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學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我國中小學基礎教育英語教學自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英語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深入學習,認真思考,大膽實踐,掀起了教學改革的高潮,使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發生著一系列深刻的變化:教師觀念更新,各種新課堂模式應運而生,教師角色、師生關系、教學評價方式、作業布置等許多方面也發生著轉變。 經過這幾年的淘洗搏擊,在我們欣喜地看到新課程標準闡述的新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時,我們也不無遺憾地發現一些新式課堂教學存在著誤區,使新課程標準異化,一些教師執教的英語教學走入了迷失自我的境地,同時也有一些老師對新課程仍有迷茫和彷徨之感。有鑒于此,筆者認為要使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深入開展,取得成功,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一、知識與能力
1. 知識與能力是統一的,任何割裂和對立二者關系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知識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礎,能力是知識發展的升化,二者相輔相成,可是在課改強調能力的呼聲下,不少老師不敢理直氣壯地教知識了,似乎堅持講知識就違背了課改精神,就是搞應試教育。于是乎,老師在課堂上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搞活動——做游戲、搞表演。雖然課堂氣氛活躍、輕松,但課后學生做作業和考試時,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出現這樣的偏頗,不能不說是矯枉過正,事與愿違。
2. 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初中階段應重在打牢基礎
任何一門語言都有它嚴密的語音規則和語法體系,這就是它的學科本質。英語有大量的詞匯、復雜的語言規則和時態變化,如果我們沒有弄懂這些東西,要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寫出一篇符合文法的文章,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我們強調能力,但更要注重基礎。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初中英語教育,可謂是英語學習基礎的基礎。雖然我們國家現在正式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但由于合格的師資不足、資金不到位、配套的評價考核機制缺乏等原因,小學英語課在許多學?芍^形同虛設,名不符實;英語課不是讓學生上自習,就是被其它課擠占。即使有老師上,也由于考核不到位、教師責任心不強、班級過大等,教學效果也極差。所以說初中英語基本上是我國英語教育的啟蒙教育,其目的應是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和培養一些基本技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而不應是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在這個階段,過分強調學生聽說能力,則違背了英語學習的規律,只能是欲速則不達。那種完全以聽說能力代替所謂的語言能力的說法簡直荒堂到極點。
3. 以各種方式和有效手段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初中階段的基礎性決定了英語教學重在讓學生準確掌握語言知識,并對這些知識以聽、讀、寫、說的形式加以操練和簡單的運用實踐。只要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達到了這一目標,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和可靠的保證,隨著他們知識的增加,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就會進一步增強。 我們重視能力但決不輕視知識,我們重視知識的學習但堅決反對知識的灌輸。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條件,以豐富、靈活、有趣的形式呈現知識,讓學生較為輕松地掌握知識并探究總結知識的規律,從而培養其在英語學科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聽讀與說寫
1. 聽、說、讀、寫相輔相成,重視聽說,不能忽視讀寫聽、說、讀、寫既是英語學習的方式,也是英語學習所培養的技能。結合新課程注重學生聽、說能力的理念和目前我國的評價方式及考試制度,筆者贊同聽、讀為先,說、寫跟上的教學策略。新課程改革提倡“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可一些老師卻片面理解這一觀念,認為初中學生學英語就是抓聽說。其負面影響就是他們認為只要學生聽得懂,說得出,就是英語學得好,其實則不然。我們許多老師發現雖然現在不少學生聽說能力較以往要好些,可落實到筆頭上就差得驚人,結果到了初二便產生嚴重的分化,不少學生更是一籌莫展。這可以說是過分強調聽說而忽視讀寫的必然結果。
2. 缺乏語言環境,過分注意說的能力,弊大于利在中國,英語的學習缺乏像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那樣的語言環境,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集中和依賴于課堂教學,如果課堂上學生只是聽聽、說說、演演,單詞不記不寫,句型不操練,其結果只能是撿些英語的“只鱗片爪”。相反,如果我們充分尊重我國國情,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的實際,加強讀寫教學,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和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大量閱讀英語文章,同時對所學知識進行必要的筆頭訓練,如造句、翻譯、作文等,教學效果定然更佳。
3. 以閱讀為突破口,提高語言的復現率,積累語言知識與素材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閱讀在我們整個的學習、工作中是大量的,即使對于從事大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說,也概莫例外。對于一般人來說,使用英語的最主要方式就更是讀,他們不可能整天和別人用英語交流。而且,就語言學習的規律而言,輸入(聽、讀)是輸出的前提,只有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輸入才可能產生理想的輸出(即語言的說、寫等產出性技能)。而讀與聽相比,則更加靈活、方便。學生廣泛大量地閱讀各種英語報刊、雜志,必然可收到積累知識、擴大詞匯、提高能力的學習效果。 4. 以寫為載體,加強語言正確性和準確性訓練在交際教學法盛行的今天,聽說備受關注,讀寫卻有被忽略的危險。一些人認為交際能力就是一個簡單的聽和說,聽說能力較弱,交際能力就較弱,但實際上,我們寫信、發E-mail難道不是交際嗎?我們讀書看報,不也是與作者交流嗎?所以我們絕對不能把交際能力局限于聽說,甚至僅僅是讀的能力。
交際能力應該是廣義的,而不是狹義的。能閱讀英文報刊、書籍,能寫像樣的文章,能把中國文化中精髓的東西翻譯成英語,把它介紹給西方,再把西方好的東西用筆頭介紹給中國,這難道不也是交際嗎?這應該說是更高層面的交際!是更有影響的交際!會說幾句簡單的英語就算是具備了用英語交際的能力,這是極其膚淺的認識(楊治中,2004)。現行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地把“寫”列入了英語語言技能的目標中,注重培養中學生在書面上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只有通過各種寫的形式進行語言的操練,才能更好地提高語言的規范性、準確性,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認知規律,培養自學能力。 聽、讀、說、寫四種不同學習方式,不同語言技能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且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具有不同的學習功能和學習效果,我們必須科學合理地加以運用,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母語與目的語
