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思考
論文關鍵詞:課程改革 信息素養 網絡 評價機制
論文摘要:《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職業學校計算機教育的入門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工具性、時代性特點,以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指導,依托網絡、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改革教學目標、方法手段及評價機制,使本課程的教學既順應信息技術發展的形勢,又符合以生為本,培養應用能力,提高信息素養的宗旨。
引言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職業學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該課程不僅為后續的計算機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成為當代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其教學內容和思想對學生思維發展具有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隨著我國計算機教育的普及,原來作為職業學校計算機教育第一層次的部分教學內容,已經向中學轉移,從而使職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队嬎銠C應用基礎》作為職業學校所有專業的公共必修課程,以普遍采用統一的目標、內容、進度和檢測標準,沒能結合專業特點培養學生應具有的計算機素養,因而對后序專業課程的學習服務性不強。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工具性、時代性等特點,因此在課程改革大潮中,要以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指導,依托網絡、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充分體現開放性、動態性的特征。
1.以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改革教學目標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以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職業中的信息化處理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目標。由于推行了計算機等級考試,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然而部分師生把該課程知識學習與證書考試聯系起來,使課程教學成為考證的鋪墊,為了達到考試的合格率,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模擬題的練習中,使學生不能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信息素養得不到提高,背離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側重于應用的課程,所以實踐性應當是本課程設置的基本定位。對于學生而言,今后的發展方向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借助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必須從知識本位轉向能力本位,突出實踐應用,發揮網絡教育功能,讓信息化素質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為將來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與信息技術發展形勢相適應,改革教學內容
。1)與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有效地銜接。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普及,現在中、小學也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他們是從零起點開始,學習文字處理、電子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等基本內容。目前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材大多也是從零起點開始的,以計算機基礎知識、文字處理、電子表格制作為基本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重復。為了做好與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銜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在原來的基礎上實現系統化與提高,強調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形成貼近工作生活實際的知識體系。比如在文字處理方面學習更深入的技巧,利用郵件合并功能實現學生成績單的制作,利用樣式管理功能完成畢業論文的編排等。
(2)增加網絡和多媒體知識的教學。在日新月異的數字化社會,網絡技術不但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學會利用網絡資源成為現代高職學生必備的素質。因此,在我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介紹網絡的知識,讓他們學會網上查找資料、瀏覽新聞、網絡購物、網絡通信等,而且也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平臺,師生互動平臺。同樣,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會經常接觸到音頻、圖像、視頻及動畫等多媒體素材,對我們的學生而言,具備一定的多媒體素材加工處理能力也是有必要的。由于非計算機專業后續不會開設多媒體課程,所以這部分內容就需要納入本課程的教學。
。3)教學內容模塊化。由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承擔著為后續課程乃至將來職業服務的重任,所以教學內容要與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將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除了部分必修模塊,各專業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模塊進行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及時更新教學模塊,精選教學內容,淘汰重復和陳舊的內容,提高課程教學的靈活性和實用性。
3.以任務引導學習,改革教學方法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比較有效的。因為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它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以項目為導向,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通過小組相互協作,共同完成項目任務。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基本都可以實現機房教學,這為任務驅動教學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課堂教學中,只要合理設置任務,便可以將教、學、做合為一體,達到邊學邊做,邊做邊學,邊做邊教的效果。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打破傳統的理論與實踐分明的狀態,而且在實踐中更容易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的興趣,養成一定的職業習慣。
4.依托網絡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手段
目前,教師們精心制作了電子教案和
課件,進行多媒體演示,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教學資源的利用率還不是很高。作為計算機課程,理應走在網絡化教學的前列!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可以依托校園網,充分整合學校教學資源,組建學校網絡教學系統,并不斷地加以完善。借助網絡教學系統,教師不斷積累的教學資源可以得到更好地利用與優化,學生可以在課外實現自主學習,使課堂教學得到延伸,同時也可以縮短時空距離,增加師生之間交流的渠道,如可以在線交流、E-mail、留言板等方式。
5.突出應用能力的考核,改革評價機制
課程考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能夠正確評價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情況,不同的考核方式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目前我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采用題庫系統機考方式,實現了教考分離,考核手段比較公正、合理,但對于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來說,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由于題庫系統是配合計算機等級考試的模擬系統,不提供自行更改考題的功能,部分題目實用性不強。二是以學期末試卷考核的方式為主的結果性評價,無法真正體現本課程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目標。所以建議本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應以過程性評價為主,輔之一定的結果性評價,即建立經常性、階段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經常性評價可以課堂為依據,對學生加大課堂考核力度,因為課堂是學生最真實最直接的表現。階段性評價則可以針對各模塊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設置一些綜合性實踐作業,如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模塊后,可以讓學生參與電腦銷售市場調研,完成調研報告;學習Word文字處理模塊后,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完成規劃書的制作;學習Excel電子表格軟件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家庭生活開支的調查與統計;學習Powerpoint軟件后,可以制作自我風采展示演示文稿。對這些綜合性的作業可以從態度、能力、效果等多方面綜合評價考核。當然,在評價中也要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作用,通過學生的自評、小組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綜合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保證評價的公正性與有效性。
結論
《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職業學校計算機教育的入門課程,既要順應信息技術發展的形勢,又要符合以生為本,培養應用能力,提高信息素養的宗旨。我們需要不斷進行教學實踐與探索,通過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果,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渝,黃賢英.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改革新探[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4,18(3):170-174.
[2]童鑫.基于行動體系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0(4):56-58.
[3]葉成蔭.大學微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價值工程,2011,30(16).
[4]姚方元,單虹.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計算機教,2006(11).
[5]朱思峰,張玉花.師范院校計算機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6).
【淺談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思考】相關文章:
淺談材料工程基礎課程改革的思考03-27
淺談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12-05
淺談辦公應用課程職教改革的課程設計與思考11-18
學!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思考11-18
課程改革計算機基礎論文02-27
談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11-17
論述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11-17
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探究12-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