借鑒他人開題報告的優點。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11
一、論文題目
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研究
二、選題意義的研究
作為一種提供資金融通服務的金融形式,對其加以法律規制,既是現實問題,也是理論問題。30余年改革開放,非正式金融支持了中國民營經濟的大力發展,緩解了農村地區資金的極度匱乏現象,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經濟增長。然則,長期以來,非正式金融在中國是個頗有爭議的議題。一方面,作為誘致性制度變遷的結果,其內生性推動了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間接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長期體制外循環對社會經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影響了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甚至對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影響。為此,我國政府對于非正式金融的“管制”是較嚴苛的,但效果并不明顯。
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低迷,歐債危機持續不斷,中國實體經濟遭遇挫折、國內通脹壓力不減、股市樓市財富效應暗淡的情況下,大量民間資金流向民間借貸行業有其必然性,借助民間借貸渠道,眾多求貸無門的中小企業獲得了寶貴的資金“輸血”。但在實體經濟盈利低下的情況下,巨額高息的民間借貸,無疑是“一劑飲鴆止渴的毒藥”,浙江“跑路”潮恐是最好的實證。民間借貸如果演化為純粹的資金炒作,沒有實體經濟做支撐,那只能是擊鼓傳花的游戲,風險終會爆發。面對如此現狀,正視非正式金融成為必然,對其進行必要的法律規制是當務之急,近年來中央乃至地方相繼對民間借貸這種非正式金融形式及其組織進行規范正是現實所迫,但就法律規范本身而言,目前對于非正式金融的規范位階過低,多集中于部門規章與司法解釋,這并不能解決中國面臨的民間融資問題。
本文通過分析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必要性、比較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有關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實踐,提出中國非正式金融契約治理與監管并行的規制路徑,通過監管邊界的設定,具體設計中國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以希將非正式金融的風險控制在一個可承受范圍內,并借此發揮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本文的理論意義在于變消極事后“管制”為積極“法律規制”和變“堵”為“疏”的理念以及監管邊界設定的思路,全文貫穿著對非正式金融的寬容思想。文章創新之處在于將非正式金融的契約治理機制與適度監管結合起來,設定監管邊界。
同時將司法系統長期以來在非正式金融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加以疏理,對于浙江省通過司法“試錯”來反應非正式金融的創新進行了深入分析,從而為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提供了路徑依賴,即便是在現有非正式金融立法環境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地方司法的改革來適應非正式金融不斷創新的路徑也是可行的;司法可以第一位次的解決非正式金融糾紛,如民間借貸糾紛等。全文貫穿著實證分析方法,并在第四章中就契約治理機制的論述過程中,對于各種具體非正式金融行為的法律規制進行了具體論述,同時對于非正式金融的監管制度進行了初步構建。非正式金融的研究不僅對于中小企業融資、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具有一定現實意義,同時對于中國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也具有一定意義,彌補了法學領域對于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系統研究的不足。
三、課題的基本內容
30余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創造了世界經濟史奇跡,其中民營經濟對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則,民營經濟對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并不足以說明其在正規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其中企業數量占比為99%的中小企業,占GDP比重為55.16%,占全國新增產值比重為74.17%,占社會銷售額比重為58.19%,占稅收比重為46.12%,占出口總額比重為62.13%,占城鎮就業崗位比重為75%左右。
但只有極小數的中小企業可以從正規銀行類金融機構獲取所需資金,如同KelleeS.Tsai所言,中國經濟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卻缺失正規信貸,民營企業并沒有直接受益于國有銀行的信貸配置。同時,證券市場的門檻又將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拒之門外,在無法從正規金融系統融入資金的情況下,多數中小企業在創業初期、產能擴張期或者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選擇了非正式金融。
