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精選15篇)
在各領域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1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健康心理學應運而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不僅是當今時代對人們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們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甚至是影響人們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 影響
隨著各種壓力的漸增,人們發現人類疾病譜正由傳染病向慢性病方向發展,相應地醫學模式也由原來的純生物模式朝生物-心理-現代社會模式轉變,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一門新的學科――健康心理學應運而生。心理學研究者認為,健康心理學是一門綜合學科,主要為人們如何保持健康的身心提供服務。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健康的心理在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的地位必將會越來越重要。雖然心理學界對心理學今后發展趨勢有兩種看法:一種是樂觀的看法,認為心理學必將會受到千千萬萬人重視,甚至宗教崇拜;另一種是悲觀的看法,認為“心理學有一個長遠的過去,短暫的歷史和一個茫然的將來”,認為心理學即使再過10年也難以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但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現代人要提高生活質量,就必須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梢哉f,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不僅是當今時代對人們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人們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甚至是影響人們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
1.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是當今時代的必然要求
曾經有一則寓意深刻的心理故事,講的是一對男女朋友約會,結果男朋友遲到了。當女朋友問及男朋友遲到的原因時,男朋友回答說他找心理咨詢師咨詢去了。如果這件事情分別發生在中國和美國兩個不同國家,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呢?如果在中國,女朋友可能會立即揮袖而去,認為她的朋友有毛病;如果在美國,女朋友聽說后則會喜出望外,因為男朋友能夠去看心理醫生既說明他非常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時也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這雖然是一個杜撰的故事,但卻深刻地反映了中國人和美國人對待心理學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在中國,尤其在20世紀90年代初,人們并不懂得運用心理學知識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對心理學抱著一種錯誤的偏見。中國人往往習慣于把“心理障礙”與“神經病”聯系起來。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真實的故事:某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剛成立時,由于考慮到該校的研究生樓較為安靜和隱蔽,較適合開展心理咨詢,于是把心理咨詢中心設在了研究生樓里。不料研究生樓里的研究生們紛紛向校領導反映意見,強烈要求把“心理咨詢中心”的'牌子摘掉。其理由是:把“心理咨詢中心”的牌子掛在研究生樓前,別人還以為研究生都有心理毛病呢!從這一故事我們不難看出,連知識層次較高的研究生們都如此看待心理學,更何況一般的老百姓呢?
當然,這只是20世紀90年代初國人對健康心理學的認識。近十年來,隨著心理學知識的不斷普及,人們對心理學的認同度也在不斷提高。對自身身體的認識也有了長足發展,認識到健康不僅是純生理的健康,它至少還應包括心理的健康。真正的健康應是生理、心理和現代社會適應的和諧統一。同時現代文明的高度發展必然會導致人們精神的欠缺,人情的淡漠;導致高的心理發病率;導致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失調;導致人類與自然關系的失調,人的身心失調;導致所謂的"現代文明病"的出現。而要使這些問題得到真正解決,就必然要讓健康心理學知識參與進步。因此,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是當今時代的必然要求。
2.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
日趨劇烈的現代社會競爭,高節奏的現代生活,使得人們的心理承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筆者作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曾耳聞目睹不少大學生由于心理問題而影響了學業的正常完成。如大學生小A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后,由于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平時沒有用功學習,大一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時他只好作弊,不料當場被老師發現并因此而受到學校的記過處分。如果他掌握一點健康心理知識,能夠及時調整心態,也許這次處分就不會對他造成不良后果。但遺憾的是,他選擇了自暴自棄,結果他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同時出現了幻聽、幻視等嚴重的心理障礙,無法繼續學習,只好自動退學。又如大學生小B是院學生會的一名學習部長,學習成績一般。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女大學生小C并一見鐘情,但表白時遭到了對方的拒絕。遭拒絕后不久,當他去檢查本院學生到課率時,一位老師竟當著他的面說:“這么差的成績,居然還是學習部長!”遭拒絕后的失意加上他人的鄙視,他忽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結果當天他就從宿舍樓的窗口跳了下去……在普通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由于事業的失敗、情場的失意、朋友的背信棄義、生活的不如意等等原因而輕則患上心理病癥,重則走上輕生道路。所有這些表明,現代人所面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如果不學會運用心理學知識調節自己的心理,則很可能患上心理疾病,影響身心健康。目前很流行一種說法就是把沒有明顯的疾病癥狀,但又感身體不適(如緊張、疲勞、胃痛、頭疼……)的身體狀態稱“亞健康狀態”。據一項統計數據表明,現代人生活壓力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數比例越來越大。所以說,掌握必要健康心理學知識是現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
3.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還是影響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高智商等于高成就,因此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但這種智力學說卻無法解釋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為什么有的人在校時是尖子生,進入現代社會后卻一事無成?為什么我們對某些人一見面就有好感,對某些人一見面卻產生反感?為什么面對同樣的困難挫折有些人精神沉淪、一反常態,而有些人卻能保持輕松愉快、一如既往?美國心理學者在研究中發現:人生成就的影響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則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其他因素主要指個人的情緒調節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的心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像“信心”、“樂觀”、“人際交往能力”等這樣一些非智力范疇的個人心理因素已經在美國企業界倍受重視。而“情商”這一美國心理學界流行的新概念也正在引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美國心理學家高曼認為“情商”主要由情緒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驅策以及對他人情緒的識別、移情及適度的反應能力所組成。如美國“創造性領導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一些高級主管人員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原因并不是因為技術上的無能,而是因為人際關系的缺陷。因此,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加登納認為:“一個人最后在現代社會上占據什么位置,絕大部分取決于非智商因素!笨梢,人們要獲得人生的發展和事業的成功,就必須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學知識,懂得如何調節情緒,如何培養自信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等。
曾經有人指出:心理學的發展一般要經過點綴品、調味品和必需品三個階段。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健康心理學正在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成為人們幸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參考文獻:
[1][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壘,王,等譯.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2]王沛.現代社會認知心理學[M].北京:中國現代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3]賈啟艾.人際溝通(第2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2
【摘要】當前,社會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在享受物質的同時卻也面臨著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健康的心理,實現人們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而在生活中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學知識,不僅提高人們的工作學習效率,還將有效提高生活質量。本篇論文簡單概括了心理健康出現的背景,又主要從身心健康、人的潛能、人際關系以及事業發展等多個方面論述了心理健康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作用。
【關鍵詞】心理學;心理健康;生活質量;影響及作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為滿足時代的需求,幫助人們更好的適應這個快速發展變化的社會,健康心理學隨之而出現。健康的心理表現的是一種持續、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況,在這種健康心理的影響下,人們能夠更好的適應外界,并充分發揮自我潛力。但是長期發展以來,人們并沒有充分重視心理健康,對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較為片面。不過,近年來,健康心理越來越受關注。心理健康在保證人類健康的同時,對提高生活質量也起到顯著作用和重要意義。
1.心理健康出現的社會背景
近年來,心理學知識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人們的生活中不斷得到普及,大家對心理學的認同度也逐漸得到提高。人們對自身認識,對心理健康的認識都得到長足發展。只有生理與心理都健康,并且與社會發展協調統一,這樣的健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精神的欠缺及人情的冷漠,也致使心理發病率嚴重,人們生活中物質與精神嚴重失調,隨之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學知識,以滿足和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2.心理健康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作用
心理健康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作用,我們主要從對人們的身心健康、人的潛能、人際關系以及事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進行論述。
2.1 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健康心理學知識有助于人們保持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在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的心理上承受著來自學習、生活、工作各個方面的壓力。學生因為壓力無法正常學習和完成學業,而工作者則無法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務,嚴重者甚至不能過正常的生活。所以,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現代人如果不學會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對自己的心理及時調整,那么很容易就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影響到身心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特別是在當前“亞健康”在全球范圍及其嚴峻的形式下,對于保持人們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證的就是健康心理學知識。
2.2 對人的潛能的影響
勞動創造了人們生存與發展所需的一切物質,滿足生活所需。一個人在勞動中,創造越多的物質文化財務,那么這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其得到的尊重也就越多。經過現代心理學研究得出,人的心理因素影響著個人的創造性,也決定著人的潛在能力的發揮。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心理潛在能力能充分發揮,其工作效率與學習成績也必然在心理不健康者之上,而其對社會所做的貢獻也最大。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堅強、樂觀等優秀品質,能夠在困境與挫敗中成長,激發和挖掘出潛在的能力,更好的適應社會的變化,提高自身的物質生活水平。
2.3 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健康的心理對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在社會生產、社會發展中,人際關系必不可少。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本質就是心理關系,其屬于人們之間心理距離的一個真實反映。研究表明,人在集體中深受歡迎的個性品質,與心理健康的標準保持一致。相反在集體中受到排斥的個性品質,也與心理健康標準相悖。由此可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響到人際關系。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他與他人相處融洽和諧,其人際關系就好。同時,他本身的個性在這種和諧的人際關系中,也不斷完善和變得越來越成熟?傊,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質量和品質的重要前提。健康的心理標準為,正常的智力狀況、情緒穩定和積極樂觀、意志力堅強具有良好的克制力,再就是協調和諧的人際關系及良好適度的反應能力。此外,正常健康的心理,還表現為行為與年齡的相符。
