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對文學現狀的憂慮
論文摘要:本文作為對新世紀的文學現象的“初探”,也許只可能起點拋磚引玉之效。對于當韻的文學現狀,筆者充滿了深深的憂慮?梢哉f新時期的文學建設任重道遠,希望每一個關心和熱愛文學的人們能為此貢獻心力。
論文關鍵詞:文學現象;小說;詩歌;文學批評
當很多人還沉浸于昨日的繁華舊夢,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又走到了盡頭。文學.依舊走馬觀花似的在市場與文化的縫隙里徘徊不前。如果說八十年代是時代造就了作家,所以人才濟濟;九十年代是作家利用了時代.因而混淆視聽。那么現在的十年已經不足以出現一個有影響的作家了。自從先鋒文學被市場淘汰以后作家們幾乎在意識形態與市場之間徹底迷失,文學獎,讀者,名利,實驗,政治……在西方后現代主義的大部分理論都進人中國以后。作家們竟然對一個最原始的文學命題還不能取舍!連理論家們都跟著不厭其煩的追問:何謂文學本身?可見文學的現狀堪優。
一、令人失蔓的八零后小說創作
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得不提到八零后,他們在第一個十年里瘋狂地生長著。八零后在市場上的巨大成功像任何一個成功的文學商品一樣,我們還不能有足夠的自信發掘它的文學潛在力。正因為此,這些文化偶像們不僅受到前輩們家長式的批評,也遭到了來自娛樂名星的嫉恨。八零后作家中除了小說復制高手郭敬明和已經獲得文學家長們認可的美女張悅然,就剩下一個賽車手韓寒比較可愛了。實際上他是一個超級文學票友,當然他一貫的思維方式和小說中所表現的思想觀念已經是同齡作家中最出色的。韓寒的寫作方式有點類似于身體寫作,他不會編故事,長篇的制作還遠不成熟,結構渙散,語言拖泥帶水。甚至沒有小說最基本的主題意識。我們沒有理由要求文學票友在這些方面有多大長進來滿足和適應專業批評家的話語習慣。因為以學院派為主體的主流文學寫作與批評方式早已被大多數文學寫作和閱讀者們拋棄。這是文學解放的結果,我們沒有理由擔憂這是文學衰弱的信號.實際上主流文學也從來沒有強大過。
在寫作藝術上所表現出來的無組織無紀律應該是這些作家的“通病”。當孫甘露把小說弄得不像小說、于堅把詩歌弄得不像詩歌的時候他們絕對想象不到他們的兒子輩們會有一天將他們的實驗晾在一邊。中國文學沒有沿著先鋒文學家們開辟的道路上走得太遠,而又從中學生課堂作文開始,這里面到底是市場在作怪還是我們的文學到現在還完全沒有找到感覺?無論如何這都是一種病態。
奇怪的是文學家長們并不責怪八零后作品的藝術通病,他們緊緊抓住的是這群年輕人的思想問題。文學家長畢竟是家長,他們像所有家長一樣最關心的是孩子學沒學壞,而不是長得好不好看。文學家長一下打著了八零后的七寸,但用思想性去衡量這些作品他們顯然還是寬容了些。無庸置疑,八零后作品并不比最好的中學生課堂作文高明多少!二十多歲,王蒙寫出了《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并沒打為右派,顧城寫出了《一代人》,蘇童寫出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而海子差不多已經自殺了。更不用說那些外國天才的名字了。
八零后是市場給中國人一次檢驗自己文學修養的機會,但結果卻令我們深深失望。
二、詩歌的口水化和博客的眼球經濟觀
韓東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寫《大雁塔》。于堅在九十年代寫《餓死詩人》的時候口語詩竟然還被稱為先鋒詩歌,但經過下半身在“詩江湖”上的攪和,口語詩一夜之問遍地開花了。以至于人們連“口語詩”這個詞都嫌它不夠“口語”,“口水詩”的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
