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英漢中介語的僵化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教育論文

        時間:2020-08-06 12:15:55 外語 我要投稿

        英漢中介語的僵化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教育論文

          摘要:中介語僵化概念是由Larry seoinker(1972)首先提出的。他指出:“語言僵化現(xiàn)象是指外語學習者的中介語中的一些語言項目、語言規(guī)則和系統(tǒng)性知識趨向于固定下來的狀態(tài),年齡增長和學習量的變化都對改變這種狀態(tài)不起作用。”作者以中介語理論為基礎,提出了四點建議來試圖改良在中國語言環(huán)境下的外語教學從而避免或推遲僵化的發(fā)生。

        英漢中介語的僵化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教育論文

          關鍵詞:中介語;僵化;策略

          一、前言

          20世紀60年代以前,有兩種方法來對二語習得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解釋。一種是對比分析,認同這一方法的語言學家們認為,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由于學習者母語的負遷移,持不同母語的學習者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比如,說漢語的英語學習者經(jīng)常會說“Alulough…but……”,“Because…so…”等等。另外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當有人問:“Don’t you likespicy food”,學習者的回答是:“Yes,I don’t like.”或“No,I like.”另一種是錯誤分析。它的產(chǎn)生是來彌補對比分析方法的不足。有些錯誤如:“reached”,“writed”,“l(fā)oots”,“She don’t want”等無法用對比分析的方法來解釋。根據(jù)錯誤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的二語學習者在習得同一種新語言時都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母語干擾,對第二語言規(guī)則的過度概括(又稱泛化)等,但這些以結構主義語言學為基礎的語言對比分析受到了人們的懷疑。60年代末,一種新的外語學習偏誤分析理論產(chǎn)生了,這就是中介語理論!爸薪檎Z”一詞是英國語言學家Selinker于1969年在其論文“語言遷移”(Language Transfer)中首先使用。1972年,他又發(fā)表的“中介語”(Interlanguage)的論文,對“中介語”這一概念進行了闡述,確立了它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地位;谝陨涎芯砍晒,Selinker闡述了二語習得的過程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學習者會途徑一系列的中介語,最后習得目的語。隨后,又有許多語言學家對中介語理論進行了更深的研究,如:BrownKrashen。國內有北語的魯健驥先生在1982年引進中介語理論。

          二、中介語僵化的概念及其特點

          中介語僵化概念是由Larry Selinker(1972)首先提出的。他指出:“語言僵化現(xiàn)象是指外語學習者的中介語中的一些語言項目、語言規(guī)則和系統(tǒng)性知識趨向于固定下來的狀態(tài),年齡增長和學習量的變化都對改變這種狀態(tài)不起作用”。例如,在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中,法國人,總是把他們的小舌音帶到英語中去,德國人則總是把時間和地點放在動詞之后的順序(德語的順序),印度人把所有的英語動詞后都用that從句,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口頭或書面表達中大量出現(xiàn)存在句式(existentialconstructions)。無論學習者對這些第二語言的知識掌握多全面,當學習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項比較困難的新任務時,或在緊張或其它激動的情況下,類似錯誤總會重復出現(xiàn),甚至在極度放松的情況下或很短時間不說目的語的情況下也會出現(xiàn)。中介語僵化具有普遍性。二語習得者很少能達到像本土人一樣的語言能力。Selinker(1972)估計將近95%的成年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會發(fā)生僵化,只有5%的人可以成功地習得與本土人一樣的語言能力,其次,中介語僵化既可能是學習者語言習得能力發(fā)生部分僵化,又可能發(fā)生完全僵化。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取得很大進步,但無論進步多大,水平多高,在此過程中發(fā)生的某些錯誤總會反復地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即為語言能力的部分僵化,最后,中介語僵化的發(fā)生有的是暫時的,有的卻是永久的。暫時僵化是指語言學習或習得的高原期,即語言能力處于休眠狀態(tài)。(張殿玉,2005:59),這種狀態(tài)可以通過積極的內在和外在因素來激活。

          三、發(fā)生中介語僵化的理論解釋

          對于中介語僵化發(fā)生的原因,已有許多研究者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對其進行研究。正如Selinker和Lamendella所總結,發(fā)生僵化的原因不可能是單一的。

          1 Selinker的“心理論”。Selinker從心理學和神經(jīng)學的角度對中介語僵化的發(fā)生進行了解釋。他認為二語習得或外語學習有一個心理基礎,而這個基礎是不同于母語習得的心理基礎的。換句話說,在兩種語言習得過程中,它們各自有一套不同于對方的語言習得機制。隨著二語或外語學習者度過關鍵期,學習者起初的語言機制就會消失,因此學習者必須重新啟用一套新的機制。根據(jù)Selinker的理論可知,語言學習者在適應新的語言機制的過程中會經(jīng)歷五種心理過程,而中介語僵化便發(fā)生在變換語言機制的五種心理過程中。 2 文化適應模式。中介語僵化的第二個原因是語言學習者缺乏適應目的文化的欲望,所謂文化適應就是指適應新文化的過程。在Schumann(1978)的文化適應理論中,有兩個核心概念:社會距離和心理距離。社會距離越大,表示學習者群體與說目的語群體的接觸越少,最后導致二語或外語習得很難發(fā)生,同時,使得習得過程越發(fā)艱難。而心理距離是指學習者對所面對的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由此可知,學習這對目的語文化的適應程度越高,他們在二語習過程中越成功。正如Schumann所說:“二語或外語習得僅僅是文化適應的一個方面,學習者對目的語文化的適應度的大小決定著學習者對目的語的習得的程度大小。