2.4 對事業發展的影響
高智商并不等同于高成就,一個智力高學習好的人,并不一定能夠在進入社會后作出一番成績。這主要和人的健康心理有著緊密的關系。研究表明,人的成功只有20%受智力因素影響,而其他80%則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則主要指的是心里因素中的調節情緒的能力、自信心與意志力等。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來說,自信心與積極樂觀的態度,再就是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這些個人因素都影響到了這個人在自我認識、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表現。一個人能否正常開展工作,人際關系存在缺陷的影響要比技術能力的影響嚴重。因而事實證明,一個人的事業發展成功與否,與其掌握和運用健康心理學知識有著緊密的關系,只有通過健康的心理調節情緒,培養自信心,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有效的保證事業的成功發展。
總之,一個人只有處于全面的健康狀態中,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保證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的有效提高。
3.如何擁有健康的心理
擁有健康心理,掌握健康心理學知識,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生活,對事物一分為二,對好的方面強調的同時,也要坦然面對不好的一面,一個人在有積極心態的同時,也不否認消極因素,那么在惡劣的情境局勢中也能夠尋求好的辦法解決問題。
建立健康的心理,要徹底將與過去失敗有牽連的經驗,消除那些影響決策的不良因素;建立自我目標,并持之以恒的去做去實現;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用于面對挫敗和困難;要多參加活動,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4.結論
本篇論文通過具體論述健康的心理對于人們生活、學習以及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影響,指出了心理健康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的重要影響和作用。因此,要實現健康快樂的生活與工作,提高物質生活水平,保證身心的健康全面發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知識極其有必要。
【參考文獻】
[1]孫興玲.《淺談心理健康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護理研究.2001年第15期
[2]王沛.《社會認知心理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3][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壘,王d,等譯.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年
[4]賈啟艾.人際溝通(第2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5]黃志雄.《心理學與生活質量關系的淺析》.民營科技.2012年第2期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3
摘要:教育問題,是一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最為看重的一個問題之一,也是最復雜的問題讓許許多多的家長及老師都傷透了腦筋。現在的孩子想法各種各樣,千奇百怪。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更傾向于找到正確的心態,而不是用各種不適應的方式。因此要是把心理學融入教育中,那么教育中的問題就不會變得那樣的復雜。
關鍵詞:貝爾納效應 尊重心理 換位思考
一、 貝爾納效應—用身體語言教育孩子
經常聽到有的父母在埋怨:“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教,說什么都不聽,怎么說都不聽。”然而許多孩子也有很多不滿:“爸爸媽媽總是啰嗦,嘮嘮叨叨都快被他們煩死了”,的確,在大多數情況下,許多家長都是習慣運用語言,習慣通過語言去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其實,這樣的教育效果是不明顯的。不少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中,只有7%的內容是通過語言傳達出來的,而55%是通過面部表情、手勢、眼神、體態等等來傳達的。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就完全可以將重心更多的放在身體語言上。身體語言更能表現感情,傳達出愛。
。ㄒ唬├醚凵
憤怒、責怪的眼神會讓孩子覺得不安,甚至失去信心;而溫和,慈祥的眼神能讓孩子覺得溫暖,能給孩子以鼓勵。那么在孩子面前,父母就應該保持信任、親切、期待的目光,即使在孩子犯錯時也都這樣做,會比打罵更有效果。因為這會讓孩子在感受到溫暖的同時,讓他們自己發現錯誤的根源,在自我羞愧中改正,孩子能自己看到希望,獲得信心。特別在同孩子在談話時,更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若總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或想自己的工作生活,讓孩子覺得無法溝通,產生隔閡,不利于以后交流教育的開展。
(二)注意姿態
父母的姿態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教育。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遇事總是手忙腳亂、暴跳如雷或者表現出不雅的舉動,猥瑣的行為,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導致教育無法進行。如果父母在教育時運用的姿態大方得體,自然穩重,會讓孩子產生學習的愿望,他們會更愿意接受這樣的方式。這樣的姿態不僅本身就能感化孩子,還能讓孩子更能明白父母的教導,因為這樣是身體力行的。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和父親相依為命,父親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單親家庭的原因,女孩很調皮,鄰居們常常覺得很傷腦經。并且在女孩犯錯時,不會聽見從家里傳出的打罵聲,大家都認為這家人缺乏家教。但是,女孩一天天大了,變得越來越懂事,熱心善良,甚至成為學校里的學生榜樣。人們覺得很奇怪,就問女孩:“你爸爸是怎么教育你的?是不是很嚴厲?有沒有打罵?”女孩微微一笑說:“爸爸很少罵我,但是他會很直接教我這件事情該怎么做,那件事情這樣做是錯誤的。而且是不是用爸爸自己的行動告訴我他很愛我。我能從爸爸的眼神里感覺到愛與關心,我很幸福!”所以,當語言變得蒼白無力時,父母不妨試試用行動去教育孩子,不要只是局限去“說”,不要迷信去“說”。多用身體語言,更真實的去表達。
二、 尊重心理:保護孩子隱私權
中國父母自古以來都把孩子稱作自己的“心頭肉”,隨時隨地都是百般呵護,萬般疼愛。但是現在有很多父母過度緊張的去關懷孩子,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成長中遇見什么麻煩又不愿傾述,誤入歧途。所以便去窺視孩子的隱私,這些父母往往固執的認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應該保持神秘性,孩子的方方面面父母都應該理所當然的去了解,顯然這是不明智的。
看過這樣一個報道:一位母親發現在上初一的女兒最近總是心不在焉,面對自己的時候總是有什么話想說卻欲言又止。于是,母親趁女兒上學不在家撬開了女兒鎖住的小箱子,發現里面有一封來自同桌的寓意朦朧的`信。母親很氣憤,拿著信立即找到了學校,并且馬上交女兒帶回家進行教育。悲傷的女兒受不了刺激,奪門而出。幾天后,大人們在河邊發現女孩的尸體,母親悲痛欲絕,卻也無力回天。所以,即便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都本著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心,但是一定要選對方法,選好方法,要不往往適得其反,造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對立情緒,就會出來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難管”的現象。
。ㄒ唬┱_的態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的東西。即使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也有擁有自己隱私的權利。而家長不要把孩子的隱私看得微不足道,反而要像看待自己的隱私一樣去看待孩子的隱私。對待孩子的隱私家長應該以從容,客觀的態度去分析,從側面去關懷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一直都是最關心他們的,讓他們自愿的去與父母交流,分享秘密。
。ǘ┗镜男湃
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信任,不要去干涉孩子自己的個人世界。要培養孩子學會獨立成長,讓他們擁有屬于自己的空間。在一些情況下,父母應該充分的相信孩子,讓他們去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相信他們是有判斷力和解決能力的,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相信他們的。這樣一來孩子會覺得得到了父母的鼓勵和信任,反而更愿意同父母交流,隱私就不會那么多了。
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的行為是為了孩子好,為孩子著想,就可以自私的走進孩子的隱私世界。那樣既傷害了孩子的心,也影響著父母與孩子的感情。父母的都需要明白:不要用愛的借口去做傷害孩子的事情,未成年人同樣具有隱私權。
三、換位思考:以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經?梢月牭皆S多父母的質疑:為什么孩子總是不聽話,一遍又一遍的強調也聽不進去。作為父母其實并不是注意孩子的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更多的是應該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有時候就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事情,但是很多家長制很威嚴的父母也根本不去重視。其實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父母不去忽略孩子的想法,不去硬將自己的想法強壓到孩子身上,做到將心比心,反而會收獲更好的教育效果。
。ㄒ唬┝私夂⒆拥牧
換位思考,首先自然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場,設身處地的去思考一個問題,要給孩子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不少父母在孩子同樣錯誤時都采取雷霆般的責罵,或者嚴厲的質問:為什么不記住上一次的教訓,為什么還要犯錯,不斷的重復這樣做怎么不好,那樣做如何不對。卻不問問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在做這件事情時的想法是什么?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ǘ┎灰^高的要求
要做好換位思考,就不能孩子的要求過高。因為也許有的要求家長自己都達不到,又如何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呢?父母對孩子的高要求從本質上來說是合乎情理的,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有一個成長的階段于過程,而各個階段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父母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不要用衡量大人或衡量自己的標準去對待孩子。作為父母,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且也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去要求孩子,這樣的教育是事半功倍的。
巴西的球王貝利,自小就是一個踢球很有天賦的孩子,他是父親的驕傲。但是,有一次在街上父親看見貝利居然在街上和比他自己大很多的不良少年抽煙。父親很是生氣,心里立即就有沖動要上前教育孩子。但是當然邁出第一步腳時,他在想:兒子現在的年齡正是最要面子的時候,平時在家里也是教育他要獨立面對問題,要是馬上教育兒子面子上肯定過不去。他把兒子呼喚過來問他:“貝利,我看到你吸煙了,是我看錯了嗎?”貝利羞愧的低著頭說:“不,您沒看錯!备赣H繼續詢問著貝利抽煙的時間,突然貝利看見父親抬起了手,貝利覺得自己肯定要挨打了,但是父親沒有,而是將貝利拉到懷里,認真的告訴他:“你踢球一直都有很高的天賦,將來一定是一個高手,但是你如果繼續抽煙、喝酒,那就到此為止了。因為你將很難再保持90分的水平,這事兒你自己決定吧!闭f完,父親已滿臉淚水。從此以后,貝利再也沒有抽煙,并且成為享譽世界的球王。但他說:“我永遠也無法忘記,父親那溫暖的懷抱!”所以,孩子是有思想的,父母也要想想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四、總結
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心理,他們想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不聞不問,而是在與孩子真誠的交流中找到可以溝通彼此心靈的橋梁。這樣一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變得事半功倍了。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的個性和天賦,父母應該正視孩子的心理想法,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體會來自父母真切的關愛,體會成長帶來的快樂與幸福。
參考文獻
[1](美)里克·M·加德納 《日常生活心里學》 2008年7月
[2] 卜鶴 《無師自通—生活心理學》2010年11月1日 新世界出版社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3] 王新波《從“心”生活—學會真正的生活心理學》 2011年10月1日 朝華出版社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4
摘要:研究生心理健康整體狀況較好,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文章以筆者所在學院近十年來暴發出來的研究生心理危機案例,對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研究生;心理健康;對策
一、學院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
作為一個工科學院,表現出男多女少、總體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特點,而從心理普查結果了解到需進一步篩查的比例為2。6%,應該說整體狀況積極良好,但復查中仍然有四例研究生普查結果表現出有心理問題,尤其是近幾年在讀研究生出現了多起心理健康問題。筆者試圖從學院暴發出的研究生心理問題,對研究生心理狀況進行分析。
(一)形成因素分析
1、學習與科研的壓力
部分同學不適應研究生階段學習,從而產生壓力。一部分導師科研教學任務較重從而無力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研究生很可能是“一切靠自己”,面對復雜問題難以調節適應從而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更加引起關注,一些硬性指標給研究生帶來巨大壓力。面對科研工作、畢業論文及滿足指標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一些研究生只能選擇延期畢業,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負擔。我院一名本校升學的機械專業研究生就因為畢業答辯焦慮而寢食難安,不能自控。
