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網癮"成因及應對策略研究開題報告范文
據調查,近年來,青少年互聯網普及率逐年持續攀升并向低齡群體滲透加大,青少年網癮嚴重的學生比較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青少年"網癮"成因及對策開題報告,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研究背景
豐富多采的網絡世界,為廣大青少年益智廣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不過面對良莠不齊的網上咨訊,針對年輕一代進行的辨別和自律能力的教育卻顯得有些滯后。
目前我國整個互聯網法律體系缺乏權威性的法律依據,立法遠遠落后于互聯網的發展,針對青少年、兒童的網絡安全保護也沒有單獨的明確的立法。
據調查,近年來,青少年互聯網普及率逐年持續攀升并向低齡群體滲透加大,中小學生沉溺于網絡的現象比比皆是,青少年網絡犯罪率也在逐年上升。
青少年大多是在校求學時期,所以針對網癮問題,教師、家長都應承擔起教育和監管的責任,分析其網癮形成的具體原因,結合其成長目標,與其進行及時的溝通并加以正確的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網絡觀,養成正確的網絡行為。
所以從青少年自身心理、生理特點出發,探究青少年網絡行為背后的原因,明確教師、家長、社會在青少年網絡行為過程中應擔負的職責,使青少年趨利避害,自律、自主、健康、合理地使用網絡,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將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對青少年網絡行為方面的研究比較多,但大多側重于對行為的管理,而針對青少年上網的心理、生理動機的研究較少,一旦出現網癮問題,堵的較多,而疏的較少,所以造成了當面不上網,背著就上網;行為不上網,心理有網癮;越不讓在網上干什么就越想干什么;平時管著上不成網,一有機會昏天黑地地上網等惡性循環現象,所以青少年網癮成因的深層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二、選題意義及價值
通過研究找到青少年沉溺網絡的根本原因,對癥下藥,有效的根治網癮。
端正學生、教師、家長的網絡觀,既不"談網色變",杜絕網絡,也不使孩子一味地沉溺于網絡世界而與現實脫節,同時要學會趨利避害,正確認識"網絡"的雙面性,既使青少年通過網絡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汲取到更豐富的知識,也使青少年有效避開網絡的負面效用,使網絡正真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利工具。
使教師、家長找到孩子網癮的根源,然后因勢利導,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管理,變害為益,使孩子養成正確的網絡觀與網絡行為,達成健康成長的目標;也使網絡行為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讓社會上更多的人關注網絡的管理、運作,同心同力,打造"綠色、健康"的網絡世界。
三、概念范圍與支撐理論
(一)課題研究的概念范圍
1、網絡行為:在網絡上從事的一切活動,主要包括訪問網站、收發郵件、上傳和下載、即時通信、聊天、論壇、網絡游戲、流媒體視頻和Telnet 等。
2、網癮:網癮指上網者由于長時間地和習慣性地沉浸在網絡時空當中,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至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而難以自我解脫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
3、動機: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滿足各種需要的特殊心理狀態和意愿。指一個人想要干某事情而在心里上形成的思維途徑。同時也是一個人在做某種決定所產生的念頭。還是一個人心里和行動一致的一大傾向,理念實施的組織源頭。
4、流行心理需求:一種想要被社會認可的需要。動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內驅力,一個是誘因,內驅力是來自個體本身的,是內在的一種需要,誘因是來自外界的,既有內驅力的作用,個體自己看到別人喜歡,于是也想要擁有,也是一種想要和大家保持一致的從眾心理。
5、因勢利導: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向有利于實現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導
(二)理論依據
1、主體教育理論。主體教育的過程必須把受教育者當作主體,喚起受教育者的主體意向,激發受教育者主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教育成為主體的內在需要,成為主體自主建構的實踐活動。
