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樂器鑒賞論文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為大家分享了中國古典樂器的鑒賞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古典樂器鑒賞論文 篇1
摘 要:古箏是我國最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渾厚明亮、優美華麗,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文章主要探討古箏的起源,各個時代箏的發展,箏的流派,并以浙江箏曲《高山流水》進行分析。
關鍵詞:箏的起源;箏的流派;箏曲結構
古箏是我國最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渾厚明亮、優美華麗。其出神入化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演奏上既擅長表現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細膩委婉的情調,又可抒發慷慨激揚、氣貫長虹的豪情。古人曾用“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坐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的生動詩句來描繪古箏藝術所達到的令人神馳的境界。自古以來,人們把彈奏古箏作為高雅圣潔的象征和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的重要方式。下面我將從以下幾點對古箏進行分析。
一、古箏的起源
早在西元前四世紀的戰國時代,箏就已流行秦、越等國。古箏真正的起源,具有許多種版本。主要有以下三種學說:
1.箏源于瑟
在史料中,可看到多處皆有因爭瑟一分為二而成箏的記載。
2.箏筑同源
在史料上也有不少記錄指箏和筑皆是由簡單的竹制樂器所演進而生的。
3.箏是由秦國名將蒙恬所造或改革而成的。
二、各個時代箏的發展
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箏已經在秦、越等許多地區流傳。
到秦、漢兩代,古箏已經有相當普遍的發展。三國時期,箏作為一種相當高尚的樂器,受到朝野學者、文人雅士的普遍重視。東晉、南北朝相繼和樂而起的清商樂中,箏更為廣泛的用于演奏吳歌和荊楚西曲。隋唐,箏樂藝術在中原地區呈現出“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琴箏”的繁榮景象。雖然宋、遼、金、元時期歷經戰亂,而唐代的許多傳統音樂也都已散亡,但宮廷燕樂中仍有箏獨奏、領奏、合奏等多種形式。明代,箏作為主奏樂器參與諸宮調、雜劇等綜合性藝術。清代,箏的音域擴大。
三、古箏的種類
1.《傳統箏》按用弦數量而區分的傳統箏有:十二弦箏、十三弦箏、十四弦這、十五弦箏、十六弦這。河南傳統箏十六弦箏,面板弧度大,箏身長。
2.《改革箏》上海二十一弦箏、揚州十八弦這和二十一弦這、蘇州二十一弦箏、北京二十一弦箏。
四、箏的流派
。ㄒ唬┖幽瞎~
河南箏樂又稱“中州古調”,其形成與河南大調曲子及河南曲劇有著密切的關系。河南箏曲的音階構成中大多多用變找舳很少用清角音,近乎于三分損益律的七聲古音階。河南箏曲包括版頭曲和牌子曲兩部分。代表人物曹東扶。曲目有《上樓》、《下樓》等。
。ǘ┥綎|箏
山東箏曲主要流行于山東菏澤地區,主要由山東琴曲、山東琴書唱腔曲牌以及民間小調組成。有“山東尚為齊魯地,東有揚琴西有箏”之說。這個地方的箏曲數量比較少,而傳統箏曲主要是金灼南先生和金以塤先生留傳下來的。山東箏曲分“大板曲”和“小板曲”兩種。代表人物高自成。曲目有《漢宮秋月》等。
。ㄈ┏敝莨~
潮州箏是流傳于廣東潮汕地區。潮州箏樂主要采用朝州音樂的二四譜記譜方法,在演奏時用得最多的是食指,以二、四、五三音為調式骨干音。樂曲十分講究板式變奏。潮州箏曲中的八板體箏曲的來源是潮州音樂中的以琵琶、古箏、小三弦為主的“細樂”。潮州十大套曲和連套曲都屬于這類曲目。代表人物高哲睿。曲目《寒鴉戲水》。
。ㄋ模┛图夜~
客家箏源自于廣東漢樂?图夜~的形制與潮州箏大致相同?图夜~曲目中的大調箏曲皆為八板體?图夜~曲有一部分樂曲來源于漢劇的戲劇的戲曲音樂和民間曲牌。曲調比較明亮活潑,因為常用于戲劇中的串場音樂,所以叫“串調”箏曲。串調箏曲中,凡是曲中有中板者,其演奏順序和“大調”的一樣,也是先奏慢板,再接中板,由慢而快。代表人物羅九香。曲目《崖山哀》。