2、人際交往的壓力
進入研究生階段后,他們需要建立新的師生、同學室友兩種新的人際關系。師生間普遍相處較好,但在同學室友關系上出現問題則較為突出。室友之間在生活上和習慣上會有一些差別,容易產生摩擦,同時研究生活動范圍較小,還分布在不同的課題組中,多重壓力導致參加集體活動少,相互交流的機會也較少,在單獨從事科研工作時,長期的壓力沒有釋放,容易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如果其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往則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如一名本校考入的學生性格內向,較少與他人交往,在壓力之下,由內向、多疑發展到妄想、幻覺,最后不得不休學一年。
3、經濟壓力
工科研究生較大比例經濟狀況較差,因經濟壓力而導致的心理異常時有發生。04年由外校考入我院的一男生感覺本科階段已經花費了家庭大量的金錢和精力,研究生階段不好意思繼續向家里索取生活費,盡管也有學院及導師的一些補貼,但維持生活還很艱難,只能在外兼職打工,卻不能兼顧學業,兩者之間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導師與同學的勸說無效,困境中他越來越焦慮,最后只能退學。雖屬個案,但工科研究生的經濟壓力仍然較大,盡管有學校的'補助和導師的資助,但繁重的科研任務下無法獲得其他的收入,尤其是沒有基本獎學金的少部分研究生面臨著萬余元的學費壓力,由此可能產生心理問題的風險不小。
4、婚戀情感的壓力
研究生對異性交往的需要和對愛的追求顯得迫切,在此過程中容易困惑進而影響心理。研究生在戀愛上更加現實,目標很明確,失戀、愛情挫折會嚴重地影響到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和心理健康。在七起心理問題中,有三起就是因為感情因素,較為嚴重的一個女生還被送往省人民醫院精神科進行治療。因情感而出現心理問題的同學有的逃避現實、縮小交際圈,不能堅持學習;有的是陷入單戀之中不能自拔,不停地干擾對方,對彼此雙方及周圍同學產生了嚴重的干擾。
。ǘ⿲W院獨有的特征
1、校外生源出現心理危機概率更大。絕對數量上要多(總共7起,校外4起),而且在所占比例上也居多。筆者認為,問題主要在于學業和科研以及人際交往的壓力。校外研究生對本院了解較少,存在著適應的問題,同時人際交往上需要與導師和同學間重新建立良好人際關系,但是面對困難時其化解壓力渠道也相對較少。
2、女生多于男生。女生多因情感、家庭,而男生則多因學業等方面因素。筆者大膽推測:在情感問題上,男生相對女生宣泄渠道較多,有較強的社會支持,能及時地化解,而在學業上,男生相較女生對科研的需求更為迫切。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研究生心理問題的對策研究
。ㄒ唬淞⑽C意識,做好預防工作
1、建立心理建康監控機制。一是進行心理普查,對問題新生及時進行心理咨詢和必要的治療;二是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實施動態的管理;三是要有效地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咨詢工作。
2、發揮導師的作用。一要明確導師職責,二要提倡、鼓勵導師主動與學生交流。
3、開展自我教育。在自我意識、成就目標、對待挫折及婚戀上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應對問題,學會自我宣泄。
4、建立健全幫扶機制。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室作用,宣傳鼓勵研究生主動尋求心理咨詢,健全幫扶體制,化解經濟壓力,做好就業指導,解決學生就業困惑。
(二)建立快速有效的危機干預機制
一是要有健全的運行體制,面對問題,各方能形成合力對研究生進行心理支持。二是學生工作者要加強培訓,提高素質來應對各種心理問題。三是運用科學的危機處理方式和方法,對研究生進行勸告、干預。
(三)學院的一些做法
1、把好入學關,做好篩查。在復試過程中,導師有針對性了解思想政治及心理狀況,輔以心理測試來具體了解。
2、研究生結對子。通過黨員聯系人制度使研究生相互結對子。一方面可以發揮幫扶作用,另一方面學院也可更快了解情況,展開干預工作。同時對普查中有問題傾向的新生會安排合理的心理監控網,適時引導,避免危機發生。
3、開展豐富的校園生活。一方面多組織活動,搭建交流平臺,克服人際交往壓力;另一方面要求研究生多聽人文講座,開闊心胸,增強抗打擊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雷麗萍,丁庫克,陳改清。理想與現實的碰撞—研究生人群心理壓力探析【J】。教育發展研究,2004,(6)
[2]陳洪波,郭祖儀,魏萍。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J】。中國研究生,2010,(10)
[3]朱政。高校研究生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體系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9)
[4]劉業峰。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危機管理體系探討【J】理論研究,2011,(3)
[5]劉勇。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研究生,2010,(12)
[6]鄒玉浩,陳予。構建高校研究生心理支持系統【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5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關涉人們“幸!钡难芯俊7e極心理學力主心理學應該而且必須轉換為研究人類優點的新型科學。積極心理學是一種全新的理念和行動,其目的是研究人類積極品質,關注人類生存與發展,實現人文關懷與科學精神的統一。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概念框架;主觀幸福感;自我決定理論
一、積極心理學的出現
毫無疑問,積極心理學的源頭起自哲學。因為哲學的終極問題是追問人的意義,而絕大多數哲學家的答案是“美好生活”(good life)。哲學的道理和通路太顯深奧,并不能使人人有“悟”。作為研究人的心理問題的心理學義不容辭地承擔了這個重任。許多傳統心理學,對人類積極經驗的理解都有貢獻。特別是人本心理學更是主要研究人類的積極精神。人本大師羅杰斯、馬斯洛等都問過相同的問題:“什么是好生活?”“什么時候是個體最好的時間?”等。1958年,嘉合妲寫了一本在當時頗具爭議的書《積極心理健康的當代概念》,開啟了對心理幸福感的研究。
十年后,卡羅瑞福(Carol Ryff)和他的同事們發展了幸福感的心理成分。他們辨認出交互的6個點,其中大部分與嘉合妲提出的概念重合。但是他們的貢獻在于方法論上,他們提出了自我報告法使后來的研究者能科學地探究這個領域。隨后,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研究發現,開發與培養人性的優點,促進人的健康成長等等,成為當代心理學知識新的增長點與興奮點,在這種思想與觀念影響下,積極心理學思潮終于在新世紀伊始爆發出來。在《美國心理學家》雜志發表的《積極心理學導論》,既是對前期積極心理學發展的總結,同時又吹響了積極心理學進軍的號角。從此,揭開心理學從消極心理學模式向積極心理學模式轉折的歷史序幕,宣告一個新的時代――積極心理學時代的來臨。
二、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框架
積極心理學體系中首當其沖的是Diener所引導的主觀幸福感領域的研究。主觀幸福感是試圖理解人們如何評價其生活狀況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其是人們根據內化了的社會標準對自己生活質量的肯定性的評估,并由此而產生的積極性情感占優勢心理狀態。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生活滿意,高水平的正性情感和低水平的負性情感。另外一個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是自我決定理論。自我決定理論涉及人的三個基本需要,能力需要,關系需要,自主需要,這些需要滿足導致人們幸福感和社會發展,支持自主、能力與關系的`社會能夠促進個人發展。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能力和關系)的滿足會促進人的發展,因此被視為人本質的生活目標。積極心理學的其他研究思路有認知方向研究。認知理論包括選擇模型、保護水平,目標理論、社會比較和應對方式理論,這些均涉及主觀的認知心理過程。有關的認知研究發現人們對常規和非常規的事件兩者的反應導致不同的幸福感水平。因此,理解人的認知差異具有重大理論與實踐意義,這種研究途徑為實施積極的心理調控與干預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向和可行的策略。
三、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態勢
積極心理學與其說是一個完善的心理科學體系,倒不如說是一個有待開拓的處女地。要完善積極心理學思想,建構積極心理學體系,發展積極心理學技術,促進積極心理學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程要走。首先,拓展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第一個研究方向是以主觀幸福感為核心的積極心理體驗。Daniel Kahneman指出,目前體驗的快樂水平是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建構基礎。包括主觀幸福感,適宜的體驗,樂觀主義,快樂等等,正如Diener (2000)所言:雖然人們已經對幸福的產生與發展過程有了相當的了解,但幸福主題本身仍然存在眾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特別在我國,幸福感研究剛剛起步,這方面更有待開拓;第二個方向是塑造積極的人格品質,這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積極心理學要培養和造就健康人格,個體的人格優勢會滲透著人的整個生活空間,產生長期的影響;第三個方向應該注意到人的體驗、人的積極品質與社會背景的聯系性,必須把人的素質和行為納入整個社會生態系統考察。其次,發展積極心理學研究技術。
現代積極心理學則是以科學的實證研究為基礎的研究體系,它強調與崇尚人文精神與科學技術的統一。同時,它也強調對消極心理學的揚棄,而不是全盤否定。積極心理學與消極心理學有著很深的歷史聯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積極心理學是在消極心理學體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它有義務和責任繼承和發展消極心理學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分類標準,標準化測量工具,嚴密的實驗設計技術,以及卓有成效的心理干預技術,并服務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目的。同時,積極心理學在過去幾十年中,也積累與創造了眾多的研究工具與干預技術,為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后盾。因此,必須重視人文精神與科學實證的統一,技術繼承與發展創新的統一,從而建構富有價值和效率的積極心理學體系,從而更有效地服務于人類與社會。第三,促進人類生存與發展。積極心理學的本質與目標就是尋求人類的人文關懷和終級關懷。在這里,心理學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技術領域,而是一個富有激情同時又理性嚴謹的新型學科,所表達的是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注。
積極心理學崛起,不僅僅是尋求與發展心理學的理論,而且是更加關注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僅僅是個人的幸福,而且也是更廣泛的人類福祉,是更廣泛意義上的社會發展研究的一部分。因此,積極心理學,其理念、其行動,勢將會對現代心理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使現代心理科學更加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面向應用,并卓有成效的開辟人類通向光明,造就幸福的陽光大道。
參考文獻
[1]Johoda M.Current Concepts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M〕.New Yok :Basis Books.1958
[2]Diener E.Subjective Well - 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3):542-575
[3]Diener E.Subjective Well -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National Index〔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 :34- 43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6
摘要:色彩一直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人類發展的初期,人類就意識到色彩具有的特殊魅力,那個時候已經開始使用色彩對生活進行裝飾。七色光譜(1666年牛頓發現七色光譜)的發現,使人類對色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人們逐漸意識到色彩對人們心理的影響,尼古拉斯?金?達莎比亞正是提出色彩心理學的觀點。本文以“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為核心,主要的內容有: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運用的核心、每種色彩代表的意義、色彩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色彩心理藝術設計應用
一、研究目的
目前,人們對色彩心理學的研究越來越重視。不同的色彩對人們的感官有著不同作用,色彩影響這人們的思想、情感、意識等諸多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等原因,不同的國家對顏色的解讀也各不相同,例如,紅色在我國代表的喜慶、歡快,在節日和舉行重大活動的時候,多采用紅色進行裝點,在西方紅色代表著血腥和殺戮,所以西方人在結婚的時候,幾乎不會使用紅色。藝術設計抓住了色彩的特點,巧妙運用了色彩對人類心理影響的作用,F在,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被廣泛運用。
二、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的關鍵核心
藝術設計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繪畫、平面設計、建筑、雕塑、室內裝修等方面都是藝術設計的范疇,色彩心理學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不是平白無故的添加。藝術設計中色彩的添加應該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創造性思維。任何藝術設計都不離開人們的創造性思維,它是藝術設計的關鍵,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使用同樣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的支持,它可以保證藝術設計的原創性。第二,保持一致性。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使用,必須要與設計的作品保持一致性。保持色彩與使用場所的氛圍相匹配。例如,在幼兒園的設計中,要多一下粉色、紫色、這樣可以把幼兒園烘托出童話般的氛圍,如果使用黑色或者白色來裝飾幼兒園的話,就會缺乏生氣。很多醫院在室內設計的時候,都會采用白色來裝點,這樣會使醫院從整體上看起來顯得格外的整潔肅靜,如果用其他顏色,就會顯得比較突兀。所以在藝術設計中色彩的使用,必須與使用的場所保持一致。
三、色彩對人們心理的作用
