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青年教師師徳論文范文
摘要:當教師不是因為外在原因,而是通過自我的認識、選擇、體驗、踐行而養成師德習慣時,他們就會將外在的師德規范自覺自愿地內化為自身的行為需要,將自己的思想意識順利外化為規范的言行舉止之中,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循行為規則。
關鍵詞:青年教師 師德 途徑
一、青年教師師德養成過程中內化與外化的關系
1.內化與外化在青年教師師德養成中所處階段不同,具有一定的對立性兩者的作用不同。
內化的作用是將外在的教師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轉化為教師自己的思想意識;外化的作用則是將教師自己的思想動機或內部精神動作,轉化為外在的物質動作即良好師的德行為。簡言之,內化是師德意識的輸入,外化是師德行為的輸出。兩者的成果不同。內化的成果是使青年教師通過系統的學習,接納教育內容并形成自己的師德意識和思想,其成果是內在的、隱性的;外化的成果是使青年教師在師德意識內化的基礎上,產生正確的師德行為,其成果是外在的、顯性的。兩者所用的方法不同。內化的主要途徑是教育,由學校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將師德規范和理念灌輸給青年教師,這個過程中,學校處于主導地位;外化的主要途徑是自我教育,由青年教師通過自我修養、自我鍛煉,養成良好的師德習慣,這個過程中,青年教師處于主導地位。
2.內化與外化在青年教師師德養成中緊密相連,又有一定的統一性內化與外化的基礎相同。
青年教師師德養成過程中的內化和外化,都是基于師德養成教育實踐活動,對象都是青年教師。離開了這個共同的基礎談師德內化、外化,就失去了意義。內化與外化的目的相同。內化與外化雖然是處于教師師德養成的不同階段,但兩者的最終目標都是通過理論教育和具體教育教學實踐,引導和促進青年教師養成良好的師德風范,形成高尚教師人格,進而提高育人水平。內化與外化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內化中有外化,認識離不開實踐,青年教師是在育人實踐的外化中逐步形成師德認識、情感、信念和意志;外化中也有內化,青年教師師德表現受其師德認識、情感、信念和意志等內化因素的支配和指導。因此,青年教師師德養成的過程,也就是其師德內化與外化綜合作用的鞏固、強化過程。
二、青年教師師德養成過程的內化與外化途徑
1.注重知識傳輸,為師德內化、外化提供前提和基礎。
內化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將外在的規范納入并變成內在意識。如果將經內化與外化而養成的師德風范比作化學反應的產物的話,教師的職業道德和規范就是反應的原料。因此,將師德相關理論知識通過外在灌輸和引導的方式傳輸給青年教師,是師德內化、外化的前提和基礎。在推進教師師德內化、外化的過程中,高校需做好下列三方面工作。首先,要認真組織青年教師的師德教育。青年教師大多剛剛畢業就走上教育教學工作一線,缺乏工作經驗,對師德重要性認識不足。高校要通過崗前培訓、專題培訓等形式,系統加強師德教育,確保教育實效。其次要加強軟環境的營造,在日常校園文化活動中加強對高尚師德的宣傳,開展師生共同參加的科技活動、文化活動,促進青年教師與廣大學生的交流溝通,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增進教師對學生的情感。第三,注重硬環境的建設,高?梢栽谛@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師德建設的內容,做好規劃和布局,在建筑設計和景觀布置上體現追求崇高師德的意蘊,使教師身在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自然而然地體會到師德的高尚與偉大。高等學校在組織師德教育的過程中,既要加強理論宣傳,又要從校園實際出發,利用身邊事、身邊人的鮮活事例,去引導和激勵青年教師,努力構筑起追求高尚師德、拒絕觸碰道德底線的良好輿論氛圍,進而形成人人參與,人人踐行,人人進步的現實氛圍。同時,要形成長效機制,不能心血來潮,應一時之需。
2.強化理論研究,為師德內化、外化提供理性認同。
因此,只有教師充分認同師德規范,才能在對師德規范的感受、分析、選擇的過程中實現師德內化、外化的真正價值。在推進教師師德內化、外化的過程中,高校要引導青年教師加強師德理論的自主學習和深入研究。自主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知識的樸素感知,而是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青年教師靜下心來,從理性層面去學習,去把握。只有學深學透,才能理解接受,入腦入心,才能觸及青年教師靈魂深處,才能為師德養成提供理性支撐,而且自覺堅持下去。同時要加強師德理論的研究與研討。青年教師現實中不同程度上存在以追求專業學術水平代替人才培養全部的誤區,高校要通過課題立項等形式,鼓勵各學科青年教師針對師德師風進行深入研討,引導他們主動調查師德失范現象,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解析師德失范行為的危害性,探尋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讓青年教師像鉆研專業學術問題一樣研究師德建設,用自己的視角去闡釋師德建設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促進他們深入、主動地思考,從而增強對師德規范的理性認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要我養成良好師德為我要養成良好師德”。