2、人本原理。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人本原理的主要觀點: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為了人。
3、個人控制理論。在個人管理中,個體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傳統的管理方法分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經濟方法、教育方法等,這些依賴于人去制定政策,去實施管理。人是社會人,但我們認為人更是一種理性人,是風險規避的,即我們更加愿意做出利己的行為,所以個人很難去采取類似法律行政這些可能具有懲罰性的方法對自己實施自我管理,那我們就需要借助社會或他人來完成對自身的控制管理,而最有效的管理即是利己與控制的結合。
四、研究問題及內容
(一)、"網癮"成因探究:
青少年一般上網的時間段、地點、相與人群。了解青少年上網時間與學習、作息安排時間之間的關系,時間段與地點是否在教師或家長監管的范圍中,與哪些人群在一起,會受到什么樣社交圈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會存在哪些潛在的危險因素。
青少年在網絡上從事的主要的活動內容及時間分布。了解青少年上網的動機及他們想從網絡中獲取什么樣的信息、得到哪方面的滿足,了解上網時間在一天時間中所占比例,確定對青少年成長影響的大小。
青少年在網絡上交流的對象群及談話的主要內容。了解青少年的社交圈并加以歸類,歸納青少年選擇朋友圈的因素,找出青少年交流的主要話題,并進行先后排序,找到網絡交流誘惑力所在。
青少年在網絡上點擊最多的網站。明確各網站所占比例,排序然后找出網癮所在。
青少年喜歡這些活動或網站的動機及原因。找出網癮之后的深層心理因素。
青少年網絡活動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網癮對青少年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分布及排序。
(2)、應對策略探究:
教師應對措施。教師對網絡知識的了解,對學生上網情況的把握,對學生網癮背后心理因素的分析及所采用的教育管理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家長應對措施。家長對自己孩子上網時段、地點、人群的了解,對孩子社交圈的了解,對孩子上網的態度及管理,對孩子關注內容及需求的把握。
學生自控措施:學生上網經歷的總結,沉溺與自拔的的原因,從中找出擺脫網癮的有利因素。學生學習狀況與對自身的認同度,學生對自身未來與現狀的認識,學生對上網的認識。
社會監督措施:學校網絡建設情況,學生家庭狀況,學生生活環境、交往人群及周邊環境中的網絡普及情況、網吧分布運營情況,有關部門對網吧的監管力度。
五、研究目標
(一)目標分析:
1、通過調查,掌握青少年網絡行為的普遍規律,包括其興趣、時間、地點、人群,主要上網活動類型等。探究其網絡行為的深層心理動機,解決好"網癮"的內因問題,為后面的應對策略的制定打好基礎。
2、通過走訪,了解家長與教師對青少年網絡行為的關注度與掌握程度,了解學生周邊的網絡環境,解決好"網癮"的外因問題,調度各方積極因素,及時杜絕誘因與危害。
3、個例跟蹤調查:通過調查、分析、引導、前后教育對比,驗證杜絕網癮的的具體操作方法,并使其步驟化、最優化、實踐化。
(二)具體目標
1、教師目標:
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學習相關網絡知識并及時傳輸給學生,認識到網絡的雙面性,并能把握住學生網絡行為教育的關鍵,對學生進行多方引導,使之自主、自律、健康、合理地應用網絡。探索總結出網絡行為教育的有效方法與步驟并在實踐中能因材施教,靈活應用。而且通過研究養成深入學生的好習慣,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家長目標:
促使家長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配合老師正確應對網癮問題,學習一些必要的網絡知識,針對孩子的需求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教育,防微杜漸,消除網癮的誘因。
3、學生目標:
使學生正確認識網絡,不斷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杜絕網癮,使網絡成為自身豐富知識、拓展能力、健康成長的有效工具。
六、研究對象
在校學生及家長與班主任老師
七、研究原則、方法、途徑
(一)研究原則:
1、民主合作原則:選定兩個班級,說明研究目的,與學生、家長、班主任及時溝通并取得支持與配合,力求調查內容的真實與準確,能準確反映調查目的。
2、隱私保密原則:對學生、家長、教師分別采用單項調查發,對調查中涉及到的個人隱私內容要承諾做好保密工作,不泄露,不外傳。
3、點面結合原則:針對50名同學做一般規律性的研究與總結,對2名個例采用跟進與教育引導前后對比法,對家長與班主任采用訪談法,力求點面結合,把握住課題涉及到的主要因素與方面。