1.色彩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產生不同的產生聯想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色彩的觀察,很大程度上來自心理因素的,通過顏色的觀察,人們在心理會形成一種:心理顏色觀察感。在人們心理聯想的作用下,色彩還可以使人在視覺上產生出相應的錯覺,雖然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人們對也色彩有著不同的解讀,但是色彩會使人產生的聯想是共同的。并且,在不同的年紀對顏色也會產生不同的聯想。例如,年輕人看到白色,心理第一個感覺就是干凈、純潔。而老人看到白色,就會聯想的死亡,內心就會感覺到消沉。粉色對兒童來說以為的童趣、天真。而年輕人看到粉色就會感覺到溫暖、浪漫。粉色對于老人來說就是喜慶。
2.各種顏色的象征意義
紅色。紅色代表了奔放與熱情,紅色是一個充滿能量的色彩。我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賽場上的運動服裝,多為紅色,紅色給人一種陽光、自信的感覺。此外紅色還象征著性感,在娛樂圈的活動中,紅色是明星們常用的顏色。橙色。橙色代表了包容、健康、親切。橙色給人一種坦率、開朗的.感覺。橙色屬于暖色調,可以使人感到心理的溫暖。黃色。黃色代表了聰明天真的特性。兒童玩具多采用黃色。此外,黃色可以刺激人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其他顏色相比黃色可以更加被人們注意。黃色在生活中也被廣泛運用。例如,交警在執行公務的時候,外面通常會穿一件黃色的簡易馬甲,環衛工人的工作服也采用黃色,這些都是為了能夠方便引起路人的注意。綠色。綠色代表了清新、活力。綠色是頑強生命力的體現。綠色也是自由和平的象征,例如,綠色橄欖代表了和平友好。藍色。藍色屬于冷色調,具有靈性和知性的特點。據調查發現,幾乎沒有人討厭藍色、藍色象征著獨立、希望、誠實、但是藍色也會對人們的心理帶來憂郁感。黑色。黑色是低調、權威、高壓的象征。在藝術設計中運用到黑色,能夠烘托出嚴肅、莊重的氛圍,如在辦公室的設計上,很多設計師都會采用黑色對辦公室進行裝飾,這樣會顯得辦公室顯得典雅、整潔、莊重。此外,各國政要也大多以黑色西裝出現的公共場合,這也是為了維護自己權威、莊重的形象。紫色。紫色代表了浪漫、高貴、優雅,同時還帶有一絲神秘感。在服裝設計上,運用到紫色最多。例如,晚禮服的設計大多采用紫色,NBA湖人隊的客場球衣也為紫色,可以彰顯球隊高貴的氣質。但是和藍色一樣,紫色也能讓人產生憂郁感。
四、結束語
藝術設計中顏色的應用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色彩不僅可以給予我們感官上的沖擊,還可以影響我們的心理變化。在電影海報設計方面,對色彩使用要求的比較嚴格,色彩的使用取決于電影題材,喜劇電影多采用紅色、黃色、橙色等暖色調,這樣可以使觀眾感受到祥和歡快的氣氛,歷史劇多采用褐色、黑色為主色調,這也可以彰顯時代感。人文題材的電影多采用白色、黑色,這樣為了突出人文主義的簡約。電腦網頁的設計,對顏色的使用把控的也比較嚴格,新聞版塊色彩運用比較簡明,娛樂版塊多采用明亮的色調。此外,在對節日的裝點,人們大多采用紅色、粉色等暖色調,來烘托節日氛圍。由于色彩對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它在生活中被應用到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1]況敏.從色彩心理學角度解讀商品色彩營銷[J].美術教育研究,2012
[2]張文靜.性格心理在藝術設計色彩中的應用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3
[3]吳偉晶.色彩心理學在景觀設計空間中的運用[J].居業,2015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7
摘要:本文嘗試用廣告心理學中的一些理論指導多媒體教學中的課件制作,使多媒體教學課件能有廣告般效應,可以始終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激發其興趣、增強其記憶,得到開發,從而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更多心理學論文范文盡在top期刊論文網。
關鍵詞:心理學、廣告、消費者、應用
1.廣告的心理功能
根據廣告心理學研究,一則廣告要獲得成功,首先必須能夠引起消費者的注意,然后使消費者對商品發生興趣,認識和了解商品,在此基礎上產生購買欲望,進而增強購買信心,最后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
2.心理學原理在廣告中的應用
怎樣的廣告才能激起消費者的欲望,促使消費者能持久地購買該廣告宣傳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呢?這就需要研究消費者的心理。下面我們分析心理學原理在廣告中的運用。
2.1注意理論在廣告中的運用
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大多是從廣告中來,引起人們的注意是廣告心理策略中的重要問題,是廣告產生效應的首要環節,也是重要環節。不隨意注意是指既無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廣告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引起消費者的不隨意注意。
廣告的新異性。人們總是對新奇的東西感興趣,對生動形象的東西記憶深刻。 人們的好奇心總是促使人們做一些嘗試。新穎的廣告,可以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一下子注意到廣告所宣傳的內容,并留下深刻的映像。
增加刺激物的運動與變化。大量的心理實驗與生活經驗表明,動的或變化著的物體遠比靜止的、不變的物體更容易引起人們的不隨意注意。街道上很多電子燈牌都把字設置成閃爍的形式就是運用了這一原理。
2.2感知覺理論在廣告中的運用
人們通過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這些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產生了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就是知覺。
2.2.1聯覺在廣告中的運用
各種感覺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現象,即對一種感官的刺激作用觸發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聯覺”現象。例如,紅、橙、黃色會使人感到溫暖;藍、青、綠色會使人感到寒冷。雪碧廣告中大量使用藍、綠等冷色調,并且由人物喝完雪碧后仿佛投入水中的暢快感來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其廣告詞“透心涼,心飛揚”所要傳遞的雪碧特色。
2.2.2知覺的整體性在廣告中運用
知覺的整體性即知覺的對象是有不同屬性的許多部分組成的,人們在知覺到它時卻能依據經驗組成一個整體。
(1)暈輪效應在廣告中的應用
暈輪效用,又稱“光環效應”,是指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并不總是能夠實事求是地評價一個人,而往往是根據對別人已有的了解對別人的其他方面進行推測,就像日暈一樣,由一個中心點逐步向外擴散成越來越大的圓圈。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光環效應。
(2)形狀知覺中的眼動研究對廣告設計的啟示
在形狀知覺中,眼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眼動分析可以比較深入地考察人們在觀看廣告時時的心理活動。
2.3記憶理論對廣告的指導
對于廣告信息的記憶,是消費者作出購買決策必不可少的條件。
2.3.1利用形象記憶優勢
產品的廣告詞應盡量簡單明快,朗朗上口,這樣可以減輕消費者的記憶負擔,就容易記住。如雪碧的“晶晶亮,透心涼”,娃哈哈的“愛的就是你”等這些膾炙人口的廣告語,短小精悍,簡明扼要,讓人們很容易記住產品,為下一步購買做好了鋪墊。
2.3.2鮮活性效應
鮮活性是指當人們在面臨解決問題或者作決策時,會從記憶中提取與當前的情景有關的信息,因此,越是容易獲取的事情,越是會被人們利用來解決問題或做出決策。而信息或事情的鮮活性就是強烈影響信息獲得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很多產品的廣告(特別是一些藥品廣告)都是請用過產品的人現身說法,單單一個人的實力就可以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觀點。
2.3.3避免遺忘
在廣告學習中,干擾是指消費者在廣告學習和回憶的這段時間內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影響。廣告制作要簡潔明了,減少廣告材料的識記數量;廣告信息要適當重復,便于消費者鞏固并加強記憶;設置鮮明特征,完善廣告內容等等。
3.結論
在商品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廣告已經成為商家吸引顧客,銷售商品的一個重要手段。因而廣告的制作以及傳播應以正確認識人的感知特點、注意特點、記憶特點以及態度結構為基礎,才能發揮其引起消費者對某種產品的興趣與關注,改變人們的消費態度,并最終導致消費行為的產生,賣出商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柏林,廣告策劃與策略[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6.
[2] 甘露.試論名人廣告的心理效應[J].新聞界,2010(5).
[3] Solomon M R. Consumer behavior. A division of Simon, lnc. 1992: 50―52.
[4] Keith E.Stanovich著.與眾不同的心理學[M].范照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社,2004:99-100.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8
摘要:“幼兒心理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要創新幼兒心理學的教學改革,就要對教師、學生、教材及現有評價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為學生的其他專業課程學習和日后的學前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幼兒心理學;教學改革;創新
一、教師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變
。ㄒ唬⿲⑿睦斫】到逃胗變盒睦韺W課程的日常教學活動中
為增強幼兒心理學教學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學科技能,除了教師自身要加強個人最新教育理論的學習及掌握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外,筆者還建議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幼兒心理學課程的日常教學活動中。一方面實現了幼兒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橫向銜接,另一方面使枯燥的理論學習變得生動和有趣。
(二)多種教學方法并用
1、游戲法與講授法并用
游戲法是幼兒園教學與其他教學最顯著的區別之一,借用游戲法,能提高幼師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激發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講授幼兒想象發展主要特征的內容時,設計抽紙條的游戲讓學生從裝有寫著不同要求紙條的盒子中隨機抽取不同的內容充分發揮想象進行故事創編、問題解決、或根據紙條內容進行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的同時加深對幼兒想象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記憶。
2、自主學習與小組學習并用
由于中職生多是被動接受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差,因此教師必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蛇m當的采用分組教學法將班級學生根據授課內容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預先將學習內容布置下去,由各個小組進行資料收集、整理、最后各組選派代表進行成果匯報,教師進行點評,并對優秀小組進行鼓勵和加分,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掌握相對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和信心。
3、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并用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當采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諸如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各種影音資料包括記錄片、動畫flash、幼兒園教師教學視頻等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討論,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增加了學生對幼兒園及幼兒園教學的感性認識。
4、常規教學與見習實習活動結合
二、方法變探究性學習代替常規學習
1、巧用情境探究法
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與要求,創設探究性學習的情境,啟發和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讓學生置身于探究性學習的情境中,激發學習內驅力和探究 ,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尊重學生,營造和諧氛圍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 、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主動質疑的內在動機,認真地思考探究問題。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敢于發問,敢于表達不同的觀點并認真聽;另一方面對于表達能力差的學生給予鼓勵,肯定其敢于發言的精神,消除學生“說不好”挨批評的顧慮。
3、結合實際,讓學生敢于探究
進行探究,培養學生善于思考、敢于猜想和求證的精神,例如幼兒的活動心理,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活動中有哪些不同的特點,如何根據這些心理開展教育活動等,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去觀察和了解,并進一步探究現象背后的原因。
三、評價變常規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
評價中職生學習專業知識效果的好壞,應貫穿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在知識的應用方面。筆者認為應將常規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建立多元化的'學生成績評價模式,強化實踐性和知識的應用性。根據幼兒心理學課程的學習任務特點,配合學習過程考核。如平時根據所學知識模塊,將平時的出勤、課堂提問、作業、筆記以及測驗作為常規評價的內容,而將學生的課堂創意設計、觀察日記、幼兒心理調查報告、幼兒心理學知識競賽等作為發展性評價的內容,將兩者有機結合,最終給出客觀中肯的評價,并注意增加對學生的情感性評價,例如用給每位學生期末一封信的形式,表揚學生的進步并誠懇的提出學生應該改進的地方等,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幼兒心理學的樂趣,也對培養其良好的心態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反思
通過對幼兒心理學課程的改革和創新,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幼兒心理學教師掌握相關延伸學科的知識并能與幼兒心理學課程更好的整合及應用的能力。二是如何把握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很好的掌握原教材知識點的“度”的問題,只有把這些問題很好的解決了,幼兒心理學教學改革創新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真正為學生的其他專業課程學習和日后的學前教育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許高厚,施錚。課堂教學技藝[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甘素冰。幼兒心理學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J]。廣西教育,2010(6)