與此同時,中國廣大農村出現了資金逆向流出現象,農村信用社及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從農村吸收的存款,不斷地輸入到城市,如果農村信用社全部改制成商業銀行,成為與大型商業銀行類似的運營模式,可能會隨著大型商業銀行在農村的萎縮而逐漸縮容。面對此格局,在農村長期的金融體系中,非正式金融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民營經濟和農村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非正式金融,又如何陷入風波之中?非正式金融是否比正規金融體系更加脆弱,更易引發系統性風險,否則政府何以將絕大多數非正式金融視為非法,予以取締而快之?基于一系列疑惑以及近年來民間借貸風波的發生,本文試圖對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對中國現有非正式金融法律規范進行疏理,并采取歷史、經濟、比較以及實證的分析方式探究我國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現狀,及我國民間借貸糾紛大規模發生、非法集資手段不斷推陳出新、非金融企業間借貸不斷地變相發展的制度動因,同時通過對境外有關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實踐經驗進行疏理與比較,最終對我國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路徑進行思考;谶@一思路,全文的研究分為五章層層展開。
第一章是全文的理論根基,從非正式金融內涵與外延的界定著手,通過非正式金融生成邏輯的多維分析以及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理論基礎分析,為后文的法律規制確定理論基石。有關非正式金融內涵的界定是仁者見仁,但關鍵在于其是否受到監管、是否納入政府金融監管體系,處于金融監管體系之外的各種金融組織及各種資金融通活動統稱為非正式金融。換言之,非正式金融是指不受政府對于資本金、儲備金和流動性、存貸利率限制、強制性信貸目標以及審計報告等要求約束的金融組織和金融活動的總和。基于這一內涵的界定,非正式金融區別于民營金融、非法金融等,同時具體的非正式金融活動包括民間借貸、企業內部集資、非金融企業間借貸(文章并不贊成將其排除在民間借貸范圍之外)、通過私人錢莊與合會進行的金融活動、錢中與銀背等中介組織進行的金融活動、P2P網絡信貸以及各類非法集資行為、影子銀行的行為等等,只要滿足其內涵均可以確定為非正式金融范疇。
對于非正式金融的生成邏輯,文章從二元金融結構與政府的“父愛主義”入手提出非正式金融在當代中國生成的特殊環境,并且對于我國長期存在的金融抑制政策加以分析,同時對非正式金融生成的制度動因進行深入闡述,非正式金融的變遷作為一種誘致性制度變遷的結果,更是地方政府、中央金融權威機構與非正式金融參與者三方之間博弈的一種金融制度創新,最后通過經濟學上交易成本理論的分析為非正式金融的`存在與發展提供進一步的經濟學基礎。文章一方面強調非正式金融生成的邏輯機理,另一方面對非正式金融長期隱蔽運營所造成的社會問題以及金融本身的脆弱性進行論證,從而為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提供基石。
依照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理論,一旦不具備償還債務能力的組織或者個人,只是通過不斷舉借新債償還舊債時,隨著這種非正式金融主體的增加,非正式金融將處于不穩定狀態,即極易發生危機,而溫州民間借貸風波的發生即有此等因素的作用。與此同時,金融市場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性、外部性及壟斷問題,通過政府公權力的介入,初步是可以解決的,但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監管被俘獲的問題,故而如何將這種公權力的介入控制在一定邊界內,即對非正式金融的監管控制在必要的范圍內,進行適度地監管成為各界所關注的問題。作為外在制度的金融法律制度,是否具有普適性、是否與內生演化而來的規則互補、金融法律制度的供給是否滿足社會需求,這一系列問題亦成為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必要前提。
第二章就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現狀加以闡釋。通過溫州民間借貸風波的簡要論述,引出中國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發展歷程,此后對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尋找出如此管制強度之下,民間借貸糾紛泛濫、非法集資行為范圍不斷擴張的制度原因,進而為變非正式金融“管制”為“法律規制”提供法律制度上的現實原因,也為后文“契約治理”與適度監管的規制路徑的提出提供法律制度基礎。
一國的金融法律制度一般都會基于金融穩定、安全的考量,從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出發,確定具體的金融法律制度。為此,從1949年至今,我國對于非正式金融的法律態度前后有所變化,從建國初期的提倡私人借貸到此后一段時間的絕對禁止,形成了非正式金融一度基本消失的狀態。對于當時的政治經濟環境而言,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經濟趕超目標基本是不可能的,計劃經濟也就成為當時恢復經濟的首要選擇,這種強制性積累機制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
