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體學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 文體學 大學教學 應用 論文摘要: 文體學理論知識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視野大學·讀寫教程》中的一篇課文《納粹統治下的愛》為例,從語篇結構和特征兩方面來分析它的文體特色,以及解讀不同的文體特征所具有的不同效果。
文體學是一門運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文體的學科,而“文體”(style)指某種語體的風格特征,即適于某特定語言的一整套語言變異形式。文體學研究語言使用的規律,體現在語言運用的各個層面,如語音、書寫、詞匯、句法結構乃至篇章類型的選擇上。文體分析就是在語音、書寫、詞匯、語法、篇章結構等各個層面進行的,其重點是分析具有文體意義(stylistic significance)和價值的那些語言特征,從那些被“前景化”了的語言特征(fore-grounded features)入手,挖掘作者的語用意圖和語用效果,以便達到鑒賞的目的。[1]
文體學理論知識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通過對各類文體篇章的分析,對語言各種功能的了解,學生在全面而深入理解內容的基礎上,也提高了對語言及作品的鑒賞能力和文體敏感性。在閱讀文章時,學生不僅要清楚作者表達了什么內容,更應該知道作者是通過哪些語言手段增強表達效果的。這樣,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修辭能力都會得到提高。筆者將以《新視野大學·讀寫教程》第二冊第四單元的課文《納粹統治下的愛》為例,探討如何將文體學知識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
一、語篇結構分析
不同文體有不同的語篇結構,小說的語篇模式最基本的成分有背景、人物、事件或事件群、結局、評論,而且排列順序也往往如此。語篇分析能從宏觀上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主題和作者謀篇布局特征,將文章的內容框架和思維脈絡提煉出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語意的連貫和段落的有效連接上,然后再分析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銜接及作者的推理,以宏觀整體理解帶動微觀細節理解,以框架記憶帶動細節記憶,從而達到見樹知林的理解效果。[2]《納粹統治下的愛》屬于敘述文體,具有小說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因此我們可以以小說的基本模式來分析。
1.背景:第一段的前兩句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時代背景:“It is cold on this winter day in 1942...Nazi concentration camp.”
2.人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和一個小女孩Roma。
3.事件:事件可以分為初始事件和發展事件。第二段中“Suddenly,I notice a young girl walking pas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ire.”;第三段中“The she reaches into her pocket,and pulls out a red apple...throws the apple...I pick it up...”這些可以看做是故事的初始事件。第四段到第七段的內容為發展事件,第五段“Again,she comes.And again she brings me an apple...”;第六段“For seven months,we meet like this...but it soon comes to an end.One day,I hear frightening new...”;第七段“‘Do not bring me an apple tomorrow,’I tell her,‘I am being sent to another camp.We will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和第八段,以及后面的對話可以看做是另一個發展事件:“Years pass.It is 1957...A friend convinces me to go on a blind date with a lady...Reluctantly,I agree.”
4.結局:通過第九段到第十六段“我”和Roma的對話,在故事的最后一刻,我們知道了故事的結局,Roma就是當年每天給“我”蘋果的小女孩。
5.評論:小說末尾沒有評論。“I get up from the table,embrace her,and answer,‘Because I was that young boy,Roma.’”小說到此戛然而止,這個故事的發展和這個出乎意料的結局已經使讀者完全能夠感受到主人公“我”和Roma此時的激動、興奮之情,這時任何的評論都不如給讀者留下回味的空間,這樣造成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更能使讀者欣賞和領略到小說獨具匠心的結構之美。
在建構了小說的宏觀語篇結構之后,我們還可以利用文體學的基本理論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和欣賞小說的語言特色。
二、語言特征分析
文體分析側重分析篇章的語音、詞匯、句法、修辭等被“前景化”了的語言特征,以達到我們鑒賞語言、發掘作者語用效果的作用。我們以這篇小說的兩個典型的語言特征為例,探討文體分析對領略文章意蘊、提高學生語言敏感度的作用。
1.自由直接引語的使用
人物話語是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文體學研究的重要方面。一般來說,人物的話語表達方式有直接引語、自由直接引語、間接引語、自由間接引語和言語行為的敘述體五種,不同的話語表達方式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文體功能。自由直接引語“原本”記錄人物的話語,但是它不帶引號,也不帶引述句,故比直接引語“自由”。在幾種話語表達方式當中,這是敘述干預最輕、敘事距離最近的一種形式,具有直接性、生動性和可混合性。由于沒有敘述語境的壓力,它使作者能夠自由地表現人物話語的內涵、風格和語氣。當然直接引語也具有這樣的優勢,但自由直接引語使讀者能在無任何準備的情況下,直接接觸人物的“原話”。[3]
《納粹統治下的愛》中,除了使用直接引語之外,自由直接引語在文中也多次出現并與敘述話語巧妙地交織在一起,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我們以這篇文章的三段文字為例:
(1)We suffer under the whips of the terrible Nazis.(2)Will I still be alive tomorrow?(3)Will I be taken to the gas chamber tonight?(4)Or will a security guard simply shoot me with his rifle?
