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中出精彩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建立線段的表象,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體直的邊看成線段,會數圖形里線段的條數,并會畫線段。教學重點是認識線段的特征,教學難點是線段表象的建立。下面我從三個環節談談上課、聽課后的一些感想。首先說說課堂導入方面。認識線段在幾何知識中比較抽象,由于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比較低,因此,在教學認識線段時,一般我們都會用一些與上課內容有關的情景來引起學生的興趣,達到引出新知識的目的。我也是這樣設計的,我選擇了學生比較喜歡的米老鼠圖,把兩只完全一樣的米老鼠加了兩條不一樣的尾巴,一只是直直的尾巴,另一只是彎彎的尾巴,讓小朋友們找出它們的不同,兩幅圖很明顯,學生很容易抓住直和彎來說明,為下一步觀察桌上的毛線的形狀作鋪墊,因此,內容連接的也很順利,沒有浪費時間。還有一個導入是這樣的:老師也選擇了學生喜歡而且熟悉的場景圖,跳繩和拔河,老師首先提問他們的繩子有什么不同的嗎?這個問題太廣,沒有指向性,所以學生的答案還是很多的,就是答不到老師想要的一根是直的和一根是彎的的答案上來。因為這幅圖的干擾信息太多,如果老師在課件上直接把兩根繩單獨的抽出來,去掉一些干擾信息然后再讓學生比較的話,是不是學生很容易就答到點上呢,如果老師問學生:你們看看這兩根繩的形狀有什么不同的話,那么學生就很容易回答出來一根是直的,一根是彎的,就不會浪費那么多的時間在無關信息上了。
所以,要創設學生喜歡的情景或者呈現學生喜歡的情景圖的時候,我們老師就要考慮到圖上可能存在的干擾信息,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盡可能不牽扯到這些無關信息,或者就要在提問的時候就把重要的信息從情景圖中抽象出來,我認為這樣就能更好地達到教師設計的意圖,為課堂服務。
其次是課堂活動反饋環節。在教學線段有兩個端點時,通過讓每個小朋友動手折出折痕來說明有的線段端點不明顯,也不容易標出來,但是線段的端點還是客觀存在的,能過直觀演示和講解,讓學生理解線段是有長短的。課堂上,學生都受到前面幾邊形就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練習題的影響,讓他們在長方形紙上創造出一條線段的時候學生都想到折去一個角,變成五邊形后就多出來一條線段了。其實多出來的一條線段就是一條折痕。可是當時我也沒有想到這點,只是根據學生的回答考慮到學生理解的這條折痕是一條邊,放棄了學生的這種思考方法。課后,我才發現其實這里是一個很好的環節,我完全可以通過學生的這個已經能夠理解的想法引申出折痕來,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折痕也是一條線段了。也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得到了進一步的推進:不僅認識了線段,還強化了對線段特征的理解;也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師與生進行了和諧的對話,融洽的溝通,是以,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在交流與溝通、討論與探究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最后想要說的就是畫線段這個環節。課堂上我讓學生嘗試著畫線段,然后我把學生畫的線段用實物投影出來請學生斷畫的怎么樣的,學生出錯了,我也只是指出來了,然后讓個學生改正過來。最后沒有再總結歸納一下,或者示范一下線段怎么畫,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我想,如果這樣設計可能會更好些:讓學生嘗試畫線段,交流學生的作品。然后再請一個學生上來畫線段,畫之前,請小朋友們提醒他,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在這里老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對這位要畫線段同學的提醒來總結如何畫線段了,請這位同學根據大家的提醒來畫線段,大家能根據總結的要求再畫一遍,這樣學生就都能夠很正確的畫出線段,而且對線段的特征也有了更深的印象。這樣的設計是完全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也十分切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的。不管是教學的細節,還是教學的環節,也不管是預設的還是生成的,只要教師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敏銳地抓住教學的契機,并滿足學生真實的需要,促進學生的發展,都是值得肯定的。
【對比中出精彩】相關文章:
聲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11-24
企業市場營銷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03-25
高中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2-25
對《邏輯學》課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論文02-24
英漢祈使句對比研究論文提綱11-29
家長在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及措施論文03-04
談多媒體技術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12-02
中美醫學教育對比與借鑒的論文04-24
談談現行中學美術教材的對比與研究06-0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