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源于生活,貼近生活,聯系生活
論文關鍵詞:低級段數學概念有效教學
論文摘要:數學概念是反映現實世界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本質屬性,正確理解、準確把握數學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基礎。然而,由于年齡的原因,低級段小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制約了數學教學中許多抽象概念的理解與掌握,從而給課堂中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性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必須從小學生年齡段的心理特征、行為習慣和學習特點等來綜合研究實踐,靈活運用各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達到發展小學數學概念的目的。
《九年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正確的概念是科學抽象的結果。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得到了豐富的感性認識材料,經過“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舍掉事物的次要屬性,保留事物的本質屬性,進而形成了概念。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數學概念是反映現實世界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本質屬性,是客觀事物的“數”和“形”的抽象。小學生學習概念性數學知識的過程,是一個簡化、概括化、分類化和建立聯系的思維過程。小學生正處在邏輯抽象思維形成的階段上,要使他們全面、正確的理解數學概念,就應該靈活采取各種教學方法,走進小學生思維空間,化“抽象”為“具體”,用適合小學生本身的語言把概念展現在他們面前。根據筆者的經驗,我們在日常的低級段概念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以下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數學概念枯燥、抽象,低級段學生學起來覺得沒意思,提不起興趣,所以上課的時候也就不重視它,導致對概念的認識和理解模糊與不透徹。
2、學習方法不對。掌握概念的根本是理解,而不是靠死記硬背。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對概念的學習仍然停留在單方面的死記硬背,而不是去真正透徹理解,導致對概念理解和認識很機械、零碎,長此以往影響了數學概念的掌握和運用。
3、系統學習能力不強。不少同學學習概念時,總是習慣于一個概念一個概念的去學習,孤立地看待概念,無法將不同概念形成體系,不能在概念系統中學習概念。如此,對概念的理解流于形式及膚淺,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4、與實際應用脫節。在概念學習中有兩種錯誤傾向,一是,部分同學為學習概念而學習,缺少應用環節,很少做一些相關的練習。二是,一部分同學恰恰相反,很喜歡解題,然而為解題而解題,在解題過程中對習題涉及的概念很少關注,更無從去復習、鞏固相應概念。其實,這兩種錯誤的本質是一樣的,就是漠視了概念的應用環節,想當然地以為概念與應用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內容。其實,概念和應用是分不開的,要想輕松解題,就必須掌握概念,要掌握概念,就必須多解題、多應用概念。
針對以上實際,筆者認為,可以從概念的引入、概念的理解、概念的應用等方面入手,做好小學低級段數學中的概念教學工作:
一、引入概念要源于生活
數學來自現實生活,小學生生活周圍處處有數學,結合生活實際引入概念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小學生從瓣手指到簡單的運用計算機,都是在生活中不斷總結而學習獲得的。要從生活實際出發,深化小學生的概念基礎,就必須熟悉小學生的生活環境。如在學習比較大小時,“4”和“5”的大小,可以把“4個蘋果”和“5個蘋果”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選擇,當學生選擇5個蘋果時,可以問為什么會選擇“5”,這樣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真正體會到比較大小的概念。
其次,還可利用小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比較熟悉的一些知識,概括出新的概念。如在教學認識角的時候,雖然學生對于生活中的角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生活經驗,但對于數學課堂中的角學生可能還是會存在模糊。所以在角的概念的引入部分,教師就會為學生提供許多我們身邊的物體,這里概念引入時所提供的材料需要注意所選材料要確切。小學里講的角是平面角,可以讓學生觀察黑板、書面等平面上的角。如果讓學生觀察教室相鄰兩堵墻所夾的角,那是兩面角,對于小學教學要求來說,就不確切了?梢哉业紧[鐘、三角尺、剪刀、長方形等等,讓學生從這些生活模型中找到我們所需要的角。然后從這些生活模型中抽象出我們數學中的角,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而歸納出角的基本特征,最后再讓學生到我們的身邊去找角,并能找到角的頂點和邊,加深學生對于角的認識。
二、理解概念要貼近生活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觀的、具體的感性知識,然而在教材中大部分概念沒有下準確的定義,但是這些概念對于解決實際數學問題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這就給教學留下了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在概念教學難以入手時,不妨嘗試利用貼近生活的具體形象,幫助學生認識概念的本質屬性。如小學生認識“米”的概念時,首先通過觀察米尺初步直觀認識1米有多長,接著將米尺與鉛筆、身高、課桌面的長進行比較,進一步直觀認識1米的大約長度,然后讓學生與同桌合作,用米尺量教室的長,進一步強化對概念的理解,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
對于太難理解的概念就可以暫時不給定義或者采用階段逐步滲透的辦法。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概念還是抽象的,他們形成數學概念,一般都要有相應的感性經驗為基礎,而且要經歷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腦子里來回往復。從模糊到逐漸分明,從許多有一定聯系的材料中,通過自己操作,思維活動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比如,學習《三角形的認識》,學生對“圍成”的理解有困難,可引導學生準備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選擇其中三根擺成一個三角形。在拼擺中,學生發現用10、16、8厘米,10、8、6厘米和10、16、6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但當選16厘米、8厘米、6厘米長的三根小棒時,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圖形拼擺的直觀操作,不但直觀的感悟了三角形“兩邊之和不能小于第三邊”,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而應該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封閉圖形,使學生對三角形的定義有了清晰的認識。
三、應用概念要注重聯系生活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新課程標準所賦予我們新時期小學數學老師的任務。在實際教學中往往遇到學生會很熟練地背出概念內容,但不能進行靈活應用的現象。為此,教學中除了要重視
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獲得外,還要加強數學概念的應用訓練,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數學來源于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中去。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用數學概念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訓練中體驗教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喜悅。
如在教學《認識時、分、秒》的時候,因為時間單位看不見、摸不著,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時間觀念,體驗1時、1分、、1秒的長短,就要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平常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讓學生測量自己1分鐘脈搏大約跳多少次、了解1分鐘大約能做幾節眼保健操,記錄1分鐘大約跳多少下繩,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1分鐘還能做些什么。這些活動都是學生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活動。也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自己制定一張學習計劃表,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這些聯系生活的知識應用,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總之,數學概念的教學是一切數學知識從初步認識、深刻理解到熟練應用的基礎,它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和保障。恰當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使學生頭腦中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從而使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在思想上重視它,要結合概念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設計不同的環節,采取多種教學策略,使學生在掌握數學概念的同時,提高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建構式互動教學模式”的教學理論與實踐》陶文中
[2] 《注重學生思維參與和感悟的函數概念教學》章建躍,陶維林
[3] 《新課標下對數學概念教學的反思》顧文軍、彭素年.
【淺談源于生活,貼近生活,聯系生活】相關文章:
讓學生聯系生活學數學05-09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論文(精選10篇)10-11
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回歸生活學數學05-08
論“美學生活化,生活美學化”論文04-11
開題報告與論文正文聯系05-11
讓生活走進語文教學05-28
哲學視域下的生存與生活09-26
思想與生活議論文04-14
讓語文學習走進生活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