趙麗華的詩歌到底好不好,這個問題早已失去了意義。詩到底是什么?誰有權利判決詩歌的合法性?是不是只有所謂的“好詩”才有存在的理由?最重要的是文學的底線是什么?這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其實一直在困擾著我們……
詩言志和詩傳情一直是中國詩歌的兩個傳統。前者形成了現實主義而后者凝聚為浪漫主義,這是利用西方詩學把中國詩歌庸俗化的結果。詩歌似乎必須是有意義的.最好是有積極的意義。如果它不夠現實就一定要浪漫,好像沒有第三種可能。所以那些所謂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詩歌在中國出現的時候沒少挨打擊和報復。網絡時代大不相同的地方在就在于它所蘊藏的無限可能性。
文學由寫作的時代進入操作的時代。在寫作的時代里文學有一個由作家、理論家和文化領導三足鼎立形成的霸權。而網絡在一夜之間就破除了文學霸權的迷信,傳統意義上的讀者和作者的界限消失了。這個時候讀者最有可能選擇的就是易操作的寫作方式。愛好詩歌的人們自然會不約而同的選擇口水詩。網絡文學在這種意義上實現了自由,在這個限度內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于是博客應運而生。似乎應該感謝木子美,會寫字的人們從她那里得出啟發:博客是可以出名的,而且寫的好不好并不重要。這便是當前網絡寫作的一個突出特點:眼球消費。很顯然,網絡文學是操作出來的結果。它完全取消了文學寫作的深度。這也是為什么網絡上至今沒有誕生一個真正優秀的作家,而總是出現木子美這樣的怪才。
不過我們還是為口水詩感到一些驚喜,本來我們可以把趙麗華的詩歌寫作看成是對下半身寫作的一種自覺糾正。可惜在一片喧嘩之后,就被文化操作家們扼殺在襁褓之中了,又一次給我們留下了遺憾。難道文學在操作的時代只有操作的命運嗎?也許這些都是文學新生前的信號,我們還需要耐心。
三、文學批評的崛起
一直以來文學批評都被學院批評家所把持,批評話語過分專業化自不待言,無血無肉,無情無感。更重要的是話語權利的壟斷導致文學批評成為批評家的自說白話;要不然就跟作家結成以金錢為目的的話語同盟。很顯然這樣的文學批評除了為批評家們湊足了評職稱的資本再也沒有什么意義了。
不可否認市場拯救了中國經濟,但并沒有救活文化。但是僅僅就文學批評這幾年所表現出來的起死回生和煥然一新的面貌來看,市場還是功不可沒。
1.人民需要酷評家
市場帶來了知識分子的分化,有些批評家開始尋找與文學體制進行對話的途徑,由此所帶來的文學沖擊波是巨大的。并且產生了一種新型的文學批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酷評。酷評還來源于那些已經在體制外生存的批評家們,這些人因為與體制的關系更為輕松所以無論是寫作方式還是批評尺度都更為自由。很顯然我對這個詞的定義沒有包含道德學的感情色彩。
實際上不論是體制內和體制外的酷評家都大大改變了以往的批評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使文學爭鳴成為可能。這時候大眾媒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梢哉f酷評的時代就是大眾的時代,盡管由于某些作家的無能和作品質量的低劣還不可能形成眾聲喧嘩的局面,但是我們已經看到酷評在各種大眾傳媒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是專業的文學雜志還都是體制的附庸品?嵩u家在這里沒有容身之地。
真正使酷評發揮作用的是網絡。網絡最大限度地考驗著體制文化的承受力,在很多時候二者形成了頗為緊張的關系。致使體制的代言人們不得不出來對話。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2006年的韓白之爭,白燁作為一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最后竟然用閉嘴的方式來維護個人的尊嚴,他無法想象的是,或許他表現出一種貌似君子的大度人格,但是體制批評家的尊嚴隨著這次論爭的結束而喪失殆盡?嵩u在網絡上越來越游刃有余,它不僅不斷地突破文學體制的道德底線,更有意思的是使文學批評成了大眾狂歡。文學在這種意義上回到了人民的手里;蛟S更為根本的是,人民需要酷評家。
