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參與-體驗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論文摘要:培養一支數量充足、專業基礎扎實、實踐水平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逐步構建了以“問題探究與澄清、情境設置與體驗、經驗交流與分享、嘗試輔導和實踐及輔導理念與輔導技能的個性化”為五階段的“參與-體驗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模式,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效果。
論文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參與-體驗式
隨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不斷增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教育部門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培養一支數量充足、專業基礎扎實、實踐水平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成為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相關教育部門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提出了更高的具體要求,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培訓。然而目前大多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還是停留在傳統知識傳授式的培訓基礎之上,存在著培訓觀念落后并與培訓方式相脫節、忽視教師的主體性、重理論輕實踐等諸多缺陷。針對上述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中存在的不足,筆者通過長期的實踐探索,構建出了“參與-體驗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模式,努力探索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的理論模式,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效果。
一、“參與-體驗”式培訓模式的涵義
“參與-體驗式”心理健康教師培訓模式是指培訓教師通過與受訓教師之間進行人際互動,引導受訓教師進行內部的人際溝通與經驗分享,從而促使受訓人員獲得心理輔導理念與技能的培訓方法。在該培訓模式中,培訓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創設情境、引發疑問、促使成員之間積極討論,并在適當的時候提供與情境相關的專門知識作為指導。受訓教師通過對心理輔導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體會并領悟這些理論,最終將其轉化為個人化的理念和技能。
二、“參與-體驗”式培訓模式的特征
“參與-體驗式”培訓模式充分體現了受訓教師“主體性”和“參與性”的特征。受訓教師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們不再只是帶著耳朵和筆記本的被動聽眾和記錄者,而是主動的學習者。在培訓教師的引導下,受訓教師積極發揮自身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主體參與作用。
“參與-體驗式”培訓模式突出培訓的情境性和體驗性,是指通過創設各種與受訓教師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的真實情境,讓受訓教師獲得新的體驗,積累情感體驗,完成理論和技能的學習。“參與-體驗式”培訓還充分考慮到了受訓教師的情感因素,重視受訓教師的情感體驗。受訓教師在創設的情境中充分調動自己情感因素,并在培訓教師以及受訓教師之間通過互動進行情感的交流。情感因素加深了受訓教師在培訓中的卷入程度,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動機并保障了他們對心理輔導理論和技能的有效學習。
“參與-體驗式”培訓強調理論與技能并重,克服了以往傳統培訓方式只重理論或理論與技能脫節的弊病,有效地保證了受訓教師理論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使受訓教師能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最終形成個人化的心理輔導理論。
三、“參與-體驗式”培訓模式的基本過程
“參與-體驗式”培訓是一個以問題為起點的五步遞進式循環過程,即以對問題的探究與澄清為起點,經歷情境設置與體驗、嘗試輔導與實踐、經驗交流與分享、輔導理念與技能五個個性化階段。
第一階段是問題探究與澄清階段,是讓受訓教師自己發現問題,分析產生解決問題的內部動機并對自己進行設想,進而形成計劃的階段。培訓教師要引導受訓教師主動參與到培訓中來,讓受訓教師考察問題、探究問題、激發動機、澄清問題(理解心理輔導實質)、制訂計劃、確立目標。
第二階段是情境設置與體驗階段,是通過情境設置讓受訓教師發生觀念沖突并產生情感體驗的階段。受訓教師在這一階段中依次經歷了置身于具體情境中、激活原有知識和觀念、新知識與原有觀念產生沖突、體驗心理輔導過程以及對輔導活動的開展作出計劃等過程。
第三個階段是嘗試輔導和實踐階段,這一階段要求受訓教師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嘗試運用心理輔導的理論和技能解決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受訓教師解決學生的日常問題與學習問題是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來進行的。受訓教師在行動研究過程中,以反思日記的形式,寫下輔導的體會、感受、心得以及不明白的問題,并不時對自己作出評價和提出要求,再通過查閱資料或尋求同事與專家的幫助進行調整和改進。