。ㄎ澹┱闩晒~
浙江箏又稱武林箏或杭箏,流行于浙江、江蘇一帶。傳統的浙江箏只有十五弦,身長110厘米左右,面板、背板為桐木,箏尾稍向下傾斜,五聲音階定弦。浙江箏曲的一部分與杭州流行的一種說唱音樂“杭州灘簧”有著深厚的血緣關系。還有一部分浙江箏曲來自江南絲竹音樂。一些曲子從琵琶曲中移植而來的傳統古曲。代表人物王巽之。曲目《三十三板》《高山流水》。
(六)福建箏
福建箏樂流行于閩南語系和客家語系的漳浦縣、云霄縣、山東縣、詔安縣、上杭縣、永定縣等閩西南地區,習慣稱福建箏為“閩南箏”。清朝至民國初年,在詔安、云霄、漳浦、東山一帶,古樂演奏極為盛行。欣賞《蕉窗夜雨》
(七)陜西箏
陜西箏,又名秦箏。陜西箏曲是在“秦腔”、“道情”、等陜西民歌、民間樂曲的基礎上改編、加工而成,由于充分運用了秦聲的調式和旋律特點,因此其風格獨特,與別的流派迥然不同。代表人物周延甲。曲目《姜女淚》
五、以浙江箏曲《高山流水》進行分析
。ㄒ唬陡呱搅魉返娜〔募鞍姹
《高山流水》這首古箏曲,取材于典故“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其中浙江箏曲近人研彈,表演最多,流傳較為廣泛。其曲調優美,韻味深長,八度,花指,刮奏等演奏技巧,描繪出一幅“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的美麗景象。
《高山流水》這首樂曲,最早見于《神奇秘譜》(我國現存最早的琴曲譜集),該書在解釋中說:“《高山流水》本來只有一曲,到了唐朝分為二曲,而不分段數。宋代分為《高山》四段,《流水》八段!边@首曲子取材于《呂氏春秋》中伯牙鼓琴的故事。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叫俞伯牙的人,他精通音律,并且有著高超的琴藝,但是身為楚人卻侍奉晉主。有一次,他在路過漢江時,看見當時的景色,忽然有感而發,拿出琴開始彈奏,未曾料想到,一曲未了,卻彈斷了琴弦。其實,當他撫琴的時候,就發現不遠處有一個衣衫襤褸的人一直在觀望,他便走過去和那人交談,在言談話語之間,伯牙發現那個衣衫襤褸的人其實修道很高,于是,他倆相談甚歡。這個人便是鐘子期。俞伯牙和鐘子期,一個善于彈琴,一個善于聽琴。隨后,伯牙又開始彈琴,當琴聲低沉有力的時候,子期說:“巍峨壯麗的高山綿延不絕”,當琴聲清淡舒緩的時候,子期又說:“涓涓細淌的流水蜿蜒不斷。伯牙為遇到這樣一位懂他的知音而感到非常的激動。兩人相約第二年再次相會?墒,當俞伯牙如期來到相約地點的時候,卻遲遲不見子期的身影,后經打聽,才知道子期在不久前不幸去世,悲痛欲絕的伯牙來到子期墳前,彈琴一曲以告慰知音的亡靈,隨后他砸斷琴弦,發誓再也不彈琴。自此之后,便有了“高山流水覓知音”這樣的說法。 《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有琴曲和箏曲兩種,雖然名稱相同,也同樣取材于“伯牙鼓琴覓知音”,但卻是完全不同的曲子,本文著重談論的是浙江箏曲《高山流水》。
作為古箏曲,《高山流水》有三個最普遍的版本,一個是山東箏曲,一個是河南箏曲,還有一個便是浙江箏曲。這幾首《高山流水》雖然名稱相同,但卻是三首完全不同的曲子。山東箏曲《高山流水》以山東老八板箏曲創作而成,樂曲情感較強烈,速度較快。河南箏曲《高山流水》,是河南曲子板頭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樂曲之一。樂曲結構嚴謹,旋律流暢而起伏多變。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是二首箏曲中近人研彈,表演最多的一首曲子,曲風較為柔美,感情也更加柔和,細膩,速度適中,快慢相宜,有著很深厚的`意境。在最開始,右手跨三個八度同時表現山的莊嚴和水的清亮。曲中部右手如水般流暢,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聳立其間。后半部用花指不斷劃奏出流水沖擊高山的湍急。最后用泛音結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二)《高山流水》的箏曲結構
浙江箏曲的《高山流水》是由王巽之傳譜,范上娥整理改編的!案呱搅魉币辉~是指大自然壯麗的景色,它與樂曲有機結合,將現實生活中高山流水的自然景象作為樂曲的表現內容,借景抒情。這首曲子有著古樸典雅,渾厚細膩的特點,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它是中國傳統器樂曲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被認定為中國古箏名曲,還選入了《中國古箏名曲薈萃》和《中國古箏考級教程》,并且成為優秀古箏教學曲目被選入《古箏教學法》。