網絡狂歡的存在很多是非理性的,所以盡管酷評影響了讀者和大眾,但仍然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文學批評的有效性。在這一方面體制的一些苦苦追求文學真實的批評家們做出了寶貴的嘗試。
以批評賈平凹聞名的文學博士李建軍在2004年聯合另外九博士編出了一本《十博士直擊中國文壇》,對當紅作家尤其是那些被捧為大師的作家提出尖銳的批評,可謂振聾發聵,這本書也代表了文學酷評的最高水平。同年出版的還有《五作家批判書》,同樣是一本震撼人心之作。近幾年有影響的酷評集還包括《十作家批判書》、《十詩人批判書》、《十美女作家批判書》等。這些批評盡管水平上參差不齊,有些難免有嘩眾取寵之嫌,但是總體上對中國文學的警醒作用是無論如何都不可抹殺的。
2.文化批評家的文學情結
文化研究是現代以來中國最重要的學術傳統,這與五四那一代人的學術涵養有很大關系,魯迅、林語堂、梁漱溟、辜鴻銘、錢鐘書、梁實秋、費孝通、陳獨秀……一個國將不國的時代竟然是一個大師云集的時代,而且他們使黑暗的天空熠熠升輝,而現在這樣以無恥為光榮的時代,連良知和思考都會光明正大的無恥,何談大師?亦何談文學?
80年代的文化研究有回到五四傳統的自覺,但是90年代以后一切都不一樣了。人們在爭先恐后地制造一種去政治化時代的假象,文學理論家出于對文學的失望或者對學術熱潮的追趕紛紛轉入到文化研究中來。這些帶著文學背景的文化批評家必然以文學為批評對象,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較為特殊的文化批評,當然我同樣稱之為酷評,只是文化批評家的文學情結和文學批評家又有著明顯地不同。文化批評因為主要以大眾文化為主要批評對象,以市場為假想敵,文學體制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對手,所以很多時候這些批評家表現出來更為宏觀的視野和深刻的思想。更為寶貴的是這些人把目光觸及到更為根本的社會體制,使我們能夠看出文學衰落的背后所隱匿的文化政治學的根由。朱大可先生的《流氓的盛筵》可以說這方面的集大成者。另外比較有影響的文化批評家還有張檸、張宏和張念等。
3.廣告式批評與文學家的生財之道
現在我們再來冷靜地分析一下廣告式批評。首先一個問題作家有沒有作廣告的權利?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這樣來理解廣告式批評,嚴格來講,它算不上真正的文學批評,因為就像我們知道電視廣告是一種促銷手段一樣,廣告式批評本來就是不可信的。所以我們不能情緒化地以真實為尺度來要求它。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廣告式批評正是市場體制下文學家的生財之道,不論是作家還是批評家,都應該是這個神圣的權利。特別是對那些文學編輯來說廣告式批評的寫作就是他們的本職工作,所以理應受到尊重。
當然它也應該遵守一個底線,廣告式批評必須出現在它應該出現的地方,比如書的扉頁或者允許做廣告的大眾媒體,而不能堂而皇之登上大雅之堂。而且從寫作的體式和字數上都應該有一個底限,長篇大論或者集中討論就有些無恥了。
【試析對文學現狀的憂慮】相關文章:
試析日語語言文學03-27
試析土地生態環境現狀與變化03-28
試析周劭馨文學批評03-10
試析蘇軾文學批評文體特征03-10
試析我國刑事和解制度的現狀及完善12-11
試析企業工程造價控制的現狀與對策11-17
試析安徽民俗體育的發展現狀11-20
試析“知人論世”與文學批評12-10
文學論文:試析普通詞語的中華意蘊11-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