句子(1)及前文都是作者的敘述話語,句子(2)、(3)、(4)為自由直接引語。從這里可以看出,與直接引語相比,自由直接引語不帶引導句、不帶引號,能夠拉近讀者與敘述者之間的距離,使讀者更加容易地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體會到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的主人公“我”對死亡的恐懼和對未來的絕望。
我們再以文章第三段的部分內容為例:
(1)Then she reaches into her pocket,and pulls out a red apple.(2)Oh,how long has it been since I have seen one!(3)And how this one shines——greater than any crystal!(4)She looks cautiously around,and then quickly throws the apple over the fence.
在這段文字中,句子(1)為敘述話語,句子(2)和句子(3)為自由直接引語,句子(4)為敘述話語。句子(2)和句子(3)不帶引導句和引號,這樣可以使讀者毫無障礙地進入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了“我”看到這個蘋果時的異常激動的心情。如果這個地方加上引導句(I think...),原來較為順暢的敘述流就會被打斷。
文章的第四段也是自由直接引語與作者的敘述話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例如:
(1)The next day,I am drawn to that spot near the fence,as if pulled by a magnetic force.(2)Am I crazy for hoping she will come again?(3)Of course.(4)But in here,I cling to any tiny trace of hope.
上文中,句子(2)和句子(3)為自由直接引語,這一問一答把主人公“我”希望再次見到這個小女孩的渴望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且與作者的敘述話語融為一體,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一氣呵成,更好地體察主人公的內心活動。
2.豐富多樣的句法結構和句法手段
這篇課文句法結構和句法手段豐富多樣,富于變化。因此,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時,應該引導學生理解并欣賞這些富于變化的句子結構,體會不同的句法結構和句法手段所具有的獨特文體作用。
(1)長短句的交替使用
“Again,she comes.And again,she brings me an apple,flinging it over the fence with greater precision than before so that the apple flies over the fence and drops directly above me.I catch it as it is descending.I hold it up for her to see.Her eyes shine.”(第五段)
文章第五段中,除了第二句之外,其它句子都是短句,尤其是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僅僅由三個單詞構成。短句干脆利落、簡潔明快,節奏感強,表達了主人公“我”在小女孩再次到來并再次扔給我一個蘋果時的輕松、快樂的心情。第二句句子較長,描述了小女孩帶來了蘋果并且準確地扔在了“我”的面前。由此可見,長句可以表達較為復雜的概念,能夠把眾多的信息融合在一起。例如文章第二段最后一句:
“I want to look away,as I feel oddly ashamed for this stranger to see me like this,sickly thin and in torn,stained clothing,but I cannot take my eyes from hers.”
這個長句子表現了“我”的曲折的思維過程和復雜而微妙的活動:“我”的目光無法從她的眼睛移開,但是內心卻羞澀而自卑,因為“我”一副病容、枯瘦如柴,又穿著骯臟破爛的衣服。
(2)排比句的使用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語氣一致的幾個詞組或句子并列使用,稱為排比。排比句便于表達強烈的感情,突出所強調的內容,增強的氣勢。同時,由于句式整齊,節奏分明,也可以增強語言的韻律美。例如:
“Will I still be alive tomorrow?Will I be taken to the gas chamber tonight?Or will a security guard simply shoot me with his rifle?”
(3)重復
有時為了強調某個意思、突出某種感情,可以特意安排重復。通過對重點詞、重要概念的多次重復,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達到特殊的效果。例如:
“Again,she comes.And again,she brings me an apple,flinging it over the fence with greater precision than before so that the apple flies over the fence and drops directly above me.”
三、結語
把文體學知識和文體分析方法應用于大學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理解文章中的句法、詞匯、形象或者篇章結構上的某些特點,幫助學生透過表層的語言形式了解言語深層的意蘊,挖掘作者的語用意圖和語用效果,在學習語言知識和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達到鑒賞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秦秀白.英語語體和文體要略[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1.
[2]唐宏.文體分析應用于精讀教學的方法和實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1).
[3]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談文體學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簡談任務型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11-16
談多媒體教學在高級英語教學中的應用12-02
談自我決定動機理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11-29
專有名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11-14
論語域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3-11
表揚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3-18
應用語言學理論指導下大學英語教學與實踐12-04
淺析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策略03-27
談顯性教學在英語寫作課中的應用11-3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