《高山流水》全曲共有五個樂段143個小節,由“高山”和“流水”組成,分為三個部分,五個樂段。前面3段表現“高山”,第4段表現“流水”,第五段是樂曲的尾聲。整個曲調呈現了“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的氣勢。第一段“高山”中,技巧上面主要是對雙八度指法的掌握,而且古箏是件彈撥樂器,如果沒有搖指是無法表現長音的。在這段音樂中,要求把音“拉”得很長,要把弦在無形中提起來,不但要在手指方法上加以控制,還要用氣息來貫穿,因此在演奏中需要把心情控制得沉穩,這樣才能表現出空靈悠遠的感覺。“流水”部分在連續使用上下行刮奏等技法的同時,著重在刮奏音中突出旋律音,并加入了按顫弦、同度按弦等技法,我認為是這首樂曲最難演奏的一段。首先是就在刮奏中要把旋律音彈清楚,在技巧和指法運用上要注意二指的用力,在刮奏時要輕,在旋律音時要用力把音勾出來,左手的上滑音配合也是很重要的。還要注意右手在刮奏時不要斷,將水流不斷,生生不息的意境通過技術的運用表現出來。
。ㄈ陡呱搅魉返难葑嗉记
浙江箏曲《高山流水》為G宮D調,是一首旋律優美難度較大的作品。演奏該曲需要有較好的基本功,主要體現在對音準、節奏的把握,以及顫弦、揉弦等一些基本技巧的處理。所以演奏這部作品要重點處理好以下三個問題。
1.要有豐富的情感。彈奏《高山流水》,首先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進行情感投入,起始一句,便將人拉入到樂曲的意境之中,我們好像已經神游在三山五岳,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一切。所以,抓弦的低音部分要空曠,具有深度和廣度,突出空間感和穩定性。滑音要中正平和,使古風古韻油然而生。抓弦中間的同度按弦彈奏,左手下按速度不宜過快,應徐徐而進,好似看到雄偉的山峰時的內心感受。
2.要有豐富的想象力!陡呱搅魉酚小案呱健币灿小傲魉,在實際彈奏中對樂曲的整體把握要有分也要有有合:首先,就是要把“高山”和“流水”這兩個部分分開,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通過音樂形象化的思維方式來獲得樂曲直觀的感覺;其次,就是要把“高山”和“流水”合在一起,從而才能達到演奏風格和表現情感的一致性,最終才能達到完善整體音樂效果,表現樂曲內容,深化音樂主題的良好效果。
3.要有技法技巧。其實要把《高山流水》演奏好,它的基本功主要體現在對音準把握、力度掌握、節奏處理、音色提煉、左右手協調以及顫弦、揉弦等一些基本技巧的處理上。第一樂段第十二小節至第十八小節的彈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具體問題。一是抓弦套同度按弦的彈奏,二是顫弦的彈奏,三是花指的彈奏,四是前倚音下滑弦和本音按弦上滑弦的彈奏。第二樂段,樂曲的感覺和第一樂段已經有所不同。第一樂段速度較慢,運用了大量的跨八度抓弦來渲染高山雄偉的姿態,氣勢磅礴,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而在第二樂段,速度有所提升,并且加強了旋律性,整體感覺類似白描,從另一個角度來描繪山峰山谷的景色。一開始的兩個小節,旋律上完全相同,只是在音高上相差了一個八度。這種不同音高的對比,好似回聲,在山谷之間回蕩。
比如曲中的幾小節,在演奏的時候,右手中指加重音,向下壓彈,而左手要不斷地上下滑音,這樣聽上去的感覺就好像是把石子丟在水中從而形成一層層的水波,這樣達到音樂形象是非常的生動的。第4段“流水”部分是這首樂曲最難演奏的一段,水在大自然中變化萬千,仿佛小溪流水的潺潺聲,或者更有大江東去磅礴氣勢,放眼望去有瀑布傾瀉的奔騰景象,這就需要演奏者在這段的演奏上要注意情緒變化的把握。演奏時要注意譜面上強弱的標記,彈好旋律音,在演奏時技巧和指法的運用要注意二指的力度,刮奏時要輕,彈奏旋律音時要用力把音勾出來,但刮奏時不要斷音,這樣水流的聲音才會不斷,生生不息的意境通過技術的運用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樂曲第5段是全曲的尾聲,僅有九小節,它的組成短小而精悍,在處理樂曲時要注意它的意境,聲音不僅渾厚飽滿而且要有底蘊,同時要與前面兩個部分聯系起來達到統一。彈奏時右手的抓弦部分是高山的主題,左手刮奏代表流水,象征高山的低音抓弦和象征流水的刮奏要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形成山水一體,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