          3 “輸入”假說。有些語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停滯不前的原因僅僅是由于他們沒有獲得足夠的可理解性輸入。Krashen(1985)認為,這是僵化發(fā)生的最明顯的原因,特別是對于沒有居住在目的語國家或很少有機會接觸說目的語的人或用目的語寫成的書的二語或外語學習者,這種原因更為突出,再有,恰當?shù)恼Z言輸入質量是指輸入的難度要稍微高于學習者現(xiàn)有的語言能力的水平。也就是說,如果學習者學習語言的現(xiàn)有水平是“i”,那么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輸入難度應是“i+l”(Krashen,1985:43)。難度太大或太小都會使語言學習者在習得過程中發(fā)生僵化,語言能力停滯不前。

          4 不標準的目的語與中介語僵化。另外一種導致中介語僵化的原因是由于習得了不標準的目的語,這種現(xiàn)象最可能出現(xiàn)在語言初學者的學習過程中,因為此時學習者的語言輸入大部分是不標準的目的語。在有些外語課堂上,學生們的語言輸入大多來自老師和同班同學,而這些人不是操目的語的人,甚至口語水平也不高,所以輸入的語言中充滿“錯誤”。如果學習者接受的大部分是這些語言,那么他們的語言習得機制將誤認為這就是他們要習得的語言,從而加速了僵化的發(fā)生。

          Selinker也認為中介語僵化的原因也是由于學習材料的使用不當,學習任務的分配不當以及詞匯運用的范圍不當。一些單詞被毫無節(jié)制的濫用,同時又有一些單詞被老師誤用(如:home/family,self-study/independent study等)。從而導致學習者在學校學到的語言與本土人說的語言有很大的不同。同時,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幾乎無法與本土人進行交流,久而久之,一些不標準的語言便在學習者的大腦里扎根,從而發(fā)生了僵化。

          四、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示

          由于中介語的僵化已成為二語習得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且我國的二語或外語學習者是從課堂上接受語言輸入和目的語言材料。因此,如果能夠改良教學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推遲僵化的發(fā)生或者避免永久僵化。

          1 預見或概括可能發(fā)生僵化的語言錯誤。根據(jù)Selinker的“心理論”可知,有五種導致僵化的原因,如語言遷移,過度概括等等。因此,為了能預知可能發(fā)生的遷移與泛化,二語或外語教學的老師應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經(jīng)驗來預測最可能發(fā)生的語言錯誤。在教學中,老師最好既解釋哪些知識是正確的,同時還要把與這些知識相關的可能會犯的錯誤介紹并總結給學生,通過對比正確的與不恰當?shù)男问,從而加快學生對正確行式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中國學生在學習there be句式,會生成這種與目標語不符的句子結構,There are some soldiers walk/are walking on theroad.。教師應幫助學生去認識產(chǎn)生這一假定語從句的語言偏離,增強學生的原語言意識和能力,使學生了解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通過對比學習更好地掌握英語。在詞匯方面,老師應盡力向學生解釋該詞的語域,固定搭配以及近義詞等。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老師至少應該使學生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掌握課標規(guī)定的詞匯。除此之外,老師也應該多多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詞匯。

          2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Schtamn的文化適應模式從社會文化的多樣性以及由多樣性而產(chǎn)生的社會距離的角度來解釋中介語僵化。現(xiàn)今,文化因素被硯為外語教學過程中必不可上的一部分(王銀泉,2001)。只有把文化學習與外語教學結合起來,二語或外語學習者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學習目的語的文化,同時,學習者對目的語文化產(chǎn)生的社會距離就會減小,從而深入地了解目的語,有效地避免僵化的發(fā)生。

          3 向二語或外語學習者提供準確并適量的語言輸入。課堂上的輸入主要有兩種來源:課本和英語老師。所以,為了保證其質和量,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教科書。因此這些教科書必須至少達到三個標準:(1)課本內容必須具有真實性,(2)課本必須跟隨時代的發(fā)展;(3)難度適中,等。這類教科書能增加二語或外語學習者的情感過濾,更容易實現(xiàn)對目的語的習得。另外還要注意老師的講話。在像中國這樣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者很少有機會在教室課堂外用英語進行交流,老師也許是唯一一個能夠與他們用英語進行交談的人,這就意味著老師的一言一行幾乎都被關注著。所以,這就要求老師注意自己的措詞,所用的句法以及表達方式,從而推進學生的中介語向目的語過渡。

        【英漢中介語的僵化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1.開放教育對遠程教育的啟示論文

        2.在線教育對創(chuàng)新MBA教育的啟示論文

        3.探析認知語言學對英漢時間的隱喻及其文化的理解論文

        4.探討銀行會計對教育的啟示論文

        5.影響詞匯附帶習得的因素及其對教學的啟示論文

        6.發(fā)現(xiàn)教學法對教育教學的啟示論文

        7.淺談基于中介語理論的英漢對比分析寫作教學模式探討論文

        8.歐盟網(wǎng)絡安全教育對我國的啟示論文

        9.從《芥子園畫譜》看中國畫的程式及其對教學的啟示論文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