[3]劉懿,徐旭。幼兒心理學程教學方法巧用。中等職業教育,2010(29)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9
【摘要】繪畫是一種投射技術,它能夠反映人們內在的、潛意識層面的信息。利用繪畫可將潛意識內壓抑的情緒與沖突呈現出來,并且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得釋放與滿足。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對圖畫進行探索,簡單探討隱藏在圖畫背后的特殊心理意義。
【關鍵詞】繪畫藝術 無意識 投射 心理意義
早在18世紀末,歐洲精神病醫生就開始把繪畫作為一種診斷精神病的方法,F代心理學的先驅弗洛伊德發現,人被遺忘或被壓抑的記憶,會以表象和象征的形式在人的夢里或藝術作品中出現。弗洛伊德的研究表明,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是理解人類內部心理世界的一個途徑。另一個現象,心理學家的先驅榮格經常鼓勵病人畫畫,榮格認為,通過象征物進行幻想是人的內心世界在經歷心理創傷或痛苦時試圖尋求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20世紀初期,繪畫開始成為一種結合心理分析的藝術治療形式。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繪畫分析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繪畫療法在西方國家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心理咨詢和治療的主要技術之一。但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和應用還比較缺乏。本文旨在簡單探討隱藏在繪畫藝術背后的特殊心理意義。
一、尋找“畫”的心理源頭,探索繪畫背后的神秘空間
石器時期的洞窟圖畫記載了兩萬多年前的人類已經懂得制作記號和圖像作為儀式之用,祈禱他們免受外部環境或外界不可預知力量的傷害。這些遠古時代的圖畫不僅僅是符號,還寄托著人類的情感和希望。近代的繪畫也是如此,在某些地方的原始部落,繪畫藝術被作為治療疾病和減輕身心壓力的一種方式。如北美印第安部落Navajo結合歌唱、舞蹈和沙畫針對特別的疾病,形成特別圖形給予治療;西藏人畫曼陀羅也是作為祈求者集中心靈的一種方式,來減輕和治愈心理所遭受的苦痛。
20世紀初,弗洛伊德就曾研究過一些藝術家的作品,那些藝術家的特質和無意識可以從中識別。隨后精神病理學家也開始研究精神病患者的藝術表現,如Jaspers、Riese等對梵高作品的研究,1922年Prinzhorn發表《瘋者藝術》,1956 年Jakab提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繪畫特點,他們都對精神疾病和繪畫的關系做了探討。20世紀以來藝術心理學認為繪畫天然就是表達自我的工具,是用非語言的象征性工具表達自我潛意識的內容。心理學家要求受診者利用繪畫表現作為治療的一部分,或從圖畫上的意義來診斷病人潛在的心理困擾。隨著繪畫心理分析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繪畫心理分析已經成為藝術治療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二、用“心”讀“畫”,繪畫是一種表達,也是一種溝通交流
繪畫是一種表達。繪畫通過投射技術,以畫的形式將無意識具體象化為一幅繪畫作品。繪畫的過程就是通過個體在客觀現實中尋找到一個與其相似的事物,然后再將自身投射到這個事物上,并向意識表達無意識內容的過程。這是一個從復雜到簡單、從立體到平面、從抽象到具體、從無形到有形的思維過程。這個過程伴隨著無意識的自然流露,這時候的繪畫作品,可以說是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表達與體現。人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在繪畫作品的線條、色彩中表露出個體的情感和體驗。如線條下筆奔放、孱弱或者細膩表達著不同的心理能量;畫中各個方向的線條用力是平均的,大多體現著繪畫者沒有找到自己力量的出口,正在尋覓中;畫中線條有很多不同的可能,表現了繪畫者面對很多選擇等問題。又如,色彩沖突,喜用對比強烈的色彩,體現了較大的能量感,但處在沖突的狀態中;和諧則沒有明顯的色彩沖突,比如喜歡用同一色系的顏色,體現著追求和諧、苛求完美等心理特征。
繪畫以畫的形式將無意識具體表現出來,一幅圖畫可能勝似千言萬語,也就是說用圖畫傳遞出的信息自然要比語言更豐富、更具體。從畫中我們可以解讀出畫者的.性格、情緒狀態、人格特點、人際交往能力等,所以可以通過繪畫這個方法讀懂人的內心。據說,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在同下屬談話時喜歡畫一些交叉的直線,這說明他是個性格直爽、固執,還常跟別人發生沖突的人。普希金喜歡在稿紙頁邊畫些人像,這也能說明他是個好與人交往、容易相處、易于共事和活潑好動的人。這跟他們同時代人所談到他們的性格特點也完全吻合。
繪畫也是一種溝通交流。人類是先創造圖畫再創造文字的,兒童也是先學會涂鴉再學會文字的。語言和文字是交流的工具,但是當表達的內容較為復雜時,人們常常很難用言語表述清楚。繪畫與語言一樣也是交流工具,但二者相比較,繪畫來得更加自然,更加具體,也更有象征性。繪畫比語言更易溝通,譬如,用繪畫與聾啞人交流時,你可能更容易發現一些被隱藏起來的問題。筆者曾遇到一個聾兒,3歲時開始被福利院收養,在他的畫中,就沒有爸爸媽媽,只有他自己,而且人物都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的畫投射出他內心對自己耳朵功能的忽視。畫紙上孤零零的幾個小人,看上去也是那么無依無靠。通過這些畫能“傾聽”聾啞少兒內心孤獨的心聲。
繪畫是人們發自內心的表達,是與生俱來的才能,擁有著超越言語的力量。一般來說,人物畫通常是個案本身的投影,或對個案來說是很重要的人及個案對“人”所持的一般性概念。比如大多數小孩子都喜歡畫自己的爸爸媽媽,當他們在家庭動態繪畫的方法的引導下,如果是畫爸爸在從事一些瑣碎的家務活動,如看報、付賬單和孩子玩耍等,都顯示著父親一般的居家生活,擁有著快樂幸福的家庭氣氛。如果是畫爸爸開車或是去工作,通常是反映著父親離棄或離開這個家庭,或整天忙著工作,而孩子期望把爸爸畫在里面,以透露其對爸爸期待的心情。如果平常我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沒有關注孩子的心理,無論我們給予孩子再多,孩子也無法感受到我們的愛。透過這些圖畫表達可以發現其潛意識里可能存在的沖突或心理上的困擾、恐懼。如果我們明白這些畫外的意義,那么我們與孩子溝通交流將會變得更容易。
三、用“畫”療“心傷”,繪畫是一把開“心”的鑰匙
繪畫活動有審美意義,更富有心理意義。自古以來,不管是繪畫還是賞畫都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有調查發現,美麗的圖畫有助于減輕病人的疼痛,意大利研究人員曾讓病人注視20幅最美的和最難看的作品,發現看美麗畫作的人疼痛感減少了1/3,其中讓他們感到最舒服的畫是梵高的《星夜》和桑德羅·波特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心理研究也表明,人們在畫畫時,通常會把自己的性格傾向、心理需要、心理問題等不自覺地投射到圖畫中。通過繪畫分析我們可以推測一個人的情緒和人格特征、內部心理現實,而且還能看出繪畫者的一些人生經歷。
繪畫能為右腦療傷。美國心理學家Ley說:“用左腦的鑰匙打不開右腦的鎖!边@就是為什么有時候我們從理性上接受了一切,可就是走不出來,因為創傷印刻在我們的右腦,思維理智的左腦對掌控情緒處理的右腦其實力不從心。這時用言語去勸說對方脫離痛苦往往是不夠的,內心經歷創傷的人,最嚴重的痛苦是情緒困擾。右腦中往往印刻著很多的災難圖景和負面情緒,用繪畫的鑰匙打開右腦的鎖,能起到不同于言語性的治療方法的作用。繪畫能治療處置創傷性情感體驗,如Reese曾對16名年齡在5—12 歲具有情緒和行為困擾的兒童進行了繪畫心理治療,發現有很好的療效。
繪畫是一種離心靈很近的活動,對生理和心理都有獨特的影響。畫畫,可以表達畫者心中的焦慮、憂郁、孤寂或害怕等種種復雜情緒。通過點線的流動、塊面的鋪展、色彩的渲染,畫者的心靈自然地得到撫慰與舒張;畫者的抑郁與緊張、成長煩惱帶來的躁動與不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調節與平復;畫出自己的傷痛,畫出自己的心情,一旦畫出來之后,畫者不良的情緒都能隨之得以釋放與緩解?梢娎L畫活動亦是潛移默化的陪護著心靈不斷成長的過程。
結語
繪畫療法是在西方和北美發展起來的,在西方國家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繪畫是一定文化下的產物,畫畫傳遞著畫者的個體信息,有著特定的代表意義,透過隱藏在繪畫背后的“心理畫”意義,啟迪著我們結合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更多地去探索、去關注“心理畫”背后的奧妙。
參考文獻:
[1]周麗.關于“繪畫心理療法”獨特作用的綜述[J]. 江蘇社會科學,2006(S1).
[2]嚴文華.心理畫外音[M].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3.
[3]瑪爾考蒂.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M]. 李甦,李曉慶,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4]李洪偉,吳迪.心理畫[M].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10
摘要:從整體角度分析,教育心理學受到建構主義、后現代主義、認知主義、人文主義的影響,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新形勢下,需要清楚地認識到當代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多元取向,并且從現實角度分析,對其發展趨勢加以概述與分析。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多元取向;發展趨勢
一、當代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多元取向
1.建構主義取向
從某個角度分析,在教育心理學中建構主義已經發展成為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產物,并且為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帶來了變化,在諸多刊物中建構主義這一內容均得到體現,比如《英國教育心理學雜志》《教育研究回顧》等。從理論上分析,雖然建構主義并不是一個比較單一的理論,但是其內容多以強調解決問題、強調合作學習等,所以說建構主義對教育心理學的影響是比較全面的,尤其是在教學設計、課程設計、培訓中具有代表性,當然,這種模式會一直持續下去,逐漸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
2.后現代主義取向
后現代主義同樣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哲學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伽達默爾、德里達等,從后現代主義的諸多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主張多元化,對還原論有所反對,且后現代主義提倡方法的多元化,對教育心理學而言具有推動性。其中在后現代主義中教育心理學的主要表現是在后現代主義思維的影響中涌現出一大批全新的研究領域以及研究性話題,比如,跨文化研究、個體差異、網絡教學等。
3.認知主義取向
在20世紀末認知心理學誕生,且在心理學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逐漸演變為一支非常重要的流派。毋庸置疑,認知主義在心理學中的作用十分明顯,不僅可以為心理學提供連貫的觀念,還能推動心理學的創新發展。其中在認知主義取向中,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遷移、先前知識作用、分散聯系、儲備知識等成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當然,根據相關文獻得知,在近幾年認知主義理論的影響下,內隱學習、認知神經科學、社會認知理論、動機研究已經成為認知主義理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元素。
4.人本主義取向
從某個角度分析,在心理學中人本主義被稱為第三勢力,而且在近幾十年的發展中由國外諸多研究家提出了眾多理論模型,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羅杰斯的個體中心理論,無論哪一種理論,均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教育發展中離不開方法論、跨文化理論,還需要從多維度以及多途徑角度分析,所以,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了解到人本主義當前已經發展成為極端機械主義的矯正器,尤其在某一個特殊情況下,人本主義往往以人道主義在整個研究中得到復蘇。
5.行為主義取向
在20世紀中期行為主義取向以全新的研究取向出現在人們身邊,其中與行為主義取向相關的包括個別化教育系統、不間斷的持續默讀。從整個發展趨勢分析,現階段受到應激影響的行為主義已經不存在,這種情況導致心理學家受到批判,甚至導致心理學湮沒在社會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行為主義演變得比較溫和,而且將各個流派的內容進行了融合,雖然缺乏絕對話語權,但是卻出現一種比較奇怪的`現象,即行為主義教學方法仍舊屬于主流教學方法。
二、新形勢下當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總而言之,教育心理學是傳播心理規律的一種科學,是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作為發展基礎的,自教育心理學出現以來受到諸多思維的影響,無論是哪一種取向,所形成的現實性、客觀性等,均能夠推動教育心理學的創新發展。在當前的發展模式下,教育心理學會呈現出以下幾種形式:
1.實現理論觀念的融合
從當前的發展趨勢分析,后現代主義的影響會導致人們過分追求多元化,幾千年前的理論流程不能再重演,而且能夠實現多種理論觀念的融合,這些理論的多元化融合能夠推動教育心理學的創新發展與進步。
2.實現研究情景的生態化
在當前我國教育心理學的創新發展下,教育心理學的社會價值期望逐漸增加,雖然從全局出發教育心理學理論已經比較完美,但是仍舊存在非常多的缺陷,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研究者也明顯感受到與社會現實有所脫軌,所以在這種發展背景下,需要盡可能地在自然環境中創設非參與式研究情景,從根本上探究現實教育教學中的心理行為機制,如此才能促使教育心理學貼合教學實踐。
3.研究視角呈現多樣化
根據相關文獻得知,在近幾年我國教育心理學的不斷發展下,大多數現代教育心理學家會利用后現代主義思維實現對傳統理論體系的構建,能夠從嶄新的視角出發,實現對教育心理學的審視。此外,教育心理學在研究視角上所存在的各種固執、偏執等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從多個因素以及多維空間進行研究。
4.研究方法具備綜合化
在當前的研究中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在科學心理學創建的時候僅僅認為加強實證才能推動心理學的發展,與性質類似,所以教育心理學也不例外,在整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其研究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其中所涉及的方法包括了敘事式、闡述式、客觀式等,因為方法不同,所以在統一研究中的應用也不同,但是也只有保證研究方法的綜合性,才能真正推動教育心理學的創新發展與可持續進步。綜上所述,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取向以及發展趨勢往往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為了進一步實現對教育心理學的分析,本文主要對其研究取向以及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并期望能夠推動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力娟,張大均.當代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多元取向及發展趨勢[J].中國教育學刊,2007(2):11-14.