第四階段是經驗交流與分享階段,這一階段是受訓教師進一步澄清問題、考察并理解心理輔導的方式和策略、激發原有知識與新知識交互作用、團體互動相互觀察學習、反思心理輔導的實施過程并進一步增強體驗和分享經驗的過程。在受訓教師積累了一定的輔導經驗之后,以開展心理輔導研討會的形式,讓受訓教師報告各自的輔導經驗,并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經驗。
第五階段是輔導理念與技能的個性化階段,這一階段是受訓教師經過自己的實踐和行動研究后,再進行考察與反思,把所學的理論與技能內化為自己的理論與技能,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輔導理論與技能。受訓教師分組研討心理輔導實質和價值,在團體互動中反思適合自身特色的輔導方式和策略,計劃和實施心理輔導的研究課題,撰寫心理輔導專題研究報告,并在培訓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完善自我理論體系和提高技能。
四、“參與-體驗式”培訓模式的策略
為保障培訓目標的順利實現,“參與-體驗式”培訓可采用以下培訓策略。
1.積極引導,主動參與
為了激發受訓教師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筆者在培訓時從創設與受訓教師實際相關的情境入手,引導他們思考這些與他們日常教學密切相關的問題,先激起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把注意力和興趣集中到培訓內容中來,再一起進行理論和技能的探討和學習。在培訓過程中,通過小組討論,腦力激蕩,師生、生生對話,互動分享等方式,讓受訓教師的注意力和興趣始終圍繞所培訓的內容,并始終保持高度的積極性。
引導受訓教師主動參與,一改傳統培訓模式中培訓教師和受訓教師之間的單向交流模式,形成了培訓教師與受訓教師之間的雙向交流和互動。這種方式有利于形成活躍、寬松、平等、和諧的教學情景,還可以將受訓教師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充分展現出來,有利于培訓教師與受訓教師之間以及受訓教師與受訓教師之間相互吸收、相互學習,使他們都能在反思中學習到新的知識。
2.創設情境,充分體驗
在傳統講授式培訓中,單向傳遞通常采用灌輸的方式,很少涉及受訓教師的認知感悟和情感體驗,這就容易打擊受訓教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成為被動的接受者。“參與-體驗式”培訓強調關注受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體驗、認知感悟和反思內化等心理活動。在該培訓中,受訓教師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創設的情境中,充分調動自己的認知和情感因素,積極地參與到培訓中來。
3.交流互動,經驗分享
“參與-體驗式”培訓通過開展小組討論的形式,采用自我表露、頭腦風暴等方法,讓受訓教師在交流和互動中充分分享彼此的經驗,不僅分享以往的輔導經驗,而且分享在培訓過程中獲得的新的體驗;不僅與其他的受訓教師進行經驗的分享,還與培訓教師進行經驗的分享。經驗的分享有利于受訓教師之間相互吸收、相互學習,并在反思中學習到新的知識,達到使受訓教師實現自我成長的目的。
4.現場演練,促進應用
“參與-體驗式”培訓的目標是讓受訓教師掌握心理輔導的理念和技能,最終形成個性化的心理輔導理念和輔導技能。要達到形成個性化的心理輔導理念和輔導技能的終極目標,就需要受訓教師將理論知識和技能不斷地融會貫通,并在應用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
5.運用反思,整合經驗
受訓教師輔導理念和輔導技能的掌握還需要他們運用反思,對新舊經驗進行整合。受訓教師的反思要求在培訓過程中通過回顧、判斷和監控自己對理論和技能的學習和應用,通過體驗和分享,不斷對自己的知情意行進行思索、修改和調節。通過這一系列的自我反思的過程,最終把在培訓中所獲得的新舊經驗加以整合,將其納入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系統。在培訓中,受訓教師通過不斷地實踐和反思,整合他人和自身的經驗,最后實現理念和技能的整合,形成個性化的心理輔導理念和技能。
“參與-體驗式”培訓模式是針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水平不高、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還相當匱乏、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方式存在很多弊端的現狀,不斷摸索而逐漸形成的。它是在借鑒了國外心理咨詢專業隊伍培訓經驗的基礎之上,結合我國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實際,實現了國外經驗與本土實際相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與普及化相結合、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素質培養的全面整合,將會為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借鑒。
上一頁 [1] [2]
【淺論“參與-體驗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模式的實踐與研究】相關文章:
師范院校教師教育技術參與式培訓模式的研究11-22
關于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研究11-29
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12-11
和諧實踐教育模式研究02-20
談高校心理健康課參與式教學模式02-28
淺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及其應用研究12-03
關于校外實踐基地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12-05
淺論一種加強軟件項目管理的實踐模式12-0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