演奏完《高山流水》之后,留給我們的是余音裊裊,意猶未盡,聯想不斷的美好感覺。我們最大的收獲不僅是學會了一首樂曲,但更重要的還在于弦的感悟。我們不僅追求技巧的嫻熟,樂曲韻味的優美,還要在學習和演奏的過程中產生對人生乃至真理的思考,從而培養自身的情操,提高自身的修養。
中國古典樂器鑒賞論文 篇2
中國古典音樂自發展以來,就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中留下豐富多彩的藝術文化,它以獨特的英姿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開出一朵奇葩。音樂是一門偉大而神奇的藝術,它以無形無色的聲音蕩開人們心中的漣漪,隨著它的旋律波浪起伏,將人們引入一個神奇而美妙的藝術世界,讓人如癡如醉,甚至忘記自我。古人也常以美妙的音樂來修身養性,因而古典音樂體現的是古人的道德、思想、情感和對自然之音的追求。古典音樂中那種與自然完美結合的音律和美感,使音樂充滿著無限的魅力。
一、古典音樂的簡介
從文獻記載來看,中國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皇帝,《呂氏春秋·仲勇記·古月篇》曾記,“皇帝令伶倫做音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至昆侖之陰,取竹之邂谷……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但是,經過無數考古學家發現,中國古典音樂的起源遠遠超過了皇帝所在的歲月。在河南所發現的古音樂儀器“16支骨笛”,據考證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可見中國古典音樂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自有音樂的創作以來,經歷無數音樂家的變更和創新,中國古典音樂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藝術體系,在世界上擁有奇特的風姿,因其古典優雅的旋律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以及奇異多變的演奏形式,受到世界各國音樂愛好者的推崇和喜愛,中國古典音樂文化在世界音樂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古典音樂從其概念上講,是區別于古典音樂的。廣義的古典音樂指的是西洋古典音樂,其復雜多變的創作技巧以及蘊涵的深刻內涵,有別于民俗音樂。而中國古典音樂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種傳承,它承載著中國古老的民族風俗、思想內涵和文化精髓。在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中,在中國古典文化的指引下,音樂所體現出的是一種高雅、靜謐的內在美,其中蘊含的思想是古人所謂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二、古典音樂中的古典文化內涵
中國古典音樂是利用文字來記譜的,“宮、商、角、徵、羽”與簡譜中的“1、2、3、5、6”相對應,而在周代時形成七音階,新增“變徵”和“變宮”雖然七音階早已經形成,但是古代的音樂形式中多以“五音十二律”為主。在《詩經》《楚辭》以及之后的唐宋詩詞元曲等,都具有相應的譜被樂隊所演奏。但是,由于時代原因,演奏音樂的藝人幾乎都處于社會的下層,如宮女、舞女等,因此,音樂才以文字的方式保存和流傳。所以中國古典音樂是與中國古典文化緊密相連的,它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學詩情畫意的美,音樂體現的意境較之文學而言,增加了音律的聽覺效果,更能引起人們心中的情感和共鳴。諸如《關山月》《隴頭吟》《陽關曲》等眾多詩詞,也作為民歌而廣為流傳,并以琴歌的形式得以保存。但是,由于封建社會的歷史特征,某些“淫詞艷曲”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中生長。