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課堂構建思考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老師與學生是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靈魂工程師。以下是yjbys小編為您整理的生態課堂構建思考,希望能提供幫助。
摘要:隨著人們對教育的認識越來越全面而深刻,對教育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生態化課堂由此應運而生,其理念其實已經開始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但是生態課堂的構建一直以來沒有特別系統的方法理論。本文是將課堂教學看作為一個傳播過程,在傳播學視域下探討生態課堂的構建方法。課堂教學是一個典型的組織傳播類型,在傳播學過程模式中,這是經典的“拉斯韋爾程式”或稱“5W”模式。筆者將從傳播學視角來探討生態化課堂的構建方法。
關鍵詞:傳播者;受眾;生態化課堂
1教師與學生關系和諧
教師與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生態化課堂構建中的重要因素。從傳播要素來看,教師是傳播者,學生則是受眾。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往往重視教師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與傳播學研究史有著相似之處。早期的傳播觀念,如“子彈論”“皮下注射論”等,都把受眾看成“中彈即倒的靶子”,認為傳播者的地位舉足輕重,而受眾在傳播過程中是被動的,嚴重忽視了受眾的反饋作用。生態化課堂提倡的是師生平等,重視學生的反饋。注重學生的發展需要。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老師與學生是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靈魂工程師。同時,生態化課堂是一個教師充滿激情,學生充滿活力,在一個充滿知識文化的氛圍當中,師生共同合作、共同交流、共同進步的課堂。它不僅體現師生擁有知識文化的智慧,而且體現著教師尊重學生生命的智慧。
因此,實現生態化課堂,教師就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樹立正確的生態教學觀,學生應該形成一個積極的學習觀,以及客觀公正的評價觀,通過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價值觀來共同組建一個富有生命力的生態化課堂。“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負責搜集、整理、選擇、處理、加工與傳播信息。他們被成為‘把關人’,他們的行為被稱為‘把關’。”①課堂中的傳播主體、“把關人”就是老師。
對于學生來說,老師是信源,明確教師角色定位對于生態化課堂的構建非常重要。從“把關人”的定位來看,老師首先要去尋求合適的教學任務,搜尋最有價值的教學信息,然后根據課程目的和學生情況對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再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例如組織教學語言、設計教學板書,制作多媒體課件,最后將經過整合加工后的易于課堂使用的訊息傳播給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將注意力集中到“傳播者”范疇。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數會注重教學的“結論”,很少有教師會注重教學的“過程”。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應當考慮作為一個“傳播者”是不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處理加工上沒有滿足學生的需要。“表現在實際教學中就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的時候較少,而將學生引向‘臆想答案’的時候較多。教師過程的各個環節看似緊湊嚴密,實則是教師在與學生‘作秀’。”②生態化課堂中的學生作為受眾,在理解新知過程中受心理預設、文化背景、動機、情緒、態度等因素影響。通俗地講,老師應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探究,從而改善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另外,老師應當注重學生心理,設置情景讓學生們體驗成功分享快樂。照顧好學生情緒,使其能夠愉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在生態化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提倡唯成績論,追求學生全面發展,廣泛而豐富的知識積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養,對新知的接受能力大大增強。
在傳播過程中傳播者和受眾是緊密結合、相互依存的,在生態化課堂中也是如此。首先,教師與學生是有一致的目標的。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學生是會不斷取得進步、收獲新知的,反之,學生的進步也不斷促進著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學生和教師是一種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關系。
2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和諧
教學內容就是師生之間傳遞的訊息。生態課堂中的教學內容首先要具有生態理念。生態課堂觀不僅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的學習變得可持續發展。其次,教學內容要以生態的態度、思想和方法來觀察思考,生命質量和教學質量并重提升,讓個性、自主、創新、協調成為教學活動的主旋律,整個課堂成一個有機的生態整體。最后,教學方法要豐富多樣。應當明確的是,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教學方式和方法應當圍繞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設置。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方法選定、過程安排、媒體選用、活動組織等方面都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感受和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思考和理解為前提,采用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學交往,使課堂呈現多樣化的特征。早在20世紀3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說過:教科書應該是“活的、真的、動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靜的、讀的”。情景教學法就可以使復雜的教學內容變得簡單易懂。
