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中學語文教學的語言教學
論文關鍵詞:中學語文 語言與言語 語言教學
論文摘要:目前的語文教育備受關注與指責,批評的焦點大多集中在語言的運用上。筆者認為,語言教學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其他科目憑借言語形式傳遞信息,而語文教材里的言語形式就是教學的內容。只有加強語言教學才能真正實現大綱所規定的“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在基礎教育的各學科中,從來沒有哪一科像語文這樣飽受非議,也從來沒有哪一科像語文這樣被寄予如厚望。雖然經歷了如此長久的實踐、摸索和改革,可是,語文教學還是不盡如人意,甚至飽受批評。指責與批評從小學一直延續到大學,其中,最為人不滿的就是學生的寫作。謀篇布局尚且不論,最令人傷心、失望的竟然是詞語的表達,許多大學生不能準確流利地使用漢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說實話,這實在是語文教育的恥辱。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語文教學的目標集中起來就是“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才是語文學科的實質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然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語文課要教什么卻是個往往被人忽視而不成為問題的問題。首先是形式和內容的問題。在眼下,許多地方、許多老師在新課程的旗幟下掄開大斧銳意改革,在教學形式上花樣翻新、自以為是。這和新課改的大環境有關,在地方上,從上至下課改成果成了教育系統,甚至是行政系統的卓越政績與榮光。人們所關心的是取得的成果,造成的影響。對行政者來說,有了成果和影響就是實際的工作取得了成績,并不關心這個成果是什么,以及這個成果對語文教育是否起到了積極作用。新課改注重更加關注學生個體,具體表現為對學生個性的尊重,注重學生個體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這是教師對新觀念的普遍態度,并沒有具體到某一學科的實際教學。于是,在新課改這面大旗下,大家進行了一系列名目繁多的課程改革,改革的過程中融進去了新的觀念,但遺憾的是,這些變化更多地體現在教學形式上的變化,以至于有嘩眾取寵、作秀的嫌疑。在作秀的過程中,教師更多關注情感、價值觀、合作、交流等等外在的東西,卻丟掉了許多傳統語文中的內在的本質的東西,這是得不償失的。形式與內容從來都是有機的統一,相互依存才會有意義。形式的改進必然是為了更好地傳授內容,是為內容服務的。教學內容制約決定著教學的形式。忽視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變化,必將導致兩條腿發生傾斜,不能使語文教育健康地走下去。
其次,在語文教學的內容上大多數老師是迷茫的。更多的人教了多年的語文卻從來沒有想過語文課到底要教的是什么,習慣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教參按部就班的講來,按照試卷兢兢業業的講來,那么,語文課到底要教什么?對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議頗多,也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有的認為要教文學常識,有的認為要教思想內容,還有的認為要培養學生的情感。語文教材涉及的內容廣泛,但我們必須注意,語文課就是語文課,盡管課文涉及科學、歷史、地理,但語文課并不是科學和歷史。教材是教學用的材料,并不等同于教學內容。盡管其他學科也是用漢語言編寫的教材,但其他學科學的是語言所承載的具體內容,而對于語文來講,語言所承載的諸如科學、歷史、文學內容倒在其次,語言本身才是語文學科設計的初衷!罢_理解和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依靠的是對這些語言文學的鑒賞和學習。而這一點往往被忽視了。
二、為何要加強語言教學
首先,語言教學的內涵是什么?著名的語言學家索緒爾將語言與言語做了區分。語言是社會成員在實踐活動中約定俗成共同使用的交際和交流的工具,由一套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組成,并受表達習慣的限制和約束。而言語則指具體的語言使用,是個人運用語言的過程和結果,前者即為“言語行為”,后者則為“言語作品”。從這個角度來說,各科教材都是言語作品。語言與言語二者相互依存。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具體的言語作品來把握和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本文并無意仔細區分語言和言語,所以為方便起見,籠統的稱之為語言教學。
其次,語文教育的目的決定了教學的重點在于言語形式。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區別就在于,其他學科可以“得意而忘形”,學習言語所承載的知識,但語文的言語內容倒在其次,編寫者的目的還是意欲通過不同時期、不同作家的言語作品來讓學生懂得如何理解和使用語言。言語的內容不能脫離言語形式,二者是統一的,言語內容是人們的認識和情感,是抽象的,需要依靠言語形式而存在。言語形式是具體的,可以直接訴諸于人們的聽覺和視覺。內容借助形式表達言語者的情感和意愿。正如論者指出的那樣,“所謂對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必然基于確切地把握具體獨特的言語形式,而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就是根據情境和需要盡可能完美地組織言語形式的能力!彼裕語文之外的其他學科所教所學的是教材的言語內容,而語文學科則以教材的言語形式為教學內容!
再次,語文課被負載了過多的內容,甚至于“喧賓奪主”。語言教學本是語文教育的重點,就像歷史課要讓學生們了解歷史,數學課讓學生們學會數學一樣,語文課需要讓學生們學會理解和運用祖國的漢語言文字。但隨著新課改的進行,語文課被教師充分運用,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語文教學內容越是豐富,對言語形式也就距離越遙遠。呂叔湘先生一再呼吁語文教學要輕裝前進,這是頗有遠慮的。
三、加強語言教學的意義
語言學習都有一個由放任到約束的過程,就像小孩子牙牙學語,第一步是學著說,第二步才是家長不斷地約束和規范。語文教學也同樣如此,小學階段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學習語言,寫作文可以天馬行空,可以在初中開始約束和規范了。加強語言教學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并借此領略祖國文化的魅力。
加強語言教學,讓學生更多地注意到語言的正確使用和生動使用,才能更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最終實現理解和使用漢語言的目的。另外需要補充的是,本文所說的語言教學,不僅包括文本的言語,還包括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尚文.《語言•言語•言語形式——試論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C].李海林.語文教育研究大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淺論中學語文教學的語言教學】相關文章:
淺論聽力教學技巧11-18
淺論聲樂教學的發聲訓練02-20
淺析現代語言基礎知識與中學語文教學12-08
談中學語文教學的情感教學03-05
淺論英語精讀教學行為11-16
試論中學語文教師教學語言能力管見12-09
淺論中學英語教學評價12-06
淺論合理的數學復習課教學結構11-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