(二)研究方法:
1、理論學習法:掌握有關網絡知識,特別是要有針對地了解和掌握與學生所關注的網絡有關的知識。學習一些與網絡相關的當代教育心理學,以便更好地分析和把握學生網癮形成的心理動機。
2、試卷調查法:形成學生及家長"學生上網狀況"調查問卷,在兩個專業共兩個班中進行調查、分析、總結。
3、實地走訪法:走訪周邊網吧,了解學生上網狀況及所從事的相關的網絡活動內容。
4、查閱資料法:通過網絡查閱相同案例,找到擺脫網癮成功與失敗原因。
5、個案跟進法:在學生中確定網癮個例,與家長配合,進行跟進調查,實踐、摸索、總結擺脫網癮措施。
(三)途徑:
1、試卷調查:針對兩個班50名學生進行。
2、試卷調查:針對10名家長進行。
3、訪談法:針對3名班主任進行。
4、個例跟進法:確定兩個同學進行。
5、案例比較法:通過網絡相同案例比較分析。
6、總結歸納:對材料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形成總結報告。
八、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4年1月20日---2015年2月22日)確定研究對象,制作調查試卷,確定跟進個例,形成實施方案。加強理論學習,掌握相關網絡知識與心理教育學知識。
首先確定針對我校2013級與2014級兩個班,共50名同學進行網絡行為調查研究,其次針對幼師班10名同學的家長進行網絡知識與家長對孩子上網狀況了解程度調查,再次確定兩個班的班主任李*與張*走訪,進行網絡知識掌握與對班級學生上網狀況掌握程度及采取措施的探討。接著確定兩位學生王*與郭*進行個例跟進準備。完成開題報告與方案,制定調查問卷,走訪內容。同時學習《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青少年心理學知識,查閱最近3年的全國青少年網絡行為調查成果,掌握相關網絡知識及心理、教育知識。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調查走訪階段(2015年2月23日—2015年4月30日)走訪周邊網吧,對學生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及個案分階段走訪與調查。針對群體及個案進行教育管理。
數據分析形成報告階段(2015年5月1日--2015年5月15日)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形成相關專項報告,對個案跟進狀況前后分析對比。對采取的教育管理措施進行分析評價。
第三階段:總結形成成果階段(2015年5月16日—2015年6月15日):對所得材料進行整合,完善成果,形成分析報告、論文與結題報告。
九、成果表現形式
課題以分析報告為主要成果,另外還有結題論文
十、課題研究保證條件
1、保證課題研究時間
學習既研究,工作既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課題的研究與落實,以保證課題順利完成。
2、課題經費:自費
青少年網癮防治措施
對因上網造成社會功能受損的未成年人,并符合以下情況時,應到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尋求幫助:
1、對上網有強烈的渴望或沖動,想方設法上網。
2、經常想著與上網有關的事,回憶以前的上網經歷,期待下次上網。
3、多次對家人、親友、老師、同學或專業人員撒謊,隱瞞上網的程度,包括上網的真實時間和費用。
4、自己曾經做過努力,想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沒有成功。
5、若幾天不上網,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焦慮、易怒和厭煩等癥狀,上網可以減輕或避免這些癥狀。
6、盡管知道上網有可能產生或加重原有的軀體或心理問題,仍然繼續上網。
意見稿強調,對網絡使用不當者進行干預時,提倡采用綜合的心理社會干預措施,實施干預的人員應為受過專業訓練的合格人員。嚴格禁止限制人身自由的干預方法,嚴禁體罰。對網絡使用不當者中伴有明顯焦慮、抑郁、強迫等精神癥狀的個體,應到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并依照有關臨床診療規范進行治療。治療使用精神科藥物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嚴格禁止損毀性外科手術。
【青少年"網癮"成因及應對策略研究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青少年"網癮"成因及應對策略研究開題報告02-23
防范青少年網癮問題的思考與探索02-20
科學解題中思維障礙的成因與策略研究11-30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11-18
人名研究開題報告11-14
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11-15
開題報告的研究方法是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