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服裝設計專業教育的分析
論文關鍵詞: 服裝設計 教育 實踐 就業
論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在當前服裝行業中的重要性。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各門課程合理設置,學生才能得到綜合性培養。教師應該安排好學生的課堂學習與實踐,分析現在企業和學生就業的客觀情況,指導學生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就業面對社會。
服裝設計是綜合性的美學設計,它的基本構成要素與穿著關系著人的心態、心理、品味等,以及服裝的外形、色彩、材料、工藝甚至是社會文化、經濟等潮流。服裝設計既具有審美性,又具有實用性、經濟性、獨創性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性,它屬于設計美學的范疇。
從古至今,服裝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裝飾品,也是人們扮演角色的重要工具,同時還是一種流通的商品。特別是后者的壯大,使服裝在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中成為重要的一部分。
在新的世紀里,服裝市場不斷壯大發展,服裝企業必須對市場作出快速的反應,縮短商品周期,降低庫存,環保意識的增強。在這復雜的環境中,設計師要以清醒的頭腦,鎮定的姿態,敏銳的目光,為企業產品導航。正因如此,設計師這一職位的競爭日益激烈,服裝企業對設計師的要求更加嚴格,服裝設計教育則成了重要的后備力量。而如何培養一個迅速適應市場的設計人才,是服裝設計專業教育的主要課題。
一
在服裝設計專業教育中,各門課程的設置關系到學生對專業的認識、理解、掌握,以及畢業之后適應市場的能力。大學的課時基本上是固定的,在這固定的課時內怎么安排學生的學習內容是我們要考慮的。
首先是基礎知識的把握。服裝設計專業應該掌握中外服裝發展歷程、服裝人體工程學、服裝結構學、服裝工藝學服裝材料學、服裝色彩的搭配及攝影基礎等基本知識。例如,在服裝發展史中,把握各個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服裝特點;在服裝的結構中,了解人體結構特征,線條的運用;在服裝材料中,了解不同面料的縮水、縮熱、保暖、吸濕等性能;在色彩中,掌握服裝色彩的搭配方法,不同區域人們對色彩的尊崇和厭惡,等等。只有這些知識豐富了,才能夠充分表現設計靈感。手頭能力的練習也是基礎知識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工藝課開設和繪畫課開設加強了對學生手頭能力的鍛煉。
其次是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在第二個階段課程設置時,在基礎知識的層次上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像服裝結構變換應用中分割線和省道的處理、服裝面料中面料再造藝術等方面的內容,而這樣的內容要結合立體裁剪這樣創造空間比較大的課程進行,使學生將基礎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想法進行加工,自然地延伸,完成設計。
再次,在后期教育階段應該在創造性思維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市場化的內容,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能力的優缺點,市場對于設計師的要求和對于設計師產品的標準。如服裝商品學、服裝心理學、服裝衛生學、服裝人體工程學、服裝企業管理學及服裝各種軟件等課程的內容。
最后,在這些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要不斷培養學生的養成教育。設計師是一種相對比較獨立的職業,也是一種責任。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設計師的水平對于企業有決定作用,而設計師的素養對其作品又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從學生階段就應該抓起,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識和素養,如政治、歷史、哲學等學科,看起來和服裝設計的關聯并不大,但它們是幾乎所有文化表象的底蘊和本源。服裝設計作為文化的載體,本身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
“設計師除了掌握服裝方面的設計理論知識,還要對藝術史論、美學、中外服裝史、藝術概念,甚至包括非本專業領域的其他藝術或設計內容,如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文學等知識有所了解有所涉及。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門藝術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是相同的,可以相互啟發借鑒”。[1]
二
“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指大學生在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了解社會、研究社會、主動參與社會生活和社會建設的能力。它服從于社會對大學生素質的總體期望和要求,具有未來指向性,即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形成過程,是他們為未來工作、學習和社會做準備的過程”。[2]
著眼于信息化社會,知識經濟時代,以及二十一世紀中國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培養的同時,也要加強其綜合能力的鍛煉。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創作空間,并提供最新服裝專業知識信息和服裝市場信息,面對眾多競爭對手,讓學生有對知識和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還要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社會實踐活動其本質就是社會交往中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交往能力也是學生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過程中,要遵循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支持者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必須深刻認識到自己在學生實踐過程中的作用,做好向導和助手。不僅要指導他們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了解社會、服務社會,而且要讓學生從中明白做人的道理,發現自己的價值。
三
作為教師,欲正人,先正己。教師這一角色甚至可以決定學生是否有能力適應社會;而學生的表現也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行得通。特別是現在很多藝術專業中,教師是剛畢業的“80后”,學生也在“80后”到“90后”的階段,年齡相差甚少。年輕教師的教學經驗有限,現在學生性格多樣性,年輕人與年輕人的碰撞,問題自然多。
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基本上都是小課,每個班的學生不是很多,老師應該盡量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習慣和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特別是有些性格怪癖的學生,要耐心地進行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并在此過程中給學生解決問題,從而既豐富了自己,積累了經驗,又把學生帶領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四
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和服裝企業是現代服裝產業鏈上兩個密不可分的環節。在服裝企業紛紛走品牌道路的今天,現代服裝產業特征之一是服裝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的運作都圍繞提升品牌價值進行,服裝企業是服裝品牌運作的執行者,院校是提供維系服裝產業運轉人才的制造者。
在供大于求的今天,學生畢業所面對的問題太多。服裝業還處在一個不太成熟的時期,服裝企業從節約成本出發,多選擇偏僻的地方落址,規模也不太大。學生剛畢業時多憧憬著去大公司就職,現實和理想的差距給他們第一個落差。對于新手,服裝公司總是先安排做一些打雜、剪樣板之類的事情,這些小事淹沒了學生要做設計師的愿望,這是第二落差;千元左右的工資,除去每月開銷基本就沒有剩余,有的企業工資要拖后幾個月才發,這和每年萬余元學費之間的巨大差距形成第三落差。
這樣,在一種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一些學生不愿從最基本的小事做起,總期待著有朝一日會到大公司就職;而平日安逸的環境讓一些學生養成了自私的性格,不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在要求完成的項目中,缺乏自我犧牲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在付出與得到之間不能平衡,付出就認為自己吃虧,別人占便宜。一些學生覺得企業檔次不高、條件苛刻、薪水太低,去一次就不想再去。這些使得企業形成了對服裝院校學生的一種偏見,覺得現在的大學生眼界高、資格硬,而學生設計的東西又不理想,在接納了第一批新人之后就不愿再接納。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教師應不斷更新、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避免一本備課筆記講到老的情況出現。
總之,老師不僅要安排好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而且要注重自身的修養,給學生正確的指導,才能有效地培養出實用型的服裝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劍萍主編.大學教學論.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200.
。2]劉曉剛主編.服裝設計概論.東華大學出版社,2008:92.
【對當前服裝設計專業教育的分析】相關文章:
文秘專業教育與課程設置分析03-28
論服裝設計理念與專業教育的方向11-27
當前應試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03-13
當前我國物流保險的現狀分析和思考論文11-19
我國當前生態經濟發展動態分析03-25
當前歐元區經濟形勢、問題及前景分析論文02-23
關于當前暖通空調安裝技術中的難點分析11-20
當前VB程序設計的教學改革研究分析11-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