中國古典音樂從旋律與和聲來看,是追求旋律和節奏變化的。其形式就如同旋律勾勒的中國畫,清新自然。同時中國古典音樂是古人情感之音的寫照,如對戀人的思念之音,對自然生命的向往之音,對祖國山河壯麗雄偉的感嘆之音等,無不體現了古人心中的情愫。然而,古典音樂與古典文化相通,都蘊含著古人濃厚的山水情結,因此,古典音樂總給人一種蜿蜒動聽、細水長流之感,一些琴瑟合奏或獨奏中,雖然沒有驚人的場面,然而卻是能讓人回味無窮的,在音樂中能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如遇知音般難舍難棄。而正是這樣一種心靈上的藝術,使人們通過音樂能夠體悟到自然之音在心靈深處的回旋和縈繞,意蘊深長,難以言表,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莫過于此。就如靜水深流,意蘊在婉轉流淌的同時,蘊含著不可言說的激情,平淡中透著新奇。
三、古典音樂中的意境和情感內涵
無可否認,優美的音樂是無法用文字和言語述說的,細細品味古典音樂,其間是一種難以描述的深層內涵。因此,古典音樂只能用人們自己的內心去感受,體會那種音樂下所講述的離合悲歡、喜怒哀樂、心曠神怡等諸多情感世界。當真正領略了古典音樂的意境和內涵,我們就如撥開了音樂與心相隔的一層薄薄的面紗,靜靜走入了音樂所創造的世界中,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是觸手可及的。而當你走出音樂世界之后,那里水仿佛是從自己心間流淌而出,山在心中屹立,花在心中盛開,音樂也走入了你的心靈。這是音樂帶給人們的美妙和它自身擁有的獨特魅力。同樣也是音樂意境的表達,深藏在音樂之中的是情感內涵。例如那部音樂美學作品《溪山琴況》,不僅將古琴的技能技法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更是沉淀了多年的音樂文化內涵,將古典音樂的精髓描繪得清晰可見。音樂是源自于心境的,如果在彈琴時心中有諸多雜念,那么琴音就會被俗世羈絆,擁有諸多雜音,達不到寧靜淡薄的境界。面對于聽者來說,同樣需要靜心聆聽,才能體驗到古琴樂的意境所在。就如那曲《高山流水》,當你靜心聆聽之時,聽見的是山與水彼此深情的對語,當你閉目瞑想之時,仿佛自己在山水之間,清水拂來帶著水的淡淡詩意,山林間綠葉蔥蔥,山間小溪蜿蜒流淌匯聚在高山之巔,陡然傾瀉,那種美麗的自然之境,正是琴音。就如看圖一樣,如何讓自己融入圖中去體會其中的內涵和深意,才是要追尋的東西。其次,情感賦予了音樂靈魂,因此,有情感的音樂才能成為藝術。古典音樂在表達其悠遠意境的同時,在音樂中更是體現了深厚的情感內涵。例如:《春江花月夜》配合了不同的民族樂器和演奏方法,其音樂的意境優美,如夢如幻,而在其間的情感卻是“一處相思,兩處閑愁”,無論是以琵琶為主的由慢而快的低沉的音樂,洞簫輕顫的呼應,還是簫鼓的齊鳴擊奏,都體現出了月下江水一派如夢似幻的美麗景色,鳴咽的旋律將人們引入深遠意境的同時,那些從旋律流出的絲絲牽掛,游離在江南美景之間,隨著音樂指引的意境,緩緩流向了遠在家鄉的親人,凄凄迷迷,朦朧似目。
總之,中國古典音樂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它不僅能帶領人們進入自然的天堂,還能引人進入古人的情與愛之中,體驗古人的生活,而中國古典音樂的真諦在于尋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尚物已非物,人已非人,所謂音樂也就形成,人們能感受到的不在于音樂帶來的聽覺效果,而是音樂帶來的心靈感應。因此,音樂讓人處于寧靜祥和的精神狀態去感受生命的存在和意義,也可以讓人們的精神保持平衡,平息欲念。中國古典音樂傳承至今,其中蘊含的自然真諦依舊存在,只是能讀懂者已經甚少。不得不說,都市的繁華已經讓人們遠離了自然之音的洗禮,中國古典音樂的內涵也在慢慢地被人遺忘。
【中國古典樂器鑒賞論文】相關文章:
《易傳》對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的影響論文08-07
淺析中國古典園林之文化表象的論文09-28
應對中國古典舞創作困境的對策論文01-03
影視史學鑒賞論文提綱11-04
古典園林藝術設計研究論文10-03
小學古典名著課文教學探索論文08-09
文人思想對古典園林藝術的影響論文10-04
中國哲學史論文09-02
試論中國譯者對中國文化論文08-06
淺析西方古典哲學中的理性主義傳統論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