1. 在現實中,母語的運用受到不正確對待英語教學中母語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是語言教學中爭論不休的話題。今天,人們格外看重用英語組織教學,即用目的語教英語,于是母語的使用就易受到挑剔甚至指責,甚至出現有的學校領導禁止英語老師上課用母語的極左現象。
2. 母語的恰當運用有助于降低課堂教學難度 事實上,母語在英語教學中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處于低年級段的初中就更是如此。初中學生初學英語,對目的語的規則了解不多,再加上他們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語,他們便希望能使用已具備的母語知識去解釋英語中的一些語言現象,這樣學習起來效果更佳,他們的積極性也更高。 英語學習中,記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英語而言,學生對自己的母語更敏感,記憶更容易,印象更深刻。學生在記憶英語詞匯、語言知識時,總喜歡將其與對應的母語掛鉤,在記憶語法時,總喜歡用母語概括規律。因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如講解抽象的語法概念或詞義,適當利用母語,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如教師在給學生區別stockings,socks時,可直接用漢語講stockings代表長統襪,socks代表短襪,更利于學生區分。再如,講“過去完成時”時,若單純用英語下定義舉例,學生難以理解,這時可借助母語,把“過去完成時”簡單地解釋為“過去的過去”,這樣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節省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其它內容的教學。
3. 適當運用母語,培養學生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實踐證明,母語在英語教學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英語教學中母語的運用是一種思維的干擾,相反,適當運用母語于英語教學之中,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還可以作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策略加以培養,有效地提高其學習效率。因此,英語課堂上要盡量使用目的語教學,又不可完全排斥母語。英語教師應根據具體的實際,如教學目標、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習風格等,靈活有效地運用母語于英語教學之中,提高教學效益。
四、教師與學生
1. 過分強調學生主體性,削弱了課堂教學效益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主張變革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有位名人曾說:“真理是真理,可往前走一步,哪怕只一小步就成了謬誤。”當今,人們在對待課堂上的師生關系(即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正好犯了這個毛病。 如何看待師生關系實際上就是如何看待教與學的關系,不正確的師生觀帶來不正確的教學觀,從而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制約課堂教學效益。教為學服務,教是手段、措施,學是目的和結果;教最終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尚處于不成熟的年齡階段,自控力不強,大多數學生都需要在老師的監控下學習(包括紀律和學習內容),而且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英語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其學習難度是不言而喻的,沒有老師的科學安排、深入淺出的講解,說他們能自覺、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不過常是癡人說夢而已。
2. 把“以人為本”當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同義語現在很時髦的提法就是以“學生為中心”,認為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試想對于這些連英語的皮毛都尚未鬧懂且情緒極易波動的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知道教學的重難點嗎?掌握得了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嗎?懂得英語學習的規律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課堂的主動權便無庸置疑的屬于英語教師,是英語教師來安排和調節課堂教學活動,監控教學過程。但事實上教學中卻出現了這樣一種傾向,認為課堂上組織更多的活動,即任務,便是尊重了學生“主體”。于是不管是否需要,不管什么課,堂堂課都開展活動,熱熱鬧鬧,至于結果卻不甚考究。結果我們發現許多課堂上,知識未得到落實,學習任務被壓在了課后。表面上學生獲得了自主地位,實際卻喪失了求知的權利和錯過了學習機會。這既加重了學生負擔,變相增加了學習難度,降低了學習效果,造成費力不討好的局面。
因此,“以人為本”并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同義語,尊重學生并不等于把課堂控制權交給學生,更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耙匀藶楸尽本褪且詫W生的發展為本,以其學習的可持續發展為本,歸根結底要落實到課堂上學有所得,打牢“雙基”,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厚實的基礎,離開了這一點,就是對“以人為本”的理念的誤解。 新一輪英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次偉大而復雜的革命,既需要我們熱情參與,也需要我們理性思考;既需要我們改革創新,也需要我們對好的東西發揚繼承。
面對我市英語教學底子薄、生源復雜、師資水平良莠不齊的客觀實際,在積極、大膽投身英語課程改革的同時,更要冷靜、理性地處理好這四種關系,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市的英語教學課程改革順利走向成功,使英語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學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相關文章:
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理念與思考11-29
新課程理念下的練習教學12-04
警惕新課程理念下英語教學的五大“誤區”12-06
“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應用12-11
論新課程理念下的美術教育11-22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中考科學復習12-12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之我見12-11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03-27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06-2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