。2]葛魯嘉.心理學演進的當代思想潮流[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63-70.
。3]張禮娟,宋明玲.社區心理學的發展對教育心理學發展的挑戰[J].學理論,2012(35):67-68.
。4]李志專.教育心理學在我國發展的新趨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9):12-13.
。5]楊憲華,彭虎軍.我國教育心理學研究文獻計量分析與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4(1):64-69.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11
摘要: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當前大學生由于情緒的不穩定帶來的一系列的學習上的問題,根據認知情緒調節的相關理論,認知情緒調節策略可以對大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認知情緒調節 大學生 學習 策略
一、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問題
“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已經成為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高校教育已經把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習的學習能力作為一個主要的教育目標。然而目前有多項關 于大學生學習問題的調查研究顯示,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學習問題。在南京市首屆大學生心理健康節上,大學生最關注的十大心理問題公布,其中學習壓力位居大學生最關注的心理問題之首。Abouserie的研究揭示,大學生最大的壓力源是與學習直接相關的因素,如考試成績及其結果、學習的負擔重等。
據有關調查顯示,近幾年來大學生學習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學習沒有動力,懶散拖拉,將學習視為苦差事,享受不到學習的快樂。
2、學習方式不當,沒有近期或遠期的學習目標,不能科學有計劃的組織實施,學習方式存在很大問題。
3、學習道德缺失,責任意識淡薄,缺乏誠信,急功近利,投機取巧。
4、學習情緒不穩定,其中學習情緒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情緒好的時候,學習興趣濃厚,信心十足,學習效果好,但容易好高騖遠,自以為是;情緒不好的時候,學習興趣淡漠,學習意志消沉,學習生活無序,學習效果差,容易灰心喪氣,怨天尤人。對學習生活的兩級情感體驗強烈,情緒好時覺得快樂,情緒低落時覺得沉重、枯燥乏味和痛苦。
大學生的學習情緒的穩定性對大學生學習的自控力的形成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大學生學習的情緒一般會受到各類問題的影響,比如學習、生活、交友、就業壓力等都會影響到大學生的情緒的穩定性。如果高校只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大學生學習中的情緒變化等心理過程,容易導致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從而影響學習的效度。美國心理學家莫勒認為情緒在學習中是最為重要的,情緒有特殊的引發作用的驅力。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情緒,管理和調動學生的情緒,作為教育的寶貴手段。
二、 認知情緒調節
情緒是指人們對環境中的某種客觀事物和對象所持態度的身心體驗,是最基本的感情現象,也是一種對人生成功具有顯著影響的非智力因素,情緒有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之分。正面情緒是積極肯定的情緒,它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自信自律,促進個體創造性的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而負面情緒是消極否定的情緒,它會使個體意志消沉,興致低落,阻礙人們的健康成長和生活學習。個體的情緒反應有時候與生活環境的變化協調一致,但有時候則與個體的生活環境產生矛盾與沖突,與特定的生活情景不相適應,這就需要個體經常進行情緒調節以適應生活環境。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孟昭蘭認為情緒調節是對情緒的內在過程和外部行為所采取的監控、調節、以適應外界情境和人際關系需要的動力過程。
認知情緒調節是指個體由于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或個體內部發生矛盾而又無法及時有效解決而產生的一種負面、消極的情緒體驗后所做出的情緒認知方面的有意識的調整行為。格魯斯提出,在情緒發生的整個過程中,個體進行情緒調節的策略很多,最常用和有價值的策略有兩種,即認知重評和表達抑制。其中,認知重評就是指認知改變方面的情緒調節,指對情緒事件的理解,改變對事件的認識,它是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方式理解使人產生負面情緒的事件,或者對情緒事件進行合理化評價,是一種有益的情緒調節方式。
三、認知情緒調節與學習的關系
認知情緒調節與大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關系。合理的情緒調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付出更多的自覺投入行為。在學習過程中,情緒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積極的情緒會使學生賦予學習以一種享樂的性質,他們更多地把學習看作是一種促使自己不斷發展、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對學習的內容表現出明顯的期待和努力傾向,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詳細的學習計劃。而消極的情緒會使學生把學習看作是強迫行為的負擔,對學習的內容缺乏興趣和信心,沒有學習目標和合理的學習計劃。正如著名心理學家魯賓斯坦所說的那樣,“正是那些對人特別有意義東西,才能表現為他的活動動機和目的”。為了使學生真正有效地參與學習,應該讓使學生真心實意的接受擺在他們面前的'任務,而不是讓他們僅僅明白這個道理,要讓學生對學習充滿價值感。學生只有在心情上為學習的理由找到一個立足點,才會對此積極實施。因此教育既要改變學生,也要改變學習本身,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習潛能。
四、應對策略
(一)增強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它給學習者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能源,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激發學習熱情、克服學習困難,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動機影響努力程度,努力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習的結果,對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很重要的作用。
1、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一定的學習目標。教師要幫助學生確立明確而又合適的近期和遠期目標。學生目標明確后,在學習過程中才能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從而避免學生盲目的的無計劃的學習。
2、教師要提供學生學習的誘因,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可以把專業學習的思想教育作為培養大學生專業學習興趣的重要環節,促使學生產生專業學習的興趣,教師要避免枯燥傳授,要盡可能的使傳授的思想和內容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對學生的意見要及時的反饋,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他們學會真正的享受學習和使用知識中的樂趣。
3、對學生要經常性的進行人生價值觀的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的價值意義,讓學生能感受到自己在學習團體中有一定的價值。比如說在學習的過程可以給學生布置既不太難也不太容易的任務,讓學生有確保成功的機會,促成他們形成強烈的成就動機,以激發學習的興趣。
。ǘ┙處熞訌妼W生學習情緒的關注,積極調動學習情緒。
1、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有差異,但是他們的情緒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 以教師要善于把握好學生的情緒,針對學生的情緒及時應變,比如學生情緒高的時候,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盡快到進入學習主題;在情緒的低潮期,由于學生注意力分散,精力不集中,學習倦怠,教師就應該重新調動他們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2、教師要給學生樹立榜樣。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個體可以通過觀察學習而形成或改變,教師的自我言行會給學生產生榜樣和示范作用”。在2003年度美國優秀教師的基本特征調查中顯示,教師發自內心地喜愛教學管理工作,對工作的社會意義有深刻的認識或體驗,能感染學生的學習熱情,感召他們的心靈。一位合格教師,無論是談吐或衣著都要得體大方,個性熱情開朗,處于良好情緒中的老師,精力集中,思路清晰,這樣也能夠較好的發揮自己的水平,能使學生不知不覺的受到教師的情緒感染,很快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3、教師要正確對待消極學習情緒的學生,教師如何看待消極學習情緒的學生是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的,首先教師要有信心能夠調動這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深信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的成績是可以提高的,他們是值得教師重視和為之付出努力的,認為學生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有責任幫助學生克服障礙,達到目標。平時要平等對待這些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具備一定的學習潛能,而教師是自己潛能的引導者,從而學生們會發現學習過程變得積極而有意義。
。ㄈ┲匾晫W風建設,改善學習氛圍。
學風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學風能夠形成促進大學生勤奮學習、營造積極進取的氛圍。學風包括學生的學習風氣,教師的治學風氣和學校的學習氛圍等。學風建設是一個長效過程。因此高校應該成立學風建設專項領導小組,要重視學風建設,將學風建設工作落實到實處,輔導員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圍繞學風建設對學生的思想、學業、生活進行全面指導并開展相應的思想工作和活動。同時要加強對學風的監管,比如檢查學生的考試不及格率情況,學生的上課出勤、晚自習出勤等常規考勤工作、學生的學習誠信情況等等。在對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的評估方面,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評估體系,在學風建設中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導作用。
。ㄋ模⿲W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
由于學習情緒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比如學生的家庭環境,在校期間的交友戀愛關系,經濟、就業壓力等等因素,所以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1、學校成立心理健康輔導室,輔導人員要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給學生以合乎需要的協助和服務,幫助學生進行正常的心理疏導,以及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增強社會適應,做出明智的選擇,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潛能。
2、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任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心理知識,幫助學生以科學的態度了解和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要結合心理知識進行授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學生的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許佩卿,葉瑞祥.新形勢下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的若干思考. [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87-88
。2]葉素貞,曾振華.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 [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孟昭蘭.情緒心理學.[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04-205
。4]王振宏,郭德俊.Gross情緒調節過程與策略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3.629
[5]胡云君.初中生認知情緒調節策略的結構及其相關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10
。6]馮立婷.大學生自我決定能力、情緒調節和學習投入的關系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0
[7]孫紅梅 郝志紅.大學生學習倦怠問題的調查與應對策略.[J]綏化學院學報.2009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12
摘要:當人們組成群體要實現共同的目標時就必須有管理,以協調群體中每個成員的活動。在現代社會中,管理活動已成為人類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廣泛存在于社會生活的每個領域,小至個人家庭、組織,大到國家、地區或社會。而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就要求管理者必須從人性的觀點把人當人看,從心理的分析知道其行為的原因,從外部的刺激反應了解需要滿足的層次與內涵,進而多關切、多尊重、借以激發其生命共同體的團隊精神,唯有這樣,才有可能成為成功的管理者。
關鍵詞:心理學;管理學;引入;應用
一、心理與管理的概述
。ㄒ唬┬睦砀攀
人活在世界上,總要與周圍環境互相作用。周圍環境的種種事物作用于我們的感官器官,我們便看到它們的顏色、形狀、聽到各種聲音、嗅到各種氣味。我們還能把自己感知過的事物記在大腦里,對種種問題進行思考,作出決定。我們還要與各種人進行廣泛的交往,對于自己有關的事物與人表現出一定的態度,或愛或憎,或喜或憂。我們還不斷地努力把各種事情做好……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表現出形形色色的主觀活動,它們構成了人的心理過程。
人的心理是復雜的,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心理過程是指心理活動發生、發展的過程,也就是人腦對現實的反映過程。心理過程是心理活動的重要方面,個性心理特征是個體心理活動過程體現出來的特點。整個心理過程又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這三個過程既互相區別又互相聯系。管理的中心問題就是要愛人,愛人就是要有愛心。因此,研究人的心理活動過程的特點和規律,對于搞好管理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ǘ┕芾砀攀
所謂管理,是指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是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管理起源于人類的共同勞動,自古有之。當人們組成群體要實現共同的目標時就必須有管理,以協調群體中每個成員的活動。在現代社會,管理的價值大家幾乎一致認同,如認為管理是一種工作程序和辦事的方法,是處理人與事的藝術 [1]。
總之,管理所對應的主要對象是人和事,而人的思想、行為以及心理情緒差異千萬、難以捉摸,各種事物的形態、種類、關系等等變化無窮,所以管理是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法則來應付千變萬化的人和事的。因此,在管理實踐中必須運用高超的藝術,才能激發組織成員的工作熱情、匯集眾人的才智、實現組織的共同目標。
二、心理學的引入
管理的核心是人,組織是由人所組成的集合體,任何組織不管工作科學化、專業化到什么程度,決不能把人與機器用同樣的方法去處理。因為人畢竟是有靈性、有意識和心智存在的高等動物。管理是通過對被管理人的組織、領導、控制等,從而協調多個環節,達到最高效率的管理目的。
而管理又不是單方面的,如果一味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管理、調配、組織各種受管理者,不去合理地吸納各方面的意見和考慮各方面的情況,久而久之則會使管理目的失敗。
心理學家莫利兒曾說過:“ 人是心理的動物,其情緒、價值、思考、意念決策莫不被環境、教育和經驗所左右。”[2] 由于組織的主體是人,人們在管理的過程中,對事物的觀點不盡相同,對利害的反應也不一致,其心理的變化、情緒的高低,都將會刺激其行為。同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人與事的調適,也都易受到主觀意識的影響,招致許多非常情所能理解、非常理所能衡量的紛擾,故管理與心理二者之間,實際具有一種互動的關系。一個人在組織中的行為比較復雜,不能忽略其對管理的情境所產生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也體現了管理與心理的關系。
而我們通過探索改進管理工作的心理依據,尋求激勵人心理和行為的各種途徑和方法,合理地吸納人的需要和考慮人的心理傾向,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從而提高生產率。其研究重點是組織管理中具體的社會心理現象以及群體組織,領導中的具體心理活動的基本規律,而這就是心理學在管理中合理的應用。
三、心理學在管理中的應用
管理的目的在于把事情做好,或有效地達成目標。管理目的的達成,所需要的條件為數甚多,包括設備、資源、策略、人力等,缺一不可。其中,硬件條件固然重要,軟件條件更不可缺,尤其是人力能否有效利用,更關乎管理的成敗。人力如何有效地利用,主要依賴于以心理學為主的科學知識的'應用。