3.關心教師成長,為師德內化、外化提供助燃催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們只有在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后,才能向高一層次的需求發展。師德作為道德的一種,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因此,要實現教師師德養成,就必須滿足他們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方面的需求。對于青年教師而言,一方面剛剛入職,面臨職稱晉升、評獎評優等事業發展上巨大壓力,另一方面還面臨著談婚論嫁、購置房產、生兒育女、照顧老人等個人生活問題。這些工作上的壓力和生活上的瑣事,往往占據青年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成為他們養成良好師德風范的重要障礙。如果說教師職業道德和規范是師德內化、外化反應的原料的話,情感就是師德內化、外化的催化劑。這種情感體現在對青年教師全方位的關心與關愛。首先,高校要把教師的權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落到實處。高校在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過程中,應主動關注青年教師所面臨的實際困難,不打折扣地落實各項工資、福利政策,不斷提高待遇水平,逐步完善救助體系,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真誠地給予幫助。這些將直接影響他們的教育觀、師德觀。其次,要關注青年教師職業發展規劃。青年教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處于職業適應和認識的關鍵時期,對未來抱有無限的憧憬。如果能夠得到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必定會更快地適應和成長,從而使他們緩解發展上的壓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師德養成實踐中。第三,要充分尊重青年教師。青年教師在高校中往往處在最底層,他們的訴求和主張往往會被輕視。高校應暢通信息渠道,主動聽取青年教師的建議和意見,尊重他們的合理訴求,增強其歸屬感,讓他們充分體驗作為一名教師的光榮,為追求高尚師德提供強大動力。
4.健全多種機制,為師德內化、外化提供他律保障示范機制。
注重先進典型的發掘、塑造和推廣,挖掘校園中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利用一個個閃光點,照亮身邊一片人。高校要注意把一般號召與具體指導結合起來,把典型引路和面上推進結合起來,把自上而下發動與自下而上推介結合起來,把當前學與長期學結合起來。師德典型的塑造上,必須把握正確原則,不能追求高、大、全,必須接地氣,注重真實性、多樣性,要讓廣大教師認識到成為師德典型不是遙不可及,自己有信心,有能力成為其中的一員。評價機制。在師德考核指標的設計上,必須堅持科學、系統、切實可行的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和教師工作特點,盡可能量化、具體化評估指標。在考核周期上,要從短期考核(年度考核)向中長期動態的考核(聘期考核)轉變,長期的動態的考核具有一定的靈活度,能體現教師在師德方面的延續性,彌補短期考核的不足。在評估程序上,高校要從行政管理部門的考核向以學生為主、多方參與的考核轉變,可以通過學生主評、同行互評、教師自評、教育管理部門總評等多個層次相互結合的方式,定期對青年教師師德表現進行客觀、公正評價。獎懲機制。要堅持客觀公正、賞罰分明的原則,不斷完善師德建設獎懲機制。
結束語
客觀公正,就是要求在獎懲的標準上清晰明確,與提高教師師德素質、增強教師師德踐行的積極性這一目標相一致;在考核結果的使用上,要合理適度,公開透明。賞罰分明,就是在獎懲的執行上真正落實,對于踐行師德規范者,可以從行政職務升遷、專業技術職務評審、生活待遇等方面給予破格待遇或獎勵,使其有成就感、榮譽感而增加繼續前進的動力。對于違反師德規范者,要果斷給予適當的警戒或懲處,以產生警示作用。
【】相關文章:
關于物流企業的財務風險分析11-18
電子商務論文致謝詞11-18
企業財務內控管理問題與改善措施研究11-18
試論會計準則執行機制問題11-18
債務重組會計準則變更影響分析與研究11-18
企業管理人才素質問題研究03-02
醫學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3-02
工商管理運籌學課程改革探究11-18
企業工商管理培訓初探11-18
試論消費心理與行為市場營銷策略11-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