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若干途徑的論文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伴隨著社會轉型、經濟結構調整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80萬人,比2005年凈增140萬,增幅為29%,力口上過去數年未能就業的一部分畢業生沉淀到下一年度競爭就業崗位,2006年全國實際需要就業的普通高校畢業生突破500萬人。
我國勞動力總量供大于求的局面將會長期存在,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壓力很大。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十五”期間,我國每年城鎮需要安排的就業人數將達到2300萬人左右,1.5億到2億農村富余勞動力中,每年向城鎮轉移的規模約為1000萬人,這1000萬勞動力要在城市競爭就業崗位,并且在某些行業有較強的競爭力。有人預測,2006年城鎮和農村所需要的就業崗位約為3600萬個,而社會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約為900—1000萬個。也就是說,500萬大學生將和3600多萬城鄉勞動力競爭900-1000萬個就業崗位。高校共青團是以青年學生團員為主體的群眾組織,服務青年學生的利益是我們工作的第一責任,就業創業是青年學生最具體、最現實的利益,我們要充分利用共青團員的特點和優勢,以育人為根本,以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為己任,充分發揮共青團的組織優勢和先鋒作用,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
利用共青團具有的凝聚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的特點,發揮共青團的組織優勢,做好青年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工作。共青團是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高校共青團是青年大學生所信賴和擁護的組織,在青年學生中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青團組織可以發揮自己強大的組織優勢,把青年學生團結在團組織周圍,針對就業創業方面的疑點、難點、熱點問題給予幫助、提供服務。
找準團組織與學校工作的結合點,利用育人目標的一致性,充分發揮團組織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的優勢,切實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能力。高校共青團應以育人為根本,大力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實施就業創業素質訓練、就業見習活動和創業實踐活動,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素質積累、能力提升等基礎性工作。
充分發揮共青團先進性、先鋒性特點,深入研究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理論支持和理念引導。共青團的先進性不僅在于教育引導青年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發揮團員青年的模范作用上,也體現在工作理念、工作機制和工作內容的與時倶進上,共青團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就是因為它具有引領青年時尚的創新性和先鋒性,這是共青團與青年學生的結合點,我們要利用這個結合點,加大對青年學生就業創業方面的思想引導力度。
共青團應發揮好橋梁與紐帶作用,廣泛聯系、整合資源,為青年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大學生就業可選擇的余地較小,信息不對稱,改變部分大學生“有業不就”或“無業可就”狀況,就要實現就業創業資源的最優化配置,使青年學生擁有較寬裕的選擇空間和足夠的信息量,在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構建起就業創業平臺。
高校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途徑有:
1.促進轉變就業觀念,培養創業精神。
大學生擇業觀念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三點,一是對到西部欠發達地區和到基層就業發展缺乏正確的認識;二是對崗位的選擇視野比較狹窄;三是自主創業的信心和動力不足?梢哉f,觀念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擇業就業創業進而形成社會就業壓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首先就要幫助青年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高校共青團組織要通過團課、團日、論壇、報告會等形式,幫助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調整就業思路、改變就業觀念,要努力幫助大學生把觀念轉變到投身西部、基層,投身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上來;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后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同時要把培養創業精神、增強創業意識,作為轉變就業觀念的重點。
2.要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指導,加速大學生的職業成熟。
大學生就業創業過程中,往往陷于盲從,隨波逐流,缺乏把職業目標與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聯系起來的自覺和能力。為了讓大學生能運用職業設計理論規劃大學生活和學習安排,規劃未來工作與人生發展,高校共青團要大力開展各種職業規劃設計指導活動。首先要幫助大學生樹立人生規劃的理念,指導他們規劃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要著重突出“經營”和“管理”的思想,通過職業規劃設計指導,讓大學生學會經營大學時光,管理未來人生發展。其次要幫助大學生把握“三個關系”,走好大學階段的“三步”,即正確把握大學學習的關系,明確自身的培養目標,走好大學階段的第一步;把握性格與職業的關系,科學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走好大學階段的第二步;把握專業與擇業的關系,走科學擇業之路,走好大學階段的第三步。第三在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建立“導師制”,實施對學生面對面的個性化輔導,輔助學生將個人的條件、發展的潛能和發展方向與環境給予的機遇與制約條件相比較,最終達到認識自我。
3.要開展以拓展學生素質為主旨的各類活動,為大學生提高就業創業競爭力提供平臺。
要立足職業發展對能力素質的要求,精心設計就業創業能力素質的培訓內容,科學地組織實施素質訓練,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競爭力。建立學生成長成才的保障和獎勵機制,鼓勵學生進行科研立項、公開發表文章、攻讀高學位,并提供經費、指導教師、學習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幫助,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進取精神。開展各類競賽活動,如課堂教學大賽、說課比賽,課件制作和網頁設計、實驗大賽等,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開展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提高創業意識和擇業技能。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和大學生就業見習行動,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了解專業知識與社會需要的關系,處理好實現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不斷更新知識,積極主動地適應社會,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形成互補。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和大學生就業見習行動,不斷增加大學生的“職業經歷”,學習擇業就業技巧,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就業能力,積累擇業就業經驗[2]。高校團委應廣泛開展各種主題鮮明、具有特色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大學生“三下鄉”、義務家教、企業幫扶、社會調查等活動,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服務社會,讓大學生在實踐中端正擇業思想,調整就業期望值,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4.要積極開拓新的就業渠道,促進畢業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的統一。
高校團組織應加強與地方團組織的聯系,共同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高校共青團要充分認識到地方團組織的資源優勢和組織力量,運用多種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如通過共同舉辦就業市場,實現供需交流;發揮青年企業家聯合會的作用,與優秀企業實行訂單式就業;通過選派優秀大學生到地方進行掛職鍛煉,充實地方黨政機關崗位等。
依托共青團中央、團省委向全國、全省青年發出的志愿服務西部、志愿服務安徽基層的號召,倡導大學生到西部、到基層去就業創業。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志愿服務安徽基層計劃是大學生受鍛煉、長才干、做貢獻的有效形式,高校共青團不僅要把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志愿服務安徽基層計劃作為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渠道,也要把它當作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鼓勵大學生在志愿服務結束后留在當地就業創業。
【分析高校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若干途徑的論文】相關文章:
新媒體背景下加強高校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的若干思考論文02-21
淺析文秘人才就業能力分析及培養途徑論文11-26
高校教學建設及改革途徑論文03-07
高校大學生體質測試分析論文03-07
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分析論文12-01
高校教育教學中人格培養的途徑的論文03-22
分析高校經管規范統計的論文03-12
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論文參考文獻12-09
高校目的性教學方法的若干思考的論文12-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