(一)自我的心理管理
所謂心理管理既是對自己心里的調節,力圖保持某種樂觀的情趣、積極向上的心態。自我的心理管理從始至終起著一種內部調控的作用。自我管理是人類對自身的管理,是一個人認識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過程[3]。作為管理者,進行管理活動是工作的重點,這其中除了對員工的管理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管理者還要進行自我的心理管理。也就是說,管理者應該從自己的心理上進行準備和提高,這才能不斷地提高管理水平把管理工作做好。
。ǘ┥霞壍男睦砉芾
除了企業的最高領導之外,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上級,因此在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上級,因此在企業這個大團隊中和每個部門這小團體中,每個人都需要和自己的上級之間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作為下級首先應該從自身出發,從自己的心理出發,真正樹立和培養與上級相處的心理機制。
要想和上級建立正常的、積極的工作關系,作為一個下級應該首先了解上級的真正意圖、想法,理解上級的處境和工作做法,從心理上做好與上級和諧相處的準備。而且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都會有不同的、復雜的心理狀況。有時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有時是有意考驗下級的能力,有時是刻意為下級出難題,等等。作為一個下級,就要學會在不同的情況下用心揣摩上級的目的,才能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想上級所想,提前做好工作,贏得上級的贊同。
。ㄈ⿲ο录壍男睦砉芾
對下屬的心理管理是管理者的一個重要的職責。面對形形色色的下級,不能簡單地將他們歸類,而應該首先從了解他們的心理和性格入手針對他們的不同心理和性格來區別對待,這樣才能更好地管理好一個由不同性格的人所組成的團隊。從而充分了解每一個成員,讓一個團隊各盡其才。
。ㄋ模┩轮g的心理管理
在同事文化盛行的今天,身處職場的人不可避免地要與同事頻繁地打交道并且與之形成微妙的人際關系。因此,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既不能憑著自己的個性,心血來潮為所欲為,也可不必為了避免事端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消極逃避,而要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同事的心理,注意心靈之間的溝通,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長久攜手共進,友好相處。
四、結束語
作為企業的決策者,通過管理中的心理學,合理地運用心理管理,可以有助于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改善組織結構,提高企業效益,以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發展生產的目的。
作為企業中的中層管理者,通過掌握管理中的心理學,運用心理管理學準確找到自身的位置,了解與緩解自己上下級關系的壓力和情緒,矯正管理中的偏差,找到最佳的激勵自我和下屬的有效方法,從而發揮每一位員工的能動性,逐漸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優秀職員和管理高手。
作為一位躊躇滿志的熱血青年,更需要通過學習管理中的心理學,真正理解心理學并合理運用,才能更好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修養,才能糾正理智上、行為上的“錯位”,才能在工作中充分體現出真實的人格與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袁勇志,宋典。管理的定義與管理理論發展――對法約爾管理定義的檢驗及反思[J]。學術界,2006,(6)。
[2]牧之,張震。管理要讀心理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30。
[3]廖泉文,陳萬思。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培養體系[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2,(3)。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13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大學生良好品質和高尚的人生境界過程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較好的實效性,其教育內容、教育理念、原則和教育實踐等,也應該隨著教育對象、教育環境和社會文化等眾多因素的變化而變化。隨著社會發展,文化多元化趨勢不斷加強,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研究趨勢,它充分肯定人的潛在能力和自我價值,倡導尊重個體,重視鼓勵與肯定,這些理念尤其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并能夠為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提供借鑒和引導。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契合點
一、引言
所謂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經比較完善的各種研究方法,(例如實驗法、調查法、問卷法、以及質性研究方法等),來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力量和品質的一門科學。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不僅要研究人的各種心理問題,更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種種美德,積極品質和強有力的生命力量,積極能力和積極潛力等,將目光關注在普通人身上,探尋正常人的潛能和尋求幸福感的能力。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研究趨勢,屬于心理范疇,心理學是一種專門來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活動規律的科學。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意識形態范疇,是用正確的思想武裝人的頭腦,及我趕快去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的實踐活動過程。它作為塑造人的思想的一項偉大工程,與積極心理學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內化過程離不開人的積極心理過程;積極心理學理論,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啟示和借鑒,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途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自覺不自覺地揭示出教育對象的某些積極的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有機的契合點,二者在工作對象上、功能上和理念上存在有機契合,這一點為積極心理學,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二、思想政治教育同積極心理學都與人密切相關
積極心理學主要是研究人的積極心理品質和積極情緒體驗,提高人的幸福感,培養人的良好品性,使人的存在更具有意義和價值,促使人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夠積極思考,形成積極的應對問題和困難的行為方式和思考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同樣也是人,出發點在于培養人塑造人,用積極正確的思想武裝人,培養人的責任意識和價值感,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兩者都是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來滲透和影響人,增強人的本性中所具有的積極力量,使人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三、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積極心理學尊重個體
積極心理學尊重個體,這種對個體的尊重,實際上是對人的價值的肯定,更是對人的尊重;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體現的同樣是尊重個體,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原則便是“平等待人、尊重人”。尊重個體作為積極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理念之一,這在積極心理學理論中有很多體現,在實際工作中,其工作方法,工作模式都能體現出對人的尊重。而思想政治教育若要取得實效,必須尊重人的獨立自主的心理需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貼近學生,切實了解學生的需求,為學生優良的德育發展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積極心理學尊重個體體現在其研究內容上,在積極心理學理論中,研究內容重點涉及人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主觀幸福感和主觀情緒體驗,這種強調各項內容的主觀性就足已說明了積極心理學對個體的尊重。在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中,人們更關注自我需求、自我實現和自我決定等理論。自我決定理論涉及人的三個基本需求,包括能力需求關系需求自我需求,這些需求的滿足,可以導致人們的主觀幸福感,這三種基本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會促使人的進步。
四、思想政治教育與積極心理學功能一致
從某種意義上講,二者的教育功能是一致的,因為他們的目的都是促進工作對象,擁有陽光心態。積極心理學重視引導,從而使工作對象接受和內化積極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用引導的方式使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在這一點上二者一致。在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進行活動和工作過程中,積極心理學關注工作對象的改變和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同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關注的重點。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工作中通過尊重、理解、關心人的方式,把正確的積極的思想觀念灌輸到教育對象頭腦當中,使其對教育內容產生內化和認同。積極心理學盡管是應用目前比較完善的心理學方法對個體進行心理輔導和引導,但其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個體的發展與完善,這一點是脫離不開教育功能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眾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依據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理論,運用教育方法,遵循個體心理發展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和崇高信仰,最終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和自我完善。積極心理學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教育方法上同樣重視對個體的情緒疏導與引導,積極心理學通過理念倡導和實踐活動引導個體走向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引導大學生走向光明的未來。積極心理學在引導途徑中,重視個體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覺悟,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導過程中,也同樣看重個體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認同?傊瑹o論是教育目標還是教育方法,積極心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共同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暴占光,張向葵.自我決定認知動機理論研究概述[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
[2]任俊.積極心理學思想的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
[3]郝寧.積極心理學:陽光人生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14
摘要:為了有效提升在教育工作的質量,需要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認識到教育心理學在開展學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并能在此基礎上通過塑造融洽的師生關系、采用高效的教學方式等措施,運用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能獲得更好的成長。本文就教育心理學知識在進行學生教育工作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人才培養;教育工作;教育心理學
現階段爆炸式的信息發展以及電子網絡技術的普及,使得學生能在生活之中接觸到較多的外界信息,在最近的十幾年間表現出了更加成熟的特點,其思想、思維等方面也有了獨特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也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學生教育的過程中不再僅僅采取嚴肅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工作,更需要教師能積極的使用心理學知識進行學生培養,并在學生教育工作的過程之中通過對學生心理特點、心理規律的掌握,從根本上提升教師在教育工作的教學效果。
1.教育心理學在開展學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
學生在成長過程之中大部分的時間處在學校之中,可以說學校的教育工作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學校不僅承擔著對于學生在知識方面的培養工作,同時也承擔著對于學生在其人格以及思想方面的塑造工作,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展開教學工作的時候,除了要能全面的做好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的教育工作之外,還要通過對學生心里知識方面的掌握情況來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工作。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教育心理學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而是為了使學生能學到更多的基礎知識,將大部分的時間以及精力投入到課程安排以及相關教學工作之中,所以也就導致一部分的教師在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學習以及研究工作進展緩慢甚至出現停滯的情況。教師將主要的時間以及精力都投入到知識教育工作之中,這是一件較為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教師在沒有對學生心理方面知識有所掌握情況下展開教學工作,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導致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受到影響。此外,當教師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時候,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之中還需要教師能根據自己所教師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相應調整,因為在學生成長過程之中的各個階段,學生在心理學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只有掌握了這些特點才能進一步的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2.促進教育心理學在開展學生教育過程中應用效果的措施