然而在改革開放之后,民營經濟迅速發展起來,政府對非正式金融的管制也有所松動,故而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然而,20世紀90年代初的投資過熱現象,以及諸如沈太福、鄧斌事件的發生,和1993年-1995年期間大量金融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又適逢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發生,促成了新一輪金融嚴管政策。故而,在20世紀90年逐步形成了行政取締與刑事制裁非法集資行為的規制模式,各種非正式金融組織亦成為非法金融組織。2005年,相關法律制度開始松動,中央對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出36條,同時促進了民間資本向金融領域的發展,而2010年有關民間資本36條的出臺,更是為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提供了決定性的法律基礎,從而對非正式金融的管制有所松動。
現有規制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范多集中于金融行政法規、規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性文件,效力位階比較低,甚至與其他基本法律相抵觸。這種將民間借貸限制于自然人間、自然人與企業組織之間的借貸,排除非金融企業間借貸行為的規定,以及民間借貸利率四倍以上不受法律保護,同時又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規章將其確定為“爆收益”行為,卻無相關法律責任的規定,等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憱就了非正式金融管制的低績效。文章通過規范分析方法闡述了非正式金融現有法律規制的低績效與嚴管制的現狀,為第四章論述私人契約治理與適度監管路徑提供邏輯基礎。
第三章圍繞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有關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實踐與經驗,為后文的論證提供比較分析的基礎。本章分為兩部分,即發達國家,諸如美國、德國、日本等國有關非正式金融發展的經驗,尤其是法律規制的經驗,并且將對中國非正式金融發展的啟示融合于其中;發展中國家則以非洲撒哈拉以南國家小額信貸機構的發展經驗、南非《國家信貸法》的規制實踐以及亞洲孟加拉格萊珉銀行的成功發展為例,為我國小型金融組織的發展提供參考。而南非《國家信貸法》的簡要闡述為我國民間職業放貸人的規范提供了可資借鑒之處。無論是發達國家的美國、日本,抑或是發展中國家的非洲諸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對于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既重視非正式金融固有的契約治理模式,同時考慮差異化監管,并且非正式金融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法制的先行。
第四章圍繞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理念的重新樹立、契約治理與適度監管的論證展開。金融監管強調安全、穩健、有效等理念,然而在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過程中,過分強調“管制”,造成自由與效率價值的忽視,甚至是公平的喪失,并不符合非正式金融規制現實需求,更不利于非正式金融的規范化健康運作,必須重新樹立理念價值,客觀地認識非正式金融與正規金融法律規制的區別。強調效率理念:非正式金融的私人契約治理機制的有效利用;自由理念:賦予公民、企業一定的融資自由權,即民間自治權的發揮;公平價值:公平信貸權理念的樹立;保障安全價值:需要適度監管;最終實現正式規范與非正式規范的彌合、非正式金融與正規金融的聯結。
非正式金融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并得以發展,除了具有多維度的生存空間,在缺乏有效的法律機制保護情況下,其特有的私人治理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無論是非正式金融的隱性擔保機制(緣約文化)、基于長期合作與重復博弈形成的聲譽執行機制,抑或是團體貸款中的連帶責任(同行壓力),都是以社會資本和聲譽價值為基礎,其運作機理的關鍵在于交易者聲譽信息的傳遞,以及對不良聲譽懲罰的可置信性。但其受限于特定的社區范圍內,無法應對規模化運營,對于超出血緣、地緣、親緣關系的非正式金融,這種私人治理機制的效用不斷弱化。同時,經濟環境的復雜多變,信息不對稱問題、交易不確定性問題依然會困擾非正式金融的正常發展,再加上長期在法律體系之外運營,無法得到法律的保護,對于組織化程度較低的非正式金融而言,缺乏有效的風控機制,這些都對非正式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投資者的利益保護不利,為此,需要來自于第三方的法律治理機制來彌補這些治理空隙,并矯正這些私人治理機制失效的領域。
法律治理機制對于私人治理機制的彌合,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即政府公權力的介入,需要有一定的邊界,換言之,需要設定非正式金融監管供給與需求邊界,為非正式金融的私人治理與政府監管提供一個可行的平衡點。對于監管模式的選擇上,文中并不贊成在目前的中國實行自律性監管為主、政府監管為輔的監管模式,而是仍以政府監管為主,充分重視自律性監管及非正式金融領域存在的非正式制度。通過立法上一定程度地賦予非正式金融法律身份,從而為監管制度的具體構建提供法律基礎,否則市場準入、退出及交易活動等監管制度的設計皆為惘然。
第五章探討司法對非正式金融的保障。尤其是在現有法律規定不加以改變的前提下,對于體制外運營的非正式金融而言,在自身私人治理機制無法解決契約糾紛時,或者已經獲取一定的法律身份的前提下,發生糾紛,司法機制也是其最后的保障,同時,司法能動性是回應非正式金融創新的最可行路徑。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不僅有助于金融監管目標的實現、解決非正式金融糾紛持續走高問題,同時也可以彌合現有法律制度的粗疏與滯后性以及監管不足的現象。然則,完全依賴于司法規制并不是法律規制的應然之路,非正式金融陽光化的發展,不僅需要尊重其自身固有的特性,更需要立法上予以承認其法律身份,并且需要行政監管部門的適時護航、司法部門的最后保障,即形成全方位的規制體系。