比如在語文課高爾基的《海燕》教學中,模擬出波濤洶涌的海浪聲,電閃雷鳴聲,在這樣的情景下有感情地朗誦《海燕》,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海燕的拼搏精神,黎明前對黑暗的抗爭精神深入人心。生活化教學也是一種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再接受新知識時是以原有經驗為基礎的。借助生活經驗可以使學生輕松理解經驗范圍外的事物。比如在政治課堂《經濟生活》中就業觀的學習中,就可以模擬一場招聘會,讓學生體驗招聘者和應聘者兩種角色,從而在實踐中獲得深刻的體驗。
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不應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應該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與學生平等參與,共同討論,啟發引導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觸動學生,引起學生們的共鳴。比如在數學教學中講到函數圖像時,老師說:“這個函數圖象是一個√,也就是你們常見的耐克。”課堂氣氛立刻變得活躍起來,同學們很輕松地記住了函數圖像,并開動腦筋把其他的函數圖像與類似的商標結合起來。幽默生動的語言一下子縮短了師生距離,讓學生熱情高漲地參與到學習中。
3教學環境與學習環境和諧
教學環境主要指課堂教學的物質環境。包括課堂的自然因素、時空因素和教學設施因素等。從傳播學角度來看,這些都是架在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橋梁,即媒介,關系到訊息傳播的品質。自然因素是師生所處教室的自然狀態,影響到師生的舒適度。生態化課堂應當是干凈整潔,寬敞明亮,溫度適中,空氣新鮮的綠色課堂。時空因素包括課程的時間安排和師生的空間位置。
應當以學生為本,合理安排座位、安排時間,讓師生在最好的環境下進行教學活動,比如圓桌排列可以消除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和壓迫感。教學設施因素,包括傳統教具和新興媒體。媒介是人類感官的延伸,新媒體層出不窮,可以對學生進行多感官刺激,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習過程更有趣,更生動,更和諧。
4教學評價與評價主體和諧
丹尼斯•麥奎爾認為“大眾傳播理論之大部分研究的是效果問題。”可見反饋在傳播學中的重要地位。反饋可以影響到二次傳播,使傳播過程越來越優化。對效果的研究是對受眾地位的重視,也就是生態課堂提到的生本思想。
結合到課堂,教育評價作為一種在量(或質)的記述基礎上的價值判斷活動,不僅具有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的作用,同時它也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思想、情感等交流的重要環節。首先,評價的主體應當是多元的。傳統的教學評價只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這種做法不客觀,也不科學。影響教學過程的因素是復雜的,相互交織的。
生態化的評價主體應當是社會、家庭、師生等多方的交互式評價,比如在傳統教學中,往往只有教師負責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評價,但這樣的評價可能會有失偏頗。其次,評價的方式方法應該是豐富多樣的。傳統的評價方法通常是進行閉卷筆試,試卷一般是由教師命題,由教師制定標準答案,這樣的評價方法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評價結果欠缺說服力。
生態課堂的評價方式應該是創新的、多角度的,例如使用觀察法來評價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用訪談法來評價學生對一門學科的理解程度,使用數據法來評價學生的日常表現等等。此外,還有他評、互評、自我評價等方式,將其結合使用可以獲得更精確的評價結果,促進教學主體可持續發展。最后,評價的內容應當更全面。“分數”是評價內容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唯一,應當對學生的知、情、意、行進行綜合評價。生態課堂追求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尤其是對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比如除了理論,將實踐也納入評價內容中,將開發新視角納入到評價內容中,這種全面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富有個性的成長。
5結語
教學過程是一個傳播的過程,引用傳播學理論,將傳播學與生態課堂聯系起來看,有助于更好地構建生態課堂。從傳播學的發展過程來看,與傳統課堂到生態化課堂的革新過程有相似之處。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們仍需要不斷探索,借助相關學科,從不同角度進行探討,開拓教育者的視野,不能僅僅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同時也應該更加關注受教育者的需求,從而使生態化課堂研究取得更好的進展。
注釋
、俸龢s.傳播學總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25.
②孟慶男.思想政治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生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1(3).
【生態課堂構建思考】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思考03-12
構建“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11-20
素質教育下小學體育高效課堂構建思考12-07
關于構建和諧歷史課堂的思考和實踐12-10
基于網絡多媒體的大學英語課堂生態構建12-05
企業文化構建思考01-17
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03-24
構建高效課堂原則探析11-1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