2.1塑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現代實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以及開始積極的倡導在進行教育工作的時候,在師生之間營造良好的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樣不僅有利于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也能進一步的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并且在教育心理學的范疇中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高校教育工作展開的基礎,對與學生在其心理成長、情感發展等方面都有較為重要且突出的影響。在傳統的教育工作之中教師在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一直都是處于一個主導地位,并且由于教學工作之中的課程安排、教學節奏、教學內容都是由教師來設定,所以也就成為了教學工作的主體,在我國展開素質教育之后,倡導將課堂換學生,讓學生課堂的主體,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有些教師未能完全的落實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方式,這樣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工作的展開,所以在掌握了教育心理學關鍵點之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能放下教師的“架子”,融入到學生之中去并和學生打成一片,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并且為了能有較好的效果還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恰當的時間之中主動的接觸學生,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其次,在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還要能從心理學角度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有所了解,比如處在十四周歲到十八周之間的學生,一般也處在青春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往往具有身體各方面具有成長發育速度較快、個人思想感情豐富、在情緒方面有著較大的波動,所以教師在和這一階段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也要付出更多耐心,更加細致的和學生進行交流。再次,經過心理方面教育學家的深入研究,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對于學生期望程度對于學生的成長也有重大的影響,研究發現如果教師對于學生能有較高的期望,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就會表現的更加用工,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相對的如果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期望程度較低,那么也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在學習方面積極性不高,所以為了使學生潛力能全面的得到激發,教師在教學階段要了解到每個學生在其個人能力方面的差異,在此基礎上將教學內容分為各個難易程度不同的部分,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期望,使得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在學生表現較好的時候,采用口頭表達的形式建立學生的自信心。通過這些方式就能在塑造融洽師生關系的同時,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得學生在較為和諧、積極的課堂氛圍下掌握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好的成長。
2.2采用高效的教學方式
在過去的傳統模式教育之中,經常會出現教師在講臺上奮力講解相關知識,但是學生在課堂上卻沒有能全面的吸收、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這是因為這種教學模式和教育心理學相違背,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以及吸收都處在一種被動的狀態之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比如在大中專院校,大中專生是指在經過義務教育后因為成績平平上不了高中再進入大學深造的這些學生,可以說他們是在九年義務階段被忽視的人,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學生在校被老師忽視、被同學輕視,在家被父母打罵,在學習上找不到成就感與自豪感,于是致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而在大中專院校,課上每節課教授的知識量大,留給學生發言的時間少之又少,長此下去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在學習中是被動的心理暗示,時間長了這種被動心理更加明顯,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自控能力,課上注意力分散、學習效率不高、記憶力下降、沒有學習興趣想學學不進等等。一般在成人教育教學中,由于學生已成年,社會中他們有過工作經歷就有實踐的經驗,他們有一種深入了解專業知識的強烈渴望,如果教師還是采用指導式教學,則教學照樣達不到理想效果,反而使學生學習專業的激情減退。從以上看來,要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必須在教育策略與教學方法上有創新。啟發式教學是現在教育界公認的好的教育方法,它是采用了教與學中的心理位置的互換方法,達到在教學中根據課程的要求有創造性地進行教學的目的。
3.結論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方法在學生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運用教育心理學理論,來對教育系統進行優化,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們要更好地運用科學的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與方法來進行教育教學,使得他們的身心的發展與外在環境和諧一致,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蘭文杰.中學教育心理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2]王燕.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J].2011(9).
[3]周軍.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2010(1).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 篇15
摘要:本文就如何正確運用教育心理學原理來培養具備較高設計水平和設計素養的高職產品設計人才作了分析和探索,主要闡述如何從情感原理、合作原理、創造原理等方面來正確指導高職產品設計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高職產品設計教育的發展提供一些幫助,最終實現提高學生全方位素質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高職;產品設計;設計教育
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以高職產品設計教育為例,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實踐和創新能力的產品設計人才。但由于教師對高職學生特點的認知存在盲點,就導致在許多高職院校的產品設計教學中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化,千篇一律。許多老師沒有以學生為主體,沒有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在講授草圖繪制、基礎造型、效果圖繪制、技法表現、模型制作等各方面的訓練時,沒有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以至于“無人問津”。這樣做不僅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設計素養和設計底蘊,還忽視了培養學生設計創新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高職產品設計專業的教學中可以利用情感原理、合作原理、創造原理來分三步走。通過情感原理了解學生、激勵學生;通過合作原理培養學生、鍛煉學生;通過創造原理開發學生潛能,最終實現高職院校產品設計專業的教學目標。
一、運用情感原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生正確心態
如果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一定會竭盡全力去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高職產品設計專業的教學目的,離不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們發自內心地喜愛產品設計專業,積極主動地探索本專業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推動高職產品設計專業的發展。要想成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運用教育心理學中的情感原理。首先了解高職產品設計專業學生本階段發展的心理特征。高職類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相較于中職學生而言具有良好的自制力和學習能力,相較于本科專業的學生具有敢于探索的精神。高職產品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大多思想活躍,情感豐富,專業情感濃厚,個性化比較鮮明。因此該專業的教師需要根據設計專業學生的不同特點施以不同的教育,以疏導原則為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現,和學生多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不斷增進師生感情,通過富有藝術性的課堂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增加學生的探究欲望和興趣。除了在室內操作外,也要多組織參觀學習,帶學生多見識社會中優秀的產品,見多識廣,刺激他們的興趣點,使他們不再局限在校園的學習,發散思維,尋找到自己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運用情感原理,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心態。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后,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習。產品設計本身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專業,教學重點難點多。認清每一位學生發展的不平衡性,有的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設計功課完成情況并不理想,并且一名合格的設計師是需要經過時間和經驗積累的。避免設計基礎薄弱的同學們因此而產生厭學和自暴自棄的心態。因此,對于未能合格完成設計任務的同學,要對其進行鼓勵,幫其樹立成功的信念,適當寬松同學們的合格線,給設計基礎相對薄弱的同學們創設成功的機會。但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對其進行鼓勵,以免有些同學盲目自信。對于設計成績相對較好的同學,適當地予以一些“挫折”,幫助其直面成功與失敗,促進高職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全面協調發展。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正確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因此端正同學們的學習心態是十分必要的。避免他們一開始就認為自己學不好或者肯定能學好,或者認為用不到及肯定能用好,以至于對教學目標產生影響。因此運用情感原理,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生正確心態,從而培養具備較高設計水平和設計素養的高職產品設計人才。
二、運用合作原理,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增強動手能力
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一名優秀的設計師首先需要掌握造型基礎技能,造型基礎技能包括手工造型和電腦造型等;其次還需要掌握專業設計方面的技能,專業設計方面的技能諸如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動漫設計等各個專業不同類別的設計,最后還需要掌握設計相關的理論知識,包括美術史和設計史論等相關理論。由此,可以把藝術與設計知識技能比喻為設計師的一只手,自然科技與社會知識技能比喻為設計師的另一只手,時代的發展要求設計師“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但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不管是學設計還是做設計都離不開團隊協作。團結就是力量,擺脫學生的“單打獨斗式”死板的學習方式在學設計的階段中就應當養成團隊合作的良好習慣。因為設計靈感是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團隊協作可以更好地集思廣益,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在產品設計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處處都可見團隊合作。以VI設計為例,VI的設計首要程序就是先成立設計小組,設計小組的人大多是由各具所長的人員組成。一套VI設計包括企業名稱、企業標志、標語、標準色、標準字、吉祥物等等,設計工作量大,涉及范圍廣,需要各行業專門人員的參與,如美工、行銷、市場調查、美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專業人員,在理解消化MI,確定貫穿VI的基本形式之后對基本應用要素進行設計,最后編制手冊完成設計。在高職產品設計專業的VI教學中,由于教學條件有限,教師可以進行模擬教學,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分組。在這種有難度的設計活動中往往能激發出不可思議的潛力,在完成一個難度系數較高的設計任務后,每一位參與進來的同學都既能鍛煉了相應的實踐動手能力,也能提高其創新創造能力,為以后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運用合作原理,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團隊的力量遠遠大于個人的.力量,作品不管從細節和整體的嚴謹性都是有所體現的。同時增強動手能力,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價值所在,清晰自身目標定位,讓每位同學切身體會到只有將自己融入集體,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作用。團隊精神的核心就是協同合作,在協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自發研究探索問題,更好地進行產品設計活動。
三、運用創造原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事物是不斷運動發展的
設計教育活動不是固定不變,而是不斷發展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因此要積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鍛煉提高高職產品設計專業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素質。培養高職產品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新時期設計教學活動進步的體現。我們要正確認識設計教學活動中的進步性和曲折性,正確認識其發展不是直線的,而是通過曲折的道路,了解其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樹立信心,堅持培養創新性設計人才。創新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股清流,大膽地突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創新教育的最大特點就創新性、創造性,為學生的自主創新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要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全面發展的能力。運用創造原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就要抓住所設計事物的本質。例如:杯子的發明是為了提供一種飲水的工具,在普通人眼里杯子的種類有很多,有陶瓷的、注塑的、木質的等等,還有大杯子、小杯子。但是在產品設計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發散思維,把握杯子的本質其實就是飲水的工具,那么在設計杯子的時候其實就不是在設計“杯子”,而是去設計一款可以飲水的工具。還可以將名詞變作動詞來進行設計教學。鍛煉學生自覺地運用創新思維去解決設計問題,在不斷地探索實踐中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格,鼓勵學生多學、多問、多想、多做。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實在某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們的核心競爭力。在提高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時不僅可以提高其就業競爭力,還可以提高其綜合素質。這對于培養具備較高設計水平和設計素養的高職產品設計人才是十分必要的,在找工作的階段,其就業競爭力越高對于企業和社會的吸引力也就越高。因此對于運用創造原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需要教師進行完整的、統一的、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這不僅有利于遵循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也是培養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四、小結
在高職產品設計專業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創新教育。通過情感原理、合作原理、創造原理可以突出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創新精神?梢愿鶕恳浑A段的教學效果改善設計專業教學的培養方式,增強專業教學的實效性。在高職產品設計專業教學實踐中,應不斷豐富和完善專業課程建設,重視產品設計教育和市場需求的銜接,把握高職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和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林海亮,楊光海.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祖忻.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
[3]趙存河.教育心理學視角下課堂教學引入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2014(7).
[4]裘曉紅.當代中國工業設計教育分析與批判[J].中國學術期刊,2006(6).
【心理學與生活的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學及生活的論文12-07
最新心理學的論文03-21
身邊的心理學論文12-07
簡單的心理學論文03-21
心理學論文開題12-11
行為心理學論文12-07
廣告心理學論文12-05
心理學的論文模板03-21
品牌心理學論文12-07
認識心理學論文03-22
- 心理學及生活的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