四、課題的重點和難點
“存在即為合理”,行文伊始,筆者提到非正式金融的廣泛存在是否合理的問題,通過二元金融結構的分析、非正式金融生成的制度動因分析,非正式金融作為一種誘致性制度變遷的結果,更是地方政府、中央金融監管機構與非正式金融參與者三者之間博弈的一種金融制度創新,也是經濟學上交易成本理論作用使然,這一系列制度經濟學的闡釋,為深入分析非正式金融廣泛存在的正當性提供了依據。然而,非正式金融長期以來隱蔽經營,甚至是近些年的異化發展所引致的社會問題同樣不可小覷。無論是從金融脆弱性角度、公共利益角度,抑或是法律制度的供給與需求角度而言,更或是中國現有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狀況而言,都需要對非正式金融加以進一步規制,將其引入規范化發展之路。如何既考慮非正式金融固有的私人契約治理機制,又將法律、監管這些正式的治理機制融入其中,將二者完美的相結合,成為全文考慮的重心。
行文至此,本文已經初步對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路徑問題做出回答,即非正式金融的私人契約治理機制+適度金融監管,伴隨以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理念的重樹、金融監管模式的設定以及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領域路徑的探析。具體而言,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非正式金融作為一種內生自發性金融形式,具有多種存在的制度動因,并不會因為政府的嚴厲打擊而減少,近年來民間借貸規模的不斷增長、非法集資手段的不斷創新及其涉案金額與范圍的不斷膨脹、非金融企業間變相借貸形式的不斷推陳出新,已然說明非正式金融的存在絕非是可以通過嚴刑峻罰來加以壓制的,適當地承認其合理性與正當性是規范非正式金融的必要前提。
2.以尊重非正式金融契約的私人治理機制為基礎的法律治理機制,進行適度監管是其法律治理機制的關鍵,尤其是在非正式金融監管缺位、管制過多的情形下,依照適度監管的理念構建我國非正式金融監管體制是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非正式金融監管供給與需求邊界加以設定,從而為金融行政監管部門介入到非正式金融領域提供邊界,進行適度地監管。
3.進行適度監管,并非是放松監管,而是正視非正式金融的特性,采取區別于正規金融監管的方式?紤]到監管主體的不同、市場自治程度、我國金融業監管傳統、非正式金融發展現狀等多方面因素,筆者認為,政府既要監管非正式金融,同時對相關監管者予以必要的限制,將政府行政監管與行業自律組織的自律性監管相結合。目前階段并不適宜以行業自律性監管為主的模式,畢竟中國的自律性傳統還不足以采取這種監管模式,非正式金融市場的行業自律組織仍處于起步階段,待其發展成熟,參與者的自律程度達到一定水平時,可以考慮政府逐漸退出。為此,本階段需要建立以政府的監管為主、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管為紐帶、非正式金融參與者的內控為基礎、社會監督為補充的監管體系。
4.對于非正式金融監管的各種制度設計,其前提離不開法律對非正式金融的適度承認。而現有非正式金融的立法規定極其不完備,對各種非正式金融組織的規定過于粗疏,在規制實踐中,司法機構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法律規范也多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性文件為主,這種法律規制現狀無法調整非正式金融異化發展的現實。為此,部分地區通過地方司法“試錯”的方式對非正式金融的不斷創新加以體現,例如浙江省的高級人民法院,甚至是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了一系列領先于全國其他地區的司法性文件,作為處理非正式金融糾紛的規范性文件。但是對于這種先行先試,要有一定邊界的限制,需要處理好與立法、地方行政的關系。
綜上所述,對于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是一個綜合規制的體系,既需要立法的確認,同時需要行政監管部門的維護,以及司法部門的最后保障。從廣義上而言,應該是在尊重非正式金融固有特性與契約治理機制的基礎上,做到事前監測、事中監管、事后保障的全方位的非正式金融規制體系。
本文的研究尚有未盡事宜,譬如對非正式金融具體行為的規制論證,尤其是實證方法的運用,在文章中尚有所欠缺,雖則筆者在近兩年多時間里幾赴浙江省的溫州市、麗水市、寧波慈溪市,江蘇省的南通市、無錫市,山西省的臨汾市等地市,就民間借貸問題進行調研,但仍囿于調研范圍及深度,不能充分就文中相關觀點進行論證,也不能完全確定自己提出的規制路徑是否能夠在非正式金融活動中得到完全驗證,然而,對于源自于民間的非正式金融,筆者能夠確定的是全文是基于大量實地調研收集的資料所進行的思考與寫作,而且會繼續這一本土化的“草根學問”。
五、論文提綱
目錄
導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選題意義
三、非正式金融研究文獻述評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一章非正式金融及其法律規制的理論基礎分析
第一節非正式金融內涵與外延的界定
一、非正式金融概念的厘清
二、非正式金融類型的界定
三、非正式金融的特性分析
第二節非正式金融生成邏輯分析
一、二元金融結構與政府“父愛主義”
二、非正式金融:金融抑制政策使然
三、非正式金融:制度動因
四、非正式金融:交易成本分析
五、非正式金融:有利于競爭政策優化
六、非正式金融:個人與企業的選擇
第三節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理論基礎分析
一、政治學基礎:公共利益理論
二、經濟學基礎:金融脆弱性理論
三、法經濟學基礎:法律制度的普適性準則和制度的供給需求關系.
本章小結
第二章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現實需求--我國非正式金融法律
規制的發展歷程及其問題
第一節我國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發展歷程
一、1949-1978年:從提倡私人借貸到絕對禁止
二、1978年-1995年:適度寬松,但仍對非正式金融進行抑制的時期76
三、1995-2004年:非正式金融的嚴格管制期
四、2005-2010年:雖有限制但法律開始松動
五、2010年至今:進一步放寬非正式金融管制
第二節我國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現狀
一、非正式金融的法律地位
二、對非正式金融采取的管制措施與管制主體
三、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責任
第三節我國非正式金融現有法律規制的缺陷
一、管制強度高、績效低
二、金融管制理念的偏差
三、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體系的不健全
本章小結
第三章境外非正式金融發展與法律規制實踐及其啟示
第一節發達國家非正式金融發展、法律規制實踐及其啟示
一、美國非正式金融向正式金融的成功轉型:社區銀行
二、充分尊重合作制本色的合作金融法制典范:德國
三、日本輪轉基金組織的成功轉型:無盡→聯合股份公司→互助銀行→一般性商業銀行
第二節發展中國家(或地區)非正式金融的法律規制實踐與啟示
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小額信貸機構的發展
二、小型銀行典范:孟加拉格萊珉銀行
三、強制替代的代表:20世紀50年代的印度、泰國
四、契約治理的典范:臺灣
本章小結
第四章我國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的構想
第一節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理念之重樹
一、效率:非正式金融的私人契約治理機制的有效利用
二、自由:賦予公民、企業融資自由權,即民間自治權的發揮
三、公平:公平信貸權理念的樹立
四、安全:適度監管
五、合作:正式規范與民間規范的彌合、非正式金融與正規金融的聯結
第二節我國非正式金融的契約治理
一、契約自由與契約治理
二、非正式金融契約治理機制現狀
三、非正式金融契約的法律治理機制對私人治理機制的彌補與矯正
第三節非正式金融監管邊界的分析
一、監管理論述評
二、非正式金融監管邊界設定中的主要假設條件分析
三、非正式金融監管成本分析
四、非正式金融監管的供給強度邊界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五、非正式金融監管的需求邊界分析
第四節我國非正式金融監管制度設計
一、非正式金融監管模式的選
二、監管權限的設定
三、我國非正式金融監管制度的具體設計
第五章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的路徑分析
第一節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的必要性分析
一、各地民間借貸糾紛、非法集資案件持續走高
二、現行有關非正式金融法律規制制度的粗疏與滯后
三、監管有效與無效論下的司法介入
第二節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的路徑選擇--以“先行先試”和司法能動性為視角
一、地方司法“試錯“的可能性
二、能動性下的地方司法
三、地方司法與地方行政的良性互動及司法能動性對立法革新的推動
第三節地方司法“試錯”邊界分析
一、地方司法“先行先試權”的授權合法性
二、地方司法“試錯”主體的限定與時間、范圍的限制及監督救濟
三、司法的能動性不能取代立法
四、司法介入非正式金融應注意的問題
本章小結
結語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0-14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6-14
解讀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9-29
策劃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6-20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格式07-28
碩士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范文10-01
關于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09-10
碩士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5-31
工程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0